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有效改变当前英语教学与学生实用技能培养脱节现状的教学模式之一。本文就这一教学模式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任务的内涵,任务驱动教学的基本模式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注意事项,并以教材《新模式英语2》UNIT 5 Our community LESSON 3 Finding your way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具体介绍该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 任务 英语教学 教学实践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的重要地位,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各地采取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有效举措,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据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教学与学生实用技能培养亟待改进,这一点在英语教学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急需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能培养学生过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就是能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之一。
一、任务驱动模式综述
任务驱动模式即任务型教学,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它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的成效,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实施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
1.任务的内涵
所谓任务,Long(1981,1992,1998)和Crookes(1992)认为它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工作或活动。语言学习的“任务”就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实践。任务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教学环境(setting)等要素组成(David Nunan,1989)。
2.任务驱动教学的基本模式
(1)任务前(Pre-task)。教师让学生明确此次课的目标和任务,呈现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信息,即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材料,包括语言知识等。
(2)任务中(While-task)。根据任务的不同,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任务并依次展示学习成果。在此过程,应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发挥引导、支持
作用。
(3)任务后(Post-task)。学生对展示的学习成果作自评及互评后,由教师总评并对此次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小结。根据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
3.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注意事项
(1)常见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会在下列方面出现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具体如下。
第一,任务设计与教学目标脱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因为对教学内容了解不透彻,目的不明确,导致所设计的任务与授课内容脱节,既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一步的学习起铺垫作用,也不能起到应有的语言输入作用。
第二,对任务的要求不清。在布置任务时,教师未对任务做任何具体的要求或对任务说明不够清楚,导致学生对任务的理解不到位,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
第三,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的定位及发挥的作用不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对学生起指导和监督作用”。部分教师对“主导”的理解不一,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两种极端的做法。一是教师一手操纵了教学的全过程,指导监督作用发挥过度。二是任学生随意发展,忽略了对学生必要的学法指导、知识传授等。
(2)实施要点。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教师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实施要点。
第一,合理设计任务,注重任务真实性、趣味性和实效性。设计任务时,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尽量实用真实。任务应难易适中,具有层次性,富有趣味性。要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意义的结合,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任务中,使学生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也培养了其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发起任务的领带者,开始任务的组织者,完成任务的合作者,同时还兼具监督者和评价者的身份。角色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给学生输入相关背景,扫清学生理解障碍;补充相关语言知识,缓解学生语言表达上的困难等,让学生满怀信心和热情参与到课堂活动,即任务完成过程中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完成任务的主体地位。因此,任务的设计应从学生的兴趣和语言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掌握新知识并将其融入原有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后加以应用,从而提升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有效激励学生。任务完成后,对任务结果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而言,评价体系由学生自评、生生与师生互评、教师总评构成。
学生自评与生生互评要求学生参照教师的教学目标对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英语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肯定成就,正视不足,总结经验,提出建议,改进策略,从而达到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师生互评包括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点评和学生对教师行为的评价。教师在点评学生的任务结果时,应坚持多元评价标准,多用正面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重视学生在其他方面能力,如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的发展状况,由此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是不能忽略的。学生作为完成任务的主体,对教师设计的任务、教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行为最有发言权。他们能通过自身体会对教师提出意见建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使得以后任务的设计能更适合学生,对学生的支持和引导能更到位。 二、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将“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三阶段具体为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现以教材《新模式英语2》UNIT 5 Our community LESSON 3 Finding your way为例,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揭示任务
用多媒体呈现课文插图中的地图,引导学生代入问路情景角色,自然地导入新课,并揭示此次课的任务是Give and follow directions。任务的出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自发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后续新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引导学习,讲授新课
第一,在既定的情景下,引导学生思考要完成Give and follow directions的任务需要掌握哪些必备的知识,将其一一列举,如街道名称、地点名词、方位介词等。
第二,教师讲授上一环节所列举的必备知识,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词汇、语法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
第三,在学生掌握必备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听力练习,让学生在感受新知识所适用的语言环境的同时提高听说能力,总结出常用句型。
3.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第一,再次呈现地图,请学生在课文所提供的情景中练习所学的句型,进一步熟悉句型,为下一环节真实任务的完成排除表达障碍。
第二,给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创设问路情景,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将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在此环节中,教师应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完成对话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成果展示,评价总结
经过两轮练习之后,由教师根据真实情境设定具体任务要求学生分组组织对话以展示学习成果。对于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
5.布置作业,查漏补缺
为避免在小组对话活动过程中因个人参与不到位等因素造成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良的情况,作业设置可为个人根据课文地图自主创设对话情景并组织对话。通过该作业对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模式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的成效,突出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语言学习,通过实施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提高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这一模式使得学生所学内容与生活实践和社会需求接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职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向前.论课堂沉默[D].曲阜师范大学.2005.
[2]陈玉红.英语课堂交际中的“沉默”现象析[J].外语教育,2002(1).
[3]赵健.让学生“开口说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7).
[4]赵丽娟,明庆华.论课堂沉默的教学价值[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0).
[5]高桂玲.英语课堂中的沉默现象及其对策[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6).
[6]张艳.教师的课堂行为对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影响[J].晋中学院学报,2007(2).
[7]朱东华.简化英语教师的指令语[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12).
[8]高青.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纠错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广东省技师学院)
关键词:任务驱动 任务 英语教学 教学实践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的重要地位,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各地采取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有效举措,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据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教学与学生实用技能培养亟待改进,这一点在英语教学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急需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能培养学生过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就是能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之一。
一、任务驱动模式综述
任务驱动模式即任务型教学,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它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的成效,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实施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
1.任务的内涵
所谓任务,Long(1981,1992,1998)和Crookes(1992)认为它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工作或活动。语言学习的“任务”就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实践。任务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教学环境(setting)等要素组成(David Nunan,1989)。
2.任务驱动教学的基本模式
(1)任务前(Pre-task)。教师让学生明确此次课的目标和任务,呈现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信息,即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材料,包括语言知识等。
(2)任务中(While-task)。根据任务的不同,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任务并依次展示学习成果。在此过程,应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发挥引导、支持
作用。
(3)任务后(Post-task)。学生对展示的学习成果作自评及互评后,由教师总评并对此次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小结。根据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
3.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注意事项
(1)常见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会在下列方面出现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具体如下。
第一,任务设计与教学目标脱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因为对教学内容了解不透彻,目的不明确,导致所设计的任务与授课内容脱节,既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一步的学习起铺垫作用,也不能起到应有的语言输入作用。
第二,对任务的要求不清。在布置任务时,教师未对任务做任何具体的要求或对任务说明不够清楚,导致学生对任务的理解不到位,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
第三,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的定位及发挥的作用不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对学生起指导和监督作用”。部分教师对“主导”的理解不一,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两种极端的做法。一是教师一手操纵了教学的全过程,指导监督作用发挥过度。二是任学生随意发展,忽略了对学生必要的学法指导、知识传授等。
(2)实施要点。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教师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实施要点。
第一,合理设计任务,注重任务真实性、趣味性和实效性。设计任务时,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尽量实用真实。任务应难易适中,具有层次性,富有趣味性。要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意义的结合,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任务中,使学生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也培养了其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发起任务的领带者,开始任务的组织者,完成任务的合作者,同时还兼具监督者和评价者的身份。角色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给学生输入相关背景,扫清学生理解障碍;补充相关语言知识,缓解学生语言表达上的困难等,让学生满怀信心和热情参与到课堂活动,即任务完成过程中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完成任务的主体地位。因此,任务的设计应从学生的兴趣和语言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掌握新知识并将其融入原有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后加以应用,从而提升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有效激励学生。任务完成后,对任务结果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而言,评价体系由学生自评、生生与师生互评、教师总评构成。
学生自评与生生互评要求学生参照教师的教学目标对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英语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肯定成就,正视不足,总结经验,提出建议,改进策略,从而达到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师生互评包括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点评和学生对教师行为的评价。教师在点评学生的任务结果时,应坚持多元评价标准,多用正面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重视学生在其他方面能力,如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的发展状况,由此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是不能忽略的。学生作为完成任务的主体,对教师设计的任务、教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行为最有发言权。他们能通过自身体会对教师提出意见建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使得以后任务的设计能更适合学生,对学生的支持和引导能更到位。 二、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将“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三阶段具体为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现以教材《新模式英语2》UNIT 5 Our community LESSON 3 Finding your way为例,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揭示任务
用多媒体呈现课文插图中的地图,引导学生代入问路情景角色,自然地导入新课,并揭示此次课的任务是Give and follow directions。任务的出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自发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后续新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引导学习,讲授新课
第一,在既定的情景下,引导学生思考要完成Give and follow directions的任务需要掌握哪些必备的知识,将其一一列举,如街道名称、地点名词、方位介词等。
第二,教师讲授上一环节所列举的必备知识,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词汇、语法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
第三,在学生掌握必备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听力练习,让学生在感受新知识所适用的语言环境的同时提高听说能力,总结出常用句型。
3.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第一,再次呈现地图,请学生在课文所提供的情景中练习所学的句型,进一步熟悉句型,为下一环节真实任务的完成排除表达障碍。
第二,给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创设问路情景,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将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在此环节中,教师应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完成对话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成果展示,评价总结
经过两轮练习之后,由教师根据真实情境设定具体任务要求学生分组组织对话以展示学习成果。对于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
5.布置作业,查漏补缺
为避免在小组对话活动过程中因个人参与不到位等因素造成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良的情况,作业设置可为个人根据课文地图自主创设对话情景并组织对话。通过该作业对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模式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的成效,突出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语言学习,通过实施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提高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这一模式使得学生所学内容与生活实践和社会需求接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职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向前.论课堂沉默[D].曲阜师范大学.2005.
[2]陈玉红.英语课堂交际中的“沉默”现象析[J].外语教育,2002(1).
[3]赵健.让学生“开口说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7).
[4]赵丽娟,明庆华.论课堂沉默的教学价值[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0).
[5]高桂玲.英语课堂中的沉默现象及其对策[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6).
[6]张艳.教师的课堂行为对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影响[J].晋中学院学报,2007(2).
[7]朱东华.简化英语教师的指令语[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12).
[8]高青.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纠错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广东省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