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桉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生态分布规律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四川省洪雅县巨桉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类群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洪雅县巨桉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各样地均以秋季最多,达到17.42×106CFU·g-1,春季次之,夏季最少.土壤微生物主要集中在0~20cm的土层,随着土层的加深,微生物数量迅速减少;在0~60cm土层,同一类群微生物数量变动范围较大,其中好气性细菌0.31×106~14.39×106CFU·g-1,放线菌0.06×106~0.79×106CF
其他文献
利用分室模型对长白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磷硫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高山冻原植被-土壤系统中总磷和总硫净储存分别为16 088.6 t和26 079.4 t,其中土壤库分别占99
杂草稻落粒粳(Oryza sativa)发生在我国辽宁丹东.落粒粳植株明显高于当地大多数栽培品种,颖果呈中长型,成熟后容易掉粒;果壳稻草色或黄间黑灰色,小穗无芒或有芒,芒长4~12 cm;
以岷江上游卧龙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为对象,研究了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林窗下箭竹林、高山栎4种植被土壤的团聚体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湿筛法得到的4种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其几何平均直径与标准差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针阔混交林和高山栎林土壤具有较大的团聚体直径.土壤的分维数范围在2.40~2.78之间,<0.25mm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越大,暗针叶林土
采用平衡批处理法,研究了模拟根系分泌物--草酸溶液的浓度、pH对酸性磷酸酶在针铁矿、高岭石及黄棕壤和砖红壤胶体(<2 μm)上的吸附及比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针铁矿对磷酸酶的吸
对我国亚热带南、中、北3个区带杉木人工林与天然次生阔叶林表层土壤化学性状、土壤生物活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取代天然次生林阔叶林后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
丛枝菌根(AM)是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的互惠共生体,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强植物抗性.自然界中已知的AMF有170多种,分布广泛,且可与大多数植物共生.利用AM修复有机污染土
选用山东省近年来已推广和区试的10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于2001~2003年在9个不同环境条件的试验点进行两年多点试验,分析了山东省不同地区小麦品质性状特点,依据品质指标将山东
运用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DNA的伤害作用.结果表明,3种赤潮微藻的生长状况对UV-B辐射增强的敏感性不同;对UV-B
1引言许多研究表明,汞是能在食物链中富集的重金属[2].汞对鸟类的危害受到广泛的关注,Sundlof等[12]学者指出,全球涉禽种群减少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汞中毒.鸟类从食物中摄取的汞
应用标记-回收技术,研究了寄主及气象因素对黄曲条跳甲种群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的自然扩散是由环境引起(τ≈1),温度、风速与之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高温不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