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教已有十多年,对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有深刻的教学反思.怎样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成绩,确实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不仅要在内容上精益求精,而且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等方面深入地研究.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有如下感受.
一、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这门艺术的基本条件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无论你是一名从教多年的老将,还是一名刚刚踏上讲坛的新手;无论你用传统的备课方式,还是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备课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备课,你可以查出在应传授的知识上还有什么遗漏,该准备的是否都准备好了,然后你才能问心无愧、胸有成竹地走向讲台“传道、授业、解惑”,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民教师.
1. 备课标.课标是教学内容的依据,教师要明确课标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要细致地研究、了解,制定出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
2. 备教材.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备课,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带着问题学习.
3. 备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促进知识迁移,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指导点到为止.教师要有亲和力,应站在学生角度思考,用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4. 备教学过程.备课要有完整的教学过程,即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中要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课后需要巩固的知识点,通过强化训练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这门艺术的基本条件.不打无准备之仗,没有充分准备的教师上讲台,只能是信口开河,更谈不上驾驭课堂的能力.只有认真备课,才能对得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二、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传统教学存在着四重四轻的弊端,即“重知识传授,轻引导启发”、“重教法设计,轻学法指导”、“重课堂训练,轻实践应用”、“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教育观念的创新是突破口和大前提.为此,我在实践中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 科学地对新教材进行定位,实现教学从学科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大转变.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教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
2. 充分信任自己和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中如果教师包办太多,学生缺少合作交流、自由探索的空间,也就无法体验思维方式和探索知识的发展过程,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僵死的知识,失去的却是“观念、方法和能力”.数学教学应成为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3.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人文关怀.教师应从教学垄断者转变为组织引导者,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学生中产生强烈的感召力,使教学成为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充满激情的学习活动.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
三、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准备不够充分.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既要把教材处理好,又要准备好一些教具,但有些学校硬件条件跟不上,教材的配套教具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又缺乏自制教具的积极性,从而造成教学准备不充分.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本或在黑板上绘图,失去了实物形象的效果.其实,教师自制一些教具,或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一些学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有些教师课堂纪律难控制,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整教学环节.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并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3. 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新课改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巧设合作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是新课改所强调和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应认清未来教育中,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作好角色转变,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有了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出一流的人才.当代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目前阶段,课堂教学依旧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要强调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客观性,又要强调课堂教学的人文性、社会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和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注重知识、智能、情感和行为的整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这门艺术的基本条件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无论你是一名从教多年的老将,还是一名刚刚踏上讲坛的新手;无论你用传统的备课方式,还是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备课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备课,你可以查出在应传授的知识上还有什么遗漏,该准备的是否都准备好了,然后你才能问心无愧、胸有成竹地走向讲台“传道、授业、解惑”,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民教师.
1. 备课标.课标是教学内容的依据,教师要明确课标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要细致地研究、了解,制定出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
2. 备教材.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备课,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带着问题学习.
3. 备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促进知识迁移,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指导点到为止.教师要有亲和力,应站在学生角度思考,用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4. 备教学过程.备课要有完整的教学过程,即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中要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课后需要巩固的知识点,通过强化训练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这门艺术的基本条件.不打无准备之仗,没有充分准备的教师上讲台,只能是信口开河,更谈不上驾驭课堂的能力.只有认真备课,才能对得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二、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传统教学存在着四重四轻的弊端,即“重知识传授,轻引导启发”、“重教法设计,轻学法指导”、“重课堂训练,轻实践应用”、“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教育观念的创新是突破口和大前提.为此,我在实践中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 科学地对新教材进行定位,实现教学从学科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大转变.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教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
2. 充分信任自己和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中如果教师包办太多,学生缺少合作交流、自由探索的空间,也就无法体验思维方式和探索知识的发展过程,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僵死的知识,失去的却是“观念、方法和能力”.数学教学应成为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3.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人文关怀.教师应从教学垄断者转变为组织引导者,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学生中产生强烈的感召力,使教学成为学生全身心投入的、充满激情的学习活动.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
三、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准备不够充分.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既要把教材处理好,又要准备好一些教具,但有些学校硬件条件跟不上,教材的配套教具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又缺乏自制教具的积极性,从而造成教学准备不充分.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本或在黑板上绘图,失去了实物形象的效果.其实,教师自制一些教具,或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一些学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有些教师课堂纪律难控制,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整教学环节.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并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3. 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新课改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巧设合作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意见,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是新课改所强调和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应认清未来教育中,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作好角色转变,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有了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出一流的人才.当代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目前阶段,课堂教学依旧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要强调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客观性,又要强调课堂教学的人文性、社会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和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注重知识、智能、情感和行为的整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