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董事会领导结构的两种典型静态表现是:两职分离与两职合一,两种不同的领导结构有着各自的利弊。文章从代理理论、组织理论、成本与收益、正常继任理论与现代管家理论多重视角下对两种领导结构进行审视,分析了不同视角下两种领导结构的优与劣。
关键词:董事会领导结构 两职分离 两职合一
董事会领导结构按照董事长是否同时担任CEO或总经理的职位分为两种,一种是两职合一,亦即统一的领导结构。另一种是两职分离,亦即双重领导结构。很多学者从代理理论、组织理论等视角对两种领导结构进行了利弊分析,文章在前人基础上,从多重理论视角下对两种董事会领导结构进行对比说明。
一、代理理论视角
Berle与Means(1932)认为,公司控制权是指通过行使法定权力或施加影响,对选择大部分董事会成员有实际的权力;L.Loss (1988 )認为控制权是对公司的业务经营和决策有主导的权力;代理理论视角下对于领导结构的关注点则是董事会控制权是否有所保障以便实现有效监督。
委托代理理论提倡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了防止管理团队出现“败德行为”与“逆向选择”,股东们就通过董事会这一机制来监督企业的管理团队。更准确地说,公司决策管理(投资的提议和执行)和决策控制(投资的核准和监督)两项职能的分离降低了代理的成本并导致公司绩效的提高。监督是公司治理领域中典型的代理问题。董事会应该扮演独立的监督、仲裁和咨询角色。两职分离恰恰能提供这种独立性,同时也会减少CEO管理防御行为。CEO如果同时担任董事会职位,那么决策控制的最高层会被决策管理的最高代理人(CEO)所控制。因此,代理理论视角下,两职合一的董事会领导结构和公司绩效之间应该存在着一种负向关系。
二、组织理论视角
早期的组织理论认为集权是有效的公司治理方式,而两职分离则使得CEO的权力被稀释从而不能实现有效领导,在领导力削弱的同时,也会造成CEO与董事会之间潜在的对立与矛盾,而对立的结果往往意味着妥协与折中。通过使CEO兼任董事长可以给高管层极大的授权。而这种授权结构的好处就是产生了命令一致性,这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竞争激烈、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CEO兼任董事长有利于减少两者之间协调沟通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经营能力和反应能力。而CEO和董事长两职合一还可以为公司提供一个领导核心,从而产生更清晰的公司战略和使命,使得公司更加稳定,经营实现可持续性,由此导致公司绩效的提高。此外,组织理论认为代理理论对于管理者(CEO)内在的机会主义倾向和偷懒的假定是不合适的,经理人对自身尊严、信仰和内在工作满足的追求会促使他们努力经营公司。综上,组织理论认为两职合一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Donaldson,1990)。
三、成本与收益视角
成本与收益分析视角是从两职分离所产生的成本与带来的收益角度对董事会领导结构做出了完整的利弊分析,如果收益大于成本,则两职分离则比两职合一有优势。两职分离的一大优点就是能够实现决策管理与控制权分离,决策管理是对于资源分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决策控制是指对于资源分配方案的批准以及方案实施的监督。董事会是决策控制的最高层,两职合一使得董事会难以成为一个有效的决策控制机构。
两职分离的成本则包括代理成本、信息成本和改变继任过程的成本。首先,“代理成本”主要是针对非CEO董事会成员的代理成本。比如,董事会通过雇佣外部董事来监督管理者从而有效降低代理成本,但外部董事的引入也导致了代理成本的增加。其次,CEO在应对企业的机遇与挑战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是其他董事会成员所不具备的。因此,两职分离意味着CEO要向董事会传递大量信息。信息不对称对于企业而言往往意味着很大的成本。最后,在对继任过程的研究中发现,正常继任理论将一般继任过程命名为“接力棒交接”。而两职分离则意味着要改变这一传统的交接过程,从而带来成本的发生。
因此,根据成本与收益的综合分析,并不能得出两个典型的领导结构哪个更优,最终的结论是每个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所面临的经济环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董事会领导结构。
四、正常继任理论
在高层管理机构双人模式下,大多数公司采用了“指挥棒交接”的继任程序,这一领导结构运行机制如下:起初,公司的董事长兼任CEO(即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阶段),由于年龄或其它原因,董事长先辞去CEO职务并传递给新任CEO,但仍担任董事长职务,直至新任CEO试用期结束(此阶段为两职分设的领导结构阶段)。若试用期结束此CEO表现合格,则兼任董事长职务,原董事长从董事会中退出,(恢复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在试用期内CEO若表现不合格,则董事会决定是解聘还是延长CEO的试用期。交接期内两职分设只是继任程序中存在的一种交互状态,此种状态下的领导权结构称为混合领导权结构。
这种两职分离过渡方式有如下优点:一是若新任CEO表现出色,试用期结束后将会兼任董事长,所以董事长头衔是对新任CEO的一种激励,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代理成本问题。二是试用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制度安排,可以使董事会更好地监督CEO工作,有利于降低内部信息传递成本。综上,两职分离领导结构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另外,从继任计划角度而言,两职分离的企业会有相应的前瞻性继任安排。继任计划是指为培养高级管理者技能、视野等而制定相应计划,目的是储备管理人才以确保企业管理者的能力与组织未来发展需求的匹配。Worrell(1997)提出两职合一的状态下,公司股价会下跌。因为这种领导结构下,企业已经没有职位用来设定当然继承人,这往往意味着企业继任计划的缺失以及适应公司未来发展的管理能力培养的不足。
五、现代管家理论视角
现代管家理论从代理理论的对立角度揭示了经理人和委托人之间存在的另一种关系,认为代理理论对经营者内在机会主义、偷懒的假定是不合适的,而且经营者对自身尊严、信仰以及内在工作满足的追求会使他们努力工作,做好“管家”。在经营者自律的假设上,其与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Donaldson,1990)。企业管理者通过勤勉的工作实现高水平的利润和股东回报,引领企业迈向更高的台阶。职位的基础是控制权,两职合一可以更好地将控制权集中于管理者手中从而有利于管理者行使其职能,实现公司统一领导、职责分明。命令一致性在管家理论中一直备受推崇,Fayol(1949)认为命令一致性对于实现行动一致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现代管家理论认为两职合一领导结构所带来的统一领导权会有利于提升公司业绩。
参考文献:
[1]Davidson W.N. Worrell D. L. Cheng L.(1990).Key executive succession and stockholder wealth: The influence of successor's origin,position,and age.Journal of Management,16(3),647.
[3]Donaldson L.&Davis J.H.(1991).Stewardship theory or agency theory:CEO governance and shareholder returns.Austral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16(1),49.
[4] Jensen M.C. and Meckling W.H.(1976).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305-360.
作者简介:程芳莹(1990-),女,河北石家庄,硕士研究生,中央财经大学,企业管理
关键词:董事会领导结构 两职分离 两职合一
董事会领导结构按照董事长是否同时担任CEO或总经理的职位分为两种,一种是两职合一,亦即统一的领导结构。另一种是两职分离,亦即双重领导结构。很多学者从代理理论、组织理论等视角对两种领导结构进行了利弊分析,文章在前人基础上,从多重理论视角下对两种董事会领导结构进行对比说明。
一、代理理论视角
Berle与Means(1932)认为,公司控制权是指通过行使法定权力或施加影响,对选择大部分董事会成员有实际的权力;L.Loss (1988 )認为控制权是对公司的业务经营和决策有主导的权力;代理理论视角下对于领导结构的关注点则是董事会控制权是否有所保障以便实现有效监督。
委托代理理论提倡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了防止管理团队出现“败德行为”与“逆向选择”,股东们就通过董事会这一机制来监督企业的管理团队。更准确地说,公司决策管理(投资的提议和执行)和决策控制(投资的核准和监督)两项职能的分离降低了代理的成本并导致公司绩效的提高。监督是公司治理领域中典型的代理问题。董事会应该扮演独立的监督、仲裁和咨询角色。两职分离恰恰能提供这种独立性,同时也会减少CEO管理防御行为。CEO如果同时担任董事会职位,那么决策控制的最高层会被决策管理的最高代理人(CEO)所控制。因此,代理理论视角下,两职合一的董事会领导结构和公司绩效之间应该存在着一种负向关系。
二、组织理论视角
早期的组织理论认为集权是有效的公司治理方式,而两职分离则使得CEO的权力被稀释从而不能实现有效领导,在领导力削弱的同时,也会造成CEO与董事会之间潜在的对立与矛盾,而对立的结果往往意味着妥协与折中。通过使CEO兼任董事长可以给高管层极大的授权。而这种授权结构的好处就是产生了命令一致性,这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竞争激烈、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CEO兼任董事长有利于减少两者之间协调沟通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经营能力和反应能力。而CEO和董事长两职合一还可以为公司提供一个领导核心,从而产生更清晰的公司战略和使命,使得公司更加稳定,经营实现可持续性,由此导致公司绩效的提高。此外,组织理论认为代理理论对于管理者(CEO)内在的机会主义倾向和偷懒的假定是不合适的,经理人对自身尊严、信仰和内在工作满足的追求会促使他们努力经营公司。综上,组织理论认为两职合一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Donaldson,1990)。
三、成本与收益视角
成本与收益分析视角是从两职分离所产生的成本与带来的收益角度对董事会领导结构做出了完整的利弊分析,如果收益大于成本,则两职分离则比两职合一有优势。两职分离的一大优点就是能够实现决策管理与控制权分离,决策管理是对于资源分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决策控制是指对于资源分配方案的批准以及方案实施的监督。董事会是决策控制的最高层,两职合一使得董事会难以成为一个有效的决策控制机构。
两职分离的成本则包括代理成本、信息成本和改变继任过程的成本。首先,“代理成本”主要是针对非CEO董事会成员的代理成本。比如,董事会通过雇佣外部董事来监督管理者从而有效降低代理成本,但外部董事的引入也导致了代理成本的增加。其次,CEO在应对企业的机遇与挑战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是其他董事会成员所不具备的。因此,两职分离意味着CEO要向董事会传递大量信息。信息不对称对于企业而言往往意味着很大的成本。最后,在对继任过程的研究中发现,正常继任理论将一般继任过程命名为“接力棒交接”。而两职分离则意味着要改变这一传统的交接过程,从而带来成本的发生。
因此,根据成本与收益的综合分析,并不能得出两个典型的领导结构哪个更优,最终的结论是每个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所面临的经济环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董事会领导结构。
四、正常继任理论
在高层管理机构双人模式下,大多数公司采用了“指挥棒交接”的继任程序,这一领导结构运行机制如下:起初,公司的董事长兼任CEO(即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阶段),由于年龄或其它原因,董事长先辞去CEO职务并传递给新任CEO,但仍担任董事长职务,直至新任CEO试用期结束(此阶段为两职分设的领导结构阶段)。若试用期结束此CEO表现合格,则兼任董事长职务,原董事长从董事会中退出,(恢复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在试用期内CEO若表现不合格,则董事会决定是解聘还是延长CEO的试用期。交接期内两职分设只是继任程序中存在的一种交互状态,此种状态下的领导权结构称为混合领导权结构。
这种两职分离过渡方式有如下优点:一是若新任CEO表现出色,试用期结束后将会兼任董事长,所以董事长头衔是对新任CEO的一种激励,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代理成本问题。二是试用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制度安排,可以使董事会更好地监督CEO工作,有利于降低内部信息传递成本。综上,两职分离领导结构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另外,从继任计划角度而言,两职分离的企业会有相应的前瞻性继任安排。继任计划是指为培养高级管理者技能、视野等而制定相应计划,目的是储备管理人才以确保企业管理者的能力与组织未来发展需求的匹配。Worrell(1997)提出两职合一的状态下,公司股价会下跌。因为这种领导结构下,企业已经没有职位用来设定当然继承人,这往往意味着企业继任计划的缺失以及适应公司未来发展的管理能力培养的不足。
五、现代管家理论视角
现代管家理论从代理理论的对立角度揭示了经理人和委托人之间存在的另一种关系,认为代理理论对经营者内在机会主义、偷懒的假定是不合适的,而且经营者对自身尊严、信仰以及内在工作满足的追求会使他们努力工作,做好“管家”。在经营者自律的假设上,其与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Donaldson,1990)。企业管理者通过勤勉的工作实现高水平的利润和股东回报,引领企业迈向更高的台阶。职位的基础是控制权,两职合一可以更好地将控制权集中于管理者手中从而有利于管理者行使其职能,实现公司统一领导、职责分明。命令一致性在管家理论中一直备受推崇,Fayol(1949)认为命令一致性对于实现行动一致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现代管家理论认为两职合一领导结构所带来的统一领导权会有利于提升公司业绩。
参考文献:
[1]Davidson W.N. Worrell D. L. Cheng L.(1990).Key executive succession and stockholder wealth: The influence of successor's origin,position,and age.Journal of Management,16(3),647.
[3]Donaldson L.&Davis J.H.(1991).Stewardship theory or agency theory:CEO governance and shareholder returns.Austral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16(1),49.
[4] Jensen M.C. and Meckling W.H.(1976).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305-360.
作者简介:程芳莹(1990-),女,河北石家庄,硕士研究生,中央财经大学,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