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QQ群为代表的网络交际圈比现实中的饭局还要热闹。其中,家长群显得更为实用。家长们在群里共享信息,交流经验,讨论教育问题,如果有一个家长遇到麻烦,可能会有200个群友帮着出谋划策。甚至有人说,现在看一个家长是否尽责,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看他加了几个群。
家长们的网上“群居”生活究竟怎样?他们在分享哪些信息?他们真的能帮助解决孩子的一切问题吗?其乐融融的背后,是否会发生不愉快?抱团取暖的同时是否也在传染负面情绪?日前,本刊记者对这些“群居”家长进行了专题采访。
共享信息,群友格外热心
星期六早上9点,帅帅妈准时打开小店的拉闸门,开始一天的营业。这是一家经营少儿服装的小门面,面积只有15平方米。打扫完卫生,帅帅妈打开电脑,登录QQ,任务栏里的群信息图标马上闪烁起来。她逐个打开,看看今天有什么新公告,大家在讨论什么话题,碰到感兴趣的就发言跟群友们聊上几句。
“今天是周末,妈妈们都在家里照顾孩子呢,上线的不多,平时热闹得很!”帅帅妈说,“我先后加入过十多个家长群,现在只保留了7个:小学生家长群、儿子的班组群、睿智奥数群、天籁萨克斯群、少儿英语群、儿童动漫群和专门讨论饮食的巧妈妈群。有互联网真好啊!天涯若比邻,群友们都是热心人,谁有了麻烦,在群里吱一声,大家群策群力,保证能立马解决!”
真的有那么神奇吗?见记者不相信,帅帅妈拉记者坐下,用她推销商品的口才摆起了家长群的诸多好处。第一个家长群,她是在生下帅帅后坐月子的时候加入的。“当时我对养孩子、坐月子什么都不懂,就上网搜索,结果在一个育儿网站看到有这样的新妈妈QQ群,就申请加入了。”帅帅妈说,新妈妈群帮了她大忙。帅帅咳嗽了,她就到群里说症状,问妙方,后来早教报什么班,学萨克斯哪个老师教得好,上幼儿园要准备什么,甚至几岁的孩子用几号牙刷,她都能在群里马上得到答案。“有一次,帅帅出麻疹,赶上我生意忙,差点让我给耽误了,吓死我了!结果到群里一说,马上有群友给推荐医院。三分钟后,居然有一个群友帮我联系上了医生,让这个医生用QQ指导我在家急救!你说,神不神?”帅帅妈说,“要是遇到疑难问题也不怕,群友们就会七嘴八舌地展开讨论,总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帅帅妈告诉记者,现在各种家长群在网上非常红火,“群居”生活其乐融融,同时加入十多个群的家长大有人在。“我正准备加入一个小升初群呢。尽管帅帅才上小学四年级,但我想提前进入状态,为孩子早做打算。”
记者随后的采访证明帅帅妈所言不虚,被采访的家长几乎都是群友,多数不止加入一个群。比较热门的群可以分为如下几类:按孩子学龄分的阶段性群,如幼升小群、小升初群、中考群、高考群等;根据孩子学习环境划分的范围群,如学校群、年级群、班级群;按孩子报课外班的种类划分的兴趣群,如作文群、英语群、奥数群、美术群等。除此之外,有些家长还会加入自己喜欢的论坛群。一般的群在200人以内,热闹的群可容纳500人同时在线。
几个家长群的群主介绍说,每个群都有特定的讨论话题。幼儿园群大多讨论孩子生病和幼儿教育问题,热心的家长们乐于提供偏方,推荐药品;小学生家长群多是关心孩子的作业;中、高考的时候,家长们更重视一些考试政策、考试时间以及对孩子近期心态的探讨等;班级群其实是一个家校互动的平台,老师会在群里发布消息、通知,学生会问问作业,而家长们则会就孩子的教育进行一些交流,家长们既可以给老师留言,还可以私聊,沟通起来比较便捷、顺畅。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家长们还有很多需要通气的事情,比如:逢年过节要不要给老师表示表示?标准如何掌握?等等。
一位妈妈说:“有的群友经常在群里转贴家庭教育的文章,还有的群友转发早教视频,我受益匪浅。有几个家长是做教育工作的,他们新颖的观点经常让大家大开眼界。他们可是我们群里的明星啊!有时候家长们会在群里大吐苦水,平时不敢向家人、同事抱怨的话也可以说,大家纷纷给予安慰。我们因为共同的需求组合在一起,但相互不熟悉,谈话之间没有顾忌,反而提供了绝好的心理按摩平台。我们还组织活动,吃饭、唱歌、团购……家离得近的还可以带着孩子串串门。线上线下活动参加多了,家长群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所以,很多夫妻一起来群里‘落草’,‘群居’生活让大家都不孤单了。”
天天守店的帅帅妈也承认,“群居”生活不仅让她不再寂寞,而且给她带来了不少生意上的收获。
抱团取暖,迎战升学考试
因为女儿小升初,家住郑州市管城区的高先生两个月前加入了一个家长群。他希望女儿报考二七区的一所重点中学,可惜家庭住址不在划片区之内,他知道有门路可以突破政策限制,却不得其详,又无处征询,只能在群里打听。马上有群友给他详细解释招生政策,还有群友贴出往年招生人数明细表。有消息灵通的群友告诉高先生,如果小学时获得过某些学科竞赛的奖项,可以私下与校方联系,要是获得过华罗庚杯数学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学校巴不得秘密录取。高先生如梦方醒,马上把女儿的简历和华罗庚杯数学竞赛二等奖证书复印件寄了出去。
女儿入围以后,还要参加一次选拔考试,高先生又在群里求助,希望获得选拔考试的模拟题。群里几个过来人给他发来真题,更多群友七嘴八舌地回复,给他推荐小升初冲刺班。
高先生说:“在这个小升初群里,最受欢迎的是培训机构的人、热门学校的人,因为小升初推优、录取、招特长生等很多信息都不那么公开,如果你真的只等那些公开信息或者部门公告,那你的孩子很难上名校。”
小升初群里这般热闹,中考群里更是熙熙攘攘。刘先生的儿子去年参加中考,现在他仍不舍得退群。他告诉记者:“那个群足足有500人,达到了容纳的上限。大家讨论最多的是升学新政策、考试信息、各个学校的特点、选择各个学校的利弊、租赁学区房等问题。哎呀,没有经历过孩子中考的家长不会知道那种焦虑!春节一过,就进入了考试季,群里异常活跃。一点点小道消息都会让家长们兴奋不已,赶快去核实,生怕孩子失去一次机会,而择校、报志愿等也让家长们焦头烂额,不相互支持,共享信息,那不抓瞎了!那段时间每个家长心里都有压力。越是焦虑,家长们就越会花更多的时间在群里泡着,有时候到了凌晨一两点,一大半的家长都还在线,听别人大吐苦水,互相安慰,也在等待着一两条或许有用的信息。尽管群里共享的信息真假难辨,但有消息总比没消息好吧?”回忆一年前的经历,刘先生感慨万千,“我回过头来看,去年在网上的几个月‘群居’生活,与其说我们是在网上搜集信息,不如说是在抱团取暖。” 与刘先生有同感的群友不少。同样是去年经历孩子中考的尚先生说:“那一段儿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焦虑的日子,尤其是四五月份的时候。眼前摆着推优、特长生等几条路,心仪的学校也排出了目标1、目标2、目标3……但是,每条路都只是一种可能性,所有的学校也仅仅是我们一厢情愿。这样的压力,周围的朋友很难体会,所以我只能向群里的人说。心里最没底的时候,在群里泡的时间就更长,看着别人跟自己有相同的焦虑,至少能找到些安慰。越来越多的心里话倒在了群里,越来越多的深层次沟通也发生在群里。有时候我甚至觉得,现实生活是敷衍着过的,因为每天的工作都在重复着昨天,跟周围人也只维持着浅层次的沟通。不错,群是一个自发组织,大家因为共同的需求走到了一起,也会因为需求改变而转型或解散,但是确实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心理按摩平台。”
为什么孩子面临升学的家长更热衷网上“群居”生活?南开大学教授黄春雨分析道:“家长们网上抱团儿,互通消息,其实是信息不公开、不对等情况下的无奈选择。就像万众瞩目的小升初,教育部严令不得进行选拔考试,但学校的选拔又实际存在着。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信息都变得遮遮掩掩。‘群居’于网上的往往是没有经验、没有人脉的家长,招生动态、面谈信息、选拔标准这些都只能从群友那里获得,只能混迹于QQ群中,互相打听,互通有无。”
一位小升初群的群主对记者说:“家长喜欢在网上‘群居’,反映了家长们内心的恐慌和对现实的无奈。家长都望子成龙,希望孩子上好学校,受到好的教育,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所以时刻关注升学信息。大多数家长群都弥漫着这种恐慌和无奈。那段时间,孩子紧张复习,家长紧张找门路,更累,大家其实就是在抱团取暖。我和几位搞教育的朋友一直想正面引导群友,想开些,让自己的生活轻松些,也少向孩子转嫁焦虑,但收效甚微。家长们要解决的是实际问题。有时候我想,或许这就是虚拟空间的无奈之处吧!”
传染焦虑,群里暗潮涌动
尽管网上“群居”生活已成为很多家长的习惯,但是,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群居”生活中,往往开始的时候比较热闹,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变得比较平静。在群里,比较活跃的通常是少数相对固定的家长,他们乐于主动和老师交流,与家长互动,而有不少家长只是在群里挂个号,长期潜伏着,甚至几年都不见说一句话。
对家长群心怀芥蒂的人也不少。杨女士在晚报社工作,知道信息的重要性。她儿子今年5岁,明年就要上小学了,她先后加入了两个家长群,整天泡在群里,积极搜集与幼升小有关的信息,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她突然对“群居”生活没兴趣了。她对记者说:“在家长群里待久了,会衍生出更深的焦虑。群里的信息很多、很杂,让人越看越焦虑,很多信息知道了也没有办法解决,还不停地增添烦恼,真不如不看。”她透露,经常在群里交流信息的家长,本来就是那些容易焦虑的家长。那些不在网上“群居”的家长虽然获得的信息少了些,但是他们的焦虑也会相应减少,这对孩子来说未尝不是好事。
一位初二男生的家长也是一位群友,不过他前不久退群了。谈及退群的原因,他说:“在群里,很难谈及教育孩子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与孩子同班的家长之间,一般寒暄较多,关系好的家长之间则会串门或是在电话里聊孩子的问题。”他认为,家长群是交流信息的有效途径,但不应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有些家长总想着复制别人的做法,帮助自己的孩子获得同样优异的成绩,结果常常事与愿违。“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接受能力不同,生搬硬套别人的方法只能添乱。家庭教育还是得因材施教啊!”他说。
珠海心理咨询师雷云燕女士在接受记者的QQ采访时说:“我曾经加入过一个中学生家长群,接受过不少家长的咨询,但都只能很浅显地回答,针对一些孩子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在网上交流不容易到位,比现实中的交流效果差很多。后来这个群解散了。”她提醒家长,在多元信息时代应审视自己的具体情况,有效地借鉴别人的经验而非复制。对于孩子深层次的问题,更应找专业人士、教师面对面交谈,避免依赖网络而延误矫治的最佳时机。
靳先生的儿子就读于一所小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靳先生推崇素质教育,很少给儿子施加压力,报课外班也全凭孩子的兴趣。孩子学习感觉比较轻松,课余时间还喜欢读名著,写日记坚持了两年多。但是,靳先生的乐观与笃定很快被一个家长群打破了。“那个群是朋友介绍我加入的。一进群我才发现,真是人外有人啊!现在的‘牛娃’实在太多了!比如有一位家长说,他的孩子前不久参加了英语口译初级证书考试,刚知道成绩,通过了。我很震惊,我以为那是到大学才有资格去考的证书,现在的孩子小学还没毕业就拿到了!”靳先生说,“家长在交流升学信息时,经常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的孩子拿了什么证书,考过钢琴几级、围棋几段,在小学当过什么班干部,等等。我很能理解这些家长,他们也是在寻求心理安慰,就像考试发榜前,谁心里都是忐忑的,希望得到一种肯定。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无疑成了一种炫耀。”在群里待得久了,靳先生的心态慢慢有了变化。他心里很矛盾,既希望孩子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又想让孩子在应试方面与同龄孩子一决高下。“我是不是对孩子要求太高了?”靳先生不禁自问。他坦陈,自己已经向现实妥协了。为了提高儿子在择校中的竞争力,他准备给儿子加压。
事实上,家长群从来就不是一个无所保留的交流平台,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为了保护孩子的利益而隐瞒很多信息。家长孟先生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家长的一切行为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不能影响自家孩子的利益。群里来自学校的声音也会提醒家长千万别把信息传出去。为了孩子,我们确实不愿意节外生枝。”家长钟女士表示认同:“虽然我在群里获得了不少信息,但是我知道这里的底线是自保。”
家长谭先生苦笑着告诉记者:“去年,我在群里和两位家长讨论过是否购买某名校附近学区房的问题。当时离孩子小升初还有一年的时间,再不买就晚了。一位家长说,没必要买学区房吧,孩子上个学不需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吧?上哪个学校不一样?一年后,到了孩子小升初的时候,他俩的孩子都上了那所名校,我的孩子却没上成。请教经验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俩都在那所名校附近买了学区房。我的心凉透了,黯然退群,我们仨的网上交情也就戛然而止了。”
本刊认为,家长群是方便、快捷的免费交流平台,许多家长在这里获得了教育信息,学到了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同时也不同程度地释放了心理压力。但做一个“群居”家长并不容易。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即使是在已经非常细分的家长群,要找到对自己有用,而且真实可靠的信息,家长需要的也不仅仅是时间,还需要人际交往的智慧。同时,“群居”的家长很容易被群友的焦虑情绪感染,干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培养计划。所以,家长应加强自己对非官方信息的甄别能力,遇事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以辩证的方法、积极的态度构建和谐的网上“群居”空间。
【编辑:陈彤】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QQ群为代表的网络交际圈比现实中的饭局还要热闹。其中,家长群显得更为实用。家长们在群里共享信息,交流经验,讨论教育问题,如果有一个家长遇到麻烦,可能会有200个群友帮着出谋划策。甚至有人说,现在看一个家长是否尽责,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看他加了几个群。
家长们的网上“群居”生活究竟怎样?他们在分享哪些信息?他们真的能帮助解决孩子的一切问题吗?其乐融融的背后,是否会发生不愉快?抱团取暖的同时是否也在传染负面情绪?日前,本刊记者对这些“群居”家长进行了专题采访。
共享信息,群友格外热心
星期六早上9点,帅帅妈准时打开小店的拉闸门,开始一天的营业。这是一家经营少儿服装的小门面,面积只有15平方米。打扫完卫生,帅帅妈打开电脑,登录QQ,任务栏里的群信息图标马上闪烁起来。她逐个打开,看看今天有什么新公告,大家在讨论什么话题,碰到感兴趣的就发言跟群友们聊上几句。
“今天是周末,妈妈们都在家里照顾孩子呢,上线的不多,平时热闹得很!”帅帅妈说,“我先后加入过十多个家长群,现在只保留了7个:小学生家长群、儿子的班组群、睿智奥数群、天籁萨克斯群、少儿英语群、儿童动漫群和专门讨论饮食的巧妈妈群。有互联网真好啊!天涯若比邻,群友们都是热心人,谁有了麻烦,在群里吱一声,大家群策群力,保证能立马解决!”
真的有那么神奇吗?见记者不相信,帅帅妈拉记者坐下,用她推销商品的口才摆起了家长群的诸多好处。第一个家长群,她是在生下帅帅后坐月子的时候加入的。“当时我对养孩子、坐月子什么都不懂,就上网搜索,结果在一个育儿网站看到有这样的新妈妈QQ群,就申请加入了。”帅帅妈说,新妈妈群帮了她大忙。帅帅咳嗽了,她就到群里说症状,问妙方,后来早教报什么班,学萨克斯哪个老师教得好,上幼儿园要准备什么,甚至几岁的孩子用几号牙刷,她都能在群里马上得到答案。“有一次,帅帅出麻疹,赶上我生意忙,差点让我给耽误了,吓死我了!结果到群里一说,马上有群友给推荐医院。三分钟后,居然有一个群友帮我联系上了医生,让这个医生用QQ指导我在家急救!你说,神不神?”帅帅妈说,“要是遇到疑难问题也不怕,群友们就会七嘴八舌地展开讨论,总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帅帅妈告诉记者,现在各种家长群在网上非常红火,“群居”生活其乐融融,同时加入十多个群的家长大有人在。“我正准备加入一个小升初群呢。尽管帅帅才上小学四年级,但我想提前进入状态,为孩子早做打算。”
记者随后的采访证明帅帅妈所言不虚,被采访的家长几乎都是群友,多数不止加入一个群。比较热门的群可以分为如下几类:按孩子学龄分的阶段性群,如幼升小群、小升初群、中考群、高考群等;根据孩子学习环境划分的范围群,如学校群、年级群、班级群;按孩子报课外班的种类划分的兴趣群,如作文群、英语群、奥数群、美术群等。除此之外,有些家长还会加入自己喜欢的论坛群。一般的群在200人以内,热闹的群可容纳500人同时在线。
几个家长群的群主介绍说,每个群都有特定的讨论话题。幼儿园群大多讨论孩子生病和幼儿教育问题,热心的家长们乐于提供偏方,推荐药品;小学生家长群多是关心孩子的作业;中、高考的时候,家长们更重视一些考试政策、考试时间以及对孩子近期心态的探讨等;班级群其实是一个家校互动的平台,老师会在群里发布消息、通知,学生会问问作业,而家长们则会就孩子的教育进行一些交流,家长们既可以给老师留言,还可以私聊,沟通起来比较便捷、顺畅。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家长们还有很多需要通气的事情,比如:逢年过节要不要给老师表示表示?标准如何掌握?等等。
一位妈妈说:“有的群友经常在群里转贴家庭教育的文章,还有的群友转发早教视频,我受益匪浅。有几个家长是做教育工作的,他们新颖的观点经常让大家大开眼界。他们可是我们群里的明星啊!有时候家长们会在群里大吐苦水,平时不敢向家人、同事抱怨的话也可以说,大家纷纷给予安慰。我们因为共同的需求组合在一起,但相互不熟悉,谈话之间没有顾忌,反而提供了绝好的心理按摩平台。我们还组织活动,吃饭、唱歌、团购……家离得近的还可以带着孩子串串门。线上线下活动参加多了,家长群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所以,很多夫妻一起来群里‘落草’,‘群居’生活让大家都不孤单了。”
天天守店的帅帅妈也承认,“群居”生活不仅让她不再寂寞,而且给她带来了不少生意上的收获。
抱团取暖,迎战升学考试
因为女儿小升初,家住郑州市管城区的高先生两个月前加入了一个家长群。他希望女儿报考二七区的一所重点中学,可惜家庭住址不在划片区之内,他知道有门路可以突破政策限制,却不得其详,又无处征询,只能在群里打听。马上有群友给他详细解释招生政策,还有群友贴出往年招生人数明细表。有消息灵通的群友告诉高先生,如果小学时获得过某些学科竞赛的奖项,可以私下与校方联系,要是获得过华罗庚杯数学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学校巴不得秘密录取。高先生如梦方醒,马上把女儿的简历和华罗庚杯数学竞赛二等奖证书复印件寄了出去。
女儿入围以后,还要参加一次选拔考试,高先生又在群里求助,希望获得选拔考试的模拟题。群里几个过来人给他发来真题,更多群友七嘴八舌地回复,给他推荐小升初冲刺班。
高先生说:“在这个小升初群里,最受欢迎的是培训机构的人、热门学校的人,因为小升初推优、录取、招特长生等很多信息都不那么公开,如果你真的只等那些公开信息或者部门公告,那你的孩子很难上名校。”
小升初群里这般热闹,中考群里更是熙熙攘攘。刘先生的儿子去年参加中考,现在他仍不舍得退群。他告诉记者:“那个群足足有500人,达到了容纳的上限。大家讨论最多的是升学新政策、考试信息、各个学校的特点、选择各个学校的利弊、租赁学区房等问题。哎呀,没有经历过孩子中考的家长不会知道那种焦虑!春节一过,就进入了考试季,群里异常活跃。一点点小道消息都会让家长们兴奋不已,赶快去核实,生怕孩子失去一次机会,而择校、报志愿等也让家长们焦头烂额,不相互支持,共享信息,那不抓瞎了!那段时间每个家长心里都有压力。越是焦虑,家长们就越会花更多的时间在群里泡着,有时候到了凌晨一两点,一大半的家长都还在线,听别人大吐苦水,互相安慰,也在等待着一两条或许有用的信息。尽管群里共享的信息真假难辨,但有消息总比没消息好吧?”回忆一年前的经历,刘先生感慨万千,“我回过头来看,去年在网上的几个月‘群居’生活,与其说我们是在网上搜集信息,不如说是在抱团取暖。” 与刘先生有同感的群友不少。同样是去年经历孩子中考的尚先生说:“那一段儿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焦虑的日子,尤其是四五月份的时候。眼前摆着推优、特长生等几条路,心仪的学校也排出了目标1、目标2、目标3……但是,每条路都只是一种可能性,所有的学校也仅仅是我们一厢情愿。这样的压力,周围的朋友很难体会,所以我只能向群里的人说。心里最没底的时候,在群里泡的时间就更长,看着别人跟自己有相同的焦虑,至少能找到些安慰。越来越多的心里话倒在了群里,越来越多的深层次沟通也发生在群里。有时候我甚至觉得,现实生活是敷衍着过的,因为每天的工作都在重复着昨天,跟周围人也只维持着浅层次的沟通。不错,群是一个自发组织,大家因为共同的需求走到了一起,也会因为需求改变而转型或解散,但是确实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心理按摩平台。”
为什么孩子面临升学的家长更热衷网上“群居”生活?南开大学教授黄春雨分析道:“家长们网上抱团儿,互通消息,其实是信息不公开、不对等情况下的无奈选择。就像万众瞩目的小升初,教育部严令不得进行选拔考试,但学校的选拔又实际存在着。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信息都变得遮遮掩掩。‘群居’于网上的往往是没有经验、没有人脉的家长,招生动态、面谈信息、选拔标准这些都只能从群友那里获得,只能混迹于QQ群中,互相打听,互通有无。”
一位小升初群的群主对记者说:“家长喜欢在网上‘群居’,反映了家长们内心的恐慌和对现实的无奈。家长都望子成龙,希望孩子上好学校,受到好的教育,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所以时刻关注升学信息。大多数家长群都弥漫着这种恐慌和无奈。那段时间,孩子紧张复习,家长紧张找门路,更累,大家其实就是在抱团取暖。我和几位搞教育的朋友一直想正面引导群友,想开些,让自己的生活轻松些,也少向孩子转嫁焦虑,但收效甚微。家长们要解决的是实际问题。有时候我想,或许这就是虚拟空间的无奈之处吧!”
传染焦虑,群里暗潮涌动
尽管网上“群居”生活已成为很多家长的习惯,但是,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群居”生活中,往往开始的时候比较热闹,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变得比较平静。在群里,比较活跃的通常是少数相对固定的家长,他们乐于主动和老师交流,与家长互动,而有不少家长只是在群里挂个号,长期潜伏着,甚至几年都不见说一句话。
对家长群心怀芥蒂的人也不少。杨女士在晚报社工作,知道信息的重要性。她儿子今年5岁,明年就要上小学了,她先后加入了两个家长群,整天泡在群里,积极搜集与幼升小有关的信息,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她突然对“群居”生活没兴趣了。她对记者说:“在家长群里待久了,会衍生出更深的焦虑。群里的信息很多、很杂,让人越看越焦虑,很多信息知道了也没有办法解决,还不停地增添烦恼,真不如不看。”她透露,经常在群里交流信息的家长,本来就是那些容易焦虑的家长。那些不在网上“群居”的家长虽然获得的信息少了些,但是他们的焦虑也会相应减少,这对孩子来说未尝不是好事。
一位初二男生的家长也是一位群友,不过他前不久退群了。谈及退群的原因,他说:“在群里,很难谈及教育孩子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与孩子同班的家长之间,一般寒暄较多,关系好的家长之间则会串门或是在电话里聊孩子的问题。”他认为,家长群是交流信息的有效途径,但不应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有些家长总想着复制别人的做法,帮助自己的孩子获得同样优异的成绩,结果常常事与愿违。“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接受能力不同,生搬硬套别人的方法只能添乱。家庭教育还是得因材施教啊!”他说。
珠海心理咨询师雷云燕女士在接受记者的QQ采访时说:“我曾经加入过一个中学生家长群,接受过不少家长的咨询,但都只能很浅显地回答,针对一些孩子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在网上交流不容易到位,比现实中的交流效果差很多。后来这个群解散了。”她提醒家长,在多元信息时代应审视自己的具体情况,有效地借鉴别人的经验而非复制。对于孩子深层次的问题,更应找专业人士、教师面对面交谈,避免依赖网络而延误矫治的最佳时机。
靳先生的儿子就读于一所小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靳先生推崇素质教育,很少给儿子施加压力,报课外班也全凭孩子的兴趣。孩子学习感觉比较轻松,课余时间还喜欢读名著,写日记坚持了两年多。但是,靳先生的乐观与笃定很快被一个家长群打破了。“那个群是朋友介绍我加入的。一进群我才发现,真是人外有人啊!现在的‘牛娃’实在太多了!比如有一位家长说,他的孩子前不久参加了英语口译初级证书考试,刚知道成绩,通过了。我很震惊,我以为那是到大学才有资格去考的证书,现在的孩子小学还没毕业就拿到了!”靳先生说,“家长在交流升学信息时,经常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的孩子拿了什么证书,考过钢琴几级、围棋几段,在小学当过什么班干部,等等。我很能理解这些家长,他们也是在寻求心理安慰,就像考试发榜前,谁心里都是忐忑的,希望得到一种肯定。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无疑成了一种炫耀。”在群里待得久了,靳先生的心态慢慢有了变化。他心里很矛盾,既希望孩子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又想让孩子在应试方面与同龄孩子一决高下。“我是不是对孩子要求太高了?”靳先生不禁自问。他坦陈,自己已经向现实妥协了。为了提高儿子在择校中的竞争力,他准备给儿子加压。
事实上,家长群从来就不是一个无所保留的交流平台,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为了保护孩子的利益而隐瞒很多信息。家长孟先生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家长的一切行为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不能影响自家孩子的利益。群里来自学校的声音也会提醒家长千万别把信息传出去。为了孩子,我们确实不愿意节外生枝。”家长钟女士表示认同:“虽然我在群里获得了不少信息,但是我知道这里的底线是自保。”
家长谭先生苦笑着告诉记者:“去年,我在群里和两位家长讨论过是否购买某名校附近学区房的问题。当时离孩子小升初还有一年的时间,再不买就晚了。一位家长说,没必要买学区房吧,孩子上个学不需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吧?上哪个学校不一样?一年后,到了孩子小升初的时候,他俩的孩子都上了那所名校,我的孩子却没上成。请教经验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俩都在那所名校附近买了学区房。我的心凉透了,黯然退群,我们仨的网上交情也就戛然而止了。”
本刊认为,家长群是方便、快捷的免费交流平台,许多家长在这里获得了教育信息,学到了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同时也不同程度地释放了心理压力。但做一个“群居”家长并不容易。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即使是在已经非常细分的家长群,要找到对自己有用,而且真实可靠的信息,家长需要的也不仅仅是时间,还需要人际交往的智慧。同时,“群居”的家长很容易被群友的焦虑情绪感染,干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培养计划。所以,家长应加强自己对非官方信息的甄别能力,遇事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以辩证的方法、积极的态度构建和谐的网上“群居”空间。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