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林县属于贫困山区县,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素质不高,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上林县大大加强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素质不高,教学方法陈旧。除受地域和经济发展的局限,难以引进优秀的教师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从教等客观因素制约之外,主要原因还是教育改革的体制和机制滞后,使农村优秀教师难以脱颖而出,在客观上制约了农村优秀教师人才的成长。此外,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有观望等待思想,有的认为自己地处贫困山区,教育基础条件差,工作条件辛苦,进修学习机会少,自己专业水平不高,有畏难情绪,因而缺乏竞争和创新意识。
2.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不重视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缺乏教育科研意识,教学能力不强。究其原因,首先是对学习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教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做了多年教师,对教学工作比较熟悉,继续使用老一套方法进行教学。有的认为,教育科研非常深奥,自己理论知识有限,水平低,接触面窄,缺乏研究的能力,不知从何人手。有的认为平时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无暇顾及搞科研。
3.一些学校及主管部门不够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培训工作,有的说缺乏经费,有的说工作忙没有时间组织。其次,教育培训的方法、内容跟不上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方式比较单一,只强调农村教师岗位资格的培训,而对他们的素质、能力的真正提高重视不够。
4.农村专业化教师较为缺乏,影响办学质量。由于受特定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制约,农村教师教学理念、思维空间远远跟不上教育新形势发展需要。许多教师学历偏低,专业化知识更为缺乏,教学方法陈旧呆板,难以承担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任务。此外,近几年来,各个学校都在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师聘任制,优秀教师不断向县城流动,普通的教师则沉淀在农村中小学。这也是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的原因之一。
针对以上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笔者认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1.改革用人机制,增强创新意识。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应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成长的人事机制,广开渠道向农村中小学充实高素质教师,切实解决农村教师年龄偏大和“青黄不接”的问题;二是加大招聘师范大中专毕业生力度,简化高素质人才到农村教育部门工作的手续,为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增加新鲜血液和后备力量;三是要求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彻底摒弃旧的教学模式。
2.加强理论学习,开展科研促教活动。农村中小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开展卓有成效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不断对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重组。此外,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科研意识,通过建立并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的教科研机构和健全学校教育科研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教研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学校还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教科研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培训,除了派教师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科研培训,还要请各级教科研专家学者到农村学校进行讲座,从而改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素质。
3.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办学效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是推进农村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保障。改进培训方式,更新培训内容,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的投入,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学习培训质量,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评价、选拔、配置、激励和保障机制,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积极创造有利于农村教师成长的优良环境。
4.注重培养,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知识。一个合格的农村教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而且更应具有过硬的专业本领。为此,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就要加速培养农村教育专业化人才:一是以农村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进行培养;二是加强和改进培养方式,健全培养机制,对于农村青年教师、山村教师和在聘的代课教师除了鼓励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外,还要有计划分批次给他们提供脱产培训和进修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掌握教学创新方法。此外,还要立足校本实际,经常组织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举办教育理论讲座,开展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相互听课和外出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三是科学合理调配师资,切实解决农村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并建立县域内农村骨干教师城乡交流制度,缩小城乡问教师资源配置的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责编 韦春艳)
1.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素质不高,教学方法陈旧。除受地域和经济发展的局限,难以引进优秀的教师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从教等客观因素制约之外,主要原因还是教育改革的体制和机制滞后,使农村优秀教师难以脱颖而出,在客观上制约了农村优秀教师人才的成长。此外,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有观望等待思想,有的认为自己地处贫困山区,教育基础条件差,工作条件辛苦,进修学习机会少,自己专业水平不高,有畏难情绪,因而缺乏竞争和创新意识。
2.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不重视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缺乏教育科研意识,教学能力不强。究其原因,首先是对学习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教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做了多年教师,对教学工作比较熟悉,继续使用老一套方法进行教学。有的认为,教育科研非常深奥,自己理论知识有限,水平低,接触面窄,缺乏研究的能力,不知从何人手。有的认为平时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无暇顾及搞科研。
3.一些学校及主管部门不够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培训工作,有的说缺乏经费,有的说工作忙没有时间组织。其次,教育培训的方法、内容跟不上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方式比较单一,只强调农村教师岗位资格的培训,而对他们的素质、能力的真正提高重视不够。
4.农村专业化教师较为缺乏,影响办学质量。由于受特定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制约,农村教师教学理念、思维空间远远跟不上教育新形势发展需要。许多教师学历偏低,专业化知识更为缺乏,教学方法陈旧呆板,难以承担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任务。此外,近几年来,各个学校都在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师聘任制,优秀教师不断向县城流动,普通的教师则沉淀在农村中小学。这也是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的原因之一。
针对以上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笔者认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1.改革用人机制,增强创新意识。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应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成长的人事机制,广开渠道向农村中小学充实高素质教师,切实解决农村教师年龄偏大和“青黄不接”的问题;二是加大招聘师范大中专毕业生力度,简化高素质人才到农村教育部门工作的手续,为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增加新鲜血液和后备力量;三是要求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彻底摒弃旧的教学模式。
2.加强理论学习,开展科研促教活动。农村中小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开展卓有成效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不断对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重组。此外,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科研意识,通过建立并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的教科研机构和健全学校教育科研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教研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学校还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教科研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培训,除了派教师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科研培训,还要请各级教科研专家学者到农村学校进行讲座,从而改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素质。
3.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办学效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是推进农村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保障。改进培训方式,更新培训内容,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的投入,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学习培训质量,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评价、选拔、配置、激励和保障机制,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积极创造有利于农村教师成长的优良环境。
4.注重培养,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知识。一个合格的农村教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而且更应具有过硬的专业本领。为此,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就要加速培养农村教育专业化人才:一是以农村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进行培养;二是加强和改进培养方式,健全培养机制,对于农村青年教师、山村教师和在聘的代课教师除了鼓励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外,还要有计划分批次给他们提供脱产培训和进修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掌握教学创新方法。此外,还要立足校本实际,经常组织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举办教育理论讲座,开展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相互听课和外出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三是科学合理调配师资,切实解决农村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并建立县域内农村骨干教师城乡交流制度,缩小城乡问教师资源配置的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责编 韦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