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版图上,那昂首挺立的雄鸡之冠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这就是黑龙江省。在黑龙江省境内,有一块面积约540万公顷的大荒原,自古以来,草莽丛生,沼泽密布,野兽出没,人迹罕见。古籍上记载为“漠漠大荒,苦寒绝塞”,人称北大荒。这是由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三条大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
交通线路
佳木斯是黑龙江东部地区中心城市,也是三江平原腹地,拍三江平原湿地是必经之路。全国各地有很多飞往佳木斯的班机,佳木斯每天有多班火车和汽车通往富锦、同江、抚远。从佳木斯到富锦市160公里。如果自驾车的话,这一带都是双车道二级柏油路面,路途加油站很多。一路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粮田,天下大粮仓的景观尽收眼底。
富锦到同江路程70公里,要到街津口赫哲乡必须路过同三公路零公里起点,同三高速公路也称010国道,始于黑龙江省同江市,终点为海南省的三亚市,全长5700千米。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五纵七横”主干线中最长的一条,是唯一一条贯通中国沿海地区的高速公路。这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隔江相望就是俄罗斯异国风情。这里又是黑龙江和松花江的汇合处,在高高的江岸上望去就可以看到两条大江汇合后的景象,一半黑、一半黄的江水滚滚东流的壮观场面。
入镜之一:富锦黑鱼泡
国家级湿地公园
十年前的一天,我将镜头对准了生我养我的家乡──三江平原,没想到的是,这一“恋”就是十年。对摄影人来说,湿地景观、湿地植物和湿地动物都是此处独有的特色景观,适合以风光、微距、鸟类为题材的影友深入挖掘拍摄。
湿地的美恬静而淡泊、空旷而幽远,蓝天和白云涂抹它永恒的底色,野花和芳草带给它盎然的生机,湖泊和溪流又赋予它飘动的灵性……所有这一切景象,都构成了湿地绿色之洲的生命主题。这里四季分明,风景迥异,每一个季节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美的享受。
富锦黑鱼泡湿地是退耕还湿典型的湿地保护区,这里水草丰富,水禽鸟类品种繁多,众多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早春三月,是水鸟最多的时候。鹤类、东方白鹳、白枕鹤、大天鹅等众多水鸟把这里当作繁殖地,10万至15万只北迁的雁和鸭类在这里停歇,其中以豆雁和鸿雁数量最多,鸭类以绿头鸭数量最多,其次为针尾鸭、罗放鸭、绿翅鸭、红头潜鸭、凤头潜鸭及鹊鸭。
夏季的黑鱼泡湿地是泡连泡,河连河,小船在芦苇塘中穿梭,睡莲满塘,河岸长满了各种水生植物,水鸟在鸣叫,河水清澈透底,鱼儿在水中嬉戏。每当穿过农田,涉过沼泽,看到东方白鹳、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在我的镜头里信步闲行,自由翱翔于绿地蓝天构成一幅幅和谐美好画面时,那种生命与大自然的融洽,常常让我感动得泪流满面。在湿地里,你一定得蹲下去,用心去观察每棵小草,每一个小小的生命,才能真正地体会到那里有那么多很可爱的生命依赖着湿地生存着。蹲在那里,才能感觉到人类应该是和那里的生命平等的,应该共同享受着这片蓝天和绿洲。
在湿地的边缘,还有一个被稠密的红松针阔混交林覆盖的八岔岛,这里聚居着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赫哲族。走进八岔岛,耳边响起悠扬的口弦琴旋律和粗犷的“伊玛堪”歌声,仿佛叙述着这个民族古老沧桑的历史。 下文中所提到的同江市街津口赫哲乡则是另外一个赫哲族村落。
入镜之二:抚远黑瞎子岛
湿地自然风光
黑瞎子岛自古以来草莽丛生,沼泽密布,野兽出没,人迹罕见。岛面积约327平方公里,2008年6月2日,俄罗斯将黑瞎子岛一半归还中国。早春三月,是水鸟最多的时候。各种鹤类、东方白鹳、大天鹅、大雁和各种水禽鸟类繁多,众多水鸟把这里当作繁殖地,上百万只北迁的雁和鸭类在这里停歇,其中以豆雁和鸿雁数量最多,鸭类以绿头鸭数量更多,其次为针尾鸭、罗放鸭、绿翅鸭、红头潜鸭、凤头潜鸭及鹊鸭。
湿地里生长着各种水生植物,有水葱、芦苇、莲花等,野鸭领着一群群小雏在湖里嬉戏,一对对鹭鸟在揽食,泡沼、河流纵横交错,缓缓流动,像一块块绿色的宝石。夕阳映红天空,湖水微微泛起红晕,被树林遮住的湖面,四周静得出奇,这时,青蛙、蟋蟀和各种昆虫在草丛、泡子里演奏起了大合唱,许多鸟儿在这条国境线上飞来飞去,嬉戏、繁衍后代。
入镜之三:同江市
街津口赫哲乡
黑龙江中下游、松花江下游与乌苏里江流域并称为三江平原,一向人烟稀少,尤其是乌苏里江沿岸,自古以来草莽丛生,人迹罕见。
就是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正是今日赫哲人祖先的居住地。南自长白山,北至鞑靼海峡,东及日本海,这一广大地域,都有赫哲人分布。长期以来,赫哲族人居住在三江平原一带,是中国东北的土著居民。他们语言大体相同,方言土语略有差异,就这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家庭。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已生活了很多年。
同江市街津口赫哲乡是赫哲族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渔村,这里风景秀丽,土地肥沃,依山傍水,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成了以捕鱼为生的赫哲人活动的好场所。
每年4月在开江前,我都要去赫哲人居住地拍摄那里捕鱼的场景。4月的冰面虽然还没有全部融化,但沿河水早已流动,闷了一冬的鱼儿都喜欢在亮处游来游去,这吸引了使用各种捕鱼工具的渔民。传统的赫哲人以渔猎为生,在服饰上,有狍皮、鹿皮做成坎肩和“大哈”(大衣),用狍鹿腿皮缝制“翁得”(靴);在饮食中,他们发明了生食或火烤生鱼生肉,“塔拉哈”宴席都是赫哲族饮食文化的精粹,如今的三江平原流传着一种醋渍辣生鱼的吃法,就是赫哲族生食习惯的延伸;在日常用品和居住上,赫哲人发明了用白桦树皮制造箱柜、斗笠和供居住的“撮罗”……赫哲族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少的民族之一,他们世世代代以狩猎、捕鱼为生,流传着一个又一个的传说。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赫哲人那些古朴的野性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消失。虽然赫哲人的生活已经融入了很多现代气息,但是他们无法割舍的,仍然是纯朴、传统的生活方式。
TIPS:
1。三江平原地域辽阔,碧绿的原野同蓝天连成一体,使整个大地变作一块巨大的地毯。很难找到拍摄需要的至高点。当你站在湿地塔头上时,它方圆十几米的地方都会跟着一起浮动下沉,刚架好的机位在等待光线时,所在的位置也慢慢地下沉了。所以我经常在齐腰或没膝的水里,在与地平线平行的情况下拍摄。此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找有经验的当地影友或向导跟随拍摄。
2。要拍摄水禽鸟类影友要带好600以上的长焦距镜头。
3。在夏季和秋季摄影要做好蚊虫叮咬的防御。特别是当夜色快要降临的时候,这时也是光线最好的时刻,也正是蚊子最多的时候,要备好防蚊帽和防蚊药水。
4。在湿地里拍摄一定要穿好长衣长裤,最好要备上长靴。如果光脚下水很容易扎破脚和被小虫和蚂蝗叮咬。
5。在湿地里摄影要带好各类镜头,三江平原雨水多,要做好相机防水准备。
6。偏振镜和中灰渐变镜片,这样可以压暗天空,使蓝天和白云、湖泡和水草的色彩更加清晰饱和。
7。要经常使用三角架,这样我们就可使用小光圈来控制画面的景深,使整个画面都做到清晰。
交通线路
佳木斯是黑龙江东部地区中心城市,也是三江平原腹地,拍三江平原湿地是必经之路。全国各地有很多飞往佳木斯的班机,佳木斯每天有多班火车和汽车通往富锦、同江、抚远。从佳木斯到富锦市160公里。如果自驾车的话,这一带都是双车道二级柏油路面,路途加油站很多。一路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粮田,天下大粮仓的景观尽收眼底。
富锦到同江路程70公里,要到街津口赫哲乡必须路过同三公路零公里起点,同三高速公路也称010国道,始于黑龙江省同江市,终点为海南省的三亚市,全长5700千米。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五纵七横”主干线中最长的一条,是唯一一条贯通中国沿海地区的高速公路。这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隔江相望就是俄罗斯异国风情。这里又是黑龙江和松花江的汇合处,在高高的江岸上望去就可以看到两条大江汇合后的景象,一半黑、一半黄的江水滚滚东流的壮观场面。
入镜之一:富锦黑鱼泡
国家级湿地公园
十年前的一天,我将镜头对准了生我养我的家乡──三江平原,没想到的是,这一“恋”就是十年。对摄影人来说,湿地景观、湿地植物和湿地动物都是此处独有的特色景观,适合以风光、微距、鸟类为题材的影友深入挖掘拍摄。
湿地的美恬静而淡泊、空旷而幽远,蓝天和白云涂抹它永恒的底色,野花和芳草带给它盎然的生机,湖泊和溪流又赋予它飘动的灵性……所有这一切景象,都构成了湿地绿色之洲的生命主题。这里四季分明,风景迥异,每一个季节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美的享受。
富锦黑鱼泡湿地是退耕还湿典型的湿地保护区,这里水草丰富,水禽鸟类品种繁多,众多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早春三月,是水鸟最多的时候。鹤类、东方白鹳、白枕鹤、大天鹅等众多水鸟把这里当作繁殖地,10万至15万只北迁的雁和鸭类在这里停歇,其中以豆雁和鸿雁数量最多,鸭类以绿头鸭数量最多,其次为针尾鸭、罗放鸭、绿翅鸭、红头潜鸭、凤头潜鸭及鹊鸭。
夏季的黑鱼泡湿地是泡连泡,河连河,小船在芦苇塘中穿梭,睡莲满塘,河岸长满了各种水生植物,水鸟在鸣叫,河水清澈透底,鱼儿在水中嬉戏。每当穿过农田,涉过沼泽,看到东方白鹳、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在我的镜头里信步闲行,自由翱翔于绿地蓝天构成一幅幅和谐美好画面时,那种生命与大自然的融洽,常常让我感动得泪流满面。在湿地里,你一定得蹲下去,用心去观察每棵小草,每一个小小的生命,才能真正地体会到那里有那么多很可爱的生命依赖着湿地生存着。蹲在那里,才能感觉到人类应该是和那里的生命平等的,应该共同享受着这片蓝天和绿洲。
在湿地的边缘,还有一个被稠密的红松针阔混交林覆盖的八岔岛,这里聚居着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赫哲族。走进八岔岛,耳边响起悠扬的口弦琴旋律和粗犷的“伊玛堪”歌声,仿佛叙述着这个民族古老沧桑的历史。 下文中所提到的同江市街津口赫哲乡则是另外一个赫哲族村落。
入镜之二:抚远黑瞎子岛
湿地自然风光
黑瞎子岛自古以来草莽丛生,沼泽密布,野兽出没,人迹罕见。岛面积约327平方公里,2008年6月2日,俄罗斯将黑瞎子岛一半归还中国。早春三月,是水鸟最多的时候。各种鹤类、东方白鹳、大天鹅、大雁和各种水禽鸟类繁多,众多水鸟把这里当作繁殖地,上百万只北迁的雁和鸭类在这里停歇,其中以豆雁和鸿雁数量最多,鸭类以绿头鸭数量更多,其次为针尾鸭、罗放鸭、绿翅鸭、红头潜鸭、凤头潜鸭及鹊鸭。
湿地里生长着各种水生植物,有水葱、芦苇、莲花等,野鸭领着一群群小雏在湖里嬉戏,一对对鹭鸟在揽食,泡沼、河流纵横交错,缓缓流动,像一块块绿色的宝石。夕阳映红天空,湖水微微泛起红晕,被树林遮住的湖面,四周静得出奇,这时,青蛙、蟋蟀和各种昆虫在草丛、泡子里演奏起了大合唱,许多鸟儿在这条国境线上飞来飞去,嬉戏、繁衍后代。
入镜之三:同江市
街津口赫哲乡
黑龙江中下游、松花江下游与乌苏里江流域并称为三江平原,一向人烟稀少,尤其是乌苏里江沿岸,自古以来草莽丛生,人迹罕见。
就是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正是今日赫哲人祖先的居住地。南自长白山,北至鞑靼海峡,东及日本海,这一广大地域,都有赫哲人分布。长期以来,赫哲族人居住在三江平原一带,是中国东北的土著居民。他们语言大体相同,方言土语略有差异,就这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家庭。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已生活了很多年。
同江市街津口赫哲乡是赫哲族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渔村,这里风景秀丽,土地肥沃,依山傍水,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成了以捕鱼为生的赫哲人活动的好场所。
每年4月在开江前,我都要去赫哲人居住地拍摄那里捕鱼的场景。4月的冰面虽然还没有全部融化,但沿河水早已流动,闷了一冬的鱼儿都喜欢在亮处游来游去,这吸引了使用各种捕鱼工具的渔民。传统的赫哲人以渔猎为生,在服饰上,有狍皮、鹿皮做成坎肩和“大哈”(大衣),用狍鹿腿皮缝制“翁得”(靴);在饮食中,他们发明了生食或火烤生鱼生肉,“塔拉哈”宴席都是赫哲族饮食文化的精粹,如今的三江平原流传着一种醋渍辣生鱼的吃法,就是赫哲族生食习惯的延伸;在日常用品和居住上,赫哲人发明了用白桦树皮制造箱柜、斗笠和供居住的“撮罗”……赫哲族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少的民族之一,他们世世代代以狩猎、捕鱼为生,流传着一个又一个的传说。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赫哲人那些古朴的野性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消失。虽然赫哲人的生活已经融入了很多现代气息,但是他们无法割舍的,仍然是纯朴、传统的生活方式。
TIPS:
1。三江平原地域辽阔,碧绿的原野同蓝天连成一体,使整个大地变作一块巨大的地毯。很难找到拍摄需要的至高点。当你站在湿地塔头上时,它方圆十几米的地方都会跟着一起浮动下沉,刚架好的机位在等待光线时,所在的位置也慢慢地下沉了。所以我经常在齐腰或没膝的水里,在与地平线平行的情况下拍摄。此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找有经验的当地影友或向导跟随拍摄。
2。要拍摄水禽鸟类影友要带好600以上的长焦距镜头。
3。在夏季和秋季摄影要做好蚊虫叮咬的防御。特别是当夜色快要降临的时候,这时也是光线最好的时刻,也正是蚊子最多的时候,要备好防蚊帽和防蚊药水。
4。在湿地里拍摄一定要穿好长衣长裤,最好要备上长靴。如果光脚下水很容易扎破脚和被小虫和蚂蝗叮咬。
5。在湿地里摄影要带好各类镜头,三江平原雨水多,要做好相机防水准备。
6。偏振镜和中灰渐变镜片,这样可以压暗天空,使蓝天和白云、湖泡和水草的色彩更加清晰饱和。
7。要经常使用三角架,这样我们就可使用小光圈来控制画面的景深,使整个画面都做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