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作家钱钟书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擅长。的确,准确的比喻是增添文章文采的手法之一,它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易,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下面我以中考满分作文为例,庶谈比喻的艺术功效。
一、比喻绘景,景物多姿多彩
老舍先生说过:“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运用比喻绘景可把抽象的景物形象化,把简单的景物具体化,让那些美妙的景象生动可感,妙不可言。如中考满分作文《走进神奇的地下魔宫》中:“黄龙洞下的水,或漫不经心地凝聚,或丝帘般地垂落,或琴弦般地恍动,或乳汁般地涌流。点点成趣,丝丝流情。正是这秀色可餐的水,千回百次地浇注、滴落,使得黄龙洞内参差错落的钟乳石千奇百怪,像玉笋顶埂,像利剑,像猛兽,像飞禽。有的如少女沉思,有的如佛祖落尘。这像与不像之间,便留给我们许多想像的空间。”作者描写黄龙洞下的水连用三个比喻,描写黄龙洞内参差错落的钟乳石连用六个比喻,形成两组博喻,既简洁凝练,又新奇美妙,使所描景物栩栩如生,姿态万千。
二、比喻摹声,声音逼真传神
音乐诉之于人的听觉,变幻莫测,稍纵即逝,描摹起来难度较大,但是借助比喻,完全可以把美妙绝伦、飘忽无形的音乐声转化为可感可触的具体形象,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享受。如中考满分作文《感激》中:“我一坐到音乐室的钢琴面前,仿佛就进入另一个世界。音符如一个个的小天使,带着一丝微笑带着一丝调皮,从我的指间轻轻溜出,连缀成彩虹般美丽的乐章。音符们柔柔的,一个接着一个,张开小嘴,把弹奏者的心情,借着那圆滑的乐曲,轻轻地唱了出来。于是,甜甜的世界仿佛充满着花香的气味。我全身的细胞如饮了甜甜的美酒,醉倒在音符的怀抱里了。”作者将音符比作“小天使”,形象生动地描写了音符的调皮与美丽,有情有味,引人遐想不已,表达了钢琴的韵律之美和作者对音乐的情有独钟。
三、比喻写人,人物形神毕肖
巧用比喻塑造人物形象,能使语言灵动飞扬,使描写神韵十足,使人物形神毕肖,血肉丰满,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如中考满分作文《那脚印,那亲情……》中:“我接过了父亲做的面饼,让他在我床上休息一会儿,他却不动,站着,从口袋里掏了点零花钱给我,就急着要走。父亲才四十多岁,但额上五线谱似的皱纹,已记载着他全部的辛苦,他的头发已经变得花白,每一根白发,都记载着他的辛苦和坎坷。”小作者宛如一个画家,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农村慈父的形象,尤其是“额上五线谱似的皱纹”这一细节描写,比喻贴切,字字含情,令人感动。
四、比喻说理,道理通俗易懂
借用生活中习见的事物作喻体来说明繁难玄深的道理,不仅浅近贴切,而且能把抽象的事理说得透辟鲜明,富于哲思,读来津津有味,使人深受启发。如中考满分作文《飞翔,哪怕翅膀断了》中:“孩子,去拼搏才会成功。长路漫漫,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想象一下,假如铅笔不经历刀削般的疼痛,怎能写出美丽的文字?种子不经历破壳的疼痛,怎能绽放出甜美的笑容?蛹儿不经历破茧的挣扎疼痛,怎能化蝶,凌飞于天空?”为阐明“拼搏才会成功”的道理,小作者运用比喻论证,不仅使文章文采飞扬,而且使道理通俗易懂。
五、比喻抒情,情思隽永动人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者文之经”。写作离不开抒情,借助比喻在作者情之所至之时把感情含蓄地表达出来,可使文章情思隽永动人,富有韵味,感染力强。如中考满分作文《诗——中国文化的亮点》中:“诗,是在这尘埃中绽放的绝世之花;诗,是中国华夏千年的不老传说;诗,是中国古文化幻化万千的绮丽亮点。在历史中,在传说里,诗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亮点。”形象精当的比喻赞美了诗乃中国文化的亮点,意蕴丰厚,情味绵长。
(上接第7版)让我帮她看看这篇文章合不合适,放学后,她跟几个要好的同学在教室先“彩排”一次。我知道,她真的很用心地对待这次演讲。第二天课前,我告诉她:既然自己已经准备的如此充分了,就不要害怕不成功,就要大声地把自己自信、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看,老师相信你。当她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完成了第一次演讲后,我给她以表扬性的点评,又煽动同学们善意的掌声鼓励,她的信心大大地提高了。 一次、两次的演讲后,同学们自信心增强了、课堂回答问题,都比以前踊跃多了。
其次是在语文素养的提高上。新教学大纲规定: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扎实活泼有序,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应该包括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两个方面。课前三分钟对这两方面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影响。
第一,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虽是短短的三分钟,但它要求学生把一个故事、一个成语或一句名言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查找资料、组织文字、熟记于心等等。而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面自然而然也就扩大了。查找好资料后,还需要学生重新组织语言文字,并把这篇稿子熟记于心,慢慢地,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在这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第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水平。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叫语文?‘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在现实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则是口头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往往决定一个人办事效率的高低,待人接物的恰当与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只会“文”,不会“语”,那跟哑巴又有什么区别呢?
课前三分钟演讲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纠正不规范的发音,进而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要上讲台展现自我,就需要在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如注意在演讲过程中吐字是否清楚,声音是否洪亮,语速是否合适,表情是否自然等。在讲话中,学生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点评别人的同时,也在规范着自己。
再次是在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人品道德上。有个女孩,患有轻度聋哑,说话吐字很不清楚。快轮到她课前三分钟了,我担心她上讲台后吐字不清,被同学取笑,在她演讲前,我私底下问她要不要上台演讲,她微笑地点头说要。第二天,当她走上讲台演讲时,台下掌声一片,那是同学们鼓励的掌声,那是友善的掌声,那是为她加油打气的掌声,当时,我的内心也伴随着阵阵掌声而无比激动。在她演讲的过程中,声音真的很小,语速又很快,吐字也很含糊,就连我站在她旁边都听得不清不楚。可是,教室里却鸦雀无声,在座的同学们并没有说因为听不清楚,就做自己的事,或与周围同学说悄悄话,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她,那些善意的眼神,我至今都记忆犹新。
一、比喻绘景,景物多姿多彩
老舍先生说过:“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运用比喻绘景可把抽象的景物形象化,把简单的景物具体化,让那些美妙的景象生动可感,妙不可言。如中考满分作文《走进神奇的地下魔宫》中:“黄龙洞下的水,或漫不经心地凝聚,或丝帘般地垂落,或琴弦般地恍动,或乳汁般地涌流。点点成趣,丝丝流情。正是这秀色可餐的水,千回百次地浇注、滴落,使得黄龙洞内参差错落的钟乳石千奇百怪,像玉笋顶埂,像利剑,像猛兽,像飞禽。有的如少女沉思,有的如佛祖落尘。这像与不像之间,便留给我们许多想像的空间。”作者描写黄龙洞下的水连用三个比喻,描写黄龙洞内参差错落的钟乳石连用六个比喻,形成两组博喻,既简洁凝练,又新奇美妙,使所描景物栩栩如生,姿态万千。
二、比喻摹声,声音逼真传神
音乐诉之于人的听觉,变幻莫测,稍纵即逝,描摹起来难度较大,但是借助比喻,完全可以把美妙绝伦、飘忽无形的音乐声转化为可感可触的具体形象,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享受。如中考满分作文《感激》中:“我一坐到音乐室的钢琴面前,仿佛就进入另一个世界。音符如一个个的小天使,带着一丝微笑带着一丝调皮,从我的指间轻轻溜出,连缀成彩虹般美丽的乐章。音符们柔柔的,一个接着一个,张开小嘴,把弹奏者的心情,借着那圆滑的乐曲,轻轻地唱了出来。于是,甜甜的世界仿佛充满着花香的气味。我全身的细胞如饮了甜甜的美酒,醉倒在音符的怀抱里了。”作者将音符比作“小天使”,形象生动地描写了音符的调皮与美丽,有情有味,引人遐想不已,表达了钢琴的韵律之美和作者对音乐的情有独钟。
三、比喻写人,人物形神毕肖
巧用比喻塑造人物形象,能使语言灵动飞扬,使描写神韵十足,使人物形神毕肖,血肉丰满,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如中考满分作文《那脚印,那亲情……》中:“我接过了父亲做的面饼,让他在我床上休息一会儿,他却不动,站着,从口袋里掏了点零花钱给我,就急着要走。父亲才四十多岁,但额上五线谱似的皱纹,已记载着他全部的辛苦,他的头发已经变得花白,每一根白发,都记载着他的辛苦和坎坷。”小作者宛如一个画家,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农村慈父的形象,尤其是“额上五线谱似的皱纹”这一细节描写,比喻贴切,字字含情,令人感动。
四、比喻说理,道理通俗易懂
借用生活中习见的事物作喻体来说明繁难玄深的道理,不仅浅近贴切,而且能把抽象的事理说得透辟鲜明,富于哲思,读来津津有味,使人深受启发。如中考满分作文《飞翔,哪怕翅膀断了》中:“孩子,去拼搏才会成功。长路漫漫,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想象一下,假如铅笔不经历刀削般的疼痛,怎能写出美丽的文字?种子不经历破壳的疼痛,怎能绽放出甜美的笑容?蛹儿不经历破茧的挣扎疼痛,怎能化蝶,凌飞于天空?”为阐明“拼搏才会成功”的道理,小作者运用比喻论证,不仅使文章文采飞扬,而且使道理通俗易懂。
五、比喻抒情,情思隽永动人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者文之经”。写作离不开抒情,借助比喻在作者情之所至之时把感情含蓄地表达出来,可使文章情思隽永动人,富有韵味,感染力强。如中考满分作文《诗——中国文化的亮点》中:“诗,是在这尘埃中绽放的绝世之花;诗,是中国华夏千年的不老传说;诗,是中国古文化幻化万千的绮丽亮点。在历史中,在传说里,诗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亮点。”形象精当的比喻赞美了诗乃中国文化的亮点,意蕴丰厚,情味绵长。
(上接第7版)让我帮她看看这篇文章合不合适,放学后,她跟几个要好的同学在教室先“彩排”一次。我知道,她真的很用心地对待这次演讲。第二天课前,我告诉她:既然自己已经准备的如此充分了,就不要害怕不成功,就要大声地把自己自信、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看,老师相信你。当她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完成了第一次演讲后,我给她以表扬性的点评,又煽动同学们善意的掌声鼓励,她的信心大大地提高了。 一次、两次的演讲后,同学们自信心增强了、课堂回答问题,都比以前踊跃多了。
其次是在语文素养的提高上。新教学大纲规定: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扎实活泼有序,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应该包括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两个方面。课前三分钟对这两方面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影响。
第一,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虽是短短的三分钟,但它要求学生把一个故事、一个成语或一句名言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查找资料、组织文字、熟记于心等等。而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面自然而然也就扩大了。查找好资料后,还需要学生重新组织语言文字,并把这篇稿子熟记于心,慢慢地,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在这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第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水平。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叫语文?‘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在现实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则是口头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往往决定一个人办事效率的高低,待人接物的恰当与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只会“文”,不会“语”,那跟哑巴又有什么区别呢?
课前三分钟演讲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纠正不规范的发音,进而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要上讲台展现自我,就需要在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如注意在演讲过程中吐字是否清楚,声音是否洪亮,语速是否合适,表情是否自然等。在讲话中,学生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点评别人的同时,也在规范着自己。
再次是在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人品道德上。有个女孩,患有轻度聋哑,说话吐字很不清楚。快轮到她课前三分钟了,我担心她上讲台后吐字不清,被同学取笑,在她演讲前,我私底下问她要不要上台演讲,她微笑地点头说要。第二天,当她走上讲台演讲时,台下掌声一片,那是同学们鼓励的掌声,那是友善的掌声,那是为她加油打气的掌声,当时,我的内心也伴随着阵阵掌声而无比激动。在她演讲的过程中,声音真的很小,语速又很快,吐字也很含糊,就连我站在她旁边都听得不清不楚。可是,教室里却鸦雀无声,在座的同学们并没有说因为听不清楚,就做自己的事,或与周围同学说悄悄话,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她,那些善意的眼神,我至今都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