2021年云南漾濞MS6.4地震房屋震害与烈度评定

来源 :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ht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云南省漾濞县M_S6.4地震现场调查资料,详细阐述了本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和房屋震害,计算给出各烈度区各类房屋结构的平均震害指数,并与《中国地震烈度表》和2014年云南鲁甸6.5级、景谷6.6级地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漾濞地震灾区土木结构和框架结构房屋的震害现象较为明显,砖混结构房屋震害较轻,而砖木结构房屋因数量较少,没有调查到太多的震害现象;(2)各烈度区各类房屋平均震害指数与烈度对应关系良好,表明本次地震烈度评定结果符合国家标准和云南地区地震烈度分布规律;(3)对比分析云南省两次震级
其他文献
为了完善云南地区测震学预测指标体系,对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平静类、增强类、条带类、参数类测震学异常和前震活动特征进行回顾总结,得到以下主要认识:(1)地震前测震学异常以不同时空尺度、不同震级档地震的平静为主,条带交汇现象也十分显著,震中附近震源机制趋于一致,2012—2017年滇西北地区5级地震丛集发生,且自2020年以来小滇西及邻区4级地震出现增强活动,以中长期异常为主,临震阶段
回溯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前2017—2021年云南地区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逐年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与亚失稳理论中稳态-亚稳态-亚失稳态-失稳态的各阶段进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漾濞地震前,在震中及其附近区域出现的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弱变现象是震前的典型特征,其"弱变区域"的形成对应亚失稳O点,是野外观测当中最易识别的重要标识;漾濞地震前连续4期弱变区域存在有"重叠"区域,同时其外围水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发生后,对震区通信系统开展调查,梳理通信系统抗震的薄弱环节。首先介绍了此次地震的概况和震区通信系统的总体灾害情况,然后给出机房、通信基站(机房和设备)、通信铁塔、通信光缆线路的震后损伤状况和特征损伤现象,以及地震后通信系统的应急恢复情况,最后基于灾区通信系统震害情况,给出了提升通信系统抗震性能的建议:(1)对核心机房内的通信设备安装进行抗震加固;(2)重视通信光缆
基于应急阶段现场调查、强震动观测,结合震区地质构造、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空间分布等,评定了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的烈度分布。通过对各类震害现象的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归纳了本次地震震害的基本特征并对震害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对照云南地区其他同等级别地震烈度与震害,总结了现场调查得到的初步认识。本次地震形成了呈不规则椭圆状的Ⅷ度、Ⅶ度和Ⅵ度3个等级的烈度区,且长轴均为NNW方向,与震中附近的
从科层制理论与渠道权力理论视角,提出“政治权力结构-权力运行规则”的融合性分析框架,对湘江新区与属地行政区的融合发展机理开展定性分析。研究发现,湘江新区与行政区之间的融合发展得益于两区“合二为一”的领导权力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平衡两者在功能、发展目标、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方面的差异,借助高层级的行政关系使两者开展合作,进而促使“两区”之间形成高级的协调机制,而国家和省政府对湘江新区高级别的赋权支持和政策扶持形成的经济激励机制,在微观上促成“两区”融合发展。研究对融合发展的现实启示在于,一是要从
对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意义进行了简要论述,介绍了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框架剪力墙大楼内的地震观测台阵测点布设,概述了该台阵在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中获取的强震记录情况,并从峰值加速度和频谱等方面对主震及5.0级以上地震的观测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和竖向峰值加速度随着楼层的增加均存在放大现象,震级越大,楼层的水平振动放大效果越明显;该结构的第一振型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