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号人力房车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yun99a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邀我去江苏丰县参加“有情有义丰县人”的采风活动,我欣然应诺。
  到了丰县,我从当地同志提供的二十多个采访线索中,挑出了一个叫谢淑华的退休校长。县里提供的资料写道:“母亲因严重晕车,63岁的谢淑华用起名‘感恩’号的人力房车,拉着90岁的母亲,2013年4月从上海出发,徒步拉着车,直到北京,历时43天,行程1700里。2013年9月,她又拉着母亲从北京出发向南,一直到达海南三亚……”
  我走进了谢淑华校长的家,这是一个相当富裕盈实的家庭。谢老师虽然退休了,但丈夫做生意,儿子开公司,家里的私家车就有六辆。客厅里,大鱼缸有一人高,大个儿的红鱼悠然自得。90岁的老太太坐在沙发上,一脸的喜气,喜眉喜眼地笑成一朵花。谢淑华的脸庞和手臂还留着海南的阳光,看起来只有五十来岁,不像退休的老人。她快人快语:“这是一个很阳光的事情!退休了,想叫老母亲四处看看祖国的好风光,可老太太晕车,受不了。看到有两兄弟拉着母亲去旅游的事,我去找到他们,就这样参加了。”我问:“累吗?每天走几十里!”谢淑华回答:“累,怎么会不累?我母亲13岁要饭来到这里,一辈子先后生了我们六个孩子,我是老大。全庄几百个女孩,就我一个上学的。我上学,每天小棉袄里揣着菜饼子。学校远,我又是个女孩,读了六年书,我妈就陪我走了五万里路!想想这些,回头看坐在车上开心的母亲,啥难都不难了!”
  谢老师如数家珍地给我介绍她的“感恩”号房车。这辆人力房车有2米长,1.45米宽,车篷也有2米高,里面铺了三层海绵垫,十床被子,还准备了食品、水、炊具……“老太太坐在里面舒服得很,我们晚上只要能找到旅馆,还是在旅馆里住。不受罪!”看着这位让我想起穆桂英之类巾帼人物的谢老师,我问一句:“一路上人们会奇怪吗?”“感动的多,拉我去学校给孩子们讲孝敬父母的就有好几处。还有送水的,送鞋的,送钱的。送钱我坚决不要,咱不缺!也有不理解的,说我有病。说真话,没病还祛病。老太太出去后,血压不高了,我的身体也健康多了。”
  谈话间,常有电话找谢老师。其中有韩国的大学与谢老师联系,请她带上母亲去韩国讲学。还有不少人发信息,谢老师给我看了一条她老同学发来的短信:“我替天下母亲感谢你!老谢,淑华,好人一路平安!”朋友理解,亲人也支持,在远行途中,谢老师的儿子、儿媳、孙子还开着车去看望谢老师一行,带去了食品、水果、日用品。谢老师说:“这是好事,该做又能做的事,做了,心里亮堂,身体也好。这是很阳光的事情嘛,为啥不做呢?”
  我在一上午的交谈中,多次听到谢老师说:“这是很阳光的事情!”真好,有情有义的人,心里就满满地盛着阳光。
  临别前,我问谢老师:“还走着旅游吗?”谢老师笑着说:“我外甥给我打电话说:‘大姨,疯一次就行啦!’我呢,等过了夏天,身体行,还走!”多好的“疯一次就行”,真行!谢老师“疯一次”,疯出了丰县人的有情有义,疯出了一对中国老太太和老老太太的精气神啊。
  这是很阳光的事!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探讨lycosin-Ⅰ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随机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菌10株,非耐药菌10株.应用微量肉汤
每天睡6小时还是8小时,喝8杯水还是10杯水,走一万步还是五千步?这些看似专业的问题困扰着不少热爱健康的人们。在他们看来,掌握了这些数字,也就找到了健康的密码,然后按方抓药,严格执行,就能远离疾病困扰。  每当看到人们执著于这些数字,我还真有些喜忧参半的感觉。喜的是,大家都在努力,想要更健康;忧的是,因为个体体质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如何保持健康是件个性化极强的事,虽然不乏一些通用的养生防病之术,但具
很多病既是身病,也是心病。只有卸下沉重的心理包袱,治疗才能见效。  在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专家李宏军看来,医学三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通过语言解包袱,尤其重要。  比如男性不育,李宏军这样解包袱:“看精子质量,主要看活力最强的那部分。就像看赛跑,我们更关注跑得最快的。”精子活力不齐并非绝境,患者见到希望。接着,李宏军跟他商量:“先试试用药,只要生出一个精子,就有机会让你妻子怀上孕。”原来门槛
当得知我生癌之后,妻子暗自哭了多次,而我处之泰然,还写了一个佛教的《偈》,其中有这样几句:“此次遭劫,毫不惊慌;虽然凶险,并非膏肓。与病同体,福报回向;与医配合,定能复阳。与佛相亲,身心俱康;与己相约,沉稳坚强。”妻子问我:“叶新,你真的一点儿不紧张?”我说:“我紧张什么,只要主刀医生给我开刀的时候不紧张就行了。他要是紧张,手一发抖,我就完蛋了!”妻子听了哭笑不得。  记得刚住进医院第三天,身上挂
一次在茶馆品茗,同桌两位老人有说有笑,茶桌上的几色小吃也嚼得津津有味。我看他们的神态模样有许多相似之处,以为是老哥俩。搭话交谈,果然二位都姓徐,是老中医,年长的八十有六,年轻些的也六十四了。  “您大哥身体真好啊,还能嚼开花豆!”我说。  徐二爷答话:“家父至今一口好牙,耳聪目明。上茶馆,走着来,不拄手杖。”  我连忙道歉:“对不起!我看走了眼。原来是您家老爷子。”  徐老爷子笑了:“怎么说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