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区域环境对幼儿的行为有着强烈的暗示性,操作性,教育性,可引导幼儿行为的内涵和方向,在区域游戏中加入民族文化,既能提高民族幼儿的游戏兴趣,又能通过区域游戏这个媒介提升民族幼儿对本民族及其它民族文化的认同;其次,少数民族的文化多以仪式、服饰和饮食习惯等方式表现出来,这些往往能够同幼儿园的游戏活动相衔接,能够有效地融为一体,有力地促进民族文化对幼儿的熏陶,让孩子们浸润于多民族文化的耳濡目染之中,深刻体会多个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多民族文化;構建;特色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特色区域活动是指与一般的区域活动不同的,比较独特的区域活动。我园所处合作市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个多民族集聚地,除主体民族藏族外,还有汉、回、蒙、东乡、保安、土族等民族,各民族独特的文化特色在这里共存、交融,发展,孕育出丰富多样的幼儿教育资源。介于此我园利用这一地域特色创设我园独具特色的区域活动。
一、多民族文化背景下构建特色区域活动的意义
美国学者沃尔特(F.Wa1Ler)说,没有接受本族文化教育的幼儿固然可能产生疏远感和无根感,但缺少主流文化教育的幼儿将会失去许多经济、政治和社会性的机会。因此为了迎合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现在的民族教育活动成了主流文化的舞台,多民族文化却没有立足之地,这是危险的,特别是对民族幼儿自身。而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体,在区域游戏中加入民族文化,既能提高民族幼儿的游戏兴趣,又能通过区域游戏这个媒介提升民族幼儿对本民族及其它民族文化的认同;其次,少数民族的文化多以仪式、服饰和饮食习惯等方式表现出来,这些往往能够同幼儿园的游戏活动相衔接,能够有效地融为一体,有力地促进民族文化对幼儿的熏陶。
二、多民族文化背景下构建特色区域活动的实施策略
我园在对本地域多民族文化教育资源进行科学有序的开发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具有鲜明的本地域文化特色、园本特色的区域活动。
(一)本地域多民族文化教育资源有效开发
我们主要通过调查、访问、文献研究等多种方式挖掘和收集丰富的多民族文化资源。其次是分析、解读、筛选这些多民族文化资源。我园站在幼儿的立场筛选出具有幼儿教育价值功能的有利资源,如我园所在地区有藏、汉、回、蒙、东乡等民族,这些民族的文化中都蕴涵丰富的教育资源,内容包括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音乐、民族风俗习惯等等,都是区域活动内容题材的主要来源。在开发这些资源时我们以“适宜性”“继承性”“时代性”“可操作性”为开发原则,来激活这些多民族文化教育资源使其更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1.突出“适宜性”
这里的“适宜性”是指合乎不同年龄幼儿的感知特点和知识基础,为幼儿可接受。幼儿对事物感知的呈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他们更容易受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萌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意识。因此,在开发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区域活动资源时我们关注幼儿这些变化发展着的认知特点,突出教育资源的“适宜性”。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在区域设计、材料投放上注意层层递进,在小班主要以观察、模仿、欣赏为重点;中班以实际操作、大胆探索为重点;大班以具体操作、情景表演、角色扮演为重点,使资源的选择更适宜于每一位幼儿。
2.注重“继承性”
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世世代代延续下去就在于人们的传承,传承既有自然的传承,又有选择的传承。“继承性”既强调了文化生命历史连续性,又体现了教育所特有的选择性。我们充分继承符合时代需求的多民族文化与精神,同时又注意到能贴近幼儿的原有基础和认识水平,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为此,我园从民族文化载体中孩子最能接受的传统节日习俗、传统制作工艺入手,让孩子在区域操作实践中体会各民族优秀传统和创造智慧。为使各民族传统文化深入幼儿心灵,在大班我们设计了“蒙古族工艺坊”制作蒙古族服饰,“买买提烧烤店”体验烧烤的乐趣,中班设计了“快乐农家”“回乡风情”在这里孩子们学会了“包饺子、包粽子、做月饼、搓馓子、炸油香、喝盖碗茶”小班设计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藏族小明星”在这里孩子们欣赏独特的民族服饰、民族音乐、家乡的风景名胜。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具有多民族文化特色的物品陈列于园内各处,让孩子们浸润于多民族文化的耳濡目染之中,深刻体会多个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
(二)特色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特色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也应充分体现陶行知先生强调的:“要设法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自己动手,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
多民族文化背景下构建特色区域活动的尝试,需要教师自身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无疑对大多还是年轻人的我园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这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引导教师了解各民族文化,关注各民族文化,拓宽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幼儿尚处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培养幼儿的民族意识应重在客观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教育引导下,不断地积淀实践体验和感悟。
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眼界,同时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切实感受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留住我们的民族传统之根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潘莉.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6.
[2]李映凤.区域推进幼儿园一日活动实施细则的落实[J].幼儿教育,2011,16.
关键词:多民族文化;構建;特色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特色区域活动是指与一般的区域活动不同的,比较独特的区域活动。我园所处合作市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个多民族集聚地,除主体民族藏族外,还有汉、回、蒙、东乡、保安、土族等民族,各民族独特的文化特色在这里共存、交融,发展,孕育出丰富多样的幼儿教育资源。介于此我园利用这一地域特色创设我园独具特色的区域活动。
一、多民族文化背景下构建特色区域活动的意义
美国学者沃尔特(F.Wa1Ler)说,没有接受本族文化教育的幼儿固然可能产生疏远感和无根感,但缺少主流文化教育的幼儿将会失去许多经济、政治和社会性的机会。因此为了迎合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现在的民族教育活动成了主流文化的舞台,多民族文化却没有立足之地,这是危险的,特别是对民族幼儿自身。而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体,在区域游戏中加入民族文化,既能提高民族幼儿的游戏兴趣,又能通过区域游戏这个媒介提升民族幼儿对本民族及其它民族文化的认同;其次,少数民族的文化多以仪式、服饰和饮食习惯等方式表现出来,这些往往能够同幼儿园的游戏活动相衔接,能够有效地融为一体,有力地促进民族文化对幼儿的熏陶。
二、多民族文化背景下构建特色区域活动的实施策略
我园在对本地域多民族文化教育资源进行科学有序的开发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具有鲜明的本地域文化特色、园本特色的区域活动。
(一)本地域多民族文化教育资源有效开发
我们主要通过调查、访问、文献研究等多种方式挖掘和收集丰富的多民族文化资源。其次是分析、解读、筛选这些多民族文化资源。我园站在幼儿的立场筛选出具有幼儿教育价值功能的有利资源,如我园所在地区有藏、汉、回、蒙、东乡等民族,这些民族的文化中都蕴涵丰富的教育资源,内容包括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音乐、民族风俗习惯等等,都是区域活动内容题材的主要来源。在开发这些资源时我们以“适宜性”“继承性”“时代性”“可操作性”为开发原则,来激活这些多民族文化教育资源使其更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1.突出“适宜性”
这里的“适宜性”是指合乎不同年龄幼儿的感知特点和知识基础,为幼儿可接受。幼儿对事物感知的呈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他们更容易受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萌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意识。因此,在开发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区域活动资源时我们关注幼儿这些变化发展着的认知特点,突出教育资源的“适宜性”。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在区域设计、材料投放上注意层层递进,在小班主要以观察、模仿、欣赏为重点;中班以实际操作、大胆探索为重点;大班以具体操作、情景表演、角色扮演为重点,使资源的选择更适宜于每一位幼儿。
2.注重“继承性”
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世世代代延续下去就在于人们的传承,传承既有自然的传承,又有选择的传承。“继承性”既强调了文化生命历史连续性,又体现了教育所特有的选择性。我们充分继承符合时代需求的多民族文化与精神,同时又注意到能贴近幼儿的原有基础和认识水平,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为此,我园从民族文化载体中孩子最能接受的传统节日习俗、传统制作工艺入手,让孩子在区域操作实践中体会各民族优秀传统和创造智慧。为使各民族传统文化深入幼儿心灵,在大班我们设计了“蒙古族工艺坊”制作蒙古族服饰,“买买提烧烤店”体验烧烤的乐趣,中班设计了“快乐农家”“回乡风情”在这里孩子们学会了“包饺子、包粽子、做月饼、搓馓子、炸油香、喝盖碗茶”小班设计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藏族小明星”在这里孩子们欣赏独特的民族服饰、民族音乐、家乡的风景名胜。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具有多民族文化特色的物品陈列于园内各处,让孩子们浸润于多民族文化的耳濡目染之中,深刻体会多个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
(二)特色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特色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也应充分体现陶行知先生强调的:“要设法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自己动手,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
多民族文化背景下构建特色区域活动的尝试,需要教师自身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无疑对大多还是年轻人的我园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这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引导教师了解各民族文化,关注各民族文化,拓宽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幼儿尚处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培养幼儿的民族意识应重在客观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教育引导下,不断地积淀实践体验和感悟。
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眼界,同时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切实感受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留住我们的民族传统之根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潘莉.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6.
[2]李映凤.区域推进幼儿园一日活动实施细则的落实[J].幼儿教育,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