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网络直播从2005年至今已经发展了12年,走过1.0、2.0和3.0时代进入到现在的4.0时代。本研究通过将武汉地区的青少年(10-19岁)、没孩子的成年人、孩子家长等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不同群体对网络直播介入青少年生活的态度,导出相关主题。研究的结果如下:第一,多数受访者对网络直播目前的平台环境、直播内容等持乐观的态度;第二,多数受访者认为网络直播对青少年的成长会产生正反两方面影响;第三,多数受访者认为应继续保持对网络直播的监管和改善,并加强力度,使其在介入青少年生活时带来更多正面影响。
关键词:网络直播;青少年;受众群体;态度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9-0064-04
一、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虽然网络直播已出现10年有余,近年社会各界对其的关心程度也呈现上升势头,但并未有具体阐述网络直播对受众影响的系统梳理。本研究着眼于探讨各群体对网络直播介入青少年生活这一现象的态度,通过与各群体的直接接触、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寻求各群体的真实态度。为达到研究目的,设定如下研究问题。
1.网络直播介入大众生活的程度如何?
2.不同群体对网络直播介入其生活的态度如何?
项目 内容
甄别部分 请问您听说过网络直播吗?
请问您属于以下哪一类群体?
网络直播介入大众生活的程度 您平时有空闲时间的时候更喜欢做以下哪些事情?(多选)
您有觀看过网络直播吗?
您会通过什么途径观看网络直播?(多选)
您观看网络直播的目的是什么?
您会对什么内容的网络直播感兴趣?(多选)
您在观看网络直播时愿意打赏主播吗?
在观看网络直播过程中(或者是如果您观看直播)一般会以什么方式与主播互动?
请问您的孩子看过网络直播吗?(针对家长)
请在下方量表中表现出您对目前网络直播的平台环境、
主播质量的满意程度
不同群体对网络直播介入青少年生活的态度 请问您认为网络直播对青少年可能产生哪些方面的正面影响?(多选)
请问您认为网络直播对青少年可能产生哪些方面的负面影响?(多选)
不同群体对网络直播的期待 今年4月18日发布了《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规定“18岁以下即未成年人不可以注册成为主播”,
对于这项规定您的看法是?
您认为青少年是否可以观看网络直播?
请根据您认为的重要程度,为几项改善网络直播的措施打分,总分100分。
3.不同群体对网络直播的期待如何?
(二)研究方法
1.界定研究对象
为了获取不同人群的意见,选择研究对象时需对其进行分层,本研究开始前已首先对青少年、青少年家长、中学教师、网络主播这几类群体进行深度访谈,在初步了解这些群体对网络直播的态度后,将受访者分为青少年(10-19岁)、没孩子的成年人、有孩子的家长三类,在武汉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并最终收集有效问卷305份。
本次研究的一大前提是“我国网络直播介入青少年的生活”,因此青少年是本次研究的核心对象,通过对青少年的访问,有助于直接了解该群体对网络直播的真实态度以及网络直播对其的具体影响。按照目前社会学和心理学广泛采用的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青少年的定义,青少年的年龄范围是指“10余岁”的成长阶段,也就是10岁至19岁[1],故此次研究将青少年的年龄范围限定为10-19岁。
作为参与网络直播程度最大的群体,通过访问没孩子的成年人有助于了解目前大多数用户对网络直播的认知、接触程度以及了解目前网络直播的环境。同时他们的态度也直接代表了未来我国网络直播的可能发展方向。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的领导和监督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青少年的行为,因此家长群体对网络直播的认知和态度会对青少年产生很大影响,即对于家长的访问也很有必要。
2.调查方式
为了初步了解各群体对网络直播的认知,在2016年11月28日到12月4日一周的时间内,笔者及调研小组其他成员针对四类群体,共8人进行深度访谈。初步了解后,12月18日到20日三天时间内,针对研究的三类群体在武汉各地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并对材料进行整理。
3.问卷内容
表1 调查问卷内容
问卷的提问问题主要是为了明确受访者对网络直播的了解,及对其介入青少年生活的态度,如表1所示。
二、研究结论
(一)网络直播介入大众生活的程度
图1显示受访者中绝大多数听过网络直播,体现出直播已经相当大程度地介入人们的生活。
图2、图3显示青少年和没孩子的成年人群体中,看过网络直播的人数均远超未看过的人数。同时被认为是较少接触新兴网络事物的家长群体,该类群体中看过网络直播的人数比例也达到了将近一半。
图4 受访者所属群体与受访者观看网络直播的目的交叉分析
图4-图6显示,网络直播的观众观看直播的目的、喜爱的内容不尽相同,青少年和没孩子的成年人观看网络直播更无目的性,更偏向娱乐性内容。
图7显示大部分人对打赏主播表现出不愿意,但同时也应看到,愿意打赏主播的人并不是极少数,仍有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乐意为此付出金钱,并且最愿意打赏主播的群体同时也是网络直播观众最重要的组成群体——没有孩子的成年人。
从图8发现,虽然网络直播已经广泛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受访者选择通过专门的直播平台观看网络直播的情况只占 40.2%,通过社交软件自带直播观看网络直播的情况超过半数。
图9显示大多数人不仅未形成通过专门渠道观看直播的习惯,并且在观看时也只是充当看客,不会过多沉浸其中,这也从另一角度证实了图9的结论,即大多数人观看网络直播只是在日常休闲的同时随性为之,感兴趣就看,不感兴趣则不看。
由图10可以看到:受访者对网络平台的环境和节目质量持悲观态度的比例其实较少,73.9%的受访者给出了中等(50分)及以上分数,体现中规中矩的态度。说明人们并未因为媒体上经常出现网络直播的不利报道而对其一味批评,仍对这项新兴事物表示乐观,并认为其具有发展前景。
通过对该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到,网络直播已经非常广泛地渗入到人们的生活,并逐步成为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因其突出的娱乐性,人们对它的使用也更多地集中在休闲、明星、购物等娱乐活动上。
由于网络直播的主要受众是没有孩子的成年人,他们从小生活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因此对一些付费的网络行为也更容易接受,通过打赏获得利润这种盈利方式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后,正逐渐被大家接受,尤其是被主流用户接受。此外还应看到虽然网络直播对互联网用户的渗透非常充分,但其毕竟是一种休闲方式,尚不能成为用户上网时的主要活动,用户也并不希望因为通过专门渠道观看网络直播而提高自己的使用成本。
(二)不同群体对网络直播介入青少年生活的态度
图11 青少年认为网络直播对自己的正面影响
由图11、图12可以发现,除个别选项外,大多数选项被选择的比例都在20%上下。
图13、图14显示,相对于青少年,没有孩子的成年人进行选择时,各选项的选择比例要高出许多,部分甚至达到2倍以上。
图15、图16显示,作为青少年的监督者,家长在看待“网络直播对青少年的影响”这一点上表现得最为苛刻,各正面观点被家长们选择的比例均非常低,同时各负面观点又被频繁选择。
通过对该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到:不同群体均认为网络直播对青少年有正反两面的影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色的变化,对各种影响的体会也会更深刻,态度越来越严厉。青少年群体认为以上各类正面、负面影响在他们身上均有体现,且多数程度相近,但影响并不明显;比之更年长的、同样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网络直播的主流受众——没有孩子的成年人则对网络直播带来的正负面影响体会更加深刻;此外家长认为网络直播这项活动对青少年的影响弊远大于利,可见该群体的担忧最深。
(三)不同群体对网络直播的期待
图17显示,受访的三类群体均对《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表示强烈赞同,认为应从各方面加强对网络直播的监管,且未满18岁的青少年不应注册成为主播。
图18显示,与青少年作为网络直播的主播时不同,当青少年作为观看者时,各群体对其表现出宽容的态度,正反两方比例差距不大。
图19中各种措施的总分为100分,受访者通过打分来体现各种措施在其心中的重要程度。图中显示,每种措施在不同群体中得到的平均分差距不大,显示出大家对网络直播改善措施期待的一致性。
通过对该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到不同群体对网络直播的期待基本一致,并對国家已出台的相关措施持支持态度。虽然各群体普遍认为青少年不应进入网络直播行业成为主播,但只要加强监管,日常的观看还是没问题的。同时在改善措施中,各群体对第一、第二两种措施给出的平均分都超过了20分,可见这两类问题是目前网络直播中最突出,也是用户最希望得到改善的问题。
三、总 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些许结论。随着我国网民达到7.31亿,互联网普及率升至53.2%[2],近年网络直播也是日益红火,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娱乐等方面,大家开始习惯通过这种新兴方式了解各类信息,但那些仍处在个体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青少年,他们暂时还不能有效利用这种新兴事物,且容易受其影响,尤其是可能成为青少年进行实践、学习的障碍,并对价值观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这不利于其动手能力、思辨能力、正确三观的发展。对这几点,作为比之更成熟的没有孩子的成年人,作为监护者的家长,这两类群体要看得更深刻,同时态度也更坚决。
网络直播的规范管理关乎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也关乎网络直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虽然网络直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网络直播平台的现状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但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行业自律的不断提升,以及各种改善措施的实施,本次调查中各群体对网络直播介入青少年的生活仍表现了较乐观的态度。
作为生理和心理均在走向成熟的青少年,他们不仅是需要良好的网络环境的青年一代,也是将来逐渐成为网络直播主流用户的新兴一代,为他们构建更好的网络直播环境是刻不容缓,也是利惠各方之举,这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四、研究局限
本文所进行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样本的数量上,由于受到时间和人力的限制,最终样本数为305份,且样本覆盖面仅为武汉地区。由于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巨大且不断增多,所以如果要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还需要范围更广人数更多的问卷数据。
参考文献:
[1] 俞彬彬.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时代青少年社会化新发展[C].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235.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
[3] 彭锦.网络直播热潮下的冷思考[J].电视研究,2016(9):50-52.
[责任编辑:思涵]
关键词:网络直播;青少年;受众群体;态度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9-0064-04
一、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虽然网络直播已出现10年有余,近年社会各界对其的关心程度也呈现上升势头,但并未有具体阐述网络直播对受众影响的系统梳理。本研究着眼于探讨各群体对网络直播介入青少年生活这一现象的态度,通过与各群体的直接接触、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寻求各群体的真实态度。为达到研究目的,设定如下研究问题。
1.网络直播介入大众生活的程度如何?
2.不同群体对网络直播介入其生活的态度如何?
项目 内容
甄别部分 请问您听说过网络直播吗?
请问您属于以下哪一类群体?
网络直播介入大众生活的程度 您平时有空闲时间的时候更喜欢做以下哪些事情?(多选)
您有觀看过网络直播吗?
您会通过什么途径观看网络直播?(多选)
您观看网络直播的目的是什么?
您会对什么内容的网络直播感兴趣?(多选)
您在观看网络直播时愿意打赏主播吗?
在观看网络直播过程中(或者是如果您观看直播)一般会以什么方式与主播互动?
请问您的孩子看过网络直播吗?(针对家长)
请在下方量表中表现出您对目前网络直播的平台环境、
主播质量的满意程度
不同群体对网络直播介入青少年生活的态度 请问您认为网络直播对青少年可能产生哪些方面的正面影响?(多选)
请问您认为网络直播对青少年可能产生哪些方面的负面影响?(多选)
不同群体对网络直播的期待 今年4月18日发布了《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规定“18岁以下即未成年人不可以注册成为主播”,
对于这项规定您的看法是?
您认为青少年是否可以观看网络直播?
请根据您认为的重要程度,为几项改善网络直播的措施打分,总分100分。
3.不同群体对网络直播的期待如何?
(二)研究方法
1.界定研究对象
为了获取不同人群的意见,选择研究对象时需对其进行分层,本研究开始前已首先对青少年、青少年家长、中学教师、网络主播这几类群体进行深度访谈,在初步了解这些群体对网络直播的态度后,将受访者分为青少年(10-19岁)、没孩子的成年人、有孩子的家长三类,在武汉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并最终收集有效问卷305份。
本次研究的一大前提是“我国网络直播介入青少年的生活”,因此青少年是本次研究的核心对象,通过对青少年的访问,有助于直接了解该群体对网络直播的真实态度以及网络直播对其的具体影响。按照目前社会学和心理学广泛采用的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青少年的定义,青少年的年龄范围是指“10余岁”的成长阶段,也就是10岁至19岁[1],故此次研究将青少年的年龄范围限定为10-19岁。
作为参与网络直播程度最大的群体,通过访问没孩子的成年人有助于了解目前大多数用户对网络直播的认知、接触程度以及了解目前网络直播的环境。同时他们的态度也直接代表了未来我国网络直播的可能发展方向。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的领导和监督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青少年的行为,因此家长群体对网络直播的认知和态度会对青少年产生很大影响,即对于家长的访问也很有必要。
2.调查方式
为了初步了解各群体对网络直播的认知,在2016年11月28日到12月4日一周的时间内,笔者及调研小组其他成员针对四类群体,共8人进行深度访谈。初步了解后,12月18日到20日三天时间内,针对研究的三类群体在武汉各地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并对材料进行整理。
3.问卷内容
表1 调查问卷内容
问卷的提问问题主要是为了明确受访者对网络直播的了解,及对其介入青少年生活的态度,如表1所示。
二、研究结论
(一)网络直播介入大众生活的程度
图1显示受访者中绝大多数听过网络直播,体现出直播已经相当大程度地介入人们的生活。
图2、图3显示青少年和没孩子的成年人群体中,看过网络直播的人数均远超未看过的人数。同时被认为是较少接触新兴网络事物的家长群体,该类群体中看过网络直播的人数比例也达到了将近一半。
图4 受访者所属群体与受访者观看网络直播的目的交叉分析
图4-图6显示,网络直播的观众观看直播的目的、喜爱的内容不尽相同,青少年和没孩子的成年人观看网络直播更无目的性,更偏向娱乐性内容。
图7显示大部分人对打赏主播表现出不愿意,但同时也应看到,愿意打赏主播的人并不是极少数,仍有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乐意为此付出金钱,并且最愿意打赏主播的群体同时也是网络直播观众最重要的组成群体——没有孩子的成年人。
从图8发现,虽然网络直播已经广泛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受访者选择通过专门的直播平台观看网络直播的情况只占 40.2%,通过社交软件自带直播观看网络直播的情况超过半数。
图9显示大多数人不仅未形成通过专门渠道观看直播的习惯,并且在观看时也只是充当看客,不会过多沉浸其中,这也从另一角度证实了图9的结论,即大多数人观看网络直播只是在日常休闲的同时随性为之,感兴趣就看,不感兴趣则不看。
由图10可以看到:受访者对网络平台的环境和节目质量持悲观态度的比例其实较少,73.9%的受访者给出了中等(50分)及以上分数,体现中规中矩的态度。说明人们并未因为媒体上经常出现网络直播的不利报道而对其一味批评,仍对这项新兴事物表示乐观,并认为其具有发展前景。
通过对该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到,网络直播已经非常广泛地渗入到人们的生活,并逐步成为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因其突出的娱乐性,人们对它的使用也更多地集中在休闲、明星、购物等娱乐活动上。
由于网络直播的主要受众是没有孩子的成年人,他们从小生活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因此对一些付费的网络行为也更容易接受,通过打赏获得利润这种盈利方式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后,正逐渐被大家接受,尤其是被主流用户接受。此外还应看到虽然网络直播对互联网用户的渗透非常充分,但其毕竟是一种休闲方式,尚不能成为用户上网时的主要活动,用户也并不希望因为通过专门渠道观看网络直播而提高自己的使用成本。
(二)不同群体对网络直播介入青少年生活的态度
图11 青少年认为网络直播对自己的正面影响
由图11、图12可以发现,除个别选项外,大多数选项被选择的比例都在20%上下。
图13、图14显示,相对于青少年,没有孩子的成年人进行选择时,各选项的选择比例要高出许多,部分甚至达到2倍以上。
图15、图16显示,作为青少年的监督者,家长在看待“网络直播对青少年的影响”这一点上表现得最为苛刻,各正面观点被家长们选择的比例均非常低,同时各负面观点又被频繁选择。
通过对该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到:不同群体均认为网络直播对青少年有正反两面的影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色的变化,对各种影响的体会也会更深刻,态度越来越严厉。青少年群体认为以上各类正面、负面影响在他们身上均有体现,且多数程度相近,但影响并不明显;比之更年长的、同样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网络直播的主流受众——没有孩子的成年人则对网络直播带来的正负面影响体会更加深刻;此外家长认为网络直播这项活动对青少年的影响弊远大于利,可见该群体的担忧最深。
(三)不同群体对网络直播的期待
图17显示,受访的三类群体均对《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表示强烈赞同,认为应从各方面加强对网络直播的监管,且未满18岁的青少年不应注册成为主播。
图18显示,与青少年作为网络直播的主播时不同,当青少年作为观看者时,各群体对其表现出宽容的态度,正反两方比例差距不大。
图19中各种措施的总分为100分,受访者通过打分来体现各种措施在其心中的重要程度。图中显示,每种措施在不同群体中得到的平均分差距不大,显示出大家对网络直播改善措施期待的一致性。
通过对该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到不同群体对网络直播的期待基本一致,并對国家已出台的相关措施持支持态度。虽然各群体普遍认为青少年不应进入网络直播行业成为主播,但只要加强监管,日常的观看还是没问题的。同时在改善措施中,各群体对第一、第二两种措施给出的平均分都超过了20分,可见这两类问题是目前网络直播中最突出,也是用户最希望得到改善的问题。
三、总 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些许结论。随着我国网民达到7.31亿,互联网普及率升至53.2%[2],近年网络直播也是日益红火,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娱乐等方面,大家开始习惯通过这种新兴方式了解各类信息,但那些仍处在个体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青少年,他们暂时还不能有效利用这种新兴事物,且容易受其影响,尤其是可能成为青少年进行实践、学习的障碍,并对价值观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这不利于其动手能力、思辨能力、正确三观的发展。对这几点,作为比之更成熟的没有孩子的成年人,作为监护者的家长,这两类群体要看得更深刻,同时态度也更坚决。
网络直播的规范管理关乎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也关乎网络直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虽然网络直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网络直播平台的现状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但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行业自律的不断提升,以及各种改善措施的实施,本次调查中各群体对网络直播介入青少年的生活仍表现了较乐观的态度。
作为生理和心理均在走向成熟的青少年,他们不仅是需要良好的网络环境的青年一代,也是将来逐渐成为网络直播主流用户的新兴一代,为他们构建更好的网络直播环境是刻不容缓,也是利惠各方之举,这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四、研究局限
本文所进行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样本的数量上,由于受到时间和人力的限制,最终样本数为305份,且样本覆盖面仅为武汉地区。由于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巨大且不断增多,所以如果要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还需要范围更广人数更多的问卷数据。
参考文献:
[1] 俞彬彬.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时代青少年社会化新发展[C].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235.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
[3] 彭锦.网络直播热潮下的冷思考[J].电视研究,2016(9):50-52.
[责任编辑: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