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的研究

来源 :新疆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l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石油探勘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提高,已探明的低渗透油田储量在我国石油储量中占比越来越大。相关数据表明,全国总体未动用石油储量中非稠油低渗油田储量可达一半以上。低渗油田赋存地质复杂多变,具有极大的开采技术难度,因此国内对低渗透油藏储量的准确评估、地质状况的分析及开发过程中油藏内多相渗流机理的探索研究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技术》一书采取理论与实践生产工艺相结合的方式,论述了低渗透砂岩油田的形成机理、地质条件、储层特征,深入分析了低渗透砂岩油田储藏中流体的渗流机理,介绍了当前较先进的开发工艺技术及手段,通过实例分析了不同类型低渗透砂岩油田的开发特征,并预估了其未来发展趋势,较全面地总结了机理方面的部分欠缺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书理论研究价值高、实践操作意义强,可为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根据低渗透油藏渗透率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一般低渗透油田、特低渗透油田及超低渗透油田,其中第三类由于渗透率太低导致油藏致密性非常强,因此目前一般不考虑开发利用。通过分析已探明的众多低渗透油藏,发现其规模普遍较大,多为特低渗透油田且油藏类型多以构造型砂岩为主,因此具较好的储层采油性质。无论是中高渗透油气藏还是低渗油气藏,其油田储层分布基本都具一定的非均质性。通过大量低渗透油藏储层样品的分析发现其与中高渗透油气藏存在较大差异,前者沉积物颗粒粒径分布较广且颗粒混杂,而后者则相反,一般具很好的粒径分布。低渗透油藏的成岩种类具地域差异,在西部地区多以岩屑为主,东部地区则以长石为主。低渗透砂岩油藏胶结物含量较高且种类繁多,而这些也是导致其油藏物性差、多微孔及孔隙中高饱和束缚水存在的主要原因。油藏物性中主要表现为低下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勘探开发技術是近年来我国油气田领域研究的重中之重,随着大量资金及人力的投入,我国发现的低渗透砂岩油藏越来越多,也取得了很大成果,尤其是发现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裂缝存在的关键作用。裂缝的存在不仅有效提高了油藏本身的渗透率,也为油田注水开发提供了优势,进而可显著提高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采效率。然而天然裂缝的砂岩油藏不在少数,几乎所有大型油田区域都会存在。更有意思的是,结合已探明数据发现,这些天然裂缝油藏中一大半都是低渗透砂岩油藏,遍布在我国新疆、长庆、胜利、大庆、吉林等区域。天然裂缝成因复杂,根据其具体成因可分为构造和非构造两种,前者为我国主要的成因方式。我国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思路是注水压裂来实现增产目的,对低渗透砂岩油藏进行整体压裂改造。尽管这种方式可短暂提高采油率,但其经过前期的高产量后迅速递减至较低产量,导致开采效率低下,最终使增产措施不理想或失败。其主要原因是低渗透砂岩油藏本身存在的缺陷,如油层孔隙小、渗透率低、渗流规律复杂、天然弹性能量小、吸水能力低下及含水饱和度高等。
  以上内容均在《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技术》一书中进行了详细论述,随着我国石油行业发展及未来石油领域深化改革,石油产业早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迅速提高我国的国际大国强国地位,准确科学地分析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成藏机制及地质特征是当务之急,研究适用于低渗透砂岩油藏的高效开采技术是重中之重,同时低渗透砂岩油藏中的气液固多相流动规律及沉积层中的渗流机理作为理论基础也亟需突破当前的瓶颈。在低渗透砂岩油藏高效开采探究的过程中关键是实现增产稳产的目的,这里针对当前的低效开发问题结合相关影响机制,在未来的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应优选甜点区域,针对具体的储层特征确定相应地井网部署,同时应格外注重对原始油层的保护,尽可能地实现高效射孔、优化压裂及注水保压,进而实现经济高效的开采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偏反光显微镜鉴定及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分析,对产于若羌县阿其克库勒的碧玉进行详细研究,总结其产地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碧玉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并含少量钙铬榴石、铬铁矿。透闪石在偏光显微镜下呈鳞片状、片状、纤维状,其中片状具轻微卷曲变形现象,偶见少量辉石为原岩蚀变残留矿物。钙铬榴石为翠绿色,呈针点状、斑点状、团块状、丝绺状不均匀分布,铬铁矿呈黑色,以点状、不规则粒状
期刊
随着诸多油田的不断连续开发生产,新投产油田在数量及规模上始终难以赶超老油田,因此造就了当前的生产现状,多数油田开采的强势期已过,整体进入开发中后期,即所有投产油田中老油田比重显著增大,油田采出伴生水量巨大。《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决策论》一书结合油田产油层基本参数之间的联系,分析了注水方式在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有效适用性,研究了边内及边外两种注水方式下不同油田地质情况的效果,论述了注水压力、加密井及地质条
期刊
摘 要:苏里格气田苏东区开发中虽然其主力层盒8、山1突出,但大部分井2-4层合层生产,因此造成地质、生产研究中对单层产量的获取和指标计算存在困难。本文旨在寻找劈分单层产量的新方法,通过数理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单层产量进行劈分,分析合层开采的影响因素,进而通过计算得到单层产量,为单层技术指标评价及后续多层系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合层开采;产量劈分;丛式井  2015年底苏东A密井网试验区开
期刊
摘 要:依据岩性、岩相及古生物等资料,将新疆巴里坤一带的一套早泥盆世地层厘定为下泥盆统大南湖组,并可分为下上两部分:下部以沉积碎屑岩为主,上部以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从阿也尔苏剖面中采集到的Atrypa、Camarotoechia、Howellella、Megastrophia和Leptaenopyxis等腕足化石,可与准噶尔盆地西部下泥盆统顶部的芒克鲁组、东部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等地层对比,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一直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比于美国、苏联等国,我国天然气及原油能构比例存在较大劣势,前两者的气油产比至少在600 m3/t以上,而我国仅20 m3/t左右。因此,探究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形成规律、赋存条件,加强勘探开发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既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优势条件,还有利于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一书针对我国鄂尔多斯盆地分析了天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东段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发现研究区发育一系列NE、NEE走向的走滑断裂及逆冲滑脱断裂。主要构造样式有花状构造、平行高陡断裂带、滑脱逆冲叠加走滑断裂等。主要有4期构造活动:加里东中期压扭走滑、 海西早期张扭走滑、海西晚期继承压扭走滑、喜山期继承活动。其中,加里东中期Ⅰ幕,开始形成NE走向的撕裂断层-调节断层。加里东中期Ⅲ幕,NE向走滑断裂大规模的沿先存NE向基底薄弱带
期刊
众所周知,石油始终在各国社会发展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进而石油工业也被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两种资源,两种市场”战略格局的初步形成,我國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3大石油公司也连续成功上市。然而关于石油储量如何评估,怎样使评估结果准确达到国际公认规则,满足国际标准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石油储量动态经济评价研究》一书总结了国内外石油储量的经济评价方法,对比分析了中外石油储量分
期刊
石油天然气作为优质能源、化工原料及战略物资,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储量及自主产能始终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国内不少油田多进入后期生产开发,复杂地质条件的油气藏相继增多,高含水油田的出现也更频繁,这愈加需要完善的油气田开发理论及更先进的科学技术,针对高含水油藏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尤为重要。《油气田开发地质》一书正是基于此,介绍了油藏中不同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重点阐述了油气成因、运移
期刊
摘 要:为了解马岭油田南二区延9油藏长期注水后储层特征的变化及产生机理,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结合矿场2口检查井取心分析结果,研究了注水前后储层物性、孔喉特征和渗流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注水后,由于注入水对储层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孔隙的喉道部分,储层渗透率明显增大,孔隙度增加较小;储层物性的增加主要与水洗后粘土矿物含量的降低、水洗程度、储层初始渗透率大小和裂缝的开启有关,其中裂缝开启对储层物性
期刊
摘 要:微测井是目前公认的精度最高的表层调查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宏观下的质控建模及静校正各方法应用精度的量化检验。在野外施工时,往往会遇到如电缆堆积等问题,使微测井的时深关系出现异常点,影响表层建模精度。本方法在不改变原微测井观测方式基础上,增加中远偏移距接收点记录,依据井中激发点之间的旅行时初至时差关系,准确判定出波阻抗界面位置,保证了微测井采集的可靠性。此方法在准噶尔盆地不同表层介质条件下进行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