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启示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并“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儒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它并不因为历史的沉淀而失去生命的价值,因为它不仅具有学术体系,还具有自我完善发展的功能。中央的十六号文件也指出,部分大学生中存在政治信仰迷茫、思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有些人在追求“西化”的同时,抛弃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思想意识出现了偏差。因此,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新时期道德规范,需要传统文化熏陶,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所蕴含的一系列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无处不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材宝库。
  
  儒家文化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资源
  
  儒家的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原典。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放着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用而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无异于缘木求鱼。从现代的角度看,儒家文化中平政爱民和举用贤才的政治思想,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人为贵”的管理理念,超越了时代,不断地为人们提供智慧和启迪。儒家文化强调社会整体利益至上,倡导见利思义,倡导胸怀天下、报国忘身,强调“谦恭礼让”、“宽以待人”,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处理好人际关系均具有积极作用。儒家文化用平实、亲切、易懂、易记的语言进行论述,内容系统,可接受性强,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1、至圣至贤的理想人格。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一系列道德体系,塑造了“仁且智”的理想人格——“君子”,要求君子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仁”是儒家文化道德思想的核心和最高境界。一方面强调为别人着想,另一方面强调自我约束。“德”在人格完美上占有不可低估的分量,人有德则善,家有德则幸,国有德则盛。儒家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大学》开宗明义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把发扬道德作为教育的目标。儒家要求人们去努力达到至圣至贤的理想人格,同时又把这种理想人格具体落实在道德践履中,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人格修养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2、自强不息的人生追求。儒家文化推崇的人生价值目标是“死而不朽”,倡导努力奋斗、立志报国、建功立业,追求不朽。儒家认为,一个人的德、功、言有益于国家社会,则可不朽。因此,儒家历来都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强调“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奉献精神的培育,强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忧患意识的培育。对于顺境与逆境,儒家历来能泰然处之,主张“宠辱不惊”、“弘毅坚韧”,倡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周易·象传》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根据时代的要求,把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文化精神渗透到每一个大学生人生观的建立之中,引导大学生随时准备承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历史使命,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积极进取,有所作为。
  
  3、见利思义的义利观。儒学在承认人有道德和物质利益的双重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了明显的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价值模式。在处理义利关系上,儒家的基本原则就是“义以为上”(《论语·阳货》)、“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孔子对“义”也进行了论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孟子有“舍生取义”之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义利观教育,并与现在的等价有偿、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原则有机结合,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4、和为贵的相处之道。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儒家提倡“礼尚往来”主张“谦恭礼让”和“严己宽人”并形成“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的互助交往原则。儒家还推崇“重群克己”的合作精神,“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这些话语富有哲理,完全可以古为今用。
  
  儒家教育思想启发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思路
  
  儒家文化贯穿了古代社会并直至今日,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也富含可借鉴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儒家崇尚师道,提倡尊师重教。在儒家文化的经典中,有许多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
  
  1、因材施教。儒家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孔子思想的核心的“仁”在《论语》中出现了66次,却没有完全相同的解释。对同样一个“何为仁”的问题,孔子根据学生的资质和性情给予不同的回答。对颜渊这个得意门生问“仁”,他答:“克己复礼为仁”,并解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仲弓也是孔子心中的好学生,他鞭策仲弓要掌握“仁”的精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力求“邦”“家”“无怨”(《论语·颜渊》)。对于樊迟这个朴实之人,孔子答“仁”时仅说“爱人”(《论语·颜渊》),“居则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因材施教,要把握“材”的个性、品格、智力、才能、兴趣等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要因人施教,还要因时施教,因地施教,因事施教。这样才能避免“千人一模”,培养出个性化的人才。
  
  2、身教重于言教。儒家文化很重视师者的榜样作用。为人师者,要注意自身修养,强调“正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子路》)。孟子在《尽心下》中强调了:“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也就是说,施教者必须率先垂范,否则虽是自己亲人也不具备施教的条件。教育的示范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思政工作者的自身修养对于学生起着导向作用,因此首先自己要做到“慎独”,“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思政工作者作为教育者,以此修身格言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先身体力行,“言必信,行必果”,为学生作出表率,增加师者魅力。
  
  3、教学相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记·述而》)。因此,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也从学生身上学。因为教与学本身就是相互促进的。《礼记·学记》中对两者的关系就进行了精辟生动的阐释:“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食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 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
  
  4、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思政工作者与学生关系的行为准则可概括为“夫子之道,忠恕而矣”(《论语·里仁》)。朱熹解释“尽己之谓忠”。所谓忠,就是尽到自己的本分,不负自己的职责和良心,“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恕”,朱熹注释为“推己及人”(《四书集注·里仁》),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在教育中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思政工作者需要取得学生的信任,深知学生的心理,营造出宽容和谐的教育氛围,不仅仅当学生的老师,更要当学生的朋友。
  
  儒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契合
  
  儒家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文化体系,研究了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问题。撷取儒家文化的精髓,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真正地把握传统,才能真正把握现代。如何才能将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知行合一等精髓内化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并在实践中督促大学生践行儒家传统道德,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呢?
  
  1、注重儒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现实性。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是以德育人,培养具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之人。儒家文化尚德、重德、注重德教,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厚土壤。发挥儒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是否积极汲取儒家文化中的精华,从而发挥传统文化的现时代魅力。
  
  2、注重儒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实效性。儒家文化强调理性认识与实践并重,注重内省,倡导体验,注重情感教育和情操的陶冶,讲求“躬行力究”、“体用浑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通则理达。”也就是说,以情感为基础的教育才能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孟母三迁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环境对行为养成的重要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学校教育上下功夫,同时也要做好向社会与家庭教育的延伸。一方面,思政工作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另一方面,加强与家庭的沟通,预防并减少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
  
  3、注重儒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开放性。任何一种思想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儒家文化也不例外。儒家思想中有着浓厚的“官本位”倾向,主张“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孔子以“正名”为起点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到孟子处又发展为“五伦”,直至董仲舒形成“三纲五常”的社会等级秩序,以及“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言必称尧舜”、“非圣人之言不敢言”等保守思想,强化了服从意识。压抑了创造性,形成对个性发展的束缚。还有象“父母在,不远游”(《论语·里仁》)等都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因此,在学习借鉴儒家文化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条件,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提取物中的绿原酸进行定量测定。探讨了超声波频率、原料粉碎粒度、提取温度、提取时
目的探讨寰椎椎动脉沟环的X线及CT的影像诊断。方法对25例X线片、22例CT扫描显示有椎动脉沟环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5例X线片显示椎动脉沟环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Ⅰ型11例,
科学而合理的网络侵权贡任界定,既关乎到版权及相关知识严权前沿理论立法研究的准确性,更影响着关联案件司法审判的公正公平性。本文对网络传播无过错责任以及对信息网络传播多
我曾经问过学生:“你们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他们说:“最不喜欢说话损人的老师。”所谓损人,就是不尊重人。
基于协同学理论给出了编队协同空战系统的协同学框架;提出了编队协同作战方案的五元组定义,明确了影响系统进程的序参量;基于系统有序度与协同度的概念,构建了协同效能优化模
目的探讨肺肿瘤CT全瘤灌注参数与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量的相关性,为肺癌的诊疗提供更多的帮助。方法对61例肺内单发≥2cm的
“陕西现象”的形成既有自然历史因素的制约,也有经济体内部结构性问题,但根本症结还在于陕西人力资本的产权制度、投资模式和收益制度存在着重大缺陷,导致了陕西的经济资源比较
审美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的美的欣赏和创作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把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语文的课程资源为依托,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在获得各方面的知识的同时促
期刊
本研究采用碱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通过对反应条件的研究,优化了工艺参数,并用高压剪切法与助溶剂相结合,形成了制备生物柴油的创新技术,为生物柴油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平台。
目的 探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均质肾细胞肾癌的动态增强CT征象,提高对鉴别均质肾肿瘤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乏脂肪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