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主导的慢病管理在出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用药错误防范中的作用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i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主导的慢病管理在出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用药错误防范中的作用。

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住院、年龄60~85岁的高血压病患者。在入院时对患者进行遴选,记录入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缴费方式、文化水平、职业、合并慢病种类。入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由心内科临床药师对其进行同质化药学服务,出院时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出院后均接受为期24周的随访。干预组患者出院后第1~12周每2周随访1次,第13~24周每4周随访1次;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第12和24周末各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结果,所应用药物的名称及用法用量,是否按时服药,有无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生活方式有无改变等。若发现患者出现用药错误,用专用表格记录用药错误的发现时间、内容、级别、次数及涉及药品的分类。临床药师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用药指导,发现用药错误后及时给予干预。

结果

干预组纳入患者40例,对照组44例。2组患者基本信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4周随访期内,发现干预组有20例、对照组有12例患者出现用药错误,2组用药错误发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20/40)比27.3% (12/44), χ2=0.043, P=0.032]。2组患者共发现用药错误50例次,干预组34例次(68.0%),对照组16例次(32.0%);随访12周内,由药师发现的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用药错误分别为31例次(91.2%)和8例次(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组患者出现不同用药错误内容占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漏服药物占比最高[干预组:47.1%(16/34),对照组:31.2%(5/16)]。在50例次用药错误中,49例次(98.0%)属于第2层级错误(有错误无伤害),包括20例次C级错误和29例次D级错误;1例次(2.0%)属于第3层级错误(有错误有伤害),为F级错误。经临床药师干预,第2层级错误均被纠正,第3层级错误导致患者再次住院,经药师及医师再次向患者强调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后,患者未再出现用药错误。用药错误涉及的药品共8类(抗血小板药、降压药、降血脂药、降糖药、抗痛风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凝血药以及抗心绞痛药)22种。

结论

临床药师主导的慢病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出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用药错误。

其他文献
期刊
@@
用药安全与患者安全息息相关。用药错误是造成患者伤害的常见原因之一。用药错误可发生于处方(医嘱)开具与传递,药品储存、调剂与分发,药品使用与监测,以及用药指导、药品管理和信息技术等多个环节。医师、药师、护士和患者都有可能是引发错误的责任人,防范用药错误需要人人参与。用药错误的防范除要解决管理中的技术性问题外,还需要倡导非惩罚性用药安全文化,鼓励临床医师、药师和护士主动参与用药错误的监测与报告。我国在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非门控技术在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肺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127例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非门控技术扫描107例(非门控技术组),使用门控技术扫描20例(门控技术组),利用容积再现(VR)重组技术进行后处理,观察左心房及肺静脉的解剖结构。结果非门控技术组左心房充盈良好101例,充盈尚可4例,充盈欠佳2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