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PICU危重患儿床旁交班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PICU危重患儿床旁交班合格率”为活动主题,制定《PICU床旁交班评分细则》为衡量工具,对床旁交班质量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床旁交班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持续改进。结果:经过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PICU危重患儿床旁交班合格率显著提高,由活动前的60.06%提升至活动后的86.96%,床旁交班质量平均分由活动前的(84.82±10.005)分提升至活动后的(92.64±3.5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明显提高PICU危重患儿床旁交班合格率,提升工作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关键词]品管圈,PICU,患儿,交班,合格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0-0180-03
交班,是指将患儿资料由一位健康照护者交给另一位健康照护者的过程。护士床旁交接班,是保证护理工作连续性、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国内文献报道,由交接班导致的护理缺陷占医院所有护理缺陷的15.71%。美国健康研究及品质管理中心的调查发现,49%的医护人员曾在交班时发生患者信息的疏忽。PICU是急危重患儿治疗和护理的集中场所,患儿病情变化快,治疗复杂,管路繁多,床旁交班时更易出现漏项、观察不到位、顺序杂乱、重点不突出等现象,从而严重影响患儿安全和医疗护理质量。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指的是由相近或互补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自发组成活动团体,按照特定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解决工作场所的管理、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及课题,并进行全面持续有效的质量改进。为提高危重患儿床旁交班的合格率,杜绝和减少护理缺陷及安全隐患,提高工作质量,2016年8月起,我们将QCC活动应用到提高PICU危重患儿床旁交班合格率的工作中,经过6个月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科室于2016年8月成立QCC小组,经民主投票法确定圈名及圈徽。圈名“HOPE圈”,寓意希望。其中H、O、P、E四个字母又分别代表不同含义:H(holdtogether)-团队;O(opportunity)-机遇;P(potentiality)-能;E(emotion)-情感。圈员共6名,投票法选定一名领导能力及专业能力强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全面负责圈内活动,护士长担任辅导员。于2016年8月开始实施活动。
1.2方法
1.2.1选定主题采用品管圈头脑风暴法提出多个科学主题,结合科室特点,根据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及上级政策进行打分,最后选定评分最高的“提高危重患儿床旁交班合格率”为本次圈活动的主题。
1.2.2现况调查根据医院床旁交接班制度,在查阅大量文献并咨询相关专家基础上,结合科室特点制定《PICU床旁交班评分细则》,该细则经预调查,能有效反映临床交班质量。以该细则作为衡量工具,为每个班次交班者进行评分,每名患儿评1次。例如,某班次某护士分管3名患儿,则应进行3次评分。根据标杆管理,交班质量合格标杆值为85分,考虑到PICU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为了得到更大程度的改进,我们将标杆值设为90分。调查2016年9月床旁交班例数共328例,≥90分者仅197例,根据公式:交班合格率=(交班合格例数,调查总例数)×100%,得出床旁交班合格率为:(197/328)×100%=60.06%。平均分(84.82±10.005)分。根据设计的床旁交班缺陷查检表,得出查检数据汇总,制作活动前的柏拉图,前两项病情变化交班不完善、交班内容漏项多共占83.71%,根据80/20法则,得出结论:该两项为床旁交班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应为改善重点。
1.2.3设定目标
根据我科现状及圈能力计算目标值,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60.06%+(1-60.06%)×83.71%×73.30%=84.57%,设定目标为:将床旁交班的合格率由60.06%提升至84.57%。
1.2.4解析为了尽快达到目标值,全体圈员展开头脑风暴,查找影响床旁交班质量的因素,应用要因选定评价表,进行投票计分,并利用“鱼骨图”,对每个改善重点进行评价分析,从而选定主要要因。绘制鱼骨图见图1,图2。
对圈选出的要因放于临床实践分析,进行查检,遵循“三现原则”,并进行验证,避免概念模糊性要因,确保真因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剔除“伪要因”,找到3大真因:交班流程不够细化、口头交接多、质控督导不到位。
1.2.5拟定并实施对策针对改善重点,结合目标值,全体圈员再次进行头脑风暴,最终拟定并实施如下对策:(1)针对交班流程不够细化,采取对策:①细化床旁交班流程:现有床旁交班流程过于简单,导致交班内容不全面,HOPE圈开会讨论,重新修订交班流程,细化了交班重点内容及患儿病情变化部分,新流程经审核无误后纳入新标准。②全员学习交班警示案例,对护士进行床旁交班风险教育,并进行床旁交班流程的规范演练:由圈员收集交班相关的医疗事故案例,在全科进行分享,并组织讨论;进行PICU床旁交班流程的规范演练,要求人人参与,人人达标。(2)针对口头交接多,采取对策:①加强SBAR沟通模式的培训:组织全科护士进行SBAR沟通模式的培训,强化SBAR模式的重要性。培训方式包括集中授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现场演练等。②以SBAR沟通模式为基础,制作PICU床旁SBAR交班提示卡,提示卡分S、B、A、R四部分,责任护士进行床旁交接时按提示卡内容进行,避免了因口头交接多导致的遗漏。③护理执行单上增设“交班重点内容”模块,该模块可用于记录患儿的一些特殊事项,包括特殊治疗、特殊检查用药、家属嘱托等。④责任组长在为责任护士分配患儿时,结合排班,在符合层级管理的原则上,尽可能让其分管护理过的患儿,以减少因责任护士频繁更换而导致的口头交接过多。(3)针对质控督导不到位,采取对策:①质控小组监督交班质量,建立奖惩制度:若连续一月《PICU床旁交班评分细则》>90分者,则质控分数加5分;每出现1次《PICU床旁交班评分细则》<90分,则质控分數减1分。②护士长每周不定期抽查交班情况,给予点评、整改,科室每月组织讨论,总结经验,扬长避短。③将床旁交班内容列入PICU护士准人考核内容当中。 1.3评价方法品管圈目标达成率及进步率。目标达成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100%,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活动前后的得分比较采用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有形成果2017年1月,调查了368例,其中≥90分者320例,占86.96%(改善前为60.06%),目标达成率为109.75%,进步率为44.79%。活动前床旁交班质量平均分为(84.82±10.005)分,活动后为(92.64±3.584)分,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2.2无形成果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每一位圈员就品管手法、沟通协调力、积极性、责任荣誉、成就感、个人综合能力6个内容进行评价,每项值为0-5分,红线代表活动前,蓝线代表活动后,两者对比效果显著。
3讨论
3.1提升危重患儿床旁交班质量,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护理交接班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之一,交班对护理工作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合格的床旁交班,能够促进医护、护护、护患间的有效沟通与和谐关系,准确有效的反映患儿病情变化,保证治疗和护理的准确性和连续性,从而有效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儿安全,提高救治成功率。针对PICU床旁交班存在的问题,结合科室特点,圈员们利用头脑风暴法、特性要因图(鱼骨图)、柏拉图等工具,从排查床旁交班质量缺陷人手,深入分析,针对要因拟定对策,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实施,通过效果确认,持续改进,使质量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达到了提高危重患儿床旁交班合格率的目标,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
3.2促进标准化的建立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即现状(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的首字母缩写,该模式作为提高患者安全管理的一种有效措施,已广泛应用于护理工作中。科室对全体护士进行了该模式的培训,同时以该模式为基础,修订了PICU床旁交班流程,并制作了PICU床旁SBAR交班提示卡。将PICU床旁交班流程列入专科护理流程之中,纳入护士各班岗位职责与护理质量考核细则中,从而形成标准化作业规则;PICU床旁SBAR交班提示卡,以表格的形式体现交班内容,强化了交班意识,使护士能够熟知床旁交班的重要内容,并有据可依,按标准要求完成交班。同时护士长以此为依据对护士进行检查、监督、评价,通过项目标准化从而达到巩固成果和持续改进。
3.3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在QCC活动中,圈员们积极参与,尤其是在现状分析阶段,从不懂图表到能熟练绘制并运用甘特图、鱼骨图、关联图等,自身价值得到发挥,成就感与职业自豪感得到提升。每位圈员在对他人交班质量进行查检之前,都先进行自我检查,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其发现问题的能力,在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并改进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极大提高,风险评估意识增强,专科知识掌握度提高,病情观察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临床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增强。为了得到最大程度的改进,圈员们认真收集、统计相关数据,主动查阅文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自主性,激发了其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QCC活动既给予个人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了其责任心和自信心,又體现了个人对团队负责的重要性,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凝聚力。
[关键词]品管圈,PICU,患儿,交班,合格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0-0180-03
交班,是指将患儿资料由一位健康照护者交给另一位健康照护者的过程。护士床旁交接班,是保证护理工作连续性、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国内文献报道,由交接班导致的护理缺陷占医院所有护理缺陷的15.71%。美国健康研究及品质管理中心的调查发现,49%的医护人员曾在交班时发生患者信息的疏忽。PICU是急危重患儿治疗和护理的集中场所,患儿病情变化快,治疗复杂,管路繁多,床旁交班时更易出现漏项、观察不到位、顺序杂乱、重点不突出等现象,从而严重影响患儿安全和医疗护理质量。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指的是由相近或互补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自发组成活动团体,按照特定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解决工作场所的管理、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及课题,并进行全面持续有效的质量改进。为提高危重患儿床旁交班的合格率,杜绝和减少护理缺陷及安全隐患,提高工作质量,2016年8月起,我们将QCC活动应用到提高PICU危重患儿床旁交班合格率的工作中,经过6个月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科室于2016年8月成立QCC小组,经民主投票法确定圈名及圈徽。圈名“HOPE圈”,寓意希望。其中H、O、P、E四个字母又分别代表不同含义:H(holdtogether)-团队;O(opportunity)-机遇;P(potentiality)-能;E(emotion)-情感。圈员共6名,投票法选定一名领导能力及专业能力强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全面负责圈内活动,护士长担任辅导员。于2016年8月开始实施活动。
1.2方法
1.2.1选定主题采用品管圈头脑风暴法提出多个科学主题,结合科室特点,根据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及上级政策进行打分,最后选定评分最高的“提高危重患儿床旁交班合格率”为本次圈活动的主题。
1.2.2现况调查根据医院床旁交接班制度,在查阅大量文献并咨询相关专家基础上,结合科室特点制定《PICU床旁交班评分细则》,该细则经预调查,能有效反映临床交班质量。以该细则作为衡量工具,为每个班次交班者进行评分,每名患儿评1次。例如,某班次某护士分管3名患儿,则应进行3次评分。根据标杆管理,交班质量合格标杆值为85分,考虑到PICU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为了得到更大程度的改进,我们将标杆值设为90分。调查2016年9月床旁交班例数共328例,≥90分者仅197例,根据公式:交班合格率=(交班合格例数,调查总例数)×100%,得出床旁交班合格率为:(197/328)×100%=60.06%。平均分(84.82±10.005)分。根据设计的床旁交班缺陷查检表,得出查检数据汇总,制作活动前的柏拉图,前两项病情变化交班不完善、交班内容漏项多共占83.71%,根据80/20法则,得出结论:该两项为床旁交班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应为改善重点。
1.2.3设定目标
根据我科现状及圈能力计算目标值,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60.06%+(1-60.06%)×83.71%×73.30%=84.57%,设定目标为:将床旁交班的合格率由60.06%提升至84.57%。
1.2.4解析为了尽快达到目标值,全体圈员展开头脑风暴,查找影响床旁交班质量的因素,应用要因选定评价表,进行投票计分,并利用“鱼骨图”,对每个改善重点进行评价分析,从而选定主要要因。绘制鱼骨图见图1,图2。
对圈选出的要因放于临床实践分析,进行查检,遵循“三现原则”,并进行验证,避免概念模糊性要因,确保真因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剔除“伪要因”,找到3大真因:交班流程不够细化、口头交接多、质控督导不到位。
1.2.5拟定并实施对策针对改善重点,结合目标值,全体圈员再次进行头脑风暴,最终拟定并实施如下对策:(1)针对交班流程不够细化,采取对策:①细化床旁交班流程:现有床旁交班流程过于简单,导致交班内容不全面,HOPE圈开会讨论,重新修订交班流程,细化了交班重点内容及患儿病情变化部分,新流程经审核无误后纳入新标准。②全员学习交班警示案例,对护士进行床旁交班风险教育,并进行床旁交班流程的规范演练:由圈员收集交班相关的医疗事故案例,在全科进行分享,并组织讨论;进行PICU床旁交班流程的规范演练,要求人人参与,人人达标。(2)针对口头交接多,采取对策:①加强SBAR沟通模式的培训:组织全科护士进行SBAR沟通模式的培训,强化SBAR模式的重要性。培训方式包括集中授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现场演练等。②以SBAR沟通模式为基础,制作PICU床旁SBAR交班提示卡,提示卡分S、B、A、R四部分,责任护士进行床旁交接时按提示卡内容进行,避免了因口头交接多导致的遗漏。③护理执行单上增设“交班重点内容”模块,该模块可用于记录患儿的一些特殊事项,包括特殊治疗、特殊检查用药、家属嘱托等。④责任组长在为责任护士分配患儿时,结合排班,在符合层级管理的原则上,尽可能让其分管护理过的患儿,以减少因责任护士频繁更换而导致的口头交接过多。(3)针对质控督导不到位,采取对策:①质控小组监督交班质量,建立奖惩制度:若连续一月《PICU床旁交班评分细则》>90分者,则质控分数加5分;每出现1次《PICU床旁交班评分细则》<90分,则质控分數减1分。②护士长每周不定期抽查交班情况,给予点评、整改,科室每月组织讨论,总结经验,扬长避短。③将床旁交班内容列入PICU护士准人考核内容当中。 1.3评价方法品管圈目标达成率及进步率。目标达成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100%,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活动前后的得分比较采用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有形成果2017年1月,调查了368例,其中≥90分者320例,占86.96%(改善前为60.06%),目标达成率为109.75%,进步率为44.79%。活动前床旁交班质量平均分为(84.82±10.005)分,活动后为(92.64±3.584)分,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2.2无形成果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每一位圈员就品管手法、沟通协调力、积极性、责任荣誉、成就感、个人综合能力6个内容进行评价,每项值为0-5分,红线代表活动前,蓝线代表活动后,两者对比效果显著。
3讨论
3.1提升危重患儿床旁交班质量,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护理交接班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之一,交班对护理工作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合格的床旁交班,能够促进医护、护护、护患间的有效沟通与和谐关系,准确有效的反映患儿病情变化,保证治疗和护理的准确性和连续性,从而有效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儿安全,提高救治成功率。针对PICU床旁交班存在的问题,结合科室特点,圈员们利用头脑风暴法、特性要因图(鱼骨图)、柏拉图等工具,从排查床旁交班质量缺陷人手,深入分析,针对要因拟定对策,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实施,通过效果确认,持续改进,使质量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达到了提高危重患儿床旁交班合格率的目标,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
3.2促进标准化的建立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即现状(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的首字母缩写,该模式作为提高患者安全管理的一种有效措施,已广泛应用于护理工作中。科室对全体护士进行了该模式的培训,同时以该模式为基础,修订了PICU床旁交班流程,并制作了PICU床旁SBAR交班提示卡。将PICU床旁交班流程列入专科护理流程之中,纳入护士各班岗位职责与护理质量考核细则中,从而形成标准化作业规则;PICU床旁SBAR交班提示卡,以表格的形式体现交班内容,强化了交班意识,使护士能够熟知床旁交班的重要内容,并有据可依,按标准要求完成交班。同时护士长以此为依据对护士进行检查、监督、评价,通过项目标准化从而达到巩固成果和持续改进。
3.3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在QCC活动中,圈员们积极参与,尤其是在现状分析阶段,从不懂图表到能熟练绘制并运用甘特图、鱼骨图、关联图等,自身价值得到发挥,成就感与职业自豪感得到提升。每位圈员在对他人交班质量进行查检之前,都先进行自我检查,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其发现问题的能力,在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并改进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极大提高,风险评估意识增强,专科知识掌握度提高,病情观察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临床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增强。为了得到最大程度的改进,圈员们认真收集、统计相关数据,主动查阅文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自主性,激发了其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QCC活动既给予个人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了其责任心和自信心,又體现了个人对团队负责的重要性,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