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的话:本期推出的是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中学的青年教师查德智,他曾多次在报刊发表论文,指导的学生作文曾获“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大奖。
语文课,特别是高中语文课,该怎么上,这一直是困惑我们许多语文老师的一个问题。眼下,高中生对语文的兴趣在学生所有学习阶段是最低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中语文老师埋怨学生不重视语文这也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局面的形成与高中生学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一定关系,也与其他学科老师或领导的外行眼光的误导有一定关系。可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与我们有些老师课堂教学不得法有关系。可以说,有些语文老师很多时候在语文课堂上讲的根本不是语文,或者说他们的课堂没有体现出语文的特质。因此笔者认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以文本为中心,要高度重视语文教材在教学中的运用,要去精心研究,仔细挖掘,切不可舍本逐末,视文本不顾。具体说来须从以下三点做起。
一、确立语文文本的课堂地位
高中语文课在学校所处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它是一门任何学校都不得不开设但又普遍不受重视的学科。语文在高考中虽拥有数学、英语一样的分值,但在学校占有的课时却是最少的。因为很多学校有“语文成绩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谬论,更有甚者认为语文课是人皆可上的课,语文讲台是人皆可站的讲台。所以,我们有时会看到某学校缺语文老师领导不着急的情况,因为他们可以让另一学科老师乃至后勤人员当“救火队员”。这种情形的出现,一方面是决策人的无知,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语文老师的课上得确有问题。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当然要从语文老师自身改变。我们语文老师必须把课堂真正还给语文,不要一上课就东拉西扯、天南海北的胡侃,把语文课堂变成聊天、吹牛的场所;不要动不动就充当起“政治家”、“评论家”。要知道东拉西扯和旁征博引只有一步之遥。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的专业性所在,语文也是这样。语文课堂首先就是要强化语文的专业性,以语文文本为中心来上课,把语文课堂变成语文的天地。高中语文文本即语文课本。课本,上课之本。语文课堂,上好语文课本理当是第一位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语文老师上课能和数理化老师上课一样,紧紧围绕着本学科的文本去授课,即上什么学科讲什么知识,而不是海侃、老“走题”,那我们的语文课还人人都能去上吗?对课本我们老师不能老埋怨编得不好、不科学,埋怨选文不精彩。其实我们的语文教材编写是很严谨的。不管是阅读部分还是写作部分,从第一册到第六册都有着科学的、完整的编排顺序。其教学目标很明确,教学梯级难度很明显。而且在编写过程中专家云集,编后又向很多名牌大学、重点中学征求过意见,并经过多次修订。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地就将其否定了。万事不研究是不可能知道它的妙处所在的。笔者以为:我们语文老师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教材知识的传授者,对“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研究开发中心”编发的课本首先要作到的是信任而不是埋怨。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浅薄去揣测別人的不高明,更不能拿教材的编写来做自己无知的挡箭牌。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过多的去质疑教材的编写,而应该精心去挖掘教材之美,然后用最有效的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我们的学生有时掌握不了某些语文知识,发现不了语文的美所在,从而对语文不重视、没有兴趣,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老师对教材挖掘不够,对语文文本的课堂中心地位没有确立。
二、彰显语文文本的专业特征
确立了语文文本在语文课堂上的中心地位,我们就必须去精心研究文本,把语文课上得有点专业水准。数理化课堂不可“拉壮丁”随意“派送”其他老师去上,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课堂必须用数理化的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去授课;外语课堂不可找其他老师去“填空”,那也是因为外语这门学科语言本身的专业性决定的,也就是最起码你要会说这门外语才行。可一到语文课堂就不行了,因为我们都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大家都会说汉语,大家都会写汉字。那语文课是不是就没有专业性可言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语文作为一门科学必然会有自身的一些规律、特质,语文老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去掌握它的规律,挖掘出它的特质。这也是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体现之处。语文老师必须明白语文教学绝不是简单的教学生识字、释词。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只会这样上课,那他绝对不是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他最多只能算是工具书的传声筒,这样的语文老师当然谁都可以替代他。
众所周知,现在对于高中语文课本很多学校通行的做法是:重文言文、轻现代文。开学第一天就讲文言文,逐字逐句地去翻译,一讲就是两三个月,有的甚至讲完必修讲选修(语文读本)。而对现代文则是选着讲、略讲,甚而不讲。有的还边讲边骂,说教材选这些“无用”的现代文全是浪费学生时间。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这种重文言轻现代的做法其实本质上是老师教学不专业的表现。我们的老师讲文言文津津乐道,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那是因为文言文有现成的译文供我们去照本宣科。如果找一篇没有参考译文的文言文让我们的老师来讲,恐怕很多语文老师就不会愿意去讲了,甚而不敢去讲了。因为那需要费神费力,要研究,而且最需要我们老师有丰厚的文言专业知识。而于现代文,我们有些老师只会识字词、分段落和概括中心思想,一点文艺理论知识都没有。时间一长,他们自己也觉得讲得没意思,因此不得不轻视现代文了。
其实,上好语文课的关键是要遵循语文课程教育的规律。语文学习对方法和理论的要求是很高的,可以说一个没有一定理论的语文老师是绝对不可能真正教好语文的,因为他的理论理念指导着他的教学方法,反映着他的专业水平。一些老师教给学生的是散乱的知识点,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授的是“鱼”而不是“渔”。这显然违反了教学的本意,即违反了语文的教学规律。高中语文教材自身规律是很强的,六册书内在联系十分科学,它“阅读部分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二册),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我们现当代文章、外国文章、中外文学作品和我国古代散文,着重培养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二阶段(第三、四册),学习我国当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和我国古代散文,着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三阶段(第五、六册),学习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现代论文、科技说明文和文学名家名作,着重培养研讨、评价论文和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则贯穿于高中三个年级”。“写作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册),按照写作心理的几个方面编排,力图使学生把握写作运动的内部规律,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二阶段(第二至五册),主要培养写作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能力,培养写作几种常用文体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尝试文学创作。第三阶段(第六册),按照写作过程的几个方面编排,力求使学生把握书面语言表达的规律,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见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必修课本《说明》)可见语文课本的编排严格的遵循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顺序。语文老师讲授这门学科当然要以达到上述编排目的为宗旨,这就是语文的专业所在。我们老师一定要学会按部就班地去讲课,把讲文章章法,讲写作运用当作重点,把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能力作为课堂讲授的重点。可我们有些老师脑海中从没有宏观教学规划,也没有宏观教学措施。他们想到哪儿讲到哪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丝毫没有体现出语文文本的连贯性。所以笔者以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专业性就是要以文本为中心,好好研究教材,遵循文本的编排规律,好好讲语文之“法”。只有研究了文本系统的、理论的东西之后,那才可能围绕文本上好专业的语文课。
三、强调语文文本的应试实效
当然,教学必须讲究实用。高中教学的实用性需在高考中得到体现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通过高考来验证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一个语文老师把课讲得再精彩,但在高考中如果学生难以考出好成绩那就说明老师做的是无用功。我们不能课堂上热热闹闹,高考中窝窝囊囊。
语文文本是不是真的应试性不强,或者说高考制度是不是真的和高中教学背道而驰呢?从前面课本《说明》中可以看出语文课本文选部分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而写作部分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写常用文体的能力,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这些不仅和教学大纲吻合,而且和新课标吻合,同时也和我们的高考考纲吻合。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历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能力要求”部分都明确规定“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五种能力的层级是由低到高的。这样我们就不难看出考纲是緊紧围绕着我们的语文课本制定的。高考是一种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不是机械的知识重复。我们的语文文本学习也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学习,而不是为了传授知识点。可见二者的目标完全是一致的。但很多语文老师平时对文本的讲解侧重点发生了偏差,老师们只重视了考纲中的最低等级——识记等级,其他几个高等级却丢了。我们的老师虽然承认语文的各种能力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但实际教学中却没有一个长远培养的行动,没有一颗潜移默化的耐心。
我们老师要知道高考绝不仅仅是针对高三老师的一场考试,它是针对整个高中老师的一场考试。如果高一、高二的老师做了系统的教育,达到文本中的教学目标,高三老师再去让学生做强化训练,高考收效可能就好得多。否则,高三老师就是再强化指导可能收效也甚微。就像数理化一样,高一、高二老师如果没把知识讲到位,高三老师想去补,时间也不允许。因此语文老师必须“安分守己”一点儿,不要“越位”、“跳级”,不要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对他们进行高考总复习式的教学:讲考点、讲题型,重做题、轻授课,急功近利。一定要记住我们的高考实质上是文本教什么高考就考什么,而不是高考考什么知识点我们就教什么知识点。我们不能搞得看上去好像很重视高考,而实际上却是对高考及文本教学本末倒置。我们各年级语文老师只要将自己的岗位站好,尽力达到文本编排目标,就是最好的、最实用的、最有效的应试教育。高考是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检测学生的学习内容,高考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而绝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考试。把高考当作不以文本为中心教学的借口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也是完全错误的。
语文课,特别是高中语文课,该怎么上,这一直是困惑我们许多语文老师的一个问题。眼下,高中生对语文的兴趣在学生所有学习阶段是最低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中语文老师埋怨学生不重视语文这也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局面的形成与高中生学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一定关系,也与其他学科老师或领导的外行眼光的误导有一定关系。可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与我们有些老师课堂教学不得法有关系。可以说,有些语文老师很多时候在语文课堂上讲的根本不是语文,或者说他们的课堂没有体现出语文的特质。因此笔者认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以文本为中心,要高度重视语文教材在教学中的运用,要去精心研究,仔细挖掘,切不可舍本逐末,视文本不顾。具体说来须从以下三点做起。
一、确立语文文本的课堂地位
高中语文课在学校所处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它是一门任何学校都不得不开设但又普遍不受重视的学科。语文在高考中虽拥有数学、英语一样的分值,但在学校占有的课时却是最少的。因为很多学校有“语文成绩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谬论,更有甚者认为语文课是人皆可上的课,语文讲台是人皆可站的讲台。所以,我们有时会看到某学校缺语文老师领导不着急的情况,因为他们可以让另一学科老师乃至后勤人员当“救火队员”。这种情形的出现,一方面是决策人的无知,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语文老师的课上得确有问题。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当然要从语文老师自身改变。我们语文老师必须把课堂真正还给语文,不要一上课就东拉西扯、天南海北的胡侃,把语文课堂变成聊天、吹牛的场所;不要动不动就充当起“政治家”、“评论家”。要知道东拉西扯和旁征博引只有一步之遥。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的专业性所在,语文也是这样。语文课堂首先就是要强化语文的专业性,以语文文本为中心来上课,把语文课堂变成语文的天地。高中语文文本即语文课本。课本,上课之本。语文课堂,上好语文课本理当是第一位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语文老师上课能和数理化老师上课一样,紧紧围绕着本学科的文本去授课,即上什么学科讲什么知识,而不是海侃、老“走题”,那我们的语文课还人人都能去上吗?对课本我们老师不能老埋怨编得不好、不科学,埋怨选文不精彩。其实我们的语文教材编写是很严谨的。不管是阅读部分还是写作部分,从第一册到第六册都有着科学的、完整的编排顺序。其教学目标很明确,教学梯级难度很明显。而且在编写过程中专家云集,编后又向很多名牌大学、重点中学征求过意见,并经过多次修订。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地就将其否定了。万事不研究是不可能知道它的妙处所在的。笔者以为:我们语文老师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教材知识的传授者,对“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研究开发中心”编发的课本首先要作到的是信任而不是埋怨。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浅薄去揣测別人的不高明,更不能拿教材的编写来做自己无知的挡箭牌。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过多的去质疑教材的编写,而应该精心去挖掘教材之美,然后用最有效的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我们的学生有时掌握不了某些语文知识,发现不了语文的美所在,从而对语文不重视、没有兴趣,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老师对教材挖掘不够,对语文文本的课堂中心地位没有确立。
二、彰显语文文本的专业特征
确立了语文文本在语文课堂上的中心地位,我们就必须去精心研究文本,把语文课上得有点专业水准。数理化课堂不可“拉壮丁”随意“派送”其他老师去上,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课堂必须用数理化的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去授课;外语课堂不可找其他老师去“填空”,那也是因为外语这门学科语言本身的专业性决定的,也就是最起码你要会说这门外语才行。可一到语文课堂就不行了,因为我们都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大家都会说汉语,大家都会写汉字。那语文课是不是就没有专业性可言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语文作为一门科学必然会有自身的一些规律、特质,语文老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去掌握它的规律,挖掘出它的特质。这也是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体现之处。语文老师必须明白语文教学绝不是简单的教学生识字、释词。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只会这样上课,那他绝对不是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他最多只能算是工具书的传声筒,这样的语文老师当然谁都可以替代他。
众所周知,现在对于高中语文课本很多学校通行的做法是:重文言文、轻现代文。开学第一天就讲文言文,逐字逐句地去翻译,一讲就是两三个月,有的甚至讲完必修讲选修(语文读本)。而对现代文则是选着讲、略讲,甚而不讲。有的还边讲边骂,说教材选这些“无用”的现代文全是浪费学生时间。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这种重文言轻现代的做法其实本质上是老师教学不专业的表现。我们的老师讲文言文津津乐道,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那是因为文言文有现成的译文供我们去照本宣科。如果找一篇没有参考译文的文言文让我们的老师来讲,恐怕很多语文老师就不会愿意去讲了,甚而不敢去讲了。因为那需要费神费力,要研究,而且最需要我们老师有丰厚的文言专业知识。而于现代文,我们有些老师只会识字词、分段落和概括中心思想,一点文艺理论知识都没有。时间一长,他们自己也觉得讲得没意思,因此不得不轻视现代文了。
其实,上好语文课的关键是要遵循语文课程教育的规律。语文学习对方法和理论的要求是很高的,可以说一个没有一定理论的语文老师是绝对不可能真正教好语文的,因为他的理论理念指导着他的教学方法,反映着他的专业水平。一些老师教给学生的是散乱的知识点,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授的是“鱼”而不是“渔”。这显然违反了教学的本意,即违反了语文的教学规律。高中语文教材自身规律是很强的,六册书内在联系十分科学,它“阅读部分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二册),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我们现当代文章、外国文章、中外文学作品和我国古代散文,着重培养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二阶段(第三、四册),学习我国当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和我国古代散文,着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三阶段(第五、六册),学习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现代论文、科技说明文和文学名家名作,着重培养研讨、评价论文和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则贯穿于高中三个年级”。“写作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册),按照写作心理的几个方面编排,力图使学生把握写作运动的内部规律,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二阶段(第二至五册),主要培养写作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能力,培养写作几种常用文体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尝试文学创作。第三阶段(第六册),按照写作过程的几个方面编排,力求使学生把握书面语言表达的规律,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见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必修课本《说明》)可见语文课本的编排严格的遵循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顺序。语文老师讲授这门学科当然要以达到上述编排目的为宗旨,这就是语文的专业所在。我们老师一定要学会按部就班地去讲课,把讲文章章法,讲写作运用当作重点,把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能力作为课堂讲授的重点。可我们有些老师脑海中从没有宏观教学规划,也没有宏观教学措施。他们想到哪儿讲到哪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丝毫没有体现出语文文本的连贯性。所以笔者以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专业性就是要以文本为中心,好好研究教材,遵循文本的编排规律,好好讲语文之“法”。只有研究了文本系统的、理论的东西之后,那才可能围绕文本上好专业的语文课。
三、强调语文文本的应试实效
当然,教学必须讲究实用。高中教学的实用性需在高考中得到体现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通过高考来验证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一个语文老师把课讲得再精彩,但在高考中如果学生难以考出好成绩那就说明老师做的是无用功。我们不能课堂上热热闹闹,高考中窝窝囊囊。
语文文本是不是真的应试性不强,或者说高考制度是不是真的和高中教学背道而驰呢?从前面课本《说明》中可以看出语文课本文选部分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而写作部分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写常用文体的能力,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这些不仅和教学大纲吻合,而且和新课标吻合,同时也和我们的高考考纲吻合。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历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能力要求”部分都明确规定“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五种能力的层级是由低到高的。这样我们就不难看出考纲是緊紧围绕着我们的语文课本制定的。高考是一种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不是机械的知识重复。我们的语文文本学习也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学习,而不是为了传授知识点。可见二者的目标完全是一致的。但很多语文老师平时对文本的讲解侧重点发生了偏差,老师们只重视了考纲中的最低等级——识记等级,其他几个高等级却丢了。我们的老师虽然承认语文的各种能力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但实际教学中却没有一个长远培养的行动,没有一颗潜移默化的耐心。
我们老师要知道高考绝不仅仅是针对高三老师的一场考试,它是针对整个高中老师的一场考试。如果高一、高二的老师做了系统的教育,达到文本中的教学目标,高三老师再去让学生做强化训练,高考收效可能就好得多。否则,高三老师就是再强化指导可能收效也甚微。就像数理化一样,高一、高二老师如果没把知识讲到位,高三老师想去补,时间也不允许。因此语文老师必须“安分守己”一点儿,不要“越位”、“跳级”,不要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对他们进行高考总复习式的教学:讲考点、讲题型,重做题、轻授课,急功近利。一定要记住我们的高考实质上是文本教什么高考就考什么,而不是高考考什么知识点我们就教什么知识点。我们不能搞得看上去好像很重视高考,而实际上却是对高考及文本教学本末倒置。我们各年级语文老师只要将自己的岗位站好,尽力达到文本编排目标,就是最好的、最实用的、最有效的应试教育。高考是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检测学生的学习内容,高考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而绝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考试。把高考当作不以文本为中心教学的借口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也是完全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