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化学竞赛中涌现出的问题,具体分析初中生化学素养缺失的诸方面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竞赛;化学素养缺失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4-002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笔者通过听课、访谈发现,目前初中生在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实验评价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能力缺失。以2010年某市参加天原杯竞赛的1223名考生为例,除缺考的9人外,实际参加考试的1214名考生中,60分以上13人,最高成绩77分最低分9分。从答题过程来看,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实验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2)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不佳;(3)推理分析能力不强;(4)化学计算水平不高。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 从化学竞赛透视初中生化学素养缺失的原因
1.1 实验开出率不高,是造成学生基本实验操作含混不清的主要因素
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用上网和电话等方式调查的结果是,本县大部分学校对化学实验不够重视。要么是没有实验室,要么就是化学药品和仪器不齐备,要么就是教师由于其他原因无暇去做。如此种种,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初中毕业前就没有摸过实验仪器,更不用说操作了c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不知道50mL的量筒能不能量出9.3mL液体的原因了。
1.2 探究性实验的变质是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评价能力不高的直接原因
笔者在本县做过一个调查,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把探究性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教师这样处理的原因是因为探究性实验费时、费力,费药品、危险性大、调控难度也大,往往是“事倍功半”。而演示实验则是“轻车熟路”。还有的老师在黑板上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基于这种现状,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肯定不会高的,甚至可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实验设计的概念,也不知从何下手去评价他人所设计的实验的优劣成败。表现在考试中对相关试题无从下手。如下题:
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所得溶液显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少许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1)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碱性_______:
(2)据你推测,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是_______;
(3)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一种推测,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及结论。
笔者在监考中发现,参赛的30名选手无—人能将(2)、(3)问完整答出。
1.3 对化学事实和信息的概括、提取与加工障碍是计算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化学计算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定量研究中更是不可或缺的。对初中化学而言,计算主要是围绕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展开的。而竞赛中的计算题,则较多涉及过量计算、化学式的确定等,而且数据常通过图表、图象等方式给出,可以是具体的数据,也可能是用字母表示,学生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往往不是计算,而是对题目提供的信息和化学事实进行正确地提取和加工整理。如下题:
为确定氨的组成,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进行如下实验:取20mL氨,设法使它完全分解为N2和H2,体积为40mL,加入20mL O2,当H2和O2完全化合成水,剩余气体体积为15mL(已知一定温度、压强下一定体积的各种气体中的分子数相同)。根据以上数据确定氨的分子式。
解决此题的一个关键就是对化学方程式微观意义的理解:有分子参加反应或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计量数可看作是反应前后的分子数。有此思想,再加上过量反应的有关知识,此题就可迎刃而解。
2 提高初中生化学素养的对策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素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 加大行政监管力度,增大对化学实验的投入
对实验室建设和实验用品的购置,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监管和投资力度,要求学校每年应拿出—定数额的教育经费用于实验室的筹建和实验用品的购置。通过行政手段督查初中化学实验开足、开齐。调查发现,实际上90%以上的学校和老师是愿意或者说乐于开实验的。另外,在初级中学设置实验师岗位,减轻化学教师的负担,也能增加教师完成实验的积极性。
2.2 初中毕业检测中加大对实验的考查
为了督促和检查学校对实验的开设情况,还需要在学业成绩的评价上加大考查力度。我认为,比较好的办法还是在初中毕业检测考试中强化对实验的考查,尤其对实验中生成的情景性问题,力求避免空洞的理论考查。尝试让学生设计实验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设计方案可以是开放性的,只要原理正确,步骤简洁,操作可行,绿色无污染就可。通过这种检测,刺激学校重视实验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也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事实的概括、归纳、总结及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2.3 继续实施新课程改革培训,加快初中化学教师专业成长
这儿强调的培训,不是理论层面上的含义,而是实际操作方面。以往的培训过多注重理论,请的大多是专家,而不是来自一线的教学骨干或能手,专家的弱点就是离中学教学实际有点远,遇到实际问题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来自一线的教师正好可弥补这种不足,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指点迷津,两者互补,可以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竞赛;化学素养缺失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4-002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笔者通过听课、访谈发现,目前初中生在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实验评价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能力缺失。以2010年某市参加天原杯竞赛的1223名考生为例,除缺考的9人外,实际参加考试的1214名考生中,60分以上13人,最高成绩77分最低分9分。从答题过程来看,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实验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2)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不佳;(3)推理分析能力不强;(4)化学计算水平不高。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 从化学竞赛透视初中生化学素养缺失的原因
1.1 实验开出率不高,是造成学生基本实验操作含混不清的主要因素
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用上网和电话等方式调查的结果是,本县大部分学校对化学实验不够重视。要么是没有实验室,要么就是化学药品和仪器不齐备,要么就是教师由于其他原因无暇去做。如此种种,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初中毕业前就没有摸过实验仪器,更不用说操作了c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不知道50mL的量筒能不能量出9.3mL液体的原因了。
1.2 探究性实验的变质是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评价能力不高的直接原因
笔者在本县做过一个调查,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把探究性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教师这样处理的原因是因为探究性实验费时、费力,费药品、危险性大、调控难度也大,往往是“事倍功半”。而演示实验则是“轻车熟路”。还有的老师在黑板上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基于这种现状,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肯定不会高的,甚至可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实验设计的概念,也不知从何下手去评价他人所设计的实验的优劣成败。表现在考试中对相关试题无从下手。如下题:
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所得溶液显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少许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1)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碱性_______:
(2)据你推测,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是_______;
(3)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一种推测,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及结论。
笔者在监考中发现,参赛的30名选手无—人能将(2)、(3)问完整答出。
1.3 对化学事实和信息的概括、提取与加工障碍是计算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化学计算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定量研究中更是不可或缺的。对初中化学而言,计算主要是围绕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展开的。而竞赛中的计算题,则较多涉及过量计算、化学式的确定等,而且数据常通过图表、图象等方式给出,可以是具体的数据,也可能是用字母表示,学生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往往不是计算,而是对题目提供的信息和化学事实进行正确地提取和加工整理。如下题:
为确定氨的组成,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进行如下实验:取20mL氨,设法使它完全分解为N2和H2,体积为40mL,加入20mL O2,当H2和O2完全化合成水,剩余气体体积为15mL(已知一定温度、压强下一定体积的各种气体中的分子数相同)。根据以上数据确定氨的分子式。
解决此题的一个关键就是对化学方程式微观意义的理解:有分子参加反应或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计量数可看作是反应前后的分子数。有此思想,再加上过量反应的有关知识,此题就可迎刃而解。
2 提高初中生化学素养的对策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素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 加大行政监管力度,增大对化学实验的投入
对实验室建设和实验用品的购置,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监管和投资力度,要求学校每年应拿出—定数额的教育经费用于实验室的筹建和实验用品的购置。通过行政手段督查初中化学实验开足、开齐。调查发现,实际上90%以上的学校和老师是愿意或者说乐于开实验的。另外,在初级中学设置实验师岗位,减轻化学教师的负担,也能增加教师完成实验的积极性。
2.2 初中毕业检测中加大对实验的考查
为了督促和检查学校对实验的开设情况,还需要在学业成绩的评价上加大考查力度。我认为,比较好的办法还是在初中毕业检测考试中强化对实验的考查,尤其对实验中生成的情景性问题,力求避免空洞的理论考查。尝试让学生设计实验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设计方案可以是开放性的,只要原理正确,步骤简洁,操作可行,绿色无污染就可。通过这种检测,刺激学校重视实验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也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事实的概括、归纳、总结及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2.3 继续实施新课程改革培训,加快初中化学教师专业成长
这儿强调的培训,不是理论层面上的含义,而是实际操作方面。以往的培训过多注重理论,请的大多是专家,而不是来自一线的教学骨干或能手,专家的弱点就是离中学教学实际有点远,遇到实际问题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来自一线的教师正好可弥补这种不足,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指点迷津,两者互补,可以加快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