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初探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aijj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教育部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从2017年9月开始,小学一年级增设科学课,并将其作为基础性课程。将一年级科学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初步探讨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一年级;科学教学;问题;策略
  2017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发行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原先“3~6年级”的教学年级调整为“1~6年级”全学段教学。一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课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每个单元由多个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组成,以培养学生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相对于以往从三年级开始开设科学课,一年级教学更具有挑战性。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过渡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课堂规范的培养,还相对比较薄弱。另外,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不够高。如何组织这些“新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呢?需要教师不断探索针对低段学生有效的科学教学策略。就一年级科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不够高,知识储备较少
  1.字、词关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汉字的阶段,很多字不认识。在做课件或让学生记录时,尽量使用拼音或直观图形。另外,一年级学生对词汇还不能够理解,或者理解有偏差,我们在授课时尽量使用通俗、具象的语言来进行授课。但我们不应因此放松培养学生用科学词汇表达的习惯。例如,在讲空气的特征时,有的同学表达为“空气是‘空’的”,教师应引导他们用科学词汇进行表述“空气是透明的”。
  2.认知水平不够高
  科学教学主要以活动探究为主,但是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还比较低,往往无法顺利完成探究活动,教师在指导活动时应更加细化、具象。在介绍活动时,可通过实际演示活动,图片、视频说明等方式进行说明。设计活动时,不要高估学生们接受能力,可以把一个活动分解为很多步来进行。
  在教学内容上,一年级以观察和记录为主,知识较为浅显,各项教学目标要求并不高,这时候教师很容易产生拓展内容的想法,把一些高段的知识杂糅进来。笔者认为适当地拓展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本末倒置,一味追求知识上的深入,就偏离了我们的培养目标,甚至会给学生造成挫败感。我们应该从这些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知识出发,扎实落实学生各学科科学素养的培养,如提问能力、质疑能力、科学记录能力,等等,而不是仅仅掌握了知识本身。
  3.如何“跟上”学生的思维
  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还不够好,在提问时经常会遇到学生回答天马行空或者表达不清的情况。例如,在一位老师《认识一袋空气》示范课上,一个学生认为“空气是不透明的,因为空气没有玻璃渣,只有玻璃是透明的。”这位老师没有放过这个天马行空的问题。他问“谁能反驳这位同学的观点?”一个同学说到“我们前面学过的水不是透明的吗?为什么有玻璃才透明呢?”孩子用孩子的语言和思维圆满解决这个问题。作为老师应该仔细聆听孩子们的这些回答,这些回答恰恰反应了孩子们现阶段思维状态,我们应该学会见招拆招。
  另外,有些活动在实际进行的时候,学生的反应往往与我们预期的不一样,我们可以在课前找一些学生提前进行活动,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反应。
  学生们的“天马行空”有的时候会令我们语塞,但很多时候会迸发出很多好的想法,因此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没有这一次次奇思妙想,哪来的真正的创新,我们不应该限制学生们去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应该保护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二、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纪律意识不够强
  1.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低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往往只在15分钟内。所以,组织教学活动时,应结合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设计教学环节,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如采用游戏、视频、比赛、奖励等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另外,我们还要重视语言的艺术。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磨练语言,使它更具有吸引力。不妨向相声、小品艺术家学一学“说学逗唱”的本事。
  2.纪律意识有待提高
  一年级学生还未完全适应小学生活,时常会有不遵守纪律的情况出现,如随意走动、未举手先发言、独占材料、不参与活动、不能及时停止活动,上课随意讲话等。在开学的初期,我们就要树立好规矩,并且言出必行,哪怕進度慢一些,也要让学生按要求来。然后,要实施一定的奖惩办法,做得好可以口头表扬、送小礼物、参观科技教室等,设立遵守纪律奖,以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遵守纪律。
  三、科学素养培养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鼓励提问和质疑
  一年级学生在现阶段,往往是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主动提问、质疑的习惯还有待加强。笔者认为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多引导学生去提问,多给学生评价、质疑的机会。只有好奇,才会有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之后的探究活动。好奇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我们要保护好孩子们
  的好奇心。
  2.培养连贯、深入探究的能力
  科学研究应该是一个连贯并逐渐深入的活动,在新版科学教材中采取了“大单元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连贯性,但是每一课还是相对独立,纵向连贯性还不够。例如,在《它们去哪里了》这一课,学习了溶解的概念,之后便没有继续探究溶解的相关内容。笔者认为可以在每节课给学生们提供几个深入探究的活动主题,例如在《它们去哪里了》这一课,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探究都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等拓展问题。让学生体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入探究的过程。
  3.团队合作中遇到的问题
  往往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应当在科学教学中树立同学们团队合作的意识。不妨在活动前,给每个学生分配好任务,并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增强学生们集体合作意识。例如,设置组长、操作员、记录员、整理员、汇报员等,或者在一项活动中,给同学们分配不同的操作任务。
  4.汇报、总结能力有待提高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做”的过程非常感兴趣,却对最后的总结、交流汇报环节不太感兴趣。一个原因是汇报环节不那么“有趣”,另一个原因是学生还不善于去倾听。教师可以改变汇报的形式,如竞赛,猜谜,表演,画画等。并在汇报的时候多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采用让学生互评等形式。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直面在16年后再次回归的一年级科学课堂带给我们的新挑战,不断地研究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调整优化教学设计,小心呵护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立足生本课堂,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海潮.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的策略探究.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1):88.
  [2]袁华慧.立足生情激趣促学——如何让一年级学生喜欢上科学课.教学月刊,2019,(1、2):57.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重点,提高文字的理解能力,进而提升写作技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根据已有的教学案例分析,小学中段年级的写作教学一直都是让教师非常头疼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推进思维导图在其中的实践应用,从而在明确实践应用意义的基础上,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打好基础。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中段年级
中国城乡迁移带来的家庭结构的改变有可能影响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养老方式。文章利用深圳市外来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深圳市外来已婚农村打工者的性别因素对流动
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判定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国际媒体的广泛报道。媒体的报道除了应按照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外,还应遵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媒体报道原则。本文从国外媒体报道实践考察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媒体报道原则,以期我国媒体在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有所借鉴。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报道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依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
近代以来,西方政治意识形态就一直存在一股反华、仇华、丑华暗流,并随国际环境变化,以各种形态表现出来,诸如“黄祸”“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者”等,我们统称为污名化中国的话语行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美国为首的某些政客和不良媒体借机兴风作浪,“借当前疫情与我国屈辱近代史进行种族主义色彩的攻击,‘唱衰’中国经济”,①将中国置于国际舆论漩涡当中。  一、新形势下的中美国家话语之争  为了转移矛盾,拉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在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多,被广泛使用于各个领域,同时,医疗器械维修保养相关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文章就医疗器械维修过程中
【摘要】考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模式、改进管理方式,实现考务管理规范化,才能使高校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校 考务管理 改进措施  考务管理工作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考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各高校应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模式、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实现考务管理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