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办高校资助体系的完善让更多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顺利完成学业,为我国培养出了更多优秀人才。但是民办高校资助体系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受资助学生缺乏诚信和感恩意识等问题。鉴于此,下文对当前我国民办高校资助体系下学生思想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强化学生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资助体系;诚信教育;感恩教育
引言
伴随高校的不断改革,政府出台了资助贫困学子上学的系列政策和措施,不让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失学,尽可能达到教育和社会的公平化。目前民办高校的资助体系发展至今已经基本完善,但在日趋健全化的高校资助体系下,被资助学生却出现对资助认识不足、欠缺感恩思想、诚信观念、自立精神等思想问题,需要高校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
1民办高校资助体系下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
首先,民办高校资助体系下学生缺乏诚信意识,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审定贫困生资格阶段,伪造贫困资料,从而骗取助学金;第二,学生出现还贷违约、延期还贷的现象,在近几年出现得较为频繁;第三,为获得奖学金,在考试中采取违纪手段等。其次,缺乏感恩意识。部分接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认为是自己应得,并没有完全认识到国家和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良苦用心,也没有认真考虑如何回报国家;最后,缺乏自立自强精神。近几年不断扩大了奖助学金的资助比例,也增加了资助金额,更多学生能够享受资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经济问题,但也出现了新问题,高校资助体系在经济上实质是无偿资助模式,这种模式容易让被资助学生有依赖思想,逐渐丧失了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
2民办高校资助体系下学生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策略
2.1加强学生诚信规范管理
首先,高校需建立健全受资助大学生的诚信管理信息,及时记录、跟踪、储存和监督受资助大学生的各类信息,实行“一人一档”管理,并以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范化、便捷化管理,方便高校和受资助大学生即时查询学生贷款及还款的动态;其次,建立受资助学生的诚信评价体系。高校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可量化的诚信评价标准,主要包括:诚信评测指标、诚信评测模型、诚信评测要素、诚信评测标准、诚信评测实施途径等,从而能够公平、客观的对学生诚信行为进行评价;最后,制定刚性规范制度。针对受资助大学生制定一套刚性规范制度,以制约其失信行为。例如,在新生入校时就邀请从事个人征信工作的相关人员开展个人征信讲座,让学生认识到个人诚信记录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违约者可能会在以后的申请房贷、车贷或考取相关的职业证书时因不诚信而被拒绝,守信者则享有优先权。也可以将其个人信用行为与学分相关联,若发生失信行为就取消受资助资格并扣除一定学分等。
2.2多样化开展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高校感恩教育是系列的教育活动综合體,不能独立化和片面化,应该在资助中贯穿始终。比如在开始资助工作的时候,也就是认定贫困生的阶段,要加强资助政策宣传教育,学生从中感受到的国家、社会、学校的努力,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而资助的评审阶段,其制度要公平化、公开化,同时评审要适度倾向比较有感恩思想的学生,从而强化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资助的发放阶段,高校要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让被资助学生成为社会爱心一员,引导学生采取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为学生提供反哺社会的机会,有效提升高校感恩教育的水平。
2.3思政 法制 感恩 诚信教育并举
首先,将学生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相结合,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将感恩与诚信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传授给学生,充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潜在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知,让学生明白丧失诚信将无法立足于社会。通过在校园中广泛宣传大量感恩诚信事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讲诚信感恩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从思想上树立以诚信为荣、以感恩为荣的观念;其次,学校在进行感恩教育与诚信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论教育过于枯燥会影响教育效果,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诚信、感恩的真正意义。例如,学校可以去贫困山区、孤儿院进行志愿服务、可以开展公益劳动等,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把抽象的说教转化为具体行动,以鲜活的感恩教育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恩、实践诚信,让感恩与诚信观念能够内化在学生的潜意识中。
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诚信感恩教育是一个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过程。学校在进行教育时,要不断改进教育形式,完善教育手段,充实教育内容,逐步构建完善的诚信感恩教育体系,从而使诚信及感恩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悦.高校资助体系下学生诚信感恩教育浅析[J].才智,2016(15):124.
[2]苏浣钗.从物质帮扶到精神帮扶——谈学生资助工作案例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7(08):132-133.
[3]宋庆彬,陆全胜.育人视角下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3):165-167.
关键词:民办高校;资助体系;诚信教育;感恩教育
引言
伴随高校的不断改革,政府出台了资助贫困学子上学的系列政策和措施,不让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失学,尽可能达到教育和社会的公平化。目前民办高校的资助体系发展至今已经基本完善,但在日趋健全化的高校资助体系下,被资助学生却出现对资助认识不足、欠缺感恩思想、诚信观念、自立精神等思想问题,需要高校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
1民办高校资助体系下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
首先,民办高校资助体系下学生缺乏诚信意识,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审定贫困生资格阶段,伪造贫困资料,从而骗取助学金;第二,学生出现还贷违约、延期还贷的现象,在近几年出现得较为频繁;第三,为获得奖学金,在考试中采取违纪手段等。其次,缺乏感恩意识。部分接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认为是自己应得,并没有完全认识到国家和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良苦用心,也没有认真考虑如何回报国家;最后,缺乏自立自强精神。近几年不断扩大了奖助学金的资助比例,也增加了资助金额,更多学生能够享受资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经济问题,但也出现了新问题,高校资助体系在经济上实质是无偿资助模式,这种模式容易让被资助学生有依赖思想,逐渐丧失了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
2民办高校资助体系下学生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策略
2.1加强学生诚信规范管理
首先,高校需建立健全受资助大学生的诚信管理信息,及时记录、跟踪、储存和监督受资助大学生的各类信息,实行“一人一档”管理,并以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范化、便捷化管理,方便高校和受资助大学生即时查询学生贷款及还款的动态;其次,建立受资助学生的诚信评价体系。高校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可量化的诚信评价标准,主要包括:诚信评测指标、诚信评测模型、诚信评测要素、诚信评测标准、诚信评测实施途径等,从而能够公平、客观的对学生诚信行为进行评价;最后,制定刚性规范制度。针对受资助大学生制定一套刚性规范制度,以制约其失信行为。例如,在新生入校时就邀请从事个人征信工作的相关人员开展个人征信讲座,让学生认识到个人诚信记录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违约者可能会在以后的申请房贷、车贷或考取相关的职业证书时因不诚信而被拒绝,守信者则享有优先权。也可以将其个人信用行为与学分相关联,若发生失信行为就取消受资助资格并扣除一定学分等。
2.2多样化开展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高校感恩教育是系列的教育活动综合體,不能独立化和片面化,应该在资助中贯穿始终。比如在开始资助工作的时候,也就是认定贫困生的阶段,要加强资助政策宣传教育,学生从中感受到的国家、社会、学校的努力,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而资助的评审阶段,其制度要公平化、公开化,同时评审要适度倾向比较有感恩思想的学生,从而强化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资助的发放阶段,高校要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让被资助学生成为社会爱心一员,引导学生采取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为学生提供反哺社会的机会,有效提升高校感恩教育的水平。
2.3思政 法制 感恩 诚信教育并举
首先,将学生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相结合,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将感恩与诚信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传授给学生,充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潜在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知,让学生明白丧失诚信将无法立足于社会。通过在校园中广泛宣传大量感恩诚信事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讲诚信感恩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从思想上树立以诚信为荣、以感恩为荣的观念;其次,学校在进行感恩教育与诚信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论教育过于枯燥会影响教育效果,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诚信、感恩的真正意义。例如,学校可以去贫困山区、孤儿院进行志愿服务、可以开展公益劳动等,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把抽象的说教转化为具体行动,以鲜活的感恩教育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恩、实践诚信,让感恩与诚信观念能够内化在学生的潜意识中。
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诚信感恩教育是一个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过程。学校在进行教育时,要不断改进教育形式,完善教育手段,充实教育内容,逐步构建完善的诚信感恩教育体系,从而使诚信及感恩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悦.高校资助体系下学生诚信感恩教育浅析[J].才智,2016(15):124.
[2]苏浣钗.从物质帮扶到精神帮扶——谈学生资助工作案例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7(08):132-133.
[3]宋庆彬,陆全胜.育人视角下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3):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