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不仅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更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和以党的建设贯穿社会治理、保障社会治理、引领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监狱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治理成效直接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加大党建引领监狱治理问题研究,对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不仅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更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和以党的建设贯穿社会治理、保障社会治理、引领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监狱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治理成效直接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加大党建引领监狱治理问题研究,对推动监狱党建工作和监狱治理的发展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其他文献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正确处理政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当中有政治,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党和法的关系是政治和法治关系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正确处理政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关键是从政治上看法治、在法治工作中坚持讲政治,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推进法治建设,在符合中国实际的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法治观,通常是指对法治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一般认为,法治就是法律之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准绳.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①习近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法治观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是很看重依法治国的,讲得也比较多.”②笔者认为,我们党能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本人对法治的看重是密不可分的.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观,对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和要旨具有重要意义.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为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其中,革命根据地时期司法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根据地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过程中,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领导军民进行长期武装斗争的地方.在党的领导下,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司法建设的重要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铸就了红色基因,为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保障广大人民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深刻影响着我国司法发展、法治建设的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开创性提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决议》从十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特别是专题总结了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成就,体现了我们党对法治建设的认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政治和法治发展意义,对行政法律制度改革创新也指明了前行方向和重要任务.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我国行政法治革新努力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果,公众参与行政立法成为这一进程中的重要突破口,形成若干制度规范,表现出积极作用.但由于认识滞后和条件不足等原因,公众参与行政立法仍然存在机制和方法上的缺陷短板,须在民主型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通过持续改革创新不断进行完善.本文就确立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与行政法治革新任务的关系,特别是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制度规范、积极作用、机制缺陷和完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