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责任意识就是指自己了解、知晓、觉察到自己职责范围内应做的事。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对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相关研究的整理及综述,尝试赋予责任意识教育更深刻的内涵,真正使德育走进学生的生活,促进大学生责任意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责任责任意识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a)-0156-0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呈现出不同于以往“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天下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奋斗”的责任意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决定未来几十年内社会主导责任观的价值取向。
责任是伦理学中的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范畴,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规范。责任是由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资格(包括作为人的资格和作为某种特定角色的资格)所赋予、并与此相适应的从事某些活动、完成某些任务、以及承担相应后果的法律的和道德的要求。每一个胜任能力的人都具有责任并且不能回避和摆脱责任。责任是不能免除的,每个人是权利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1]。对责任研究的分类有西塞罗、皮亚杰的二分法和多分法[2]。
对于我国责任意识现状及影响的因素,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有学者就指出: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时期,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心态方面的问题就是个体责任意识严重欠缺,如许多人缺乏职业职责意识,玩忽职守、渎职腐败;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只想索取,不想奉献;缺乏环境责任意识,为了局部、眼前利益,不计后果,执意妄为[3]。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研究是学者们讨论的中心。大多学者们的认为虽然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不可忽视的是,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淡漠甚至缺失开始显现出来。如蓝超英将“80后”责任意识缺失归纳为:生命责任意识淡薄;个人意识增强,社会理想模糊;行为意识淡薄,公德意识差,法律意识低下。还有研究认为,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认识行为形成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大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了新的思想和观念,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法律意识、市场意识和自主意识等,计划经济体制下隐藏于个体深处的某些东西不断地被激活;另一方面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却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淡化,即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意识淡化、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
在分析责任意识淡化的诸多原因中,很多学者(刘献君、朱蕴丽、张仲义、刘庆东、高艳青、王瑞珍)都谈到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认为市场经济强调个体利益,容易使人们产生个体本位观念、利己观念及金钱万能观念等不良观念,这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容易使他们重视物质利益而忽视精神追求,使大学生不知不觉的取向自我价值,追求个人功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也有研究认为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如社会认知上的偏差、缺乏奋斗目标、自我意识不成熟等等)也是导致责任意识缺失的关键原因(时延春、刘庆东[4]、牟静、蓝超英)。
对责任意识教育的意义及对策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肖振远认为:市场经济培育了责任意识,同时它也以责任意识为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叶澜教授认为责任感能催生出智慧和能力,任何高超的技术和深奥的知识都不能代替责任感。叶澜教授纠正了常有的将负责仅看作是对成人、职业人员的道德要求而与家庭、公众活动无关的误解,强调负责是对每一个人在人生各阶段承担的多重角色的共通性道德要求,少年儿童责任感的树立在当今显得特别重要。王兆林等依据道德对象从人到自然的扩展及全球化背景下伦理观转化的新向度—由信念伦理向责任伦理转化,通过对学校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之归因分析研究,提出应将责任教育作为德育的核心内容,以“负责”来增进学生的完满的自由的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从而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在学校德育中,要着力培育学生的责任感。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意义在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培养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大学生自身健康发展、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高度统一的要求(江广华)。也有学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群体是国家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知识经济的主体,其责任意识状况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决定未来几十年内社会主导责任观的价值取向,并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5]。
有研究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宏观突破口是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追求的引导,微观突破口是对当代大学生人生学习责任感的强化。有研究提出了利用传统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思路,将传统道德观念与当今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结合起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大学生把追求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总的来讲,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探索研究责任意识教育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二是基本上按照“知、情、意、行”的思路,力求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三是以学校教育为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责任意识教育体系。有学者进一步指出:责任意识的提升最终应落实到人生终极关怀的层面,应该总结其他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正确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利用传统文化注重人生人性的合理思想,确立和发展主题关怀人自身全面发展的责任意识。
总而言之,上述从多个角度对责任意识的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但这些研究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进一步加强。
(1)研究大学生责任教育的论文较多,将其实效性作为专题进行深入的系统性研究的较少。
如谈论大学生责任感淡漠的现象较多,特别是一些研究大多仅仅是停留在分析现象的层面,理论上尚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深化,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够紧密,研究产生现象的原因较少,提出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对策,雷同的较多而创新的较少。重视社会责任的研究,轻视自我责任的研究;仅仅固守自我责任、家庭责任、集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教育内容体系,不能及时针对大学生的责任感缺失实际,提出符合大学生责任感现状的责任教育内容新体系,影响责任教育的实效性。
(2)在责任教育途径方面,忽视发挥学生在责任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忽视具体的责任实践教育环节,忽视学生对责任教育的自化和内化,没有多样化的有效指导,缺乏实效性与针对性。因此,深入研究和切实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非常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3)现有的研究在内容方面,关于道德价值观的研究较多,而单独关于责任意识的研究还比较少,对增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对策的研究方面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提出的对策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就大学生责任意识发展研究更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1] 王剑.大学生责任观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思考[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8,5.
[2] 杨琼.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肖振远.经济转型时期的责任意识[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4.
[4] 刘庆东.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构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7,9.
[5] 董明洁.培育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思路与途径[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关键词:责任责任意识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a)-0156-0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呈现出不同于以往“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天下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奋斗”的责任意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决定未来几十年内社会主导责任观的价值取向。
责任是伦理学中的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范畴,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规范。责任是由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资格(包括作为人的资格和作为某种特定角色的资格)所赋予、并与此相适应的从事某些活动、完成某些任务、以及承担相应后果的法律的和道德的要求。每一个胜任能力的人都具有责任并且不能回避和摆脱责任。责任是不能免除的,每个人是权利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1]。对责任研究的分类有西塞罗、皮亚杰的二分法和多分法[2]。
对于我国责任意识现状及影响的因素,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有学者就指出: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时期,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心态方面的问题就是个体责任意识严重欠缺,如许多人缺乏职业职责意识,玩忽职守、渎职腐败;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只想索取,不想奉献;缺乏环境责任意识,为了局部、眼前利益,不计后果,执意妄为[3]。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研究是学者们讨论的中心。大多学者们的认为虽然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不可忽视的是,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淡漠甚至缺失开始显现出来。如蓝超英将“80后”责任意识缺失归纳为:生命责任意识淡薄;个人意识增强,社会理想模糊;行为意识淡薄,公德意识差,法律意识低下。还有研究认为,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认识行为形成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大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了新的思想和观念,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法律意识、市场意识和自主意识等,计划经济体制下隐藏于个体深处的某些东西不断地被激活;另一方面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却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淡化,即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意识淡化、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
在分析责任意识淡化的诸多原因中,很多学者(刘献君、朱蕴丽、张仲义、刘庆东、高艳青、王瑞珍)都谈到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认为市场经济强调个体利益,容易使人们产生个体本位观念、利己观念及金钱万能观念等不良观念,这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容易使他们重视物质利益而忽视精神追求,使大学生不知不觉的取向自我价值,追求个人功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也有研究认为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如社会认知上的偏差、缺乏奋斗目标、自我意识不成熟等等)也是导致责任意识缺失的关键原因(时延春、刘庆东[4]、牟静、蓝超英)。
对责任意识教育的意义及对策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肖振远认为:市场经济培育了责任意识,同时它也以责任意识为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叶澜教授认为责任感能催生出智慧和能力,任何高超的技术和深奥的知识都不能代替责任感。叶澜教授纠正了常有的将负责仅看作是对成人、职业人员的道德要求而与家庭、公众活动无关的误解,强调负责是对每一个人在人生各阶段承担的多重角色的共通性道德要求,少年儿童责任感的树立在当今显得特别重要。王兆林等依据道德对象从人到自然的扩展及全球化背景下伦理观转化的新向度—由信念伦理向责任伦理转化,通过对学校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之归因分析研究,提出应将责任教育作为德育的核心内容,以“负责”来增进学生的完满的自由的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从而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在学校德育中,要着力培育学生的责任感。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意义在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培养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大学生自身健康发展、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高度统一的要求(江广华)。也有学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群体是国家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知识经济的主体,其责任意识状况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决定未来几十年内社会主导责任观的价值取向,并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5]。
有研究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宏观突破口是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追求的引导,微观突破口是对当代大学生人生学习责任感的强化。有研究提出了利用传统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思路,将传统道德观念与当今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结合起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大学生把追求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总的来讲,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探索研究责任意识教育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二是基本上按照“知、情、意、行”的思路,力求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三是以学校教育为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责任意识教育体系。有学者进一步指出:责任意识的提升最终应落实到人生终极关怀的层面,应该总结其他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正确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利用传统文化注重人生人性的合理思想,确立和发展主题关怀人自身全面发展的责任意识。
总而言之,上述从多个角度对责任意识的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但这些研究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进一步加强。
(1)研究大学生责任教育的论文较多,将其实效性作为专题进行深入的系统性研究的较少。
如谈论大学生责任感淡漠的现象较多,特别是一些研究大多仅仅是停留在分析现象的层面,理论上尚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深化,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够紧密,研究产生现象的原因较少,提出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对策,雷同的较多而创新的较少。重视社会责任的研究,轻视自我责任的研究;仅仅固守自我责任、家庭责任、集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教育内容体系,不能及时针对大学生的责任感缺失实际,提出符合大学生责任感现状的责任教育内容新体系,影响责任教育的实效性。
(2)在责任教育途径方面,忽视发挥学生在责任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忽视具体的责任实践教育环节,忽视学生对责任教育的自化和内化,没有多样化的有效指导,缺乏实效性与针对性。因此,深入研究和切实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非常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3)现有的研究在内容方面,关于道德价值观的研究较多,而单独关于责任意识的研究还比较少,对增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对策的研究方面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提出的对策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就大学生责任意识发展研究更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1] 王剑.大学生责任观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思考[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8,5.
[2] 杨琼.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肖振远.经济转型时期的责任意识[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4.
[4] 刘庆东.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构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7,9.
[5] 董明洁.培育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思路与途径[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