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08-01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课堂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情景,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学习的意识。在探究学习中,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的合作必然会加速探究的进程。可以这样说,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考虑“为21世纪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对这一战略性问题的思考在世纪之交引发了一场迄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全球性教育改革运动。随着改革的推进,一类基于学生自主探究,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在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领域突起,引起广泛关注,并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同。
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这表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国际教育改革前沿是保持同步的。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的教育教学观、课程价值观在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这类新课程的开设,对于有效改善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就要实施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对广大教师而言,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从理念到实践都是新的、陌生的,而教师是探究学习实施过程中直接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应在教学实施中发挥积极有效的积极作用,教师对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认同是至关重要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要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教师不再以教学活动的主宰者面目出现,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拨:为避免学生探究的盲目性,在知识疑难之外、学习受阻之时作引导点拨、精讲释疑,提升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联系力和创造力;二是激活:为保持学生学习热情、避免部分学生对集体产生依赖心理,及时进行激励、评价。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归纳、答题后,不作或迟作评判、讲解,尽量让学生发表意见;学习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在探究学习里面,要求教师具备高水平的科学素养和探究教学技能,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新调整自己的角色,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全员参与。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方式谈以下三点认识。
一、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探究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人的行动有很大的推动力。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兴趣的培养、情感的交流与共鸣,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学习的愉快,更积极地去领会知识和探索学习的奥秘。“好奇” 是初中生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策略主要是创造性地构建学习环境,给予机会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给学生表明观点的机会;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给学生大胆猜测的机会;对学生所出现的错误或不足应加以引导,给学生反思和修正的机会。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不敢发言,老师要多加引导,鼓励全员参与。在小组交流中出现意见分歧,甚至争执不下时,老师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在具有团队性质的争论中,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全面、更深刻。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
课堂上致力于探究学习方法的训练和探究学习习惯的培养,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方式。
精心组织,增强探究学习能力。课前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确立组长、观察员、记录员、报 告员等,并提出明确要求。上课时要巧设问题,使其具有可探究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难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这样学生才会对讨论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要多巡视、多指导,对小组合作过程、方法、成果等要及时评价,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去。指导技巧,提高合作探究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事,让学生体验交往的方法,讨论各种交往的具体表现,这样学生就能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教师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从而增加学生的合作技巧。还可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运用这些方法应定期调换各种角色,保证学生不断实践这些技能,直到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经验。
促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解决组内冲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学习者之间应该保持融洽的关系和相互协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在分组时,小组成员的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有些同学能获得大量的信息,而有些同学根据自己的能力只能获得一少部分信息,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告诉他们应该互相帮助,资源共享。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愉快、轻松、民主、信任的氛围中学习、探究。
探究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些品质都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所必需的。
本文系2018年度扶沟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探究学习方式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研究》(fgjy18096 )研究成果。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108-01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课堂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情景,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学习的意识。在探究学习中,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的合作必然会加速探究的进程。可以这样说,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考虑“为21世纪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对这一战略性问题的思考在世纪之交引发了一场迄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全球性教育改革运动。随着改革的推进,一类基于学生自主探究,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在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领域突起,引起广泛关注,并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同。
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这表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国际教育改革前沿是保持同步的。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的教育教学观、课程价值观在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这类新课程的开设,对于有效改善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就要实施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对广大教师而言,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从理念到实践都是新的、陌生的,而教师是探究学习实施过程中直接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应在教学实施中发挥积极有效的积极作用,教师对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认同是至关重要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要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教师不再以教学活动的主宰者面目出现,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拨:为避免学生探究的盲目性,在知识疑难之外、学习受阻之时作引导点拨、精讲释疑,提升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联系力和创造力;二是激活:为保持学生学习热情、避免部分学生对集体产生依赖心理,及时进行激励、评价。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归纳、答题后,不作或迟作评判、讲解,尽量让学生发表意见;学习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在探究学习里面,要求教师具备高水平的科学素养和探究教学技能,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新调整自己的角色,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全员参与。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方式谈以下三点认识。
一、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探究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人的行动有很大的推动力。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兴趣的培养、情感的交流与共鸣,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学习的愉快,更积极地去领会知识和探索学习的奥秘。“好奇” 是初中生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策略主要是创造性地构建学习环境,给予机会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给学生表明观点的机会;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给学生大胆猜测的机会;对学生所出现的错误或不足应加以引导,给学生反思和修正的机会。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不敢发言,老师要多加引导,鼓励全员参与。在小组交流中出现意见分歧,甚至争执不下时,老师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在具有团队性质的争论中,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全面、更深刻。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
课堂上致力于探究学习方法的训练和探究学习习惯的培养,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方式。
精心组织,增强探究学习能力。课前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确立组长、观察员、记录员、报 告员等,并提出明确要求。上课时要巧设问题,使其具有可探究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难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这样学生才会对讨论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要多巡视、多指导,对小组合作过程、方法、成果等要及时评价,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去。指导技巧,提高合作探究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事,让学生体验交往的方法,讨论各种交往的具体表现,这样学生就能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教师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从而增加学生的合作技巧。还可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运用这些方法应定期调换各种角色,保证学生不断实践这些技能,直到内化为他们自己的经验。
促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解决组内冲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学习者之间应该保持融洽的关系和相互协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在分组时,小组成员的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有些同学能获得大量的信息,而有些同学根据自己的能力只能获得一少部分信息,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告诉他们应该互相帮助,资源共享。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愉快、轻松、民主、信任的氛围中学习、探究。
探究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些品质都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所必需的。
本文系2018年度扶沟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探究学习方式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研究》(fgjy18096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