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400例肝移植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处理及预后.根据有无肾功能衰竭分组,对13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7.2%,均接受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1年生存率为44.4%.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术前肝功能分级、术前肌酐、尿素氮、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组间差异
【机 构】
:
200032,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200032,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200032,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200032,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400例肝移植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处理及预后.根据有无肾功能衰竭分组,对13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7.2%,均接受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1年生存率为44.4%.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术前肝功能分级、术前肌酐、尿素氮、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只有术前肝功能分级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差,可能与多种诱发因素有关,术前肝功能不全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HM)是各种晚期肝病引起的脊髓锥体束脱髓鞘病变,呈现缓慢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瘫痪.该病最早由Leih和Cand在1949年报道,1960年Zieve描述2例病理改变.笔者所在肝胆外科在2000-2006年共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慢性胰腺炎病人活动性出血性假性动脉瘤可危及生命.除了复杂手术外,也可选择血管栓塞.作者回顾性分析33例慢性胰腺炎伴有出血性假性动脉瘤的病人的诊疗资料,结果显示,1993-2005年间,745例慢性胰腺炎病人中有33(4.4%)例证实伴有出血性假性动脉瘤,占该院总的1892例慢性胰腺炎住院病人中的1.7%.所有病人均经急诊血管造影明确诊断.血管栓塞治疗总的成功率为67%(22/33),其中包括3例栓
肝移植作为对某些肝癌病人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日益受到重视[1].但由于肝移植病人的逐渐增加和肝脏供体的短缺,使术前等待时间越来越长,导致很多病人在等待移植期间因病情恶化而失去了肝移植机会。
目的 观察门静脉高压症(PH)脾脏内淋巴细胞数量及增殖功能的变化,为深入研究PH时脾脏免疫功能状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12例P脾亢病人的手术切除脾脏作为实验组,4例正常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手术切除脾脏为对照组,称重后分离淋巴细胞,细胞计数板计数,计算淋巴细胞的相对数(每克脾脏组织中的淋巴细胞数)和绝对数(整个脾脏内淋巴细胞总数),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脾脏内淋巴细胞密度和分布,MTT法观察淋巴细胞
肝结核瘤是肝脏结核的一种少见类型,缺乏典型症状、体征及特异性检查手段,诊断困难.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共收治6例,均经术后病理确诊.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索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跨越分化为肝细胞的诱导体系.方法 从单核细胞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用添加20 ng/ml HGF、10 ng/ml FGF-4、10 ng/ml OSM和10%NBS的IMDM培养液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结果 经细胞因子诱导的细胞出现肝细胞样变化,随诱导时间延长体积逐渐增大、形态往上皮样转变,胞浆丰富,出现双核或多核细胞.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结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前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在预防胆管损伤方面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间施行的1392例胆囊切除术病历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胆道超声或CT检查,其中572加行MRCP检查,并对其术后发生胆管损伤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MRCP组572例未出现胆管损伤.非MRCP组820例,胆管损伤8例,胆管损伤率为0.9
在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方法中,通过经腹膜后腔镜的方法来切除坏死组织以达到对病人最低程度的创伤正受到关注.然而,没有病例对照研究足以证明这种技术比开腹手术有利。
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一类死亡率极高的综合症候群.近年来,虽然临床治疗手段不断改进,死亡率仍然高达50%~80%,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者甚至町达90%以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