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探讨乌拉地尔减少动脉化静脉皮瓣血流灌注量的机制。
方法2016年5月至2016年7月,选取20只体质量为(25.0±5.0)kg的雄性巴马小型猪,均在上腹部设计动脉化静脉皮瓣,根据乌拉地尔的用药方式随机分为局部用药组及肌注用药组。术后监测两组给药前后的皮瓣血流灌注量与血压,以及术后1周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
结果用药前、用药后15 min、用药后30 min,局部用药组的皮瓣血流灌注量分别为(76.99±7.14)pu、(76.80±6.61)pu、(77.25±6.89)pu,收缩压分别为(109.90±7.02)mmHg、(110.20±6.49)mmHg、(110.40±7.01)mmHg,舒张压分别为(84.60±7.47)mmHg、(84.70±7.03)mmHg、(85.20±7.48)mmHg;肌注用药组的皮瓣血流灌注量分别为(77.33±5.68)pu、(57.42±5.11)pu、(44.32±4.72)pu,收缩压分别为(111.00±6.06)mmHg、(96.50±6.69)mmHg、(94.60±5.70)mmHg,舒张压分别为(87.90±9.15)mmHg、(75.70±10.23)mmHg、(74.00±10.37)mmHg,局部用药组的皮瓣血流灌注量与血压在用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肌注用药组的皮瓣血流灌注量与血压在用药后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7天,局部用药组皮瓣坏死2例,不同程度的部分坏死6例,成活2例;肌注用药组没有完全坏死的皮瓣,不同程度的部分坏死3例,成活7例。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可认为肌注用药组皮瓣的存活质量比局部用药的要高(单侧,P<0.05)。
结论乌拉地尔肌注用药作用于全身,扩张了全身静脉系统,使全身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压降低的同时,也减少了动脉化静脉皮瓣的血流灌注量(前负荷),从而提高了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成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