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设的目的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z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基督教从传入中国至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代作家中有不少受其影响,在创作中显示出明显的基督教色彩。史铁生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对基督教的某些教义,有着自己的看法,表现出了他对人生真正透彻的思考,对人生的希望和对人性的关怀。
  [关键词] 史铁生 生存 希望 救赎
  
  鲁迅、周作人、庐隐等人都受到过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其作品中都曾显示过典型的基督教色彩来,其中最明显的是忏悔意识,劝人向善,对爱的传播等。现代文学作家最明显具有基督教色彩的人中就包括史铁生。史铁生,21岁插队时因病双腿瘫痪,而后又患上严重的肾病。这些年在一次次的心灵挣扎后,他勇敢面对生活,用自己亲身独特的体验,写出病残者对生活的挣扎和希望。但他的小说并不只局限于这样的特殊群体,大众在他的创作中,看到的是自己的创伤,找到的是自己的希望。《命若琴弦》是一个悲怆的带有寓言特色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不同的生存故事,同时也阐述了自己的生存观。
  
  一、个人经历的投射
  
  史铁生笔下的《命若琴弦》,开头就描述了一个苍凉的景色:“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1]简单的开头,却充满了凄凉感,宿命的味道弥漫了整篇小说。让人值得深思的那句“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为本文奠定了它的基调。
  如果看过小说,都会觉得这个故事就是史铁生个人经历的一个再现。联系到史铁生身上,也许他曾经想过这种那种死去的方法,但最终他还是在与死神,与生活的抗争中,活了下来。残疾虽使他痛苦,但却是他能开始冷静地思考人类本身,只为了自己的需求而写作。在写作中他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这就像是那张药方一样,给予了人一个目标,一个活下去的动力。就像那个老瞎子一样,每天都有着一个目标在等着自己,有了那个目标,寂寞、痛苦,都只是过客,重点是只要用心弹琴,把琴弦弹断。人要像老瞎子一样,一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在追寻,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美好。人就是要在一个又一个的追求中不断地经历下去,生存下去。
  
  二、心灵的救赎
  
  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要经受苦难,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就能在死后获得救赎。因此,苦难与救赎是基督教文学中最常见的主题。史铁生的小说中同样也看得到同样的主题。看他的作品,就像是在看他的人生。读过以后,让人从心里敬佩他,让人不自觉地想加入到他创造的精神世界中去。写作是他找到的生存方式。
  《命若琴弦》里的老瞎子,一生尝尽辛苦奔波,拄着拐杖,从山的这边走向山的那边,只是为了一个药方,为了一个美好的愿望。穷尽一生求得的却只是一张白纸而已。在将死之时,却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徒弟,这时的清醒,让他懂了自己还有一个使命,那就是把生存的希望继续传递下去,就像当年自己的师傅一样。这种善意的欺骗,却是为所有人理解并赞同的,是永恒的爱。
  在史铁生的作品中,主人公靠着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对生命的领悟,得到精神上的超脱。也许虚设的目的是永远也无法实现的,就像老瞎子的绝望一样。但我们也看到了,小瞎子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世界,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感情勾画出世界,老瞎子也曾有过快乐的时光,正是因为他生命里有那个虚设的目的,于是他的心弦被拉紧。目的虽没达到,但过程确实无憾地快乐。此时,作品结尾写的“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才有了新的含义,人生也就是如此,失望、希望,生活周而复始,只有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了,才得到了真正的救赎。
  史铁生在思想和创作上都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爱和救赎是基督教所宣扬的。他通过自身的经历体验到了爱和救赎的必要性,并在作品中有所体现。读者通过阅读作品,就算不是基督教徒,所获得的精神救赎也是一样的。为自己和他人找到活着的理由,也许就是史铁生生存的目的了。
  
  三、生存的力量
  
  生存下来也需要一个理由,让自己能有力量活下来。有了这个理由,生活便有了意义。史铁生在挣扎过后,找到了能让自己活下来的目的和意义,于是便有了他笔下的作品,有了让人能找到生存的动力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内涵。
  生命就像是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那断了的琴弦代表了他们的生活,也支撑起他们的梦想。起先,这些琴弦就是他们生存下来的动力,但当那目标变成虚设,没有了以后,记忆成了生存的动力。一路走过,怀着梦想,连忧虑都是快乐。这个情节,与余华的《活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余华说:“活着就是为了活着。”确实,老瞎子活下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瞎子活着,想当年,他的师傅也是这样做的,目的虽然虚设,但过程却是美好的。那张白纸就是他们的希望,就是他们生存的力量。真相出现的那天,也许是无法承受的痛苦,但是只要想活着,那么那张白纸就是真正的药方。于是老瞎子像他师父一样把这药方封在了小瞎子的琴槽里,让他能拉紧自己的琴弦,弹出自己的乐曲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是一个谎言的继续,并且会永远地流传下去。沉重的谎言,让老瞎子与自己的师傅重叠了起来,这一代代同样痛苦的决定,注定小瞎子将来也一样会经历,谎言支撑起的是一代又一代的生的希望。人生最重要的莫过于找到生存的动力,这个谎言带给他们的希望,给予了他们人生的意义,这个谎言便也是必须存在的,是永远存在的。
  《命若琴弦》触及到的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层面,身体上的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精神上的残缺。史铁生用一个瞎子的一生,生存、死亡、希望和绝望,用对他们的超越和解脱,带给大众答案,表现出史铁生对人的关怀,让我们体验到了生命的强大和生命的意义。药方本来就是白纸,我们却将它作为生存下来的目的。目的消失时,绝望是不可避免的,但重要的是,人本身就可以在这张白纸上重新画出自己的目的来。就像那琴弦一样,只要你去拉紧了,便是生存下去的理由,便是自己将来梦想中的理想世界。人也只有在过程中才能感受到生存的快乐,才能体验到生命的伟大。目的本来没有,过程便是真正的意义。
  
  注释
  [1]史铁生:《命若琴弦》,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P101
  
  参考文献
  史铁生:《命若琴弦》,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张在中:《原罪与爱的救赎—论基督教对史铁生的影响》,中国知网。
  吴军:《沉重而美丽的语言—史铁生小说〈命若琴弦〉解读》,知网。
  
  作者简介
  肖繁,广州暨南大学2008届现当代文学史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 贵州省福泉市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发达,是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福泉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文物先进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福泉山被中国传统文化专委会命名为“中国十大道教文化圣地”。即将出版的《福泉历史文化精粹》一书将福泉市从周朝末年且兰国邑至民国时期的平越县近三千年历史上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民族风情、人文和自然景观等汇集成册,现将其中重要篇章节录,以飨读者。   [关键
【作者简介】  《中国好声音》栏目评委(左起:庾澄庆、刘欢、那英、杨坤) 近年来,娱乐类节目的“乱炒作、搏出位”等不良风气使电视娱乐节目的“道德严肃性”不断地丧失,与当前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主导文化之间的冲突加剧。为了规范过度泛滥的娱乐节目,2011年10月25日,广电总局正式颁布了“限娱令”。“限娱令”以国家政策的形式,强制性地限制娱乐节目的播出,对国内的电视娱乐
[摘要] 电影中所呈现的媒介具有伪客观性、反自身性、伪善性、控制性,而人也可以异化为工具性的媒介。虽然拍摄我们所看到的电影的摄影机本身就是一个媒介工具,但是通过看这个不可见的摄影机中的可见摄影机,在这种双重的“镜框”中我们或许能看到一个更为真实的媒介工具。通过看电影中的媒体,我们不仅看到电影创作者对媒体的反思,还应该透过银幕看到媒体更为真实的一面,看它如何为我们虚构一个观念里的世界。  [关键词]
一、 微博是科技媒体传播的重要平台  科技媒体是指以科技为主要传播内容的媒介,其中又以各大新锐科技媒体网站最为吸引眼球,目前国内知名的科技媒体网站主要有36氪、虎嗅网、雷锋网、砍柴网、果壳网等。这些网站虽然内容侧重点不同——或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社交,或在电子商务,或在创业等——但其对科技标签的偏好是一致的,因此,其对目标群体的定位相对门户网站也更为“小众”而明确。如何在初创时期顺利吸引到
王家卫电影的影像追求唯美的摄影风格,他的一系列影片在影像画面上体现出缥缈、虚幻的纯净之气。王家卫凭借这样具有浓郁情感的影像营造一个感性且恍惚的主观艺术世界,在这个影像世界里观众需要去体悟、领会它的意境之美,理解其对主体自由的表达。王家卫炫丽斑斓的影像风格体现了庄子美学思想中关于审美主体性精神的基本观点。   首先,王家卫电影影像的洒脱和迷离折射了其对“真”美境界的追求。大面积地使用色相单一的纯色
【摘要】好莱坞动画影片的成功使其成为业内重要的参考体系,通过多年的实践,他们已形成了可操作性很强的创作理论。我国动画片创作者所面临的叙事与意义的两难问题在好莱坞动画片中总能找到优秀的解决范例  好莱坞动画剧作者深谙动画影片的创作技巧,不仅能够把故事讲得惊险有趣,同时在内容的背后还能给观众一些触动灵魂的东西,即故事的意义  【关键词】主题意义 题材 冲突 突转 多情节  【Dol】10.3969/j
谈及周星驰电影,很多人不免产生如下刻板印象:“令人恶心的镜头比比皆是,粗俗,缺乏应有的美感”。(符志刚:《拙劣的“杂烩”——观有感》,载《电影评介》1994年3期)细数周星驰近五十部作品,这种镜头不可谓不多——在《百变星君》中,其下体变成了可以浇灌花园的莲蓬头;在《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向春十三娘炫耀其体毛丰盛;在《千王之王2000》中,黄狮虎骗梁宽吃大便;而由李健仁扮演的如花这一丑妇形象则几乎成为
[摘要] 电影《赛德克?巴莱》作为台湾2011年台湾金马奖的最佳剧情片,讲述了日据时代的台湾原住民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信仰,骁勇的赛德克部落头目莫那鲁道见证了三十年来的压迫统治,最终决定联合其他部落,挺身为尊严反抗。这段莫那带领族人循着祖灵遗训,拼死夺回猎场的历史在教科书上被称为雾社事件。在电影中,如面纱般掩盖和尘封的历史、沉默的少数声音、扭曲的种族经验以及各种边缘身份问题被一一揭开,从幕后走向前台
[摘要] 在高度物质化的现当代社会中,即便是一部艺术片也或多或少的考虑到自身的商业化效果,当然一部商业片也或多或少带有艺术成分,完全的商业和完全的艺术是几乎不存在的。我们现在经常看见艺术电影也在争夺影院票房,而许多商业大片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在一些技巧上借鉴艺术电影的视角或者手法,往往也会获得票房和好评的双赢。所以说,严格的商业片和艺术片现在不仅没有严格的界限,而且十分模糊,甚至已经严重交叉
【作者简介】张茜,女,河北武安人,河南中医学院人文学院公共艺术学科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影视文化传播研究。【基金项目】电影《集结号》剧照 《集结号》作为近年来一部成功的国产战争片,其反映出的审美文化层面上的特点值得关注。本片的成功为我国同类型题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下面,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该片进行分析。一、影片在叙事模式上的突破  纵观整个中国战争题材电影史,《集结号》无疑是个里程碑式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