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強化混凝技术是目前给水领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凭借着自身能够控制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含量的技术优势,如今已经在给水处理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事实上,就强化混凝技术来说,其在给水处理中应用的过程中,实际上有着自身的技术理论基础,而且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对强化混凝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鉴于目前相关给水企业在实际的给水处理时对强化混凝的认识还不充分,本文将紧紧围绕着强化混凝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这一中心主题,从其理论出发,通过对其作用原理以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在给水处理中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和介绍,以期为之上的不足提供一定的弥补。
关键词:强化混凝;理论基础;给水处理;应用
前言
目前,水质量问题一直是给水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因为就水中含有的有机物来说,如何对其进行清除和控制已经显得十分棘手。事实上,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相关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有机物的去除上作相关研究和实验。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相应去除有机物的材料和方法相应被提出,其中水体消毒就是一个常用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又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体污染,因此我们此时就需要对其消毒物以及消毒副产物进行清除。当然,就这一清除工作来说,我们通常会采用包括强化混凝在内的各类工艺技术,而在大量的实验和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强化混凝实际上是控制天然有机物的一种最佳方法。
一、强化混凝的理论基础及作用原理
强化混凝是目前给水处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种应用得以进行,实际上有着其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总的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水的混凝处理是常规给水处理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工艺,通常其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悬浮颗粒和胶体微粒,同时也可以去除水中一部分有机物,但去除有机物的效率不高且波动范围较大,这主要与水中有机物的种类、形态有关。目前给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混凝剂是Al2(SO4)3、FeCl3、PFS(聚合硫酸铁)、PAC(聚合铝),由于水的pH值直接影响到混凝剂的水解形态和水中微粒的表面特性,进而影响到混凝效果,因此对大多数原水而言,最佳混凝效果并不发生在微粒电位为0时。事实上,当混凝剂用量低时,获得较好混凝效果所发生的作用机理主要是电性中和、吸附架桥;而当混凝剂用量高时,获得较好混凝效果所发生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吸附架桥、网捕沉淀。
二、强化混凝在给水处理中的可行性分析
当然,我们在上一节中说到,强化混凝有着自身的理论基础,这种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然而,我们在实际的研究和对比试验中发现,强化混凝在给水处理中有着自身的优势,这些优势也正是对其可行性的最好证明。
强化混凝处理工艺试验研究较多的是美国,而且主要是在饮用水处理行业,其主要目标是提高饮用水中D/DBP先质的去除率。ThomasR.Hundt等人的研究表明,水中富里酸(FA)类有机物主要通过电性中和沉淀、吸附共沉淀得以去除,且主要与铝盐的水解形态有关;低pH条件,聚合氯化铝对FA的去除效果优于AlCl3。GilGrozes等人对Sacra-menta等河水进行的强化混凝试验发现,混凝的pH控制是获得NOM最大去除率的决定因素,在pH≈6的条件下,强化混凝可增加65%的NOM去除率。过量加入相近剂量的混凝剂,铁盐对NOM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铝盐另外还发现了高分子聚合物作混凝剂对溶解态NOM的去除效果较差,这是由于它们不能产生对有机质具有较好吸附作用的水解产物,也说明了水中NOM的混凝去除机理主要是被吸附在混凝剂水解产物(金属氢氧化物)上而从水中分离出来。
在对腐殖酸类物质较多的原水进行混凝试验时,发现混凝剂量与TOC去除率关系曲线上出现突变点,而相对腐殖酸类物质较少的原水,混凝剂量与TOC去除率关系曲线比较平缓,这说明水中NOM的去除主要依靠沉淀和共沉淀。研究发现,去除THMS先质的最佳pH值为5.5。
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得到了几个较一致的结论:①水中有机物主要依靠吸附共沉淀得以去除;②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最佳pH值在5.5~6.5,加大混凝剂用量是有利的;③NOM在混凝条件下去除的主要影响因素是pH值和混凝剂;④强化混凝对腐殖酸类有机物的去除特别有效。
三、强化混凝在给水处理中的运用
混凝是在常规混凝处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去除水中有机物特别是富含腐殖酸类有机物的一种处理工艺,相对其他处理工艺,其成本较低且在原有处理设备上稍作改造就可实施。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均表明混凝处理的pH值控制在6左右,并且适当提高混凝剂用量,对大多数源水中的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关键是pH的调节问题。一般的电站给水处理系统中都有离子交换除盐系统辅助的酸碱系统,所以混凝的pH调节更易实现,而对含有反渗透(RO)预除盐装置的系统,为降低RO膜的水解率和防止结垢,其进水pH值一般均要调节到酸性范围内,这对实施强化混凝而言,实质上是将pH调节点前移了。
强化混凝主要增加了水处理系统中相关设备的防腐需求、pH调节等费用,但对有机物含量不高的源水可省去GAC吸附设备的投资及运行费用,而对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源水,通过强化混凝处理也可进一步提高GAC吸附设备的运行效率,最根本的是要在较低的成本和充分利用现有工艺的条件下,实现给水质量的明显提高。因此,对源水进行强化混凝试验以确定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最佳pH范围及混凝剂用量,进一步研究强化混凝与其他工艺的配合使用,这在我国水源水普遍受到微污染的情况下很有现实意义,并相信混凝强化技术在给水处理工程中也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结语
经过上文的分析和介绍,我们对强化混凝的理论基础、作用原理以及其在给水处理中的实际运用等方面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我们还对其在给水处理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事实上,就给水处理而言,其给水质量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之后,采用有效措施,保证给水处理总是处于一种高质量和高品质的状态之上。当然,就有着独特性能优势的强化混凝来说,其在给水处理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而这种运用的可行性,实际上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强大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为此,我们广大给水行业从业者,在进行实际的给水处理时,应该牢固把握强化混凝的内涵及特点,并灵活变通,将强化混凝的性能优势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武福平等.PAC强化混凝处理西北村镇集雨窖水的试验研究[J].净水技术.2010(02)
关键词:强化混凝;理论基础;给水处理;应用
前言
目前,水质量问题一直是给水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因为就水中含有的有机物来说,如何对其进行清除和控制已经显得十分棘手。事实上,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相关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有机物的去除上作相关研究和实验。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相应去除有机物的材料和方法相应被提出,其中水体消毒就是一个常用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又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体污染,因此我们此时就需要对其消毒物以及消毒副产物进行清除。当然,就这一清除工作来说,我们通常会采用包括强化混凝在内的各类工艺技术,而在大量的实验和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强化混凝实际上是控制天然有机物的一种最佳方法。
一、强化混凝的理论基础及作用原理
强化混凝是目前给水处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种应用得以进行,实际上有着其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总的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水的混凝处理是常规给水处理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工艺,通常其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悬浮颗粒和胶体微粒,同时也可以去除水中一部分有机物,但去除有机物的效率不高且波动范围较大,这主要与水中有机物的种类、形态有关。目前给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混凝剂是Al2(SO4)3、FeCl3、PFS(聚合硫酸铁)、PAC(聚合铝),由于水的pH值直接影响到混凝剂的水解形态和水中微粒的表面特性,进而影响到混凝效果,因此对大多数原水而言,最佳混凝效果并不发生在微粒电位为0时。事实上,当混凝剂用量低时,获得较好混凝效果所发生的作用机理主要是电性中和、吸附架桥;而当混凝剂用量高时,获得较好混凝效果所发生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吸附架桥、网捕沉淀。
二、强化混凝在给水处理中的可行性分析
当然,我们在上一节中说到,强化混凝有着自身的理论基础,这种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然而,我们在实际的研究和对比试验中发现,强化混凝在给水处理中有着自身的优势,这些优势也正是对其可行性的最好证明。
强化混凝处理工艺试验研究较多的是美国,而且主要是在饮用水处理行业,其主要目标是提高饮用水中D/DBP先质的去除率。ThomasR.Hundt等人的研究表明,水中富里酸(FA)类有机物主要通过电性中和沉淀、吸附共沉淀得以去除,且主要与铝盐的水解形态有关;低pH条件,聚合氯化铝对FA的去除效果优于AlCl3。GilGrozes等人对Sacra-menta等河水进行的强化混凝试验发现,混凝的pH控制是获得NOM最大去除率的决定因素,在pH≈6的条件下,强化混凝可增加65%的NOM去除率。过量加入相近剂量的混凝剂,铁盐对NOM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铝盐另外还发现了高分子聚合物作混凝剂对溶解态NOM的去除效果较差,这是由于它们不能产生对有机质具有较好吸附作用的水解产物,也说明了水中NOM的混凝去除机理主要是被吸附在混凝剂水解产物(金属氢氧化物)上而从水中分离出来。
在对腐殖酸类物质较多的原水进行混凝试验时,发现混凝剂量与TOC去除率关系曲线上出现突变点,而相对腐殖酸类物质较少的原水,混凝剂量与TOC去除率关系曲线比较平缓,这说明水中NOM的去除主要依靠沉淀和共沉淀。研究发现,去除THMS先质的最佳pH值为5.5。
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得到了几个较一致的结论:①水中有机物主要依靠吸附共沉淀得以去除;②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最佳pH值在5.5~6.5,加大混凝剂用量是有利的;③NOM在混凝条件下去除的主要影响因素是pH值和混凝剂;④强化混凝对腐殖酸类有机物的去除特别有效。
三、强化混凝在给水处理中的运用
混凝是在常规混凝处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去除水中有机物特别是富含腐殖酸类有机物的一种处理工艺,相对其他处理工艺,其成本较低且在原有处理设备上稍作改造就可实施。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均表明混凝处理的pH值控制在6左右,并且适当提高混凝剂用量,对大多数源水中的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关键是pH的调节问题。一般的电站给水处理系统中都有离子交换除盐系统辅助的酸碱系统,所以混凝的pH调节更易实现,而对含有反渗透(RO)预除盐装置的系统,为降低RO膜的水解率和防止结垢,其进水pH值一般均要调节到酸性范围内,这对实施强化混凝而言,实质上是将pH调节点前移了。
强化混凝主要增加了水处理系统中相关设备的防腐需求、pH调节等费用,但对有机物含量不高的源水可省去GAC吸附设备的投资及运行费用,而对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源水,通过强化混凝处理也可进一步提高GAC吸附设备的运行效率,最根本的是要在较低的成本和充分利用现有工艺的条件下,实现给水质量的明显提高。因此,对源水进行强化混凝试验以确定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最佳pH范围及混凝剂用量,进一步研究强化混凝与其他工艺的配合使用,这在我国水源水普遍受到微污染的情况下很有现实意义,并相信混凝强化技术在给水处理工程中也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结语
经过上文的分析和介绍,我们对强化混凝的理论基础、作用原理以及其在给水处理中的实际运用等方面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我们还对其在给水处理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事实上,就给水处理而言,其给水质量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之后,采用有效措施,保证给水处理总是处于一种高质量和高品质的状态之上。当然,就有着独特性能优势的强化混凝来说,其在给水处理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而这种运用的可行性,实际上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强大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为此,我们广大给水行业从业者,在进行实际的给水处理时,应该牢固把握强化混凝的内涵及特点,并灵活变通,将强化混凝的性能优势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武福平等.PAC强化混凝处理西北村镇集雨窖水的试验研究[J].净水技术.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