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学习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8(B)—0050—01
所谓学习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依据功能特点,学习资源可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能够成为课程素材或来源的因素,而后者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和环境等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因素。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开放的视野和灵活的思维,积极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一、开发和利用教师自身的资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但是,“教师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不但体现在教师对外在的资源条件进行合理与充分运用,不但体现在通过自身严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宽厚的为人等人格魅力来感染和教育学生,还表现在教师自身的一些生理条件也是极好的学习资源。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千米与米”一课时,由于是外出借班上课,与同学们第一次见面,所以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猜老师身高”的环节,与学生进行了一番有趣的对话,利用自身身高的资源既向学生做了自我介绍,又巧妙地引入了新课。
二、开发与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课程资源整合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致力于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服务于这个目的,所有的学习资源都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即以学生作为课程资源整合的基点。而学生自身的一些生理条件,已有的生活经验等都是极好的教学资源。如学习“时、分、秒”时,让学生感受自己一分钟的脉搏次数,一分钟能跳多少下绳等;在学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身高;学习重量单位“千克”说说自己的体重等。同时,我们知道小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学现象无时无刻不在进入他们的认知视野和认知领域,会形成他们“自己的活动经验”,这种“经验”正是他们数学学习的基础和重要资源。我们常说“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其中就包含了这层含义。
三、开发与利用生活的资源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把“生活”看作教学的资源,要求我们首先要有“发现”的眼光,善于将现实有用的素材直接运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如面巾纸、日记本、自动铅盒、数学书等印有长度标记的实物,不但成为学生练习长度测量的“天然”工具,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对毫米的认识等;其次要有“联系”的眼光,善于将抽象的数学内容附着到现实的背景,寻找它在生活中的“原型”,如认识20以内的数,通过钟面上的数字、温度计上的刻度、直尺上的刻度、运动员背上的号码、倒计时器上的数字等来增强学生的数感和体验;第三,还要有“应用”的眼光,善于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学习了统计表的知识,可以统计一下全班同学对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从而对学校组织的活动提一些合理化建议;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可以帮父母测算一下家庭装修粉刷的面积与铺木地板的面积等;学习利率知识后,可以计算一下各种存款的利息,从而为自己的压岁钱选择一种最合理的存款方式;掌握了比例尺的知识后,可以利用地图测算一下自己假期准备出去旅行的路线及距离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开发与利用教材的资源
从课程资源的定义以及教育教学的现实来看,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仍不失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当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对不同时期、不同版本、不同地区的教材优势和特色的借鉴与融合,是我们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的基本原则。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与现实生活联系,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当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另外,教材自身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如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可以让学生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学习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可以让学生称量教科书的重量和自己的体重;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包装全班同学教科书所用纸的面积大小,同时设计出最省纸的一种包装方式等。
〔中图分类号〕 G623.5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8(B)—0050—01
所谓学习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依据功能特点,学习资源可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能够成为课程素材或来源的因素,而后者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和环境等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因素。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开放的视野和灵活的思维,积极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一、开发和利用教师自身的资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但是,“教师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不但体现在教师对外在的资源条件进行合理与充分运用,不但体现在通过自身严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宽厚的为人等人格魅力来感染和教育学生,还表现在教师自身的一些生理条件也是极好的学习资源。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千米与米”一课时,由于是外出借班上课,与同学们第一次见面,所以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猜老师身高”的环节,与学生进行了一番有趣的对话,利用自身身高的资源既向学生做了自我介绍,又巧妙地引入了新课。
二、开发与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课程资源整合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致力于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服务于这个目的,所有的学习资源都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即以学生作为课程资源整合的基点。而学生自身的一些生理条件,已有的生活经验等都是极好的教学资源。如学习“时、分、秒”时,让学生感受自己一分钟的脉搏次数,一分钟能跳多少下绳等;在学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身高;学习重量单位“千克”说说自己的体重等。同时,我们知道小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学现象无时无刻不在进入他们的认知视野和认知领域,会形成他们“自己的活动经验”,这种“经验”正是他们数学学习的基础和重要资源。我们常说“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其中就包含了这层含义。
三、开发与利用生活的资源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把“生活”看作教学的资源,要求我们首先要有“发现”的眼光,善于将现实有用的素材直接运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如面巾纸、日记本、自动铅盒、数学书等印有长度标记的实物,不但成为学生练习长度测量的“天然”工具,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对毫米的认识等;其次要有“联系”的眼光,善于将抽象的数学内容附着到现实的背景,寻找它在生活中的“原型”,如认识20以内的数,通过钟面上的数字、温度计上的刻度、直尺上的刻度、运动员背上的号码、倒计时器上的数字等来增强学生的数感和体验;第三,还要有“应用”的眼光,善于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学习了统计表的知识,可以统计一下全班同学对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喜爱程度,从而对学校组织的活动提一些合理化建议;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可以帮父母测算一下家庭装修粉刷的面积与铺木地板的面积等;学习利率知识后,可以计算一下各种存款的利息,从而为自己的压岁钱选择一种最合理的存款方式;掌握了比例尺的知识后,可以利用地图测算一下自己假期准备出去旅行的路线及距离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开发与利用教材的资源
从课程资源的定义以及教育教学的现实来看,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仍不失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当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对不同时期、不同版本、不同地区的教材优势和特色的借鉴与融合,是我们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的基本原则。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与现实生活联系,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当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另外,教材自身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如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可以让学生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学习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可以让学生称量教科书的重量和自己的体重;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包装全班同学教科书所用纸的面积大小,同时设计出最省纸的一种包装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