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段古城墙,就是一个古城的挽歌,同时也是一段文明留下的印记
周日的午后无意间看了探索发现的一个纪录片,从夯土筑墙开始娓娓道来中华文明的起源。用纪录片般的叙述手法,来展现先民们与自然搏斗的图景,隔着几千年的时光,斑驳的历史仿佛。从茹毛饮血到走入城墙,开始形成礼仪,原始先民迈出的每一步都是艰难却坚定的。一段古城墙,就是一个古城的挽歌,同时也是一段文明留下的印记。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从古城墙的矗立开始的。进入了围城,也就预示着结束了蛮荒的历史,进入了农耕文明的社会。哪怕最初的夯土城墙是稚幼孱弱的,但仍然肩负起了护卫家园的重任。
上海老城区的一隅仍保留着一段古城墙,几百年的风雨侵蚀,战火纷飞,只余下这短短的一段矗立至今,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城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代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身处长江口的上海航运贸易繁荣,商肆林立,成为了南北贸易的中转站。而这一切,也令上海饱受倭寇之苦,独特的地理位置又使其易攻难守。危难时刻,只有建造城墙防御,才能保全县民的生命和财产。城墙便在当年的九月破土动工,昼夜不停,到十一月仅3个月时间便修筑完成。城周长9里、高2丈4尺,设6处城门,即“朝宗门”(大东门)、“宝带门”(小东门)、“跨龙门”(大南门)、“朝阳门”(小南门)、“仪凤门”(西门);“晏海门”(北门)。另辟三处水门,分别跨在两条浜之上。城上开有3600多个雉堞,两座敌楼。环城开掘城壕长150余丈,广6丈,深1丈7尺,外与黄浦江、内与大小河浜全线贯通,通接湖汐。自此以后,倭寇每每大举来犯,兵临城下,却始终不能攻破。可以想见,这段残垣断壁曾经立下了这般功劳。万历年间倭乱平息之后,便在4座箭台上建造了丹凤楼、观音阁、真武庙和大境阁。然而,摒退了外敌的古城墙终究没能留存下来,辛亥革命之后,城墙被拆除,修建环城园路,唯有建有关帝庙的一段被保留了下来,因为关帝庙悬有清道光16年两江总督陈銮题写的“大千胜境”匾额,故又称为“大境阁”。
如今的这段见证了历史的城墙被修葺一新,向公众开放。一路开车过去,古城墙陷没在林立的高楼之中。走近些,终于在大境阁的环抱之下羞涩地露出一角,像是犹抱琵琶的天涯歌女,越是羞涩,越流露出耐人寻味的韵致。厚实强健的墙体颇见古风,层层叠叠的青砖密实相叠,散发着坚不可摧的豪气。用手轻轻摩挲墙体,粗糙温暖的触感从手心传递过来,给人安心的力量。地面古拙的石砖,漫步其上,偶或有铿然的声音从其上传出,带着历史的回音。大境阁高三层,墙体涂白,朱栏曲槛,乌色的飞檐庄重威严,远观飘渺如仙境,颇具道教超然物外的质感。并不止于江南的纤弱,更带着北国的雄浑。站在古墙根前沉思,面前古树中透过的万线金光,将空气中的尘埃照得纤毫毕现,那是历史的残骸,比石库门更古老的上海。如今,上海的道教名观“白云观”也整体迁移到大境阁旁,遥相呼应,共同守护这段饱经沧桑的古城墙。
周日的午后无意间看了探索发现的一个纪录片,从夯土筑墙开始娓娓道来中华文明的起源。用纪录片般的叙述手法,来展现先民们与自然搏斗的图景,隔着几千年的时光,斑驳的历史仿佛。从茹毛饮血到走入城墙,开始形成礼仪,原始先民迈出的每一步都是艰难却坚定的。一段古城墙,就是一个古城的挽歌,同时也是一段文明留下的印记。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从古城墙的矗立开始的。进入了围城,也就预示着结束了蛮荒的历史,进入了农耕文明的社会。哪怕最初的夯土城墙是稚幼孱弱的,但仍然肩负起了护卫家园的重任。
上海老城区的一隅仍保留着一段古城墙,几百年的风雨侵蚀,战火纷飞,只余下这短短的一段矗立至今,见证着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城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代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身处长江口的上海航运贸易繁荣,商肆林立,成为了南北贸易的中转站。而这一切,也令上海饱受倭寇之苦,独特的地理位置又使其易攻难守。危难时刻,只有建造城墙防御,才能保全县民的生命和财产。城墙便在当年的九月破土动工,昼夜不停,到十一月仅3个月时间便修筑完成。城周长9里、高2丈4尺,设6处城门,即“朝宗门”(大东门)、“宝带门”(小东门)、“跨龙门”(大南门)、“朝阳门”(小南门)、“仪凤门”(西门);“晏海门”(北门)。另辟三处水门,分别跨在两条浜之上。城上开有3600多个雉堞,两座敌楼。环城开掘城壕长150余丈,广6丈,深1丈7尺,外与黄浦江、内与大小河浜全线贯通,通接湖汐。自此以后,倭寇每每大举来犯,兵临城下,却始终不能攻破。可以想见,这段残垣断壁曾经立下了这般功劳。万历年间倭乱平息之后,便在4座箭台上建造了丹凤楼、观音阁、真武庙和大境阁。然而,摒退了外敌的古城墙终究没能留存下来,辛亥革命之后,城墙被拆除,修建环城园路,唯有建有关帝庙的一段被保留了下来,因为关帝庙悬有清道光16年两江总督陈銮题写的“大千胜境”匾额,故又称为“大境阁”。
如今的这段见证了历史的城墙被修葺一新,向公众开放。一路开车过去,古城墙陷没在林立的高楼之中。走近些,终于在大境阁的环抱之下羞涩地露出一角,像是犹抱琵琶的天涯歌女,越是羞涩,越流露出耐人寻味的韵致。厚实强健的墙体颇见古风,层层叠叠的青砖密实相叠,散发着坚不可摧的豪气。用手轻轻摩挲墙体,粗糙温暖的触感从手心传递过来,给人安心的力量。地面古拙的石砖,漫步其上,偶或有铿然的声音从其上传出,带着历史的回音。大境阁高三层,墙体涂白,朱栏曲槛,乌色的飞檐庄重威严,远观飘渺如仙境,颇具道教超然物外的质感。并不止于江南的纤弱,更带着北国的雄浑。站在古墙根前沉思,面前古树中透过的万线金光,将空气中的尘埃照得纤毫毕现,那是历史的残骸,比石库门更古老的上海。如今,上海的道教名观“白云观”也整体迁移到大境阁旁,遥相呼应,共同守护这段饱经沧桑的古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