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地尔减少动脉化静脉皮瓣血流灌注量的作用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探讨乌拉地尔减少动脉化静脉皮瓣血流灌注量的机制。

方法

2016年5月至2016年7月,选取20只体质量为(25.0±5.0)kg的雄性巴马小型猪,均在上腹部设计动脉化静脉皮瓣,根据乌拉地尔的用药方式随机分为局部用药组及肌注用药组。术后监测两组给药前后的皮瓣血流灌注量与血压,以及术后1周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

结果

用药前、用药后15 min、用药后30 min,局部用药组的皮瓣血流灌注量分别为(76.99±7.14)pu、(76.80±6.61)pu、(77.25±6.89)pu,收缩压分别为(109.90±7.02)mmHg、(110.20±6.49)mmHg、(110.40±7.01)mmHg,舒张压分别为(84.60±7.47)mmHg、(84.70±7.03)mmHg、(85.20±7.48)mmHg;肌注用药组的皮瓣血流灌注量分别为(77.33±5.68)pu、(57.42±5.11)pu、(44.32±4.72)pu,收缩压分别为(111.00±6.06)mmHg、(96.50±6.69)mmHg、(94.60±5.70)mmHg,舒张压分别为(87.90±9.15)mmHg、(75.70±10.23)mmHg、(74.00±10.37)mmHg,局部用药组的皮瓣血流灌注量与血压在用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肌注用药组的皮瓣血流灌注量与血压在用药后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7天,局部用药组皮瓣坏死2例,不同程度的部分坏死6例,成活2例;肌注用药组没有完全坏死的皮瓣,不同程度的部分坏死3例,成活7例。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可认为肌注用药组皮瓣的存活质量比局部用药的要高(单侧,P<0.05)。

结论

乌拉地尔肌注用药作用于全身,扩张了全身静脉系统,使全身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压降低的同时,也减少了动脉化静脉皮瓣的血流灌注量(前负荷),从而提高了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成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旋转点的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从2012年9月至2016年12月,对11例双侧上肢灌注标本进行解剖,观测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布和动脉吻合情况。设计拇指桡背侧皮瓣,以掌指关节以近、拇指近节基底、拇指近节远端不同穿支点为旋转点,修复拇指缺损。结果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在鼻烟窝处起始于桡动脉主干,起始外径为(0.68±0.26)mm,斜穿拇短伸肌腱深层后走行于伸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3~62岁,平均42岁。其中,胫前软组织缺损5例,胫后软组织缺损6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9.0 cm×5.0 cm~32.0 cm×12.0 cm,创面重度污染,在急诊下行清创探查加VSD处理,术后7~14 d后予以游离DI
目的探讨外伤或中耳胆脂瘤合并面瘫的临床特点与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8例外伤性面瘫(包括23例颞骨骨折面瘫、5例医源性面瘫)和17例中耳胆脂瘤合并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研究其临床特点与治疗结果,以House-Brackmann(H-B)分级法作为疗效评估标准,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①23例颞骨骨折面瘫行面神经减压术,术后2~7个月以内恢复至H-BⅠ
目的探讨臂外侧游离分叶皮瓣应用于修复手部多处创面的效果。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治疗手部多处皮肤缺损11例,其中3处皮肤缺损2例,2处皮肤缺损9例,缺损面积2.0 cm×2.0 cm~6.0 cm×7.0 cm,分别采用以桡侧副动脉后支为蒂的2或3叶皮瓣进行修复。其中2例伴有双侧指掌侧固有动脉断裂并缺损,急诊行臂外侧游离分叶皮瓣动脉终末支与指掌侧固有动脉远断端桥接吻合,重建手指远端血
目的探讨足底部邻近带蒂穿支筋膜皮瓣修复足底中、小面积缺损的解剖学基础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从2010年10月至2017年12月,进行两方面工作:①取动脉红色乳胶灌注成人下肢标本5具,在放大镜下,观测足底邻近带蒂穿支筋膜皮瓣血供来源,游标卡尺测量穿支血管管径。②在解剖学基础上设计邻近带蒂穿支筋膜皮瓣修复足底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缺损创面11例,其中恶性黑色素瘤5例,黑痣1例,难治性创面5例。修复缺损范围为
目的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经腹股沟途径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经腹股沟途径治疗的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1 558例,随访1 346例。分析围手术期情况、术后效果、并发症及精液质量。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住院时间2~5 d。所有病例术后未见鞘膜积液和睾丸萎缩,168例睾丸萎缩的患者未出现萎缩加重,其中123例患者出现睾丸恢复性增长。阴囊
期刊
目的介绍旋髂浅动脉(SCIA)穿支血管的分类,及基于两种不同SCIA穿支的旋髂浅动脉穿支(SCIP)皮瓣的特点和切取方法,探讨一套能够克服SCIP皮瓣固有缺点的手术策略。方法2011年8月至2017年6月,将SCIP皮瓣应用在90例不同的软组织缺损修复中。术前对SCIA的穿支血管进行术前影像学评估,术中对不同穿支采取不同解剖方法,需要时使用深支逆行灌注延长血管蒂。记录皮瓣厚度、血管蒂长度、成活情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辅助手部桡侧严重毁损伤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对手部桡侧不同程度掌、指骨伴皮肤软组织严重毁损伤的9例,术前使用64排螺旋CT分别对供区、受区进行扫描,通过CTA三维重建技术获得三维图像。应用Mimics软件虚拟手术辅助设计系统的镜像技术和虚拟手术辅助设计技术进行设计,实施带足背皮瓣的甲瓣联合第2趾骨移植再造拇指及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9例。足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