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之树常青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w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是一本很薄的册子,内文刚好200页。关于1963年的大事,只记录有八件,其中的第三件事,是这样记录的: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全国掀起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
  2010年版《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就此作结论:“这场学习热潮,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半个多世纪了,学雷锋活动在中国,依然方兴未艾,而且辐射世界。
  历史塵封了很多人、很多事,更是消解了很多东西。但雷锋的形象和事迹没有被历史尘封,学雷锋活动更没有被历史消解。学雷锋,不仅被一代代人传承下来,而且不断发展进步。
  今天的学雷锋活动不同于当年,今天的雷锋精神也不同于当年。
  学雷锋活动,从社会现象来讲,与半个多世纪前有所不同。53年前的全国性学雷锋热潮,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一个伟大号召在全国掀起来了的。而今天,学雷锋活动已经在一种历史惯性的作用下,成为社会大众更为自觉的民间行动。
  雷锋精神,从其内涵和性质来讲,也发生很大变化。雷锋精神已不仅是雷锋个人事迹所呈现的精神品质了。通过亿万人民的群体融入和生动实践,雷锋精神成为了一种最大众的群体精神。尤其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锤炼,雷锋精神被熔铸成了一种文化,一种民族文化。这是本质上的升华,是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时间里,共同创造形成的,是新中国精神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一点点积淀而成的。
  有些东西,是我们的根,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立住一个根,是何等不易。雷锋精神的真、善、美,就是新中国道德文明的一个根。无论岁月如何蹉跎,社会如何变革、如何转型,我们都不能丢了这个根,丢了这个魂。尤其在今天,在许多人理想缺失、信念动摇,心灵、精神、信仰被物化的今天。
  雷锋精神之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滋养的,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亲情培植的,是亿万人民共同浇灌的。这个根很深。
  根深就能叶茂。雷锋精神之树,必然常青!
其他文献
兜兜两岁时,第一次给她讲《丑小鸭》:一只天鹅蛋被鸭妈妈孵化后因相貌怪异,在鸭群中备受欺凌鄙弃,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长成了白天鹅。  听到丑小鸭备受嘲弄与歧视以致无家可归,兜兜的眼泪涌出眼眶,无以言表的难过;当丑小鸭最终蜕变成美丽的天鹅,兜兜深深记住了妈妈讲的道理:在逆境中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决不退缩、不放弃。  兜兜七岁时,二年级课本中有了这篇课文,兜兜很认真地举着课本对我说:  “妈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