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政治”五种境界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xc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历史上,“圣贤政治”有几个不同的境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治理的层次境界有高有低,通常讲的是道、德、仁、义、礼五个不同的境界。
  《群书治要》节选的《老子》《庄子》里面都讲到:“圣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致也。”最早圣人主持政事,治理天下,行的是不需要言传的教化,遵的是无为而治,他们的治国之道用语言讲不出来。后来由于丢失了这个道,才有德。《老子》里面讲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在尧帝以前,伏羲氏、黄帝,甚至更早的帝王,都是以道治天下,后来失了道,人们就只能通过德来治理天下。以德治理天下就是,教导人们自己修德,从而教化大家都来修德。尧帝、舜帝、禹帝他们都是在以德治理天下。这个时候人人为公,这就是孔老夫子讲的大同社会。后来从夏朝夏启开始,大同社会里的禅让制没能够继续,开始出现了“家天下”,这个时候叫“失德而后仁”。夏、商、周的开国君主都是圣人,大多数君王都很贤能,办理政事是以仁为核心。仁是讲仁爱,大家都非常仁爱,社会也很好。夏、商、周每一个朝代都是好几百年。但这个时候人开始有了私心,这是我们讲的“小康之治”。周朝末年,周幽王昏庸,西周变为东周,东周又分春秋战国。东周时期仁没有了,但大家还讲义。春秋战国是以义来维系的社会,出现了很多义士,人人都很讲道义。虽然是诸侯争霸,但是名义上还是属于周朝,义还存在着。后来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迅速强大起来,采用的是法治,用严苛的法令来治理国家。虽然是很快强大起来,并且统一了六国,但用法治理国家,收效虽快,灭亡速度也很快。秦朝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是以法治国的唯一一个例子,纯粹用严苛的法律来治理国家,结果国家很快就灭亡了。
  汉朝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以后,他吸取秦朝亡国的教训,采用儒家思想,把伦理道德的教化恢复起来。但是人心已经大大不如以前了,义没有了,所以就制定礼。从汉朝一直到清朝,维系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就是一个“礼”字。礼就是秩序,这是维系社会的最低标准。以上是中国古圣先王治理国家的五个不同的境界。最高的境界是以道治国,最低的是以礼治国。如果礼没有了,礼崩乐坏,社会风气就马上转向衰败,人人自私自利,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我们学习《群书治要》,首先要对这五种治国境界有大致的了解,知道古圣先王是如何来治理国家的。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把道德仁义礼开始恢复起来。
  我们虽然是庶民,但我們可以通过道德仁义礼来修身。身修好了自然家齐,家齐然后国治。
其他文献
《论语》一书反映了孔子的热心救世,他的前半生有志于安定天下。《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颜渊》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从上述两段话不难看出“为政以德”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子帅以正”是从政在道德上的基本要求,用以实现“道之以德”的仁政。孔子的办学理念就是把各类人才教育成为有修养、有境界的“君子”,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孔門弟子慕名
期刊
清朝徐昆著的《柳崖外编》,是一部类似《聊斋志异》的志怪小说,虽然没有后者名氣大,但作者刻意模仿蒲松龄,说奇道怪,颇具趣味。尤其里面记录有若干风物人情,乃真实笔触,堪为后代研究用的参考资料。 内有三文写云南奇物,一为动物,二为植物。 其中一文为《我有油》:“我有油,出滇南,一名竹鼠。生竹丛中,食竹根,形类猫而小,毛灰色,可为裘。稍肥,则自鸣曰,我有油,我有油。人以木板压之,取其油,遂不复叫。再叫,必
期刊
本来嘛,对美的追求是不宜掺杂以摆阔、充场面、附庸风雅等俗气的。穷者鲜笋豆腐,富者鸡鸭鱼肉,都可凭慧心巧手烹调出美味,何必勉强?  孟子云“君子之於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可肉,大多数人最后还是吃了。愚以为,君子食肉,食之有道,才真正是对得起专为了宰杀而圈养的禽兽们。菜蔬也是一条条性命,因此同理。  饮食之道四字,听起来粗浅俗气,然而世间之大智慧者,无形无
期刊
大才子袁枚的《随园食单》开篇第一句便是“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是俨然将吃这件事看得和做学问一般郑重的。衣食住行,实乃人生活下去的头等大事。既是头等大事,人人关心琢磨,则自然日趋丰富,日趋精致,形成理念和文化。称其为一种学问,亦不过分,一如建筑,一如设计。吃饭的学问当然不是最高深的,但有可能是最容易知行合一的,不是嗎?
期刊
“辫帅”就是张勋。此人进入民国之后,脑后依然留着辫子。有人说,是一根又粗又长的辫子,有人说,不过是根花白的小辫子。不管怎么说,反正张勋就是有辫子,不仅自己留辫子,而且自己麾下三万大兵,个个都有辫子。因此上,人称他为“辫帅”。  “辫帅”留辫子,是为了显示他对清朝的忠诚。在民国初年,好些遗老都是这个范儿。像辜鸿铭这样的,脑袋上原本就没几根头发,也留着辫子。做北大教授,雇了一个黄包车车夫,也留着辫子。
期刊
汉朝有个人的名字很怪,叫“第五伦”(大概是姓“第五”,名“伦”),以说话坦率著称。当有人问他是否也有私心时,第五伦爽快地回答:“过去曾有人赠送我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逢选拔高官时,我心里总忘不了他。再者,我哥哥的儿子生病时,我一夜去探视十次,但是回家后睡得很安稳;而自己的儿子生病时,我虽然没去探视,但晚上却失眠了。这也许就是私心吧。”  但仅有这种坦率显然是不够的。陶渊明当县令时,曾给儿子请
期刊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道”和“一”,就是源头,就是本原,道具有无所不包无所不主宰的性质。就是说,有了道就有了一,有了一就有了一切。“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这是《华为基本法》第一章第六条中的一句话。企业文化如滔滔江水,用之不竭。但是,这句话里只是说明了企业文化和其他资源不一样,用不完而已,并没有给出其他资源是否源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否就是企业基业常青的
期刊
近来刮起的反腐风暴,使不少贪官因贪腐被查处。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落马的贪官中,大多存在生活作风腐败问题。在中国古代,“性贿赂”几成官场一景,甚至不少清廉官员因此名誉扫地。那么,出现行为不检点又会有什么后果?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出于规范封建伦理、维持统治秩序和教化百姓的考虑,历代朝廷都出台有对官员生活作风进行约束限制的规章制度。商朝开国之君成汤,在即位之后便专门制定了“官刑”,明确提出禁“三风十愆”
期刊
曾读到郭灿金先生的《陈庆之:棋枰里走出来的无敌将军》一文(以下简称郭文),窃以为该文作者过于照搬《资治通鉴》的说法,没有深入考评,致使一些谬误没有被纠正过来,反而逾传愈广。  陈庆之护送元颢,千里挺进,直至攻占了洛阳城,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在此我需要指出的仅仅是陈庆之所面对的对手军队数量的问题。从《资治通鉴》上的记载来看,陈庆之这一路走来,手头仅仅七千人马,而他所先后面对的敌军总数合计多达五十万以
期刊
西安城南的终南山是一个具有世界文化意义的历史名山。它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终南山,以其居天之中、都之南,故又称“中南山”。《诗经》、《山海经》称其为“南山”。汉武帝于元封二年(前109)祀太乙神于此,建太乙宫,故又名“太乙山”(也做“太一山”)。“终南”之名始见于《尚书·禹宫》。宋人所撰《长安县志》载:“终南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去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