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3年《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各地医院,尤其是中小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简称HIS)的建设成为热点,但在实际中出现了不少急于求成、盲目建设、重复浪费的现象,许多医院和HIS厂商都为此苦不堪言。针对这种情况,记者特地走访了一位医疗信息化领域的资深人士,请他来理性地谈谈我国HIS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HIS发展中的六大特点
在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赵锋谈到对HIS的一些看法:从1995年人民医院做成第一个全面联网的HIS以来,HIS的发展已有近十年的历史,综观HIS的十年发展史,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注意:
1. HIS正由项目运作方式向产品化运作方式过渡
2000年以前,HIS公司基本上是在项目化运作,这中间突出的代表是:众邦、瑞得、巨龙、达因军惠等一批公司,那时候市场基本是空白,这些公司本身的起点也较高,但最终都不很成功,可以说,医疗软件公司是全行业亏损。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产品失控,由于产品本身设计的缺陷,使得应对变化的能力不强,对于用户的提出的问题,只能通过程序员现场改程序实现,再加上公司本身对版本控制的概念不强,人员的流失严重,造成的后果是一个医院一个版本,连公司都搞不清到底有多少个版本,哪个医院用何种版本,使得后续的升级很困难,医院怨声载道,公司疲于奔命,HIS成为医院和公司共同的噩梦……这期间有一个例外,就是军惠系统的军队版本,由于军令的不可抗拒性,强调要医院适应程序,使得军队医院的版本得以统一并逐步升级到现在,这才有小汤山几天建成一套HIS系统的奇迹,军惠系统在军队医院的成功无疑给HIS建设指出了一条出路;进入2000年后,HIS公司痛定思痛,终于喊出了HIS产品化的口号,无论是众邦的三层结构,还是瑞得的手拉手运动,都是他们对过去弯路深入反思的结果。走产品化道路比较成功的代表是重庆中联,由于他们进入市场相对较晚,没有历史包袱,在加上产品定位准确(主要面向中小型医院),并且在设计阶段就解决了产品化的诸多问题,如报表生成器、实施工具、参数化设计以及相应的技术保障体系、培训体系等等,使得他们进入市场后就有了迅猛的发展,客户群以每年一二百家的速度递增。
2. HIS由大医院向中小医院过渡
这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公司也不会放过占医疗市场90%以上的中小医院,但即使这样,也没有一家公司进行过产品细分,都是同一套产品从三甲医院一直打到一级医院,甚至门诊部系统,使得对一级医院来说,系统都过于庞杂。
3. HIS由上系统向换系统过渡
据称国内有几百家HIS公司,大到几百人,小到两三个人,过渡竞争使得市场空白急剧缩小,很难找到还没有HIS系统的二级以上医院,一级医院上系统更是普遍。但正是由于以前的不规范运作,使得烂尾工程比比皆是,瘫痪或部分瘫痪的系统也很普遍,很多HIS公司倒闭,系统无人收拾,HIS公司面临重新洗牌,换系统也成为诸多医院的无奈选择。
4. HIS系统的价格向本身价值回归
最初的一二百万的软件费,加上HIS系统进入的门槛较低,众多公司纷纷进入这个市场,再加上医院消费观念的不成熟,使得价格战愈演愈烈,HIS系统的价格急聚下滑,使得许多公司入不敷出,经过几年的弯路,市场教育了公司,也教育了医院,公司的运作更趋于理性,医院的消费观念也趋于成熟,价格已不再是医院衡量系统的最主要标准,而更加看中HIS公司产品的好坏,服务的优劣,实力的大小,现在的价格体系基本维持在两个层面,一种是以国内厂商为代表的普及性产品,价格根据医院的规模和所上系统的多少基本在几万到几十万的水平,并有缓慢上涨趋势,一种是以国外厂商为代表的所谓高端产品,价格在上百万的水平,新加坡一家公司更喊出低于800万不卖的价格,但国外的软件虽然理念先进,却明显的水土不服,到现在也没看到一家成功的案例。
5. 从单体HIS到区域化运做的过渡
医保的介入、区域卫生化建设概念的引入,使得HIS系统越来越呈现出区域化运作的趋势,在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如北京的康大模式、中联的重庆模式、上海的金士达模式、创业的杭州模式,都是在一个地区成功运做的典范,形成了局部垄断和局部优势,杭州创业更是喊出了:建造中国医院网,实现在一百家城市、3000家医院的联网。
6. 单纯的HIS已不能满足医院的需求,数字化医院呼之欲出
传统的医疗软件被划分为医院信息系统(HIS)、临床检验系统(LIS)、医学影像系统(PACS)等,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这样的划分已渐渐落伍,首先是一些边缘系统的出现,如:ICU监护系统、手术室麻醉机系统、血透系统等等,归不到传统的软件划分中去,其次,医院对一体化建设信息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的是能一体化解决问题的软件,再次,软件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如,医院信息系统正在从单纯解决收费、工作量统计(MIS)向全面支持医疗,面向医嘱和电子病历过渡(CIS);未来的医院系统将会是一个大的应用平台,全面包含传统的医疗软件,以临床信息为核心,连接各种医疗设备,实现远程医疗和影象传输,实现视频会议,实现办公自动化,实现成本核算和电子病历……从而实现医院的全面数字化,其外延十分广阔,现阶段阻碍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标准问题,因为这样庞大的系统不是一两家公司能做的了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医院会出现多家产品并存的现象,这就牵扯到产品互联的问题,在没有标准的前提下,这变成了一个相当困难的事情,虽然已有HL7,但却没有一家真正采用,但不管怎么说,大HIS的概念将是医疗软件的发展方向。
好的HIS产品的标准
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医疗信息化的经验出发,借鉴众多HIS厂商兴败荣辱的经验,从医院实际的需求出发,赵锋认为一套好的HIS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 一定是一套产品化方式的软件,并有一整套好的运做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 一定要满足中小型医院流程简单化,多样化的需求,最好能进行产品细分;
3. 一定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快速客户化的能力,并能博采大家之长,因为将来换系统是主要的实施形式;
4. 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是高端、中端,还是低端产品,因为没有一套产品是对所有用户都能适应的;
5. 要有区域卫生化和医保及院际互联的概念,他理解的区域卫生化现阶段要达到的目标其实很简单,就是:中心办公自动化系统+报表系统+医院HIS;
6. 医院系统如此的庞大,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全面顾及,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专注一点,做出自己的特色,并留有同其它产品互联的接口。
医疗信息化市场前景良好
赵锋说:“我个人比较看好医疗市场,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大量外资引入,民营医院大批出现,这些医院更加看重医疗服务的质量,有更多的个性化要求,他们自身在推进医院信息化方面更加积极主动,这无疑是个良好的机会。目前在跟我们合作的医院中有一半都是民营的。”
虽然医疗信息化市场前景一片灿烂,但是众多HIS厂商能否抓住机遇、迎头而上,自己的技术实力是关键。就像前边已经谈到的那样,必须要有好的HIS产品。赵锋表示,现在国内有一些做的比较成功、在业内口碑比较好的厂家,通过和这些成功厂家进行技术合作来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这是一条很好的发展道路。他说,他所供职的融汇公司就是走了这条道路。为了使自己的HIS产品更出色,融汇公司与国内著名的HIS厂商中联合作,进行HIS产品推广。这种产品在国内客户的数目已经达到500余家,该种产品解决了一直困惑HIS厂商和医院的客户化问题,通过参数化配置和应用工具解决了医院的流程变更、统计需求变化等一系列客户化问题。赵锋认为,一些刚起步的公司可以借鉴一下这种发展的路子。
赵锋:1967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西安统计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应用软件领域工作,1997年起从事医疗软件的研发和技术工作,曾主持并参与了几十家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领导开发的北京医疗保险过渡软件应用于北京800余家医院;2004年2月加入融汇兴业公司,任技术总监,从事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推广技术工作,先后完成(或即将完成)北京朝阳中医院、北京万杰医院、北京国际糖尿病医院等一批医院的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
HIS发展中的六大特点
在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赵锋谈到对HIS的一些看法:从1995年人民医院做成第一个全面联网的HIS以来,HIS的发展已有近十年的历史,综观HIS的十年发展史,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注意:
1. HIS正由项目运作方式向产品化运作方式过渡
2000年以前,HIS公司基本上是在项目化运作,这中间突出的代表是:众邦、瑞得、巨龙、达因军惠等一批公司,那时候市场基本是空白,这些公司本身的起点也较高,但最终都不很成功,可以说,医疗软件公司是全行业亏损。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产品失控,由于产品本身设计的缺陷,使得应对变化的能力不强,对于用户的提出的问题,只能通过程序员现场改程序实现,再加上公司本身对版本控制的概念不强,人员的流失严重,造成的后果是一个医院一个版本,连公司都搞不清到底有多少个版本,哪个医院用何种版本,使得后续的升级很困难,医院怨声载道,公司疲于奔命,HIS成为医院和公司共同的噩梦……这期间有一个例外,就是军惠系统的军队版本,由于军令的不可抗拒性,强调要医院适应程序,使得军队医院的版本得以统一并逐步升级到现在,这才有小汤山几天建成一套HIS系统的奇迹,军惠系统在军队医院的成功无疑给HIS建设指出了一条出路;进入2000年后,HIS公司痛定思痛,终于喊出了HIS产品化的口号,无论是众邦的三层结构,还是瑞得的手拉手运动,都是他们对过去弯路深入反思的结果。走产品化道路比较成功的代表是重庆中联,由于他们进入市场相对较晚,没有历史包袱,在加上产品定位准确(主要面向中小型医院),并且在设计阶段就解决了产品化的诸多问题,如报表生成器、实施工具、参数化设计以及相应的技术保障体系、培训体系等等,使得他们进入市场后就有了迅猛的发展,客户群以每年一二百家的速度递增。
2. HIS由大医院向中小医院过渡
这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公司也不会放过占医疗市场90%以上的中小医院,但即使这样,也没有一家公司进行过产品细分,都是同一套产品从三甲医院一直打到一级医院,甚至门诊部系统,使得对一级医院来说,系统都过于庞杂。
3. HIS由上系统向换系统过渡
据称国内有几百家HIS公司,大到几百人,小到两三个人,过渡竞争使得市场空白急剧缩小,很难找到还没有HIS系统的二级以上医院,一级医院上系统更是普遍。但正是由于以前的不规范运作,使得烂尾工程比比皆是,瘫痪或部分瘫痪的系统也很普遍,很多HIS公司倒闭,系统无人收拾,HIS公司面临重新洗牌,换系统也成为诸多医院的无奈选择。
4. HIS系统的价格向本身价值回归
最初的一二百万的软件费,加上HIS系统进入的门槛较低,众多公司纷纷进入这个市场,再加上医院消费观念的不成熟,使得价格战愈演愈烈,HIS系统的价格急聚下滑,使得许多公司入不敷出,经过几年的弯路,市场教育了公司,也教育了医院,公司的运作更趋于理性,医院的消费观念也趋于成熟,价格已不再是医院衡量系统的最主要标准,而更加看中HIS公司产品的好坏,服务的优劣,实力的大小,现在的价格体系基本维持在两个层面,一种是以国内厂商为代表的普及性产品,价格根据医院的规模和所上系统的多少基本在几万到几十万的水平,并有缓慢上涨趋势,一种是以国外厂商为代表的所谓高端产品,价格在上百万的水平,新加坡一家公司更喊出低于800万不卖的价格,但国外的软件虽然理念先进,却明显的水土不服,到现在也没看到一家成功的案例。
5. 从单体HIS到区域化运做的过渡
医保的介入、区域卫生化建设概念的引入,使得HIS系统越来越呈现出区域化运作的趋势,在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如北京的康大模式、中联的重庆模式、上海的金士达模式、创业的杭州模式,都是在一个地区成功运做的典范,形成了局部垄断和局部优势,杭州创业更是喊出了:建造中国医院网,实现在一百家城市、3000家医院的联网。
6. 单纯的HIS已不能满足医院的需求,数字化医院呼之欲出
传统的医疗软件被划分为医院信息系统(HIS)、临床检验系统(LIS)、医学影像系统(PACS)等,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这样的划分已渐渐落伍,首先是一些边缘系统的出现,如:ICU监护系统、手术室麻醉机系统、血透系统等等,归不到传统的软件划分中去,其次,医院对一体化建设信息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的是能一体化解决问题的软件,再次,软件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如,医院信息系统正在从单纯解决收费、工作量统计(MIS)向全面支持医疗,面向医嘱和电子病历过渡(CIS);未来的医院系统将会是一个大的应用平台,全面包含传统的医疗软件,以临床信息为核心,连接各种医疗设备,实现远程医疗和影象传输,实现视频会议,实现办公自动化,实现成本核算和电子病历……从而实现医院的全面数字化,其外延十分广阔,现阶段阻碍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标准问题,因为这样庞大的系统不是一两家公司能做的了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医院会出现多家产品并存的现象,这就牵扯到产品互联的问题,在没有标准的前提下,这变成了一个相当困难的事情,虽然已有HL7,但却没有一家真正采用,但不管怎么说,大HIS的概念将是医疗软件的发展方向。
好的HIS产品的标准
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医疗信息化的经验出发,借鉴众多HIS厂商兴败荣辱的经验,从医院实际的需求出发,赵锋认为一套好的HIS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 一定是一套产品化方式的软件,并有一整套好的运做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 一定要满足中小型医院流程简单化,多样化的需求,最好能进行产品细分;
3. 一定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快速客户化的能力,并能博采大家之长,因为将来换系统是主要的实施形式;
4. 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是高端、中端,还是低端产品,因为没有一套产品是对所有用户都能适应的;
5. 要有区域卫生化和医保及院际互联的概念,他理解的区域卫生化现阶段要达到的目标其实很简单,就是:中心办公自动化系统+报表系统+医院HIS;
6. 医院系统如此的庞大,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全面顾及,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专注一点,做出自己的特色,并留有同其它产品互联的接口。
医疗信息化市场前景良好
赵锋说:“我个人比较看好医疗市场,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大量外资引入,民营医院大批出现,这些医院更加看重医疗服务的质量,有更多的个性化要求,他们自身在推进医院信息化方面更加积极主动,这无疑是个良好的机会。目前在跟我们合作的医院中有一半都是民营的。”
虽然医疗信息化市场前景一片灿烂,但是众多HIS厂商能否抓住机遇、迎头而上,自己的技术实力是关键。就像前边已经谈到的那样,必须要有好的HIS产品。赵锋表示,现在国内有一些做的比较成功、在业内口碑比较好的厂家,通过和这些成功厂家进行技术合作来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这是一条很好的发展道路。他说,他所供职的融汇公司就是走了这条道路。为了使自己的HIS产品更出色,融汇公司与国内著名的HIS厂商中联合作,进行HIS产品推广。这种产品在国内客户的数目已经达到500余家,该种产品解决了一直困惑HIS厂商和医院的客户化问题,通过参数化配置和应用工具解决了医院的流程变更、统计需求变化等一系列客户化问题。赵锋认为,一些刚起步的公司可以借鉴一下这种发展的路子。
赵锋:1967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西安统计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应用软件领域工作,1997年起从事医疗软件的研发和技术工作,曾主持并参与了几十家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领导开发的北京医疗保险过渡软件应用于北京800余家医院;2004年2月加入融汇兴业公司,任技术总监,从事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推广技术工作,先后完成(或即将完成)北京朝阳中医院、北京万杰医院、北京国际糖尿病医院等一批医院的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