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房同步起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lew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心房同步起搏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伴有房间阻滞的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房扑动,国内从1998年开始陆续有部分病例报道,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随访的时间都较短。本文报道了自1998年10月到2000年11月间在我院13例植入了双心房同步起搏器患者随访至今的结果,对双心房起搏预防阵发性房颤的长期疗效及冠状静脉窦起搏左心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探讨和评估。

其他文献
编辑部:作为一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的临床医师,我认为有必要将以下有关心脏起搏与电生理的概念重新明确,既体现了与时俱进,也有利于临床与教学工作。
目的通过程控起搏器左心室电极的配置方式和刺激强度,观察双心室起搏过程中阳极夺获发生后心室三点起搏心电图的特点。方法Medtronic公司InSync Ⅲ 8042起搏器植入者11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63±8)岁,扩张性心肌病10例,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1例。测试时,程控为LV tip+R Vproximal ring模式,启动自动阈值测定程序,分别在1、0.4、0.2ms下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记录技术有单电极记录、双电极记录和多电极记录,微电极阵列记录技术是惟一一种细胞外无创性60个位点同步、长时间记录心脏、神经等组织电活动的技术。微电极阵列记录技术可作为检测抗心律失常药物组织水平疗效的理想工具。多非利特(dofetilide)是一种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为纯K^+离子通道阻滞剂。
中华高血压杂志(CN11-5540/R,ISSN1673-7245,原《高血压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福建医科大学主办,高血压联盟(中国)的学术期刊,是国内目前唯一有关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诊疗防治科研的医学专业期刊。
期刊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的心律失常之一。如今,风湿性心脏病所致房颤的发病率已有所减少,但其他易感因素如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的发病率正不断增高,且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也在增高…。对房颤机制的研究发现,心房重构即心房组织结构和电生理特性的变化,是这种心律失常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
目的:心脏外科术后的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折返环涉及无传导的或各向异性的传导障碍区,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标测这些障碍区并确定与折返环的关系,指导导管消融。方法:22例患者共26种IART进行了Carto标测,首先确定形成IART的基质以及与折返环的关系,并在其峡部消融。结果:22例患者诱发出27种心动过速,对其中26种进行标测,12种IART中心障碍区为三尖瓣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8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接近10%。房颤的主要危害之一为脑卒中,目前研究认为15%的缺血性脑卒中与房颤有关,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是没有房颤者的5—7倍。基于此,房颤抗栓治疗已成为房颤规范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栓治疗的新药物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治疗手段也更趋于个体化。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抗心动过速起搏(antitachycardia pacing,ATP)治疗是指ICD通过ATP终止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终止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现代化ICD可以自动识别VT,通过ATP方法终止VT,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
很少有人想过没有花木的世界会是怎样的世界,也很少有人想过花木世界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夏日,1993年的夏日,似乎是早产的婴儿,不合时宜得早早降临了。晚,蚊虫飞舞,嗡嗡声一片,灯光下能看清它们肆虐的忘乎所以的身姿,在它们张牙舞爪的引领下,阴暗处、草木丛中,其他虫儿也兴奋起来,直起嗓子,起劲地鸣叫着,给人一种特别的烦躁之感。没有一丝风,颇觉沉闷,空气似乎处于燃烧的临界状态,人们的心肺中有种说不
期刊
慢性心力衰竭的传统治疗为药物治疗,随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广泛应用,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有所改善,但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有文献报道,心力衰竭患者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近年来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尤其是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应用于中至重度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