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如何使作文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语文教改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我们语文老师努力探索、登攀的目标。
俗话说,人有人面,文有文面。所谓文面,就是文章的“面貌”,是一篇文章在人们视觉印象上所显示出来的“总体面貌”。这种文字的“表现”,包括行款格式、标点符号、文字书写以及文中某些“习惯用法”的规定等。培养学生讲求文面的好习惯,就是要在作文指导上,自始自终去反复强调,去细致辅导,去严格抓好文面中的行款格式、标点符号、文字书写,以及行文中的某些习惯用法等的基本功训练。
下面谈谈进行“文面”训练的内容及要求。
一、行款格式
行款格式的训练内容有:标题、署名、提行。
(一)标题。学生作文,标题一律要求“居中”写。标题最好不占用第一行,而从第二行写起。有些标题由于文字较少,所以书写时中间最好空一格或二格,如:“微 笑”,这样就显得醒目,但不可空得太多,空得太多就松散了。较长的标题亦应“居中”排列,需要“回行”时,既要保持词和词组的完整,又要在字数上搭配匀称。副标题的写法,一般是要求在下一行退后“正题”两格的地方,以“破折号”领起。正标题较短,又有副标题时,可按“居中排列、匀称美观”的原则灵活书写。
(二)署名。署名,就是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习作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名字写在标题下面,写的位置有两处,一是“居中”书写,一是“偏右”书写。当然,在进行“署名”指导时,同时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参加正规的考试,作文的卷面一律不得署名。参加考试是一种例外,不得借行款格式的习惯写法违反考试的规定。只要认真了解一下,凡是作了署名要求的文章和不作署名要求的文章,那认真程度就有区别。当学生在他们的习作稿上署上自己的“名字”时,他们就会产生出一种贴近作家的自豪感。他们由此会把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
(三)提行。提行,是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技巧”,什么情况下需要提行,什么情况下无须提行,是写作中的一种本事。恰当的“提行”可能使文章的结构鲜明,段落清楚,条理分明。该提行而未提行,就有被一片叙述“淹没”、“冲淡”的可能。因此,擅长提行,能使表述显赫、重点突出。
对学生进行“提行”指导时,须强调:
1.每段开始,均需提行。每行前面应空二格。
2.凡另起的“序码”条目(如一、二、三、四等),以及一些“特殊分行”(如“引语”分行、“对话”分行、“强调分行”等),都应空二行另起。
二、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正确地运用它,是准确地、生动地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郭沫若说:“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言文而无标点,在现在等于人面无眉目。”这话是讲得很精当的。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是作文“基本功”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轻视。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和书写标点符号,我在教学中采取了按部就班的做法。
首先,给学生具体的介绍标点符号的分类和用法。
其次,给学生讲解标点符号的规范写法。这是文面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文面的视觉美相关联。
“标点符号”的写法如下。
“点号”的写法:
逗号、顿号、句号应写在一格的左下方;冒号、分号、感叹号、问号应写在一格的左侧处。
“标号”的写法:
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后两部分要各占一格。
省略号、破折号在“回行”时要力避被拆散的情况。要早做打算,或挤在上行,或移在下行。
遇有回行情况时,引号、括号、书名号要坚持紧随文字的原则(前半部分要紧随第一字,后半部分要紧随末一字),不要自行“游离”。没有格子,不妨挤一挤,一定要避免“标号”脱离所标内容而“游离”的现象。一“游离”出来,它就没有意义了。
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和书写标点符号,能增加文面的美感,也是让作文上档次的有效方法。
三、“文字书写”的训练及要求
在我们这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学生在书写上,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问题还比较严重。
问题之一,错字相当多。错字,就是字的形体不对,根本不是字。如学生把“锻炼”的“炼”字,右边写成一个“东”字,把“浇水”的“浇”字,在右上方多加一点,等等。
问题之二,别字也相当多。不少学生,表述时,所写之字不是当写之字,而是写成了“别”一个字。如“即”和“既”,许多同学混淆,把“既然”写成“即然”,“即使”写成“既使”,“震耳欲聋”写成“振耳欲聋”,等等。
问题之三,是字迹潦草,文面混乱。字,不一定要写得很漂亮。当然,写得好,写得美,这自然可嘉。但做为写作训练的要求,务必工整、清晰、规范。“规范”,就是写正确。工整、清晰关系到文面的“视觉美”,可以说它是讲求文面的核心。工整,就是一笔一划,整整齐齐。清晰,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历届所带班级中,我发现,未经训练和要求前,大部分学生书写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有些人的字写得狂放不羁,飞砂走石,像龙飞凤舞;有些人的字写得歪歪斜斜,倒向一边,像大厦将倾;有些人的字写得又长又歪,像风中的麻杆;有些人的字写得小里小气,缩成一团,像个“受气媳妇”;有些人的字写得又扁又矮,像胖墩将军;有些人的字则是无以为名的“四不象”;有些字,看起来费神,念起来费劲,一边看,一边猜,真是难以卒读。草稿草一点无妨,昭示于人的文章应该抄工整一点,写清楚一点。这是对读者劳动的珍重,也是对自己劳动的珍惜。
来自作文评卷第一线的事实表明,工工整整的书写,是作文上档次、拿高分的重要条件。字写得工整,不一定得高分。但得高分的作文,字一定是写得工工整整的。
培养学生讲求文面,文字书写是重中之重,是训练之核心。
四、习惯用法 关于“词类”的使用:
(一)不要在习作中使用含有歧视少数民族之意的方言词语,如“乡巴佬”、“山瑶佬”、“梧州婆”等。
(二)应避免使用群众陌生的方言土语,如把“脑袋”称为“脑壳”,“去玩”说成“去耍”,“喝酒”说成“吃酒”,“赶圩”说为“赶闹子”,“下雨”说成“落雨”等等。
(三)主语为复数时,后面的话不能加“引号”。如他们一致表示说:“……。”这不妥。这样就好像“众口一词”了。
关于“数字”的书写:
(一)在一篇文章中,数字的使用、书写应力求统一。文章中的数字一律用“中文”写法(一、二、三、四等),如“十万五千人”、“增长百分之九十六”等。除少数情况例外不论,一般不许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写作“105000人”、“增长96.6%”等)
(二)采用阿拉伯数字写法时,“万”以下的直接写出,“万”及“万”以上的数字,可写为5万、2亿等。
计年时,公元前要加“公元前”字样,如“公元前320年”;“公元后”,一般可省略,如“16世纪中叶”、“2020年”等。分数、百分数、比例等,一般均用“阿拉伯” 数字表示,如:7/10、28%、4:3等;但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到仍可用汉字表示。星期几,一律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以上所讲的是作文教学指导中的有关文面的基本训练及要求。文面所涉及的种种问题,若孤立地、局部地来看它,可能会觉得这些问题是一些“小小不言”的问题,无关紧要的“小事”,其实,这是错觉。“大”与“小”是矛盾的。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矛盾着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任何“小”都联系着“大”,任何“末”都牵涉着“本”,任何“轻”都关系着“重”。所以,从总体的联系上、从全面的把握上看,“文面”所涉及的种种问题绝非是“小事”。试想,一篇文章行款格式错乱,文字书写潦潦草草,标点符号不写或标点符号不成样的文章,它还能传达感情,交流思想,沟通信息吗?很显然,它不但不能,还有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失误,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这样的例子,在社会生活中是不少的。所以从面向现代文明来看,培养学生讲求文面,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了,非认真讲求不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讲求文面的好习惯,我在语文教学中,从向学生布置的第一篇作文开始,在文面训练的几个环节上,我都有几个明确的要求,如标题不居中的,署名不到位的,提行不低二格的,标点符号书写不规范或书写不占格的,书写潦潦草草或书写时错别字达到五个以上的,一律要求重写,直到合格为止。
在多年语文教学中,自己由于在作文训练上着重了文面的“基本功”训练,所带历届班级学生的作文质量都比训练前有较大的提高,在每个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中,本人所带班级的语文考试平均分在同年级同类班级中常常名列前茅。
总之,“文面”问题不可轻视。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字“素养”,表现出一个人的写作基本功。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正从这里开始。培养学生“讲求文面”的好习惯,显然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教学工作,它是提高作文质量,进而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与学双赢的有效方法。
俗话说,人有人面,文有文面。所谓文面,就是文章的“面貌”,是一篇文章在人们视觉印象上所显示出来的“总体面貌”。这种文字的“表现”,包括行款格式、标点符号、文字书写以及文中某些“习惯用法”的规定等。培养学生讲求文面的好习惯,就是要在作文指导上,自始自终去反复强调,去细致辅导,去严格抓好文面中的行款格式、标点符号、文字书写,以及行文中的某些习惯用法等的基本功训练。
下面谈谈进行“文面”训练的内容及要求。
一、行款格式
行款格式的训练内容有:标题、署名、提行。
(一)标题。学生作文,标题一律要求“居中”写。标题最好不占用第一行,而从第二行写起。有些标题由于文字较少,所以书写时中间最好空一格或二格,如:“微 笑”,这样就显得醒目,但不可空得太多,空得太多就松散了。较长的标题亦应“居中”排列,需要“回行”时,既要保持词和词组的完整,又要在字数上搭配匀称。副标题的写法,一般是要求在下一行退后“正题”两格的地方,以“破折号”领起。正标题较短,又有副标题时,可按“居中排列、匀称美观”的原则灵活书写。
(二)署名。署名,就是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习作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名字写在标题下面,写的位置有两处,一是“居中”书写,一是“偏右”书写。当然,在进行“署名”指导时,同时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参加正规的考试,作文的卷面一律不得署名。参加考试是一种例外,不得借行款格式的习惯写法违反考试的规定。只要认真了解一下,凡是作了署名要求的文章和不作署名要求的文章,那认真程度就有区别。当学生在他们的习作稿上署上自己的“名字”时,他们就会产生出一种贴近作家的自豪感。他们由此会把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
(三)提行。提行,是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技巧”,什么情况下需要提行,什么情况下无须提行,是写作中的一种本事。恰当的“提行”可能使文章的结构鲜明,段落清楚,条理分明。该提行而未提行,就有被一片叙述“淹没”、“冲淡”的可能。因此,擅长提行,能使表述显赫、重点突出。
对学生进行“提行”指导时,须强调:
1.每段开始,均需提行。每行前面应空二格。
2.凡另起的“序码”条目(如一、二、三、四等),以及一些“特殊分行”(如“引语”分行、“对话”分行、“强调分行”等),都应空二行另起。
二、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正确地运用它,是准确地、生动地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郭沫若说:“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言文而无标点,在现在等于人面无眉目。”这话是讲得很精当的。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是作文“基本功”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轻视。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和书写标点符号,我在教学中采取了按部就班的做法。
首先,给学生具体的介绍标点符号的分类和用法。
其次,给学生讲解标点符号的规范写法。这是文面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文面的视觉美相关联。
“标点符号”的写法如下。
“点号”的写法:
逗号、顿号、句号应写在一格的左下方;冒号、分号、感叹号、问号应写在一格的左侧处。
“标号”的写法:
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后两部分要各占一格。
省略号、破折号在“回行”时要力避被拆散的情况。要早做打算,或挤在上行,或移在下行。
遇有回行情况时,引号、括号、书名号要坚持紧随文字的原则(前半部分要紧随第一字,后半部分要紧随末一字),不要自行“游离”。没有格子,不妨挤一挤,一定要避免“标号”脱离所标内容而“游离”的现象。一“游离”出来,它就没有意义了。
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和书写标点符号,能增加文面的美感,也是让作文上档次的有效方法。
三、“文字书写”的训练及要求
在我们这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学生在书写上,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问题还比较严重。
问题之一,错字相当多。错字,就是字的形体不对,根本不是字。如学生把“锻炼”的“炼”字,右边写成一个“东”字,把“浇水”的“浇”字,在右上方多加一点,等等。
问题之二,别字也相当多。不少学生,表述时,所写之字不是当写之字,而是写成了“别”一个字。如“即”和“既”,许多同学混淆,把“既然”写成“即然”,“即使”写成“既使”,“震耳欲聋”写成“振耳欲聋”,等等。
问题之三,是字迹潦草,文面混乱。字,不一定要写得很漂亮。当然,写得好,写得美,这自然可嘉。但做为写作训练的要求,务必工整、清晰、规范。“规范”,就是写正确。工整、清晰关系到文面的“视觉美”,可以说它是讲求文面的核心。工整,就是一笔一划,整整齐齐。清晰,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历届所带班级中,我发现,未经训练和要求前,大部分学生书写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有些人的字写得狂放不羁,飞砂走石,像龙飞凤舞;有些人的字写得歪歪斜斜,倒向一边,像大厦将倾;有些人的字写得又长又歪,像风中的麻杆;有些人的字写得小里小气,缩成一团,像个“受气媳妇”;有些人的字写得又扁又矮,像胖墩将军;有些人的字则是无以为名的“四不象”;有些字,看起来费神,念起来费劲,一边看,一边猜,真是难以卒读。草稿草一点无妨,昭示于人的文章应该抄工整一点,写清楚一点。这是对读者劳动的珍重,也是对自己劳动的珍惜。
来自作文评卷第一线的事实表明,工工整整的书写,是作文上档次、拿高分的重要条件。字写得工整,不一定得高分。但得高分的作文,字一定是写得工工整整的。
培养学生讲求文面,文字书写是重中之重,是训练之核心。
四、习惯用法 关于“词类”的使用:
(一)不要在习作中使用含有歧视少数民族之意的方言词语,如“乡巴佬”、“山瑶佬”、“梧州婆”等。
(二)应避免使用群众陌生的方言土语,如把“脑袋”称为“脑壳”,“去玩”说成“去耍”,“喝酒”说成“吃酒”,“赶圩”说为“赶闹子”,“下雨”说成“落雨”等等。
(三)主语为复数时,后面的话不能加“引号”。如他们一致表示说:“……。”这不妥。这样就好像“众口一词”了。
关于“数字”的书写:
(一)在一篇文章中,数字的使用、书写应力求统一。文章中的数字一律用“中文”写法(一、二、三、四等),如“十万五千人”、“增长百分之九十六”等。除少数情况例外不论,一般不许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写作“105000人”、“增长96.6%”等)
(二)采用阿拉伯数字写法时,“万”以下的直接写出,“万”及“万”以上的数字,可写为5万、2亿等。
计年时,公元前要加“公元前”字样,如“公元前320年”;“公元后”,一般可省略,如“16世纪中叶”、“2020年”等。分数、百分数、比例等,一般均用“阿拉伯” 数字表示,如:7/10、28%、4:3等;但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到仍可用汉字表示。星期几,一律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以上所讲的是作文教学指导中的有关文面的基本训练及要求。文面所涉及的种种问题,若孤立地、局部地来看它,可能会觉得这些问题是一些“小小不言”的问题,无关紧要的“小事”,其实,这是错觉。“大”与“小”是矛盾的。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矛盾着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任何“小”都联系着“大”,任何“末”都牵涉着“本”,任何“轻”都关系着“重”。所以,从总体的联系上、从全面的把握上看,“文面”所涉及的种种问题绝非是“小事”。试想,一篇文章行款格式错乱,文字书写潦潦草草,标点符号不写或标点符号不成样的文章,它还能传达感情,交流思想,沟通信息吗?很显然,它不但不能,还有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失误,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这样的例子,在社会生活中是不少的。所以从面向现代文明来看,培养学生讲求文面,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了,非认真讲求不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讲求文面的好习惯,我在语文教学中,从向学生布置的第一篇作文开始,在文面训练的几个环节上,我都有几个明确的要求,如标题不居中的,署名不到位的,提行不低二格的,标点符号书写不规范或书写不占格的,书写潦潦草草或书写时错别字达到五个以上的,一律要求重写,直到合格为止。
在多年语文教学中,自己由于在作文训练上着重了文面的“基本功”训练,所带历届班级学生的作文质量都比训练前有较大的提高,在每个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中,本人所带班级的语文考试平均分在同年级同类班级中常常名列前茅。
总之,“文面”问题不可轻视。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字“素养”,表现出一个人的写作基本功。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正从这里开始。培养学生“讲求文面”的好习惯,显然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教学工作,它是提高作文质量,进而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与学双赢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