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岁通天帖》又称《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它包括了王羲之及其子孙的书法作品,共计10帖。这10帖为何叫作《万岁通天帖》呢?这话得从大唐李氏王朝说起。
唐太宗李世民喜好书法,他当上皇帝以后,便开始组织人马到处收集古人名画字迹,对王羲之的书法最为喜爱,朝思暮想就想得到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最有名的就是《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最后唐太宗遣萧翼从辩才和尚那里弄到了王羲之的《兰亭序》的真迹。后来《兰亭序》真迹被喜爱书法的唐太宗李世民带进了昭陵。想不到这位书痴皇帝对书法的痴迷竟然影响到他后来的儿媳妇—武则天。说来也怪,武则天原是唐太宗的妃子,唐太宗驾崩以后便出家,后来竟然成了他儿子李治的夫人。武则天受唐太宗的影响也渐渐喜爱上书法。李治死后,武则天夺得了皇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身边大臣对她的喜好再熟悉不过了,为了巴结这位女皇帝,大臣们纷纷向武则天献贡。时任宰相的王方庆,是王羲之的九世重孙,他为了博得皇帝的垂青,便将自己王氏家族祖传的书法珍宝献给了武则天。据《旧唐书》“王方庆传”条记载:“则天以方庆家多书籍,尝访求右军遗迹。方庆奏曰:‘臣十代从伯祖羲之书,先有四十余纸,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臣并已进之。唯有一卷见今在。又进臣十二代祖导、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昙首、七代祖僧绰、六代祖仲宝、五代祖骞、高祖规、曾祖褒,并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献之已下二十八人书,共十卷。’由天御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甚以为荣。”实际上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其中的临本一卷,有王羲之、王荟、王徽之、王献之、王慈、王志等7人的法书,共10帖。
武则天并没有像唐太宗那样不近人情,而是把这些书法帖子作为蓝本,令弘文馆书法家用唐代流行的钩填法和摹之法全部临摹下来,同时将所献墨宝在武成殿上向群臣展示,又令中书舍人崔融把这些事情写进《宝章集》中,最后将原本墨宝再赐还给了王方庆。看来武则天并不是一个对墨宝贪婪的人。然而王方庆后来却把《万岁通天帖》真迹给弄丢了。现在看到的是武则天令人临摹的版本,于是后世就把這10帖书法作品统称为《万岁通天帖》。
这10帖书法作品据《石渠宝笈》载,卷高八寸三分,横七尺八寸八分。这10帖分别为:《姨母帖》,王羲之书,行书;《初月帖》,王羲之书,草书;《疖肿帖》,王荟书,草书;《尊体安和帖》《郭桂阳帖》,王慈书,草书;《新月帖》,王徽之书,行书;《廿九日帖》,王献之书,行书;《太子舍人帖》,王僧虔书,行书;《得柏酒帖》,王慈书,草书;《汝比可帖》,王慈书,草书;《一日志申帖》,王志书,草书。《万岁通天帖》体现了晋代王氏书法的整体风格和面貌,正如张雨题跋说:“晋人风裁赖此以存。”难怪董其昌无不得意又赞叹不绝地说:“奕奕生动,并其用墨之意一一备具,王氏家风漏泄殆尽。”
《万岁通天帖》后来经过很多周折,落到了清宫廷,被收入三希堂中。后来溥仪从故宫把《万岁通天帖》带到长春,卖到了民间。后被郑洞国在街市上购得。郑洞国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派往东北的将军,这位军人对历代法书名画非常关心。作为当时东北的军事机关最高的负责人,很容易搞到历代法书名画。据杨仁恺《国宝沉浮录》记载,当时郑洞国的一些国宝,被人民解放军作为缴获物品上交归公。战争期间,这些国宝居然和解放军的作战地图混放在一起。后来十几年没有下落,杳无音讯。最后还是郑洞国本人提出了国宝下落的问题,这才引起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的关注。于是,国家开始清查这些国宝的下落,并把清查的任务交给了当时的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周桓。令周桓万万没想到的是,居然在一堆当时部队用的作战地图和计划档案里面找到了这些国宝。汇集了王氏几代人的墨宝的摹品《万岁通天帖》,最后终于为国家所有,现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院。
唐太宗李世民喜好书法,他当上皇帝以后,便开始组织人马到处收集古人名画字迹,对王羲之的书法最为喜爱,朝思暮想就想得到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最有名的就是《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最后唐太宗遣萧翼从辩才和尚那里弄到了王羲之的《兰亭序》的真迹。后来《兰亭序》真迹被喜爱书法的唐太宗李世民带进了昭陵。想不到这位书痴皇帝对书法的痴迷竟然影响到他后来的儿媳妇—武则天。说来也怪,武则天原是唐太宗的妃子,唐太宗驾崩以后便出家,后来竟然成了他儿子李治的夫人。武则天受唐太宗的影响也渐渐喜爱上书法。李治死后,武则天夺得了皇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身边大臣对她的喜好再熟悉不过了,为了巴结这位女皇帝,大臣们纷纷向武则天献贡。时任宰相的王方庆,是王羲之的九世重孙,他为了博得皇帝的垂青,便将自己王氏家族祖传的书法珍宝献给了武则天。据《旧唐书》“王方庆传”条记载:“则天以方庆家多书籍,尝访求右军遗迹。方庆奏曰:‘臣十代从伯祖羲之书,先有四十余纸,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臣并已进之。唯有一卷见今在。又进臣十二代祖导、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昙首、七代祖僧绰、六代祖仲宝、五代祖骞、高祖规、曾祖褒,并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献之已下二十八人书,共十卷。’由天御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甚以为荣。”实际上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其中的临本一卷,有王羲之、王荟、王徽之、王献之、王慈、王志等7人的法书,共10帖。
武则天并没有像唐太宗那样不近人情,而是把这些书法帖子作为蓝本,令弘文馆书法家用唐代流行的钩填法和摹之法全部临摹下来,同时将所献墨宝在武成殿上向群臣展示,又令中书舍人崔融把这些事情写进《宝章集》中,最后将原本墨宝再赐还给了王方庆。看来武则天并不是一个对墨宝贪婪的人。然而王方庆后来却把《万岁通天帖》真迹给弄丢了。现在看到的是武则天令人临摹的版本,于是后世就把這10帖书法作品统称为《万岁通天帖》。
这10帖书法作品据《石渠宝笈》载,卷高八寸三分,横七尺八寸八分。这10帖分别为:《姨母帖》,王羲之书,行书;《初月帖》,王羲之书,草书;《疖肿帖》,王荟书,草书;《尊体安和帖》《郭桂阳帖》,王慈书,草书;《新月帖》,王徽之书,行书;《廿九日帖》,王献之书,行书;《太子舍人帖》,王僧虔书,行书;《得柏酒帖》,王慈书,草书;《汝比可帖》,王慈书,草书;《一日志申帖》,王志书,草书。《万岁通天帖》体现了晋代王氏书法的整体风格和面貌,正如张雨题跋说:“晋人风裁赖此以存。”难怪董其昌无不得意又赞叹不绝地说:“奕奕生动,并其用墨之意一一备具,王氏家风漏泄殆尽。”
《万岁通天帖》后来经过很多周折,落到了清宫廷,被收入三希堂中。后来溥仪从故宫把《万岁通天帖》带到长春,卖到了民间。后被郑洞国在街市上购得。郑洞国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派往东北的将军,这位军人对历代法书名画非常关心。作为当时东北的军事机关最高的负责人,很容易搞到历代法书名画。据杨仁恺《国宝沉浮录》记载,当时郑洞国的一些国宝,被人民解放军作为缴获物品上交归公。战争期间,这些国宝居然和解放军的作战地图混放在一起。后来十几年没有下落,杳无音讯。最后还是郑洞国本人提出了国宝下落的问题,这才引起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的关注。于是,国家开始清查这些国宝的下落,并把清查的任务交给了当时的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周桓。令周桓万万没想到的是,居然在一堆当时部队用的作战地图和计划档案里面找到了这些国宝。汇集了王氏几代人的墨宝的摹品《万岁通天帖》,最后终于为国家所有,现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