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 探索 创新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x5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是江苏省自主命题的第五年,也是实施新课程后的第一次高考,如何以更成熟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如何以积极、审慎的态度来探测未来中学数学教学与评价的发展方向?如何充分展现课改成果,为后续进入课改的省、区指明方向?今年的试卷命题者们递交了一份成功的答卷!
  
   一、试卷特点分析
  
   1.适度继承,特色鲜明
   (1)注重双基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纵观近几年江苏卷的基础题部分,一方面,对高中数学教材中所涉及的概念、性质、公式、定理等作了较全面地考查;另一方面,在不刻意追求知识覆盖面的前提下,突出了对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的考查.
   (2)难度适中,代数题把关
   “起点较低、阶梯递进、螺旋上升.”是江苏卷试卷梯度设计的重要特点.降低起点、可以稳定学生心理,体现了试卷的人文关怀;阶梯递进,有利于对各种层次的考生的全面选拔.
   2 .大胆探索,敢为人先
   (1)题型变化
  今年江苏卷题型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在全国数学高考中率先废除了选择题,取而代之的是14条填空题.相对于选择题,填空题在考试公平性上更为合理,但不可否认的是填空题对学生的审题、运算等能力的要求更高,对学生的细心程度也是重要考验.
   (2)考点变化
  全卷“新意盎然”,处处体现着新课标.首先,对新增考点的考查情有独钟.例如,填空题第3、6、7、8、9、10共6小题分别涉及到了复数、几何概型、算法与统计、导数、推理等新知识点,占了填空题的近一半.
   其次,对原有考点的要求变更也做了很好的诠释.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给一线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困惑.在对改革前后一些知识点的教学尺度把握上,特别是立几、解几这两块内容的教学重、难点认识上,老师们存在着很多分歧.立几、解几这两块内容究竟怎样考?考多难?删去的内容会不会考?今年的江苏卷16、18两题给老师们找到了答案.
   第16题是全卷唯一的立几题,在几何体中考查线面平行与面面垂直的论证,题目很基础,学生直呼“不过瘾”,但比照课标要求和《考试说明》却恰到好处.
   第18题将二次函数图像与圆整合,一改过去直线与圆锥曲线一统解几的局面,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但此种突破应在情理之中.对照《考试说明》,圆锥曲线的要求普遍降低,而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只字未提!此外,本题的求解中圆的性质并未发挥作用,用圆的一般方程处理第(2)小问运算量还小一点.这与“淡化技巧,强调本质”的新课标要求是吻合的.
   3.勇于创新,凸显理念
  
   二、对新一轮高三复习的启示
  
   1.降低起点,夯实基础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近几年江苏卷的“双基”部分考查都达到70%左右,对多数考生来说,拿到这部分分数并不困难,因此高三一轮复习一定要坚持面向全体,着眼全面提升,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指导复习时,注意回归课本,重视中、低档题训练,特别要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概念,弄清公式来龙去脉,夯实解题基本功(速度、准确率、规范表达等),为后续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扫除盲点,注意覆盖面
   今年试卷第17题第(1)问“设∠BAO=(rad)”,阅卷中,发现很多学生不清楚rad是何物而造成思维受阻,非常可惜.惨痛的教训提醒我们老师“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不常考但书本上出现过的,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有要求的“冷僻”知识点,要适当重视.
   3.聚焦热点,突出创新
   2009年是大面积使用新课标高考的一年,对比原考纲,研读新要求,揣摩已进入新课标的五省、区的高考卷,不难发现,新增知识点与新课程理念的考查占了很大比例,是当之无愧的“焦点”.复习时,要有意识地强化这些内容,并注意新、旧整合;同时,加强探究性、开放性问题的训练与指导,关注研究性学习.
   4.狠抓重点,强调融合
   对重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主旋律,尤其是重点主干知识的相互贯通更是重中之重.例如,函数与方程、函数与导数,不等式与数列,向量与解几,概率与统计以及它们之间的一些综合常得到命题者的青睐,在考查知识点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化归、探究、计算等能力;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复习时要有计划的进行针对训练,分阶段整合,不断提高学生数学能力,领悟数学思想.
   5.分解难点,锤炼意志
   数学高考不仅是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竞赛,也是意志品质的一种较量.长期以来,一些人将高三数学渲染得过于“恐怖”,使得很多学生特别是文科生对高三数学学习有一种惧怕感,这对学生的学习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锲而不舍的学习品质也是复习中要注意的.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将复杂问题增加预设,设置台阶来降低思维起点,从而引导学生攻克难关,进而激励学生去大胆探究难题,锻炼思维;也可以通过布置思考题与选做题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得到发展,当然,题目的难度一定要控制好,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会适得其反.
其他文献
注:本题解答有多种。  题2数轴上表示的四个点分别为A,B,C,D,一质点在A点,每次向左或向右跳一个长度单位,且此质点就在这四个点之间跳来跳去,跳m次至A,B,C,D的跳法各有多少种?  解答:设跳m次,不同跳法有f(m)种,跳至A,B,C,D的跳法种数分别为f1(m),f2(m),f3(m),f4(m)则f(m)=f1(m)+f2(m)+f3(m)+f4(m)。m=1,即质点跳一次,必至B点,
期刊
充要条件和必要条件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能够判断给定的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这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掌握好充要条件判定的常用方法.    一、定义法    例1.(2007年全国高考题):f(x),g(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h(x)=f(x)+g(x),则“f(x),  g(x)均为偶函数”是“h(x)为偶函数”的()  (A) 充要条件  (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 必要而不充
期刊
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它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为本质,以学生在学习中体现出来的个别差异为教学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兴趣和激发学生学习内在需要为中心,以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展现为发展目标。从教学过程上看,个性化教学强调学习过程,强调学生的体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收获。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形成一种牵挂,一种关怀,并以宽广的胸怀容忍学生的不合适宜,把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
期刊
“听”是课堂上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但不难发现,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的听是单一的,一维的,机械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黑板擦了,再让他们做,就很少有学生能正确完成,有的含糊其辞,有的“东一头、西一头”,不知所云。  笔者认为:学生的大脑不应该是一个被机械的填的窗口,而应该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老师不应该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是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新课
期刊
摘要: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本文从六个方面: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游戏情境、创设实践情境、创设故事情境、创设发现情境、创设动画情境,对优化问题情境促进有效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课堂;优化;情境;有效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现代创新性的人才,对于数学来说,首先要对数学感兴趣,那么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尤为重要。因此,在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利用“等效平衡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问题.学生对许多实际情况不能准确判断是否是“等效平衡”,即使确认是“等效平衡”问题后,也存在该应用“等效平衡规律”中哪一条规律才能正确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等效平衡”概念剖析和对“等效平衡规律”中应用时应注意的特定条件的分析,对解决此类问题有所突破.  对于“等效平衡”的概念,在化学上是如此认定的: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
期刊
运动学中有两个重要推论: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邻相等时间位移之差等于定值即▲s=at2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中央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这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熟练掌握以上推论可以很方便的处理08年的23题  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
期刊
多媒体教学现已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正在大力的推广.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生动性,并赋予了课堂教学一股时代气息.多媒体沿用至今,它的利与弊已在教学过程中很明显的暴露出来,那么我们对它的态度是否应该重新审视一下呢?  利用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优势在于:  1.直观地再现物理事实或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有些物理事实或物理过程是难以直观地在课堂展示的.例如:原子裂变;行星运动;分子的热运
期刊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探究式教学中,大量的学生实验、课堂讨论和实验探究需要很多时间,可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织引导,把握好探究教学的切入口,把化学教学改革推向深入.    1.从物质结构入手    这是对学生进行“本质决定现象”的哲学思想教育的最佳途径.比如在元素化合物
期刊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改革的重点势必落在课堂教学上.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在对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研究的同时,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现就我对数学教学的体会谈以下几点.    一、研究性学习体会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灵活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主体的姿态带着科学研究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