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影像无疆界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c0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在法国成立的无疆界(ISF)摄影组织是由欧洲优秀摄影师组成的著名摄影组织。该组织致力于保护和提高摄影原作作品的质量。不论作品是以什么技术手段拍摄,是历史的还是现代的,黑白还是彩色,胶片还是数码。实现这个目标不受地理国界的限制,也不受不同艺术风格的限制和意识形态以及技术工艺的限制。超越影像无疆界——已逐渐成为优秀摄影师的行业标准,以下十位大师级户外探险摄影师推荐了他们各自的钟爱之地,这些来自自由国度的影像展现出他们对自然的顶礼膜拜和探索精神。
  
  Galen Rowell盖伦·罗韦尔东内华达莫诺湖
  
  “我曾到过七大洲和南北极点,而东内华达是最变幻无穷的地方。在这里,我找到了我要寻找的光线,太阳刚落山,而月亮已来到地平线上,利用它们形成的光线拍出的照片使片中所有的物体都显得神秘而令人难以忘怀。”为了拍摄加州内华达山的莫诺湖,他乘船逆风行驶近一公里才找到湖中一个与众不同的有利地点,在风暴中与落日展开了一场竞争。
  
  当他看到这种暴风行将结束时才可能出现的不同寻常的光线后,就找了一堆同样杂乱的风景作为前景。为了既要拍好强烈的落日余辉,又突出这一色彩鲜艳的前景,罗韦尔采用一种“锋刃派绘画”的、标刻度的滤色镜来使天空保持原来的色调。这样由于有两类布光方式,就可以用一种适当的曝光方法来完成这一画面了。“我正在找寻一种永远不会重复的短暂的时刻,但我将永远也不会再拍到这样的照片了。”
  盖伦·罗韦尔不仅是1 984年安塞尔·亚当斯奖获得者,《美国国家地理》资深摄影师,也是18本书的作者,环保主义者和顶级的攀岩爱好者。
  
  Gordon Wiltsie戈登·威尔齐南极洲未登峰
  
  当人们谈论南极洲时,都喜欢问同一个问题:南极有多冷?
  “在南部的夏季,从零上40度到零下40度的地方都有。”戈登·威尔齐说,“我曾经在一些海拔很高的山上呆过,它们的风寒指数在100以下。但我也曾只穿一条牛仔裤和一件T恤呆在某些地方。每个人都认为南极洲仅是一块平坦的,覆盖着冰雪的,令人乏味的广阔区域而已。然而实际上它却是一块超凡脱俗的,变化无穷极其美丽的地方。”1987年,戈登·威尔齐第一次到南极为杂志拍摄照片就被迷住了。从那以后他去南极的次数已达12次。“那儿有许多人们从前没有见过的神秘的东西。在这里拍摄,陶醉在地球最空旷和最纯净的大陆上”。
  威尔齐早在多年前就作为世界最早的探险摄影家而闻名遐迩了。在大学时代他对摄影和登山运动同时发生了兴趣。现在他为《美国国家地理》等杂志摄影。威尔齐的足迹踏遍了世界上所有的大洲,他曾随考察队登上过海拔3200米的南极沃恩峰,去过莫德王后地,也登上过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峰。“这是大部分去南极洲的人想去的两个地方之一”,威尔齐说。“另一处就是南极点。但那儿确实很令人厌倦。经过10天的跋涉,才能通过一片冰冻的陆地,没有什么真正能够看到或拍摄到的东西。”
  
  LadiSlav Kamarad拉迪斯拉夫·卡玛瑞德巴塔哥尼亚
  
  当他第一次踏上巴塔哥尼亚高原时,首先映入他眼帘的并不是阿根廷那三十万平方公里一望无际的高原景色,而是它无处不在的人类居住过的痕迹。在从巴里洛克向南的旅途中,他和一位阿根廷登山者在路上独自行驶了四天,途经几个常年遭受风吹雨淋的路标指示牌,指向甚至比这儿更为荒凉的路径。”我不禁暗暗问我自己,谁住在那儿?”卡玛瑞德说。
  
  卡玛瑞德是当今世界最优秀的登山摄影师之一。巴塔哥尼亚高原——特别是费兹罗伊国家公园已成为他最喜欢到达的目的地了。无论他什么时候返回来,他总是会把他的时间分为旅行和登山两部分。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卡玛瑞德和朋友共同穿过位于费兹罗伊峰和阿詹蒂诺湖之间100公里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大陆冰冠。他们慢慢地挪动在冰川上达两星期之久。“狂风呼啸着”,卡玛瑞德回忆道,“当你想向前走时,必须得经过好几次努力才能实现。”
  卡玛瑞德的拍摄题材中最具吸引力的就是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天空,以一种不断变化的、柔软的椭圆形的云彩作为背景,白色的漩涡一直旋转到山顶,然后堆积成蓝色的阴影。他说他现在非常想登上费兹罗伊峰和它附近的山的山顶,那儿的山顶是由很高的岩石组成的,并且常年堆满蘑菇形的积雪。“对于我来说,那些山峰是我做梦都想爬上去的地方。”他说。
  
  Robert van Waarden罗伯特·范·沃登塔吉克斯坦
  
  七年以来的旅游和专业摄影经历让他拍出了很多引人注目的作品。尽管他还年轻,他已经比很多著名的探险家去过更多的地方。他的作品包括了不同旅行中丰富多样的景象,所有照片都让人感到探险精神的魅力:历时23天的横渡大西洋高桅帆船赛;中亚帕米尔高原的旅行;洛基山的滑雪和攀登;横穿澳大利亚腹地沙漠;世界各地的城市景观。范·沃登最喜欢塔吉克斯坦旅行摄影,他相信摄影的表现力能够讲述更加真实动人的故事,以赋予世界更多的意义。他通过旅行纪实摄影继续讲述人们和社会的故事。
  塔吉克斯坦是一个中亚山地国度,前苏联时代的高压统治和地理的隔绝,使得外界对这个国家了解很少,直到一个摄影师用他的镜头告诉西方世界,塔吉克斯坦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现实与梦幻共存的国度。
  杜尚别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前不久刚庆祝它作为首都建立80周年。但同时又可以说它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城市,远在“丝绸之路”时代它就是一个重要的枢纽。杜尚别在塔吉克斯坦语里翻译成“星期一”,因为在每周的星期一这里都有大集市。当时,“丝绸之路”沿途的一些大城市的商人都云集于此。它曾经不仅是商业中心,而且也是文化中心。各个地区操着各种语言的人云集于此,语言的多样性必然会带来文化的多样性,所以这是一个很吸引人的城市。
  
  Jon Waterman琼·沃特曼北极
  
  2006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为庆祝1 956年北极科考,赞助Jon Waterman带领的科考队再度考察北极野生生物保护区。Jon Waterman在30年前曾经有一次连续200天在北极广泛调查,2006年的考察结果显示:九种海洋哺乳动物、45种陆地哺乳动物和180个鸟类物种栖息在这片北极的避难所。
  Jon Waterman自称是北极人,早年他是麦金利的登山向导和户外摄影师,曾经撰写过在今天依然被奉为阿拉斯加攀登圣经的《High Alaska》和《Surviving Denali》。现在他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北极野生动物保护区上,课题是全球变暖背 景下的石油产业对北极国家野生生物保护区荒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2007年,Jon Waterman带领研究人员与野生动物研究专家乔治·夏勒博士开始考察研究,同时他也获得在阿拉斯加大学做荒原保护的审美价值的演讲的机会。
  石油和天然气产业是阿拉斯加州的支柱产业。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已出产128亿桶原油。二十多年来美国一直争论是否需要进一步开发阿拉斯加的油气资源,特别是位于北极野生自然保护区内的石油。在当今油价持续飙升的情况下,阿拉斯加石油开采更成为热点话题。绝大多数阿拉斯加人举双手赞成开采计划,他们想借此摆脱阿拉斯加失业率高居不下的局面。“开采派”议员则认为,现代技术已经可以做到开采石油,同时又保护生态。通过开采石油可以减少对外来原油的依赖。而以民主党和环保主义者为首的“环保派”则认为,阿拉斯加是美国环境保护的典范,应该继续全面保护下去。开放采油随之而来的钻井勘探、铺设油管和运油通道等会破坏这块“净土”,威胁北极熊以及数以百万计的候鸟生存。2008年美国国会投票表决是否保护阿拉斯加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在环保团体和广大公众的强烈反对下,美国内政部宣布将阿拉斯加的钻井作业往后推迟10年。Jonathan Waterman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但是他知道在这片最后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上,斗争仍然将继续进行,北极依然是脆弱的生命避难所。
  
  Michael Nick Nichols迈克尔·尼克·尼考拉斯刚果
  
  地球上到处居住着人类,但在刚果共和国恩多基河流域——这块延伸到位于乌班吉河和桑哈河之间,面积达300万平方英亩的低地雨林地区至今尚未受到人类的注意。“这片森林的生物种类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当你离开时,不禁会关注起重返人类居住地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这里的声音都与众不同,很少有鸟,一切都很少。”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尼考拉斯表示道。
  
  恩多基河流域是现在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动物保护区之一。这里有森林大象、低地猩猩、紫羚羊,以及其他森林种类。然而要想把这些动植物全部装入照相机镜头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你必须找到动物们要去的地方。”尼考拉斯说。其中一个这样的地点就是大象常来的自然形成的盐洞;另外一个是大猩猩们常来吃长在沼泽地里的青草,尼考拉斯曾在这块遍布虫子的地方呆了21天。人们很少进入恩多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交通问题:从布拉柴维尔这个被战争蹂躏的刚果首都乘飞机飞往沃埃索后,再乘小筏子渡过刚果河的主要支流桑哈河,来到一个叫伯马塞的村庄。从那儿再徒步旅行一段时间,再乘小筏子渡过恩多基河,然后再徒步旅行更长的路。近几年来,科学家们在恩多基河建立了一个简陋的研究基地,条件很艰苦,但是尼考拉斯还是决定不时再来。”今天人们已很少能深入到一个尚未开发的地方进行考察了。就恩多基地区而言,我们需要了解的还很多,这也正是考验我们的勇气的时候。
  
  Patrick McCloskey帕特·麦克洛茨基也门
  
  并不是每一次探险都是与大自然的较量,麦克洛茨基能够证实这点。“作为一名摄影师,当我来到中东时总感觉自己被人当成间谍看待。”麦克洛茨基说,近几年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中东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拍摄。“我遇到的人们都对我持有很深的怀疑态度,他们总是问:你在干什么?你为什么要拍它?你拍这些照片干什么用?”然而,麦克洛茨基还是让他的拍摄对象明白了他的意图。“我试着尽可能轻轻走路,以免惹人注目。”他说,“大概是当地生活节奏易波动的缘故吧,人们都很敏感,因而对事物的理解也很细腻。我试图研究一个在很多方面都与西方接近的社会,拍摄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把我称之为坦率的秘密和想讲故事的愿望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为了与拍摄对象建立融洽的关系,麦克洛茨基依赖翻译导游。“面前一旦有了拍摄题材,我就称之为‘安静的舞蹈’。我有一种通过无需语言就能表达意念的方法。”
  
  庄学本西康藏区
  
  中国的纪实摄影大师,一个虽然被时光遗忘,但近年终于走入世人初野的摄影人,他就是庄学本。1909年出生于上海,曾任上海《良友》画报,《中华》画报,《申报》画刊特约摄影记者。庄学本长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摄影工作,建国后历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参事,《民族画报》社编辑部副主任等职务。
  首届连州摄影年展最重要的展览之一就是“重新发掘的影像大师——庄学本”,观众有幸得以一睹庄学本于上世纪30年代在“西康”拍摄的数十幅边地民族肖像。当年,庄学本为最具影响力的《良友》画报拍摄撰写人文地理专栏,并于1940年9月号出版了《良友》惟一一本专辑“新西康专号”。展出的照片是策展人李媚从庄学本数千张照片中精选的,重新发现了大师影像的伟大力量。
  有摄影评论家评价:“庄学本的西部少数民族人物肖像作品是超前的。中国摄影师的人文素质和影像素养没有人超越他。没有布列松的影响,马克·吕布的引导,中国人照样能拍好照片。庄学本是真正属于中国的,他的图片具有艺术与人类学双重价值。似乎还没有哪位中国当代摄影家的肖像作品像他一样具有那么深刻的震动。即使仅凭这些作品,他就有资格成为中国摄影史上的大师级人物”。
  那一张张面孔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只要凝视就会被深深地打动,哪怕目光只是匆匆掠过,你都无法不驻足停留。我们被触动的是内心的柔软之处而不仅仅是眼球。庄学本的图片有一种摄影人梦想中的境界:自我的消失。很难想像当那些人们与他双目相对的时候,他们是怎样超越了眼前陌生的照相机和这个汉地男人而独自存在的。庄学本的照片让我们第一次看到那个年代少数民族的精神风貌,看到了人的丰富,看到了一种优雅,美丽与尊严,无论贫与富。应该说,庄学本为中国少数民族史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视觉档案与调查报告。
  
  
  Beth Wald贝思·瓦德阿富汗
  
  2006年11月28日,著名户外摄影师贝思·瓦德在旧金山获得Rowell探险艺术摄影奖。贝思·瓦德使用这笔奖金在阿富汗创建了Galens和Barbaras新一代新闻摄影工作基金。贝思·瓦德对世界不同区域文化的敏感和自然环境的迷恋是她的摄影作品的最大特点。从北极到南美,从巴基斯坦到古巴,从冰冷的喜马拉雅峰顶到东非的窒热山谷。贝思·瓦德的最近旅途是与野生动物研究专家乔治·夏勒博士,深入阿富汗的遥远地区,拍摄独特的山区部落和他们与野生生物生存环境的联系,观察古老文化的现状和非常薄弱的生态系统。瓦德与著名攀登者托德·斯金纳交往密切。她曾经跟随托德·斯金纳在世界各地攀岩,许多最经典的攀岩照片都在这期间产生。
  
  Yann Arthus Bertrand雅安·阿瑟斯·伯特兰非洲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由于人为活动,地球正遭受污染和气候变暖等诸多环境问题的威胁。法国著名航空摄影师、自然保护主义者阿瑟斯·伯特兰用航拍地球时时刻刻关注着地球环境的变化。
  1976年,30岁的阿瑟斯·伯特兰和妻子作为自然保护组织者到非洲肯尼亚研究狮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热气球上发现到从天空看这个星球的特殊的美丽。回到法国后,他开始热衷于航空摄影,并渐渐开始在《生活》、《美国国家地理》等知名刊物上展露头脚。1 989年,他收集100张出色的照片结集出版成书。而后在自己的激情引导下,他开始在世界各地旅行,199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助下他创建了航空杂志《Earth From Above》。此后十年间,伯特兰乘坐直升机飞行数百万公里,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空中拍摄了三十多万张照片。他精选了其中最有意义的照片,出版了大型摄影巨著《Earth From Above》。
  这本摄影集通过他在五大洲80个国家拍摄的195幅空中摄影作品,记载了地球的自然奇迹。《Earth From Above》的封面图片是南太平洋上法属波利尼西亚的海滩红树林,中间一块洼地因盐分太高,植物无法生长,故而形成了一个巧合的“心”形图案,被雅安捕捉到,成为经典。
  阿瑟斯·伯特兰目前已出版了60本画册,而《Earth From Above》更是以九种语言出版发行超过百万册,既有在美洲大峡谷,露天运动场拍摄的,又有尼日利亚沙漠,伊朗公墓和切尔诺贝利荒地等地拍摄的。画册在法国取得成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低廉的价格,雅安为了实现让更多的人欣赏照片的目的,他选择放弃了头10万册图书的利润,间接地将这本著作让世人更为了解。
其他文献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在天山山脉与阿尔泰山脉之间,是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盆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东高西低,大部分海拔在500至1000米之间,盆地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海拔仅190米。盆地西部有高达2000米的山岭,边缘为山麓绿洲,而盆地中部为广阔的草原和沙漠。在这片盆地中,孕育了多种多样奇特的地形地貌。千万年来,盆地长期保持沉降状态,沉积了浅海相灰岩和陆相的河湖相砂岩、泥岩、砾岩等。艳丽的五彩湾
如果可以选择,就找一处水草肥美的地方定居。  如果可以选择,就远离喧嚣,拥堵,污染甚至频闪的红绿灯。  我们发现了10个隐藏颇深的户外宜居地:对旅者来说,双廊是遗落在洱海边的一个梦。对祖居双廊的白族人来说,这里是千百年不曾改变的美丽家园。如果你喜开阔好奔放,那就到大滩来踏青觅花或是马踏飞燕,享受一把牛仔生活。岩与酒是种诱惑,阳朔这里任何位置朝任意方向望去都能看到可以攀岩的地方,在不大的县城里,你尽
在干燥的太平洋西岸和严寒的安第斯山脉之间有一个有着丰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国家成为了许多旅行家的天堂它就是——秘鲁。在那里你能乘皮筏沿科尔卡河峡谷漂流,与那些有着粉红皮肤的珍稀淡水海豚顺亚马逊河而下穿过那些曾不为人所知的印加帝国都城遗址前往马丘比丘:或滑雪于安第斯山上; 或逐浪于太平洋畔……    登山  高达6768米的瓦斯卡兰峰是秘鲁境内的第一高峰,顶峰由南北两座山峰组成,其中南峰较北峰高出大约1
实现不可能的任务,需要的并不仅仅是才能、速度或力量,还需要视野和远见。世界顶尖的体育选手们不断超越自身的极限,因为他们拥有突破可能疆界的远见以及到达那里的勇气。他们忽略平凡的界限与阻碍,拒绝被一路上的痛苦、危险和牺牲所阻挠,最终到达另一个高度。这就是oakley所尊重的精神。  自成立第一天以来,oakley始终挑战着可能的极限。与全球最伟大的运动选手们拥有共同的视野,oakley已经获得五百四十
2月11~13日,第二届亚洲滑雪登山锦标赛在吉林北大湖雪场展开,本次比赛由亚洲滑雪登山联合会,中国登山协会主办,吉林北大湖体育旅游经济开发区承办,哥伦比亚品牌和吉林新濠晴天北大湖度假村协办。最终,垂直竞速男子组冠亚季军被中国选手信德涛、代俊峰和日本选手佐藤佳幸获得,女子组前三名分别被韩国选手郭美熙,日本选手间濑和中国选手崔晓迪获得,个人赛的女子组冠军由韩国选手郭美熙获得,日本选手佐藤佳幸获得男子组
每一次的旅程,如果你不能说出它真正的意义,那么不妨站在享受风景之外的地面,保留一只眼睛为天空,因为那清透的蓝色和纯净的白色将给你的眼睛一个宴餐。    《背包客》    内华达是美国气候最干燥的州,降水量少之又少,加上春、夏、秋三季,气候炎热干燥,所以造就此地特殊的美景。何不暂时远离都市,光临这片特殊的山景,拥抱大自然给予的礼物。本期封面《人人称羡的世外桃源》将带我们深入内华达州的神秘园地,五颜六
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境内的诸葛八卦村,是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整个村落以中央的太极钟池为核心,八条小巷形成内八卦,更为神奇的是村外八座小山环抱整个村落,形成天然的外八卦。人为的内八卦与天然的外八卦完美结合,缔造出内外八卦的巧妙布局,村中建筑格局按“八阵图”样式布列,隐隐与九宫八卦图相吻合,并且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是国内少有举世无双的古文化村落。  中国的八卦古老而神奇,《周易》中“两仪生四象,四象
“魏茵事件”聚焦  25岁的广州女生魏茵,4月中旬离家独行川藏后失踪。魏茵失踪后,其生死牵动各方,家属报案四处寻人,媒体相继报道,网友、志愿者们纷纷提供线索帮助寻找。警方于6月30日电话告知家属称魏茵已经遇害。    如果我只看过高木直子的《一个人旅行》、听过袁泉的《一个人旅行》,一定会认为单身女孩独自旅行是件“小清新”到只用穿着白色长裙和红色帆布鞋,带着最爱的小熊玩具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可在现实生
●背包客——前生旅游,后世行走    把“旅游”叫做“旅行”,不过是刚刚过去的这个十年里发生的事情。“背包客”一词来自与英文“Backpacker”,他们希望用“旅行”这个词把自己从泱泱旅行团大众中择出来,是行走而不是到此一游,是深度地贴近而不是浮皮潦草地走马观花。更深度的旅行于是被称做“行走”,是苦行僧般地用脚步度量未知的土地,这比旅行似乎更深了一层,至少从外形上看,这样的行者已经与当地人无异了
那一年,青海,5月的黄南州竟然还飘着雪花。汽车把我们卸在泥泞的路边。我们冒着风雪前往著名的石经墙。我们走得气,喘吁吁,路悄悄地上升。走上山梁,辽阔的风景的确能够击碎心中的块垒,难怪高原上盛产高亢嘹亮的歌声,那一刻,即使气喘如牛,即使嘴唇干裂,我仍按捺不住引吭高歌的欲望。我背对着太阳,仿佛背负着千斤重的阳光,我轻轻地唱:“山上的野花,为谁开又为谁败……”一只小野狗从同伴的围堵中逃开,跑到我跟前,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