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批改作文的新方法。对学生而言,教师作为读者并在需要的时候给予评价,比处处找语病的审阅更有帮助,因为写作的真正目的在于交流。而“红、绿、蓝方式”的批改方法,向学生传达了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给学生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批改;“三色”;反馈;修改;评论
作文教学领域,一直存在着一块只见耕耘、少见收获的“误区”,问题出现在作文的批改。教师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篇一篇批阅案头高迭的作文,常常累得头昏眼花。这些精批细改的作文发到学生手里,学生却往往只看一眼等级或分数,便扔在一边了事。学生对作文兴趣提不上来,而畏难情绪却增大了。其实,不少教师的作文评语常说套话谈老调,甚至有的教师对待学生的作文竟像对待公文一样,将评语写成“已阅”。教师在评改学生辛辛苦苦写就的作文时,打分低,批评多,鼓励少,有的教师甚至把学生的作文改得体无完肤、面目全非,学生失败的感受多,成功的体验少,大大挫伤了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即使是教师本身看到这样的评语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学生。总之,修改作文,对教师和学生双方来说,通常都是以失败告终。
笔者使用了一种新的标记方式,称为“红、绿、蓝方式”。这是因为笔者用这三种颜色作为反馈的代码。读第一遍作文时,不作任何记号,只是通读,得到一个整体印象。接下来再仔细地通读一遍作文,用红笔在所有表达得好的部分做上记号;同时用绿笔在需要修改的地方做记号;再用蓝笔写上评语。
一、红——积极的反馈
笔者选用最鲜艳的红色标出作文中好的部分。唐纳德·纳普在其文《一种使作文批改与教学目标协调的高效方式》中提倡找作文的优点。这种想法的基本前提是表扬学生的长处而不是批评他们的短处,给他们积极的反馈。他主张在学生的作文上不作任何表示错误的标记,这不是不作修改,只是并不试图指出学生所有的错误。需要强调的技巧是教师要鼓励学生把作文看作一种练习,看作语言实验过程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找到办法实现他们的表达目标。
笔者在用这种标记方法时,给那些成功完成了表达目标的词、短语、句子或段落用红笔加上括号,那些表达特别出色的部分就在旁边的空处打上红勾,同时写上鼓励的话,比如“表达方式好”“选词很适当”或“想法很有意思”。学生会为在作文纸上有更多的红笔迹而努力,当你用这种方法时,会惊讶地发现,学生的作文中,值得赞扬的部分总比应批评的部分多。相比消极的评语,学生更能记住积极的评语,从而最终激发他们写作的动力。
二、绿——修改作文错误
绿笔是用来指出需要修改的部分。修改分两步,读第一遍时,笔者对标点、拼写等习惯性小错误不做改正,而是注意那些有碍表达的语言错误,如用语混淆,违反句法规则而造成的句子含义不清、偏离主题等。
写作是一个“选词适义”的过程,写作文不像做饼,把材料倒入模子,烘焙一下,拿出来就是成品。要经过不断修改,这儿加一些,那儿删一些,某部分重写一遍。所以在课堂上,作文修改是必须的。笔者强调,不能指望在第一阶段就做得尽善尽美,同时要抑制住一看到错误就不由分说想修改的条件反射。
修改的第二个步骤是校对。笔者了解到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作文错误做了详细的图表,使他们了解什么是自己常犯的错。这样做有其好处,但对大多数教师来说这过于费时间。笔者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做这样的记录,称之为“语法笔记本”,将常犯的错误和正确的例子都写在上面。
三、蓝——评论作文内容
蓝笔用来对作文进行全面评价。用蓝笔写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不太清楚你用……词的意思。”“关于……,我想知道得更多些。”“对……你能举些例子吗?”等,笔者也用蓝笔在作文后面写上认为表达得好的部分(先写)和需要改进的部分。这类评语应写得清楚明白,提高交流的有效性。笔者常建议学生改变句子结构,也对那些能使作文更生动的修辞方式提些建议。
所有这些评语都应以我们所要求学生的那种形式写,也就是完整的句子和段落,这是我们向学生“输入”写作范例的好机会。一位教师进行过一项研究,对“互相反馈”和传统的“片段反饋”进行比较。所谓“片段反馈”,即教师主要用短评和不完整的词句来评作文。这项比较研究确认“互相反馈”有助于学生增加句子和段落的长度而减少语法的错误。“片段反馈”的学生则进步没那么快。
希望这个标记方法改作文的建议能对学生有所帮助。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它使改作文更快更省力;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学生的反应和取得的进步也表明了它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丁.批评话语分析·积极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李秀芳.初中生作文批改方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作文批改;“三色”;反馈;修改;评论
作文教学领域,一直存在着一块只见耕耘、少见收获的“误区”,问题出现在作文的批改。教师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篇一篇批阅案头高迭的作文,常常累得头昏眼花。这些精批细改的作文发到学生手里,学生却往往只看一眼等级或分数,便扔在一边了事。学生对作文兴趣提不上来,而畏难情绪却增大了。其实,不少教师的作文评语常说套话谈老调,甚至有的教师对待学生的作文竟像对待公文一样,将评语写成“已阅”。教师在评改学生辛辛苦苦写就的作文时,打分低,批评多,鼓励少,有的教师甚至把学生的作文改得体无完肤、面目全非,学生失败的感受多,成功的体验少,大大挫伤了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即使是教师本身看到这样的评语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学生。总之,修改作文,对教师和学生双方来说,通常都是以失败告终。
笔者使用了一种新的标记方式,称为“红、绿、蓝方式”。这是因为笔者用这三种颜色作为反馈的代码。读第一遍作文时,不作任何记号,只是通读,得到一个整体印象。接下来再仔细地通读一遍作文,用红笔在所有表达得好的部分做上记号;同时用绿笔在需要修改的地方做记号;再用蓝笔写上评语。
一、红——积极的反馈
笔者选用最鲜艳的红色标出作文中好的部分。唐纳德·纳普在其文《一种使作文批改与教学目标协调的高效方式》中提倡找作文的优点。这种想法的基本前提是表扬学生的长处而不是批评他们的短处,给他们积极的反馈。他主张在学生的作文上不作任何表示错误的标记,这不是不作修改,只是并不试图指出学生所有的错误。需要强调的技巧是教师要鼓励学生把作文看作一种练习,看作语言实验过程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找到办法实现他们的表达目标。
笔者在用这种标记方法时,给那些成功完成了表达目标的词、短语、句子或段落用红笔加上括号,那些表达特别出色的部分就在旁边的空处打上红勾,同时写上鼓励的话,比如“表达方式好”“选词很适当”或“想法很有意思”。学生会为在作文纸上有更多的红笔迹而努力,当你用这种方法时,会惊讶地发现,学生的作文中,值得赞扬的部分总比应批评的部分多。相比消极的评语,学生更能记住积极的评语,从而最终激发他们写作的动力。
二、绿——修改作文错误
绿笔是用来指出需要修改的部分。修改分两步,读第一遍时,笔者对标点、拼写等习惯性小错误不做改正,而是注意那些有碍表达的语言错误,如用语混淆,违反句法规则而造成的句子含义不清、偏离主题等。
写作是一个“选词适义”的过程,写作文不像做饼,把材料倒入模子,烘焙一下,拿出来就是成品。要经过不断修改,这儿加一些,那儿删一些,某部分重写一遍。所以在课堂上,作文修改是必须的。笔者强调,不能指望在第一阶段就做得尽善尽美,同时要抑制住一看到错误就不由分说想修改的条件反射。
修改的第二个步骤是校对。笔者了解到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作文错误做了详细的图表,使他们了解什么是自己常犯的错。这样做有其好处,但对大多数教师来说这过于费时间。笔者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做这样的记录,称之为“语法笔记本”,将常犯的错误和正确的例子都写在上面。
三、蓝——评论作文内容
蓝笔用来对作文进行全面评价。用蓝笔写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不太清楚你用……词的意思。”“关于……,我想知道得更多些。”“对……你能举些例子吗?”等,笔者也用蓝笔在作文后面写上认为表达得好的部分(先写)和需要改进的部分。这类评语应写得清楚明白,提高交流的有效性。笔者常建议学生改变句子结构,也对那些能使作文更生动的修辞方式提些建议。
所有这些评语都应以我们所要求学生的那种形式写,也就是完整的句子和段落,这是我们向学生“输入”写作范例的好机会。一位教师进行过一项研究,对“互相反馈”和传统的“片段反饋”进行比较。所谓“片段反馈”,即教师主要用短评和不完整的词句来评作文。这项比较研究确认“互相反馈”有助于学生增加句子和段落的长度而减少语法的错误。“片段反馈”的学生则进步没那么快。
希望这个标记方法改作文的建议能对学生有所帮助。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它使改作文更快更省力;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学生的反应和取得的进步也表明了它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丁.批评话语分析·积极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李秀芳.初中生作文批改方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