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沿海水域开发不充分,利用不够合理
如滨海砂矿,目前多属中、小矿型,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福建沿海,山东和辽宁也有一些矿点。海盐盐化工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仅限于从卤水中提取氯化钠、氯化钾、溴、镁和芒硝等,而经济价值高的微量元素,如铀、碘等尚未开发利用。我国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开发的很少。如山东有115处滨海旅游景观。已开发的只有50处,占43%。上海140处古迹旅游点,开发利用的仅有17处,占12%。全国100多处滨海沙滩资源,只有39处作为海水浴场被利用。在多种海洋动力资源中,我国只开发了潮汐能,其它如波浪能、海流能等仍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
2、海洋生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中国海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度锐减。海洋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鱼的过度捕获、传统渔业资源衰退。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规划管理、捕捞失控以及海洋环境污染加剧。部分河口、海湾及沿岸浅水区,由于不适当的拦河筑坝、围海造田、修筑海岸工程以及排污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沿海除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外,其它生物资源也未得到应有保护。如山东的胶州湾,1963年曾有141种生物,70年代还有30种,到80年代初只剩下17种。一些珍稀生物,如中华白海豚、斑海豚、海龟、文昌鱼等,减少更加明显。几乎濒临灭绝的危险。
3、近海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目前中国近海日益受到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海港、船舶海上石油平台作业或事故排污的污染。80年代初期,每年排入沿海海域的工业废水达4.5亿吨,生活污水约15亿吨。其中以陆源污染为主。污水入海量以进入东海沿岸的最大,次为南海沿岸、渤海沿岸和黄海沿岸。
石油是近海海水中最主要的污染物,污染范围较广,东海近岸区和渤海部分海区的港湾和河口污染较为严重。石油污染不仅能使鱼、虾、贝类等海产品变味,严重时能产生毒性效应。油污染还会使海滨风景浏览区及海水浴场的环境质量恶化。影响游览和休养活动。1980~1995年间我国海域发现有一定规模的海面溢油事件115起。因污染对鱼虾产卵、繁殖及资源衰退等慢性影响造成的损失估计每年达数十亿元。
重金属的污染主要见于锦州湾、辽河口、珠江口等近岸海区。重金属易在底质中蓄积,不易降解,往往被生物富集,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威胁。
由于大量生活污水排入近海海域,近几年使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形成“赤潮”。其发生的次数、规模和持续的时间有增加趋势,对渔业造成影响。据不完全统计,1980—1997年在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灾害380起,平均每年20起。90年代后,平均每年30多起。
4、特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岛屿生态环境恶化
珊瑚生长极为缓慢,造礁率仅为1~3mm/a,一旦遭到破坏,再行恢复很难。但由于挖礁制作工艺品和烧制石灰,我国的珊瑚礁资源破坏严重。海南岛沿岸的珊瑚礁80%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既是海岸屏障,又是鱼虾栖息繁殖场所的红树林,由于大规模围垦造田和肆意砍伐,面积锐减,全国现存红树林只有2万hm2。同样具有较高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滨海滩涂湿地,也在大规模的围垦下严重破坏,累计丧失滩涂湿地约100多万hm2,相当于原有滩涂湿地的一半。很多岛屿上的天然林和海岸红树林破坏严重。开采鸟粪、过量捕鸟、过分采石和工业废物的倾倒已经使岛屿生态环境恶化。
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保护
1、海洋的开发要统筹规划和管理
海洋拥有生物、化学、矿产、动力及海洋空间等多种资源,这些资源处于同一环境之中,在开发利用时涉及众多部门,彼此既紧密关联,又互相制约,应有专门的组织机构,从全局观点和长远利益出发,统筹安排海洋的开发和管理,制定海洋的开发规划,监督执行有关海洋的法规。
2、加强海洋环境及资源的调查研究
中国海洋环境复杂。资源储量还不是很清楚,这给海洋的保护和利用带来一定困难。为此,应进一步加强海洋水文、气象、化学、生物及地质等基础情况的调查研究。当前调查研究应以近岸和浅海大陆架海域为主,也要组织适当力量对大洋进行考察。为今后开发大洋公有资源做好准备。在海岸带资源调查中,除对各类资源储量进行清查外,还应重视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调查和研究。要加强灾害性天气的分析和预报,以便顺利地和合理地利用各类资源。
3、大力发展沿海水产养殖业,保护近海渔业资源,逐步发展外海和远洋渔业
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已严重衰退,必须坚决采取保护措施。对于资源已遭严重破坏的种类,除应保护产卵场、设立幼鱼保护区之外,对其中某些种类要采取禁捕和增殖的措施,以恢复资源。对于尚有一定资源数量的种类,则应加强管理,合理安排生产,控制捕捞强度,使其持续利用。对于与邻国共同捕捞的对象,则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加以保护。
海洋水产增殖、养殖是今后增加水产品产量的重要途径。中国有广阔的浅海水域可利用,也有相当的技术力量,发展养殖可以减轻近海的捕捞压力。发展外海和远洋渔业,是开创海洋渔业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步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力争近期内取得较大的进展。
4、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防止海洋污染
1)加强海洋污染监测。根据中国海洋环境及资源的特点,划定各海区所属类别、范围及界线,进行监视、监测。对已污染的海区,不仅要了解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水平,更应注意是否产生污染损害。
2)控制陆地污染,实行对陆源污染总量控制。应确定沿海排污口和可接受的排放量水平,对陆源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可采用污水处理措施,消除和减少有可能在海洋环境中富集到危险水平的有机卤化物和其他有机化合物以及引起沿海水域富营养化或赤潮的氮磷污染物的排放;开发实施无害环境的土地利用技术和方法,减少水道和港湾产生污染海洋环境的径流量。
3)控制与管理海上活动引起的海洋污染。应要求海运企业或海上活动作业者具备防治油污染和核放射事故的应急能力和设施。在港湾地区设立收集船上废油、化学品废物和垃圾的设施,逐步禁止在海上倾弃和焚烧危险物质。
5、加强海岸带、海岛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根据海岸带与海岛资源的种类、分布、集中程度和开发价值,优先开发综合价值高的海洋资源。
2)加快岛屿经济开发建设,开发海岛港的资源,尽快畅通交通,使之成为大陆港港口的卫星港。
3)有计划地开展海岸带与岛屿生态研究。要积极开展海岸线与岛屿的生态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规划,制定海岸带与岛屿保护开发方案。在不同的区域中,选择典型的海岸带与岛屿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便取得基础数据,为海岸带与岛屿的自然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注意防止由各种工程建设而引起的海岸带与岛屿生态环境的恶化。
如滨海砂矿,目前多属中、小矿型,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福建沿海,山东和辽宁也有一些矿点。海盐盐化工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仅限于从卤水中提取氯化钠、氯化钾、溴、镁和芒硝等,而经济价值高的微量元素,如铀、碘等尚未开发利用。我国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开发的很少。如山东有115处滨海旅游景观。已开发的只有50处,占43%。上海140处古迹旅游点,开发利用的仅有17处,占12%。全国100多处滨海沙滩资源,只有39处作为海水浴场被利用。在多种海洋动力资源中,我国只开发了潮汐能,其它如波浪能、海流能等仍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
2、海洋生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中国海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度锐减。海洋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鱼的过度捕获、传统渔业资源衰退。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规划管理、捕捞失控以及海洋环境污染加剧。部分河口、海湾及沿岸浅水区,由于不适当的拦河筑坝、围海造田、修筑海岸工程以及排污等,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沿海除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外,其它生物资源也未得到应有保护。如山东的胶州湾,1963年曾有141种生物,70年代还有30种,到80年代初只剩下17种。一些珍稀生物,如中华白海豚、斑海豚、海龟、文昌鱼等,减少更加明显。几乎濒临灭绝的危险。
3、近海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目前中国近海日益受到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海港、船舶海上石油平台作业或事故排污的污染。80年代初期,每年排入沿海海域的工业废水达4.5亿吨,生活污水约15亿吨。其中以陆源污染为主。污水入海量以进入东海沿岸的最大,次为南海沿岸、渤海沿岸和黄海沿岸。
石油是近海海水中最主要的污染物,污染范围较广,东海近岸区和渤海部分海区的港湾和河口污染较为严重。石油污染不仅能使鱼、虾、贝类等海产品变味,严重时能产生毒性效应。油污染还会使海滨风景浏览区及海水浴场的环境质量恶化。影响游览和休养活动。1980~1995年间我国海域发现有一定规模的海面溢油事件115起。因污染对鱼虾产卵、繁殖及资源衰退等慢性影响造成的损失估计每年达数十亿元。
重金属的污染主要见于锦州湾、辽河口、珠江口等近岸海区。重金属易在底质中蓄积,不易降解,往往被生物富集,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威胁。
由于大量生活污水排入近海海域,近几年使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形成“赤潮”。其发生的次数、规模和持续的时间有增加趋势,对渔业造成影响。据不完全统计,1980—1997年在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灾害380起,平均每年20起。90年代后,平均每年30多起。
4、特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岛屿生态环境恶化
珊瑚生长极为缓慢,造礁率仅为1~3mm/a,一旦遭到破坏,再行恢复很难。但由于挖礁制作工艺品和烧制石灰,我国的珊瑚礁资源破坏严重。海南岛沿岸的珊瑚礁80%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既是海岸屏障,又是鱼虾栖息繁殖场所的红树林,由于大规模围垦造田和肆意砍伐,面积锐减,全国现存红树林只有2万hm2。同样具有较高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滨海滩涂湿地,也在大规模的围垦下严重破坏,累计丧失滩涂湿地约100多万hm2,相当于原有滩涂湿地的一半。很多岛屿上的天然林和海岸红树林破坏严重。开采鸟粪、过量捕鸟、过分采石和工业废物的倾倒已经使岛屿生态环境恶化。
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保护
1、海洋的开发要统筹规划和管理
海洋拥有生物、化学、矿产、动力及海洋空间等多种资源,这些资源处于同一环境之中,在开发利用时涉及众多部门,彼此既紧密关联,又互相制约,应有专门的组织机构,从全局观点和长远利益出发,统筹安排海洋的开发和管理,制定海洋的开发规划,监督执行有关海洋的法规。
2、加强海洋环境及资源的调查研究
中国海洋环境复杂。资源储量还不是很清楚,这给海洋的保护和利用带来一定困难。为此,应进一步加强海洋水文、气象、化学、生物及地质等基础情况的调查研究。当前调查研究应以近岸和浅海大陆架海域为主,也要组织适当力量对大洋进行考察。为今后开发大洋公有资源做好准备。在海岸带资源调查中,除对各类资源储量进行清查外,还应重视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调查和研究。要加强灾害性天气的分析和预报,以便顺利地和合理地利用各类资源。
3、大力发展沿海水产养殖业,保护近海渔业资源,逐步发展外海和远洋渔业
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已严重衰退,必须坚决采取保护措施。对于资源已遭严重破坏的种类,除应保护产卵场、设立幼鱼保护区之外,对其中某些种类要采取禁捕和增殖的措施,以恢复资源。对于尚有一定资源数量的种类,则应加强管理,合理安排生产,控制捕捞强度,使其持续利用。对于与邻国共同捕捞的对象,则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加以保护。
海洋水产增殖、养殖是今后增加水产品产量的重要途径。中国有广阔的浅海水域可利用,也有相当的技术力量,发展养殖可以减轻近海的捕捞压力。发展外海和远洋渔业,是开创海洋渔业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步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力争近期内取得较大的进展。
4、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防止海洋污染
1)加强海洋污染监测。根据中国海洋环境及资源的特点,划定各海区所属类别、范围及界线,进行监视、监测。对已污染的海区,不仅要了解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水平,更应注意是否产生污染损害。
2)控制陆地污染,实行对陆源污染总量控制。应确定沿海排污口和可接受的排放量水平,对陆源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可采用污水处理措施,消除和减少有可能在海洋环境中富集到危险水平的有机卤化物和其他有机化合物以及引起沿海水域富营养化或赤潮的氮磷污染物的排放;开发实施无害环境的土地利用技术和方法,减少水道和港湾产生污染海洋环境的径流量。
3)控制与管理海上活动引起的海洋污染。应要求海运企业或海上活动作业者具备防治油污染和核放射事故的应急能力和设施。在港湾地区设立收集船上废油、化学品废物和垃圾的设施,逐步禁止在海上倾弃和焚烧危险物质。
5、加强海岸带、海岛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根据海岸带与海岛资源的种类、分布、集中程度和开发价值,优先开发综合价值高的海洋资源。
2)加快岛屿经济开发建设,开发海岛港的资源,尽快畅通交通,使之成为大陆港港口的卫星港。
3)有计划地开展海岸带与岛屿生态研究。要积极开展海岸线与岛屿的生态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规划,制定海岸带与岛屿保护开发方案。在不同的区域中,选择典型的海岸带与岛屿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便取得基础数据,为海岸带与岛屿的自然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注意防止由各种工程建设而引起的海岸带与岛屿生态环境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