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肝功能衰竭发生脓毒症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探讨肝功能衰竭患者发生脓毒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诊断明确的221例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脓毒症分为两组。观察脓毒症患者血培养病原学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血小板计数(PLT)、血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肝功能衰竭患者发生脓毒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221例患者中有27例资料不全,予以排除,最终194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脓毒症组52例,非脓毒症组142例。2014至2018年每年肝功能衰竭脓毒症患者血培养阳性例数分别为11、12、11、11和8例,其中革兰阳性菌(G+菌)阳性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2014至2018年每年G+菌阳性例数分别为2、3、4、5和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史等人口学和病史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患者Neut、Lac、CRP、PCT均明显升高〔Neut:0.81±0.09比0.74±0.15,Lac(mmol/L):3.04±0.61比2.00±0.43,CRP(mg/L):44.09±8.37比40.54±8.37,PCT(μg/L):0.34±0.12比0.31±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WBC、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Lac是肝功能衰竭患者发生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58.286,95%可信区间(95%CI)=16.633~204.247,P=0.000〕。
结论肝功能衰竭脓毒症血培养G+菌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Lac升高是肝功能衰竭患者发生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