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成功的微末幸福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ua1114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记得上学时看过王小波的一句话:“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这是多么微末的幸福,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却又如此的难得。当如今的成功学“大师”们说着你要成为马云、成为唐骏、在多少岁之前要挣到多少钱,否则你的人生就是失败之类的煽动语言,引领着台下那些渴望成功的人一起嘶吼着的时候,那种被王小波所期望的微末幸福,就像当年英国被蒸汽和车轮轻易碾碎的黄水仙般脆弱。这个世界越来越多元化,可是我们成功的标准却越来越狭隘,已经渐渐容不下除钱权之外的任何事物。如今的名利场正如曹雪芹所说的,正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一个一个成功的商业偶像,以财富刺激着愈来愈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奔向变异成功学所构造的成功之路尽头那看似唾手可得的名利。他们梦想着成为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马云……却忘了自己是谁。变异了的成功学只能教你去跟随偶像们走过的脚印,却无法告诉你他们在行走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倒是马云曾经在演讲时说过:“我们很骄傲,我们在改变中国,而不是挣了很多钱。”只会去模仿的人,连自己的灵魂需求都触摸不到,又如何能触摸到偶像的灵魂。
  所幸还有这样一群人,满足地坚守着自己微末的小幸福。他们只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却很少为外界所惑。在成功学的定义里,这些平凡而又普通的人离成功差得很多。可是在非典型成功学的定义里,这群满足着自己幸福的人就已经是成功者了。王小波还有一句话:“生活是天籁,需要凝神静听。”他们比那些疯狂奔向成功的人要安静,所以他们才会更早听到生活天籁般的幸福之音。
  
  开往成功的地铁
  Rong
  年龄:暂不外传
  职业:国企职员
  地点:首都北京
  正是北京的上班高峰时段,传说中的八通线地铁已经驶到了“战况”最为激烈的“烈士站”高碑店。和慢悠悠的报站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铁车门打开刹那汹涌挤入的人群发出的急促的抱怨和咒骂之声。而原本已然有些拥挤的车厢顿时像做豆芽时往豆芽机里放多了豆子又发过头了一样,想挤根针进去都费劲。在拥挤而暴躁的人群里,Rong却戴着耳机听着音乐,静静地观察周边的陌生人,把这当成了一种游戏。
  “我喜欢地铁,喜欢地铁这种周围都是陌生人的环境。周围都是陌生人的时候我会比较放松,然后去看各种不同的人、不同的表情,再去猜猜这个人的职业、性格、生活背景之类的。我觉得这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怎么着都要在地铁里度过一个小时,这样会更有趣。不过地铁上的人大多数时候都很急躁,几乎天天都能看到打架的。我倒是觉得何必呢?不管怎么样该坐地铁的还是要坐,怎么也免不了的挤,干吗不找点有趣的事让自己高兴点挤过这一个小时呢?”
  这个能把挤地铁变成一件有趣事情的女孩,来到这座城市已经十年了。正如她对MP3里正在播放着的《张惠妹十年精选》的评价一样,这十年不管你喜不喜欢,时光和生活都会在记忆深处刻下深深的痕迹。回想当初和北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对Rong来说实在不是一个愉快的记忆。晕车的她在北京公交车上痛苦了两个小时却总是盼不到目的地。Rong在家乡坐公车从来没超过半个小时,那一次的颠簸让她对北京有了第一个印象:大。
  虽说对北京的第一印象伴随着不愉快,但是Rong还是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下来。十年来,她在这座城市里学习工作,见证了城市剧烈的变化。而这座城市,带给了她学业、人际关系和工作;带给了她友情还有爱情;带给了她甜蜜的欢乐和与幸福围城擦肩而过的痛苦……
  渐渐地Rong熟悉了这座城市特有的脉搏频率,并且开始学会以适应的频率随着它而生活。她会六点起床,路上花一个小时达到公司,然后在5点半下班。生活就是这样慢慢少了变化,而唯一变化的则是每天上班路中头顶上不断拔地而起的高楼和更高不可及的房价。北京,是一个充满了机遇、梦想的欲望都市。生活在这里,连脚步都会不由自主地加快。在这座城市的生存战争中,有人胜利,有人败退,也有人咬牙坚持在等待最终的成功。
  而对于Rong来说,成功就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是一种平淡安静、温暖向上而又随性的生活。这种生活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支撑,只要她能在休息日慵懒地看看美剧,给自己好好做顿美食。
  “有些时候也会冒出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过总体上都不是什么有野心的成功目标,我是绝不会牺牲生活本身去追求所谓的成功。我最大的目标就是能平静地过好眼下的日子,让日子每天慢慢好起来。如果有人能同行,就好好珍惜。对我来说,心理上的满足大过一切。”
  在这个喧哗都市只期望一份平静生活的Rong,就这样享受着每一天的生活。每个朝阳升起的时候,在她喜欢的地铁上开往这一天的成功终点。
  
  过程也是一种成功
  吴宝俊
  年龄:30岁
  职业:博士研究生
  地点:首都北京
  寒风刺骨的冬夜,万籁已然寂静,只有间或几声犬吠,四合院中一座搭建的小二楼里却灯影摇曳。在这间屋里只有一床一桌一椅一灯,墙壁上贴满了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歪歪扭扭的字。一个消瘦的身影正襟危坐,捧住一本已快翻烂的书,口中念念有词。
  这个场景要是放在古代,若不是书生遇鬼的桥段,也必定是邪派高手秘密练功的场景。可惜这是发生在2004年的事情,屋中那个看上去有些鬼气森森的人只是一个大学毕业生,漂在北京复习考研而已。
  其实在当时的北京,有不少这样的外地考研学子聚集到清华北大附近,租下条件简陋但是便宜的房子复习考研,吴宝俊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从小就是一个爱玩的孩子,特别是沉迷于打游戏机,甚至在高考那几天还白天考试晚上去玩游戏。如果按照当时对于玩游戏机孩子的认识,那么他绝对应该是一个被玩游戏毁掉的学生。可就是这样一个沉迷于其中的人,居然考上中山大学。不过他也不是没为他的贪玩付出代价,聪明的吴宝俊本来的成绩是想考北大物理系的,无奈那一年北大物理系没在他所在的地方招生。而有点玩过头的吴宝俊,高考成绩也没有达到他预期的分数,这让他和第一志愿西安交大擦肩而过。
  在中山大学的头三年,对爱玩的吴宝俊来说是幸福的,他打游戏、搞辩论、泡BBS……如果没有秋后算账的话,挥霍青春的感觉永远都是那么美好。在他大四那年突然发现自己在头几年已经挂掉了四十多个学分。“那个时候按照系里老师的说法,以我的情况本来是要被劝退的。当时我突然发现作为一个大学生不管四年我都做过什么,如果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那么我的历史将会永远背负失败者的烙印。”于是在一年的拼命弥补下,他拿到了足够毕业的学分和成绩绩点,顺利毕业。当时他的一位师兄找过吴宝俊,说他的性格适合做项目经理,在广州工作几年就会有车有房。本来对于前途并没有太多考虑的吴宝俊,在考虑这个建议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儿时的梦想。因为吴宝俊父亲是一位物理老师的缘故,他从小就喜欢物理,还曾经开玩笑说总有一天有一个物理定理会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于是有着理想主义情结的他,决定去考清华的物理研究生,把从事物理研究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2004年,他只身来到北京,在清华西门水磨新区租下了一间7平方米的房子。就这样,吴宝俊开始了他的北漂考研之路。在那段时光里,他和民工兄弟们一起排队吃5元一碗的油泼面、一起步行去需要预约的半公里外的一家小卖部兼自制澡堂去洗澡……这些对于他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只是每天都要跑几趟200米去上厕所对于吴宝俊来说太耽误宝贵的时间了。于是他又换到了前面提到的小二楼里,高升了一步。虽然这间房子离厕所不过50米,但是他又面临了另一个问题。房子的窗户就在清华西门的道路旁边,每天川流不息的车子总会把那扇即将寿终正寝却又总能坚持的窗户震得乱响,很是影响他的大脑正常运转。为了不影响学习,他想出了奇怪的主意把书中的定理公式全都抄到了试卷大小的纸上,贴满了房间的四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打游击一般辗转于清华和北大的自习室去复习。可惜到了转年发榜的日子,吴宝俊遭受了人生最大的一次打击,他落榜了。
  不甘心的他在找一份兼职工作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决定再次去考研。这一次他终于成功通过了初试,但是为了照顾家里为他考研而日益紧张的经济状况,吴宝俊最终选择了不收学杂费、住宿费还有可观的补助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去复试的那天,他在校门口竟然碰到了从老家赶来的父亲。晚上他才偷偷从妈妈那里知道,父亲是担心他复试没通过再遭受打击出点什么事。要知道,在那一年的北大创纪录地出现了5位跳楼的学生。
  “当我在2006年4月5日,提着两箱行李搬进中国科学院物理所G楼的时候。我对自己说,ok,我已经付出了两年的代价,之前那些年欠下的债我还清了。从今天起我要面对新的生活。”顺利通过复试的吴宝俊终于可以去完成他儿时的梦想了。他将这两年考研的经历写成一本书《“玩”进中科院》,入选了新浪中国好书榜4月榜。书里幽默而又辛酸地展现了那段考研生活,引起了不少同道中人的共鸣。其实吴宝俊的经历很适合做一个成功学教程里的例子,特别是在他落榜而找工作又屡遭歧视的时候,那本著名的成功学书籍《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给了他继续坚持的动力。可惜他把成功的目标定在了物理学之上,按照如今成功学对于成功的定义,这项事业的投入回报率太低,实在不适合拿来速成。
  物理这门单纯而又博大的学问,其实很适合吴宝俊的性格,可是当他临近博士毕业看到的却是这个行业微薄的物质回报。已经而立的他,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只顾追寻自己的梦想,他还有曾经全力支持过他的父母需要去照顾。经过残酷的思想斗争,他对自己的未来又有了新的定义:“先拿到博士学位,然后找一份稳定的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生活中不能只有我喜欢的物理,这是无论我愿不愿意都必须接受的问题。这样的代价可能就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做到把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式刻在自己的墓碑上。但是我会花十年的业余时间,把曾经计划读但没能读的物理和数学类经典读物都读一遍。有机会的话,要和留在科研圈里的好友们继续合作,看还能不能为物理学的发展添油加醋一把。总之,要做一个快乐的民间科学家。”虽然决定不去全心从事自己曾为之付出太多辛苦的事业,但是天性乐观的他依然觉得很幸福。只因为自己曾经为梦想而奋斗过,即便最终没能达成自己的梦想,但谁又能否认奋斗过程的本身就不是一种成功呢?
  
  与猫择静处而栖
  于飞
  年龄:30岁
  职业:产品经理
  地点:安徽芜湖
  芜湖清晨的银湖桥,雨幕迷蒙似是一片轻雾,近在连桥边银湖都已有些朦胧。雨点打在车窗之上碎成朵朵小花,随即被雨刷刷落。“有些像一开即逝的樱花啊!”眼前迷蒙的天地中那条湖中的道路出现在眼前,车里正好是恰克与飞鸟的《On your mark》响起。于飞突然有一种感觉,仿佛回到了当年在日本榛名山雾中驾车之时。
  那个时候的他还在日本上学,刚刚学会开车的于飞迷上了《头文字D》。曾经有一段时间他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GT-R去挑战日本所有的山路弯道。只是这个念头还没来得及实现,他和同学一起买的车就出了事故,也彻底打消了这个有生以来最为疯狂的念头。回忆匆匆不过数秒,于飞就回到了现实当中。十几分钟后,他开进了公司开始了在国企有些无聊的一天。
  当年的于飞对于这种生活却非常反感,在北京一所大学读到大二他突然觉得自己可能无法接受按部就班的生活。于是喜欢日本动漫的他,凭着跟签证官聊起高达系列而轻松拿到的签证去了日本。可到了日本才发现教授动漫的都是专门学校,相当于中国的职高,专门学校继续办留学签证会有很大风险。而且日本有规定,留学生不能反向进学,就是如果大学毕业了,就不能以上专门学校的名义延长签证,怕变相骗取签证时间。为了安全他还是考了一所普通的日本大学,选择了一个社会交通工学的专业。
  “我到现在都还是有些遗憾,不过人生就是这样很多事情都无法预料,现在拿画画漫画当成一种爱好,也不错。”回想起当初的阴错阳差,于飞颇为感慨。喜欢安静环境的于飞选择进了一所在东京八王子的大学,那里算是东京的远郊区,出门就是一个森林公园,环境很对他的胃口。虽然专业有些枯燥,但是研究室的教授人很好,又喜欢汽车和棒球,经常带着于飞去玩。于飞现在回忆起来日本的生活,想到的多是好玩快乐事情,像组乐队、开车野游之类的,可实际上当年留学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打工上面。特别是为了赚学费和生活费,于飞有很长一段时间兼了两份工作,再加上学习紧张,他长期睡眠不足。有一次早上送报纸的时候,他竟然骑着车睡着了,直接一头撞到了电线杆上。不过那样的日子太过单一,于飞已经不太愿意回忆了。
  在日本那段日子,除了偶尔冒出类似前面挑战山路弯道的疯狂念头之外,于飞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所海边房子,养一堆他最喜欢的猫。对于这个最大的愿望,于飞笑言已经快要彻底放弃了:“当时这个想法还能说是个梦想,努力还能实现,现在回国了才发现已经成了妄想了。”
  虽然没能在日本学习他最喜欢的动漫,但是“在日本吃过苦受过累,看到过物质生活的顶点和有了钱以后腐败的生活,再回来对待生活的态度会有很大变化。比如以前在日本公司,看到我领导每天对她上司阿谀奉承,每天对合作公司吹胡子瞪眼,或者领导的领导每天陪客户打高尔夫,出去喝酒,我就知道我不适合这种生活,果断辞职。”于飞所说的这家公司是日本的一家大公司,他毕业求职的时候非常幸运,正好得到了这个公司派驻上海的职位。
  但是初到上海的于飞并不喜欢这个城市,习惯了八王子安静生活的他对上海只有一个字的评价——吵。而在上海的工作也让他很疲惫,很长一段时间他需要每天工作16个小时。虽然在这个公司待遇还不错,也能学到不少人际交往的方法,但是喜欢安静的于飞还是最终决定离开公司和这座他不喜欢的城市,去了他妻子的故乡芜湖。
  在于飞看来,这座城市虽然还不如日本安静,但是和上海比起来已经让他舒服很多了。“可惜现在芜湖也是到处拆,估计很快以前的老建筑和青石板路也要消失了。”虽然对于这里安静的未来还是有些担心,但是能去长江边看看水、在家里画画漫画、没事调戏一下自己的爱猫,于飞至少已经找到了他想要的安静生活。至于那个在海边小屋和猫看大海的梦想,虽然短时间内怕是无法实现了,但是目前这种让他平静快乐的生活对于飞自己而言已经是一种成功了。
其他文献
你还记得他的承诺吗?  他激情澎湃的豪言壮语是否曾令你为他的雄心壮志而激动?  他低沉婉转的甜言蜜语是否曾让你为他的温柔贴心而感动?  他承认错误的诚恳态度是否让你觉得他真心想要“痛改前非”?  有时他为你赴汤蹈火的决心抵不过今天可能的一场雨;  有时他愿永远守在你身边的告白一再被哥们儿的聚会冲抵……  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他两眼放光口出豪言的样子像极了一个异想天开的孩子,  才发现,有些承诺不仅是
期刊
叽叽歪歪的愤世嫉俗什么的最讨厌了,只会引发情绪,却从来不指明出路,空让人感叹人生无用。所以,喊得多了久了,也就烦了。  而当下最流行的,似乎是 “励志风 ”,唱着小清新摇滚的苏打绿刚推出解人忧思的《你在烦恼什么》,五月天旋即推出三年磨两剑、双剑合一璧的《第二人生》。重重的十六首曲子,编排出两种话语顺序,一个指向 “末日 ”,一个指向 “明日 ”,誓要用音乐打造一艘拯救心灵的 “诺亚方舟 ”。   
期刊
总有人说,现代人对爱情越来越没有信心,我猜想 “明年你还爱我吗 ”也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的吧。不过我当时没有过多地想这个问题。我们的感情属于稳中有进的那种,我觉得不出大的意外应该会走在一起。通过那次活动,特别是活动中的一些环节,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都是不善表达的人,彼此报喜不报忧,都愿意把笑容展示给对方。写信时很忐忑,甚至有点儿羞于表达,不知道是否该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包括些许不安表达
期刊
2011年,娜塔莉三十而立,凭借在《黑天鹅》里的忘我表演第一次赢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且是80后赢得的第一个奥斯卡大奖,更在兜兜转转之后找到对的人——《黑天鹅》的芭蕾舞指导本杰明米勒皮。从耀眼的舞台之巅到寻常巷陌的一茶一饭,她在大世界的许多个小角落里得到了最踏实也最暖心的收获。    想当年,《这个杀手不太冷》曾让12岁的娜塔莉大出风头,天使的冷峻倾倒众生,老牌帅哥肖恩潘甚至不顾忌21岁的年龄差距
期刊
《两小无猜》纠结的感伤  导演.杨塞谬尔    主演.吉约姆卡尔/玛丽昂歌迪亚    国家.法国/比利时        当一个人问另一个人 “敢不敢 ”的时候,另一个必须说 “敢”,这就是游戏的规则,小男生于连和小女生苏菲的相遇就是从这样的游戏开始,精美的铁盒子里装的就是他们向对方提出的问题。是的,他们总是勇敢地回答对方的提问,就是不敢承认互相爱着。  他们赌别人,赌自己,赌时间,赌命运,爱情就这
期刊
这是一个狭隘的时代,成功似乎只意味着财富和地位;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人类狂热于挑战自己的底线;这是一个加速的世界,人们坚信通往成功有捷径……  在充满机遇和改变的中国,人的欲望随之无限膨胀,对于财富和地位的追逐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即使大多数人最终成为财富与权力金字塔的基座,也不能阻止后来人渴望成为塔尖上闪亮的偶像图腾。  在愈来愈多元化的时代,对生命成功的定义一定是多元化的。但是在中国式成功学
期刊
诗人徐志摩一生为情所困。原配张幼仪,七年后与之离异;苦恋林徽因,无果;再婚妻子陆小曼,终不得善终;和凌叔华之间的那段情缘,至今扑朔迷离……  在我看来,如果说7年的包办婚姻是徐志摩身不由己的选择,与林徽因的交往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和陆小曼的结合掺杂了太多的功利因素,那么他和凌叔华之间的淡淡情愫,算是他生命之中一段温馨绵长的回忆,一种比朋友更亲,比恋人略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用“红颜知己”这个词,也
期刊
伫立灯下,光影流动中掩映出背影的形状。一切静谧依旧,心却可能已经随着光影的变化开了小差……想起那个他,想起曾经的你,或者干脆什么都不想,只是贪婪地享受着这份宁静就好!看看这些创意十足的灯饰,猜猜它们能让你的心飘向何方?    科技感十足的“鸟巢”  略显昏暗的灯光从百转千回的灯罩中漫射而出,空气中仿佛充满艺术的味道。一款像极了经典的“鸟巢”的灯具设计,让“凌乱”在你的家居中释放出和谐的光彩。如果你
期刊
坐落在天津最繁华商业街之上的劝业场,  可谓是最能体现天津时代变迁的朝圣地。  现代商业的喧哗掩盖之下,  一部中国现当代商业发展史,就默默伫立于这里。    每一座老建筑,都在数百上千年的时光流逝中默默而又忠实地沉淀收录着每粒佚失而去的历史尘埃。只要有一双愿意发现的眼睛,就能看透砖石瓦砾后面凝固的历史与人文。  如今的中国,每座城市自己的面孔愈来愈模糊,在那些属于历史的老建筑一一拆除之后,剩下的
期刊
身为职场中人,跳槽往往不可避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当你面对着一个好的发展机会的时候,当你面对着来自另一公司、另一职位的高薪、盛情邀约时,心动是自然的,行动也是正常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跳槽都能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你花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积累的各种资源很可能毁于一旦。  应届毕业生小洁,从今年年初就开始实习了。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网络公司做客服人员,工资不太高,工作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