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一轮IPO 专家大多看好市场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d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寂了9个月之后,A股IPO将重新开闸。
  7月10日,中国建筑突获证监会IPO批文,成为IPO重启后第一只登陆的重磅股。据悉,中国建筑预计发行约120亿股,集资高达426亿元,不仅是两年来A股集资额最大的股票上市,也将是今年全球融资额最大的IPO。
  7月13日,超级大盘股中国建筑IPO的消息让A股市场出现了震荡调整。上证综指以下跌33.38点收盘,收于3080.56点,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09.3亿。
  记者获悉,目前等待上市的重磅股,还有光大证券和招商证券,二者总集资额约180亿元。虽然中国建筑未必扭转市场格局,但若后续重磅股陆续上市。那么,对A股市场冲击有多大?后市行情将如何演绎?投资者在后市该如何操作?
  为此,7月14日与15日,《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别致电采访了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宵、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唐永刚、国海证券分析师钟精腾、国泰君安策略分析师于洋与银河证券分析师史震。
  以上券商人士均认为,目前新股发行对市场的影响没有想象中严重,投资者不必恐慌。即使IPO密集发行,短期内对A股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从中长期看,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格局不会改变,中期股指盘升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建议投资者灵活操作。
  
  李大宵(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3000点需要坚持
  
  理由:虽然中国建筑集资金额比以前大,短期内对市场会有一定冲击,但不会改变大市趋势,不会造成大幅度下跌,因为还有大量资金等着入市。
  投资建议:我认为,后市有可能震荡,一般来说,随着市场走高,震荡会相应增加,但是下半年重心会上移。总体来说,目前市场已经发生了全流通的变化,投资者一定要用全新的观点来看待目前的市场。如果说此前投资者只是阶段性持有,那么现在不妨把持有时间再放长一点,尤其目前7个月的上涨还只是开花阶段,现在入市也不晚。事实上,即便二次探底,只不过是又一次入市机会的反复而已。
  对于未来走势,建议投资者: “如果说6124点需要淡泊、1664点需要勇气,那么即将到来的3000点则需要坚持。”
  唐永刚(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
  
  对A股影响不大
  
  理由:大盘恢复新股发行是意料中的事情。中国建筑IPO短期内对市场会有一定冲击,但从中长期看,对A股市场影响不大,现在的市场能够承受中国建筑IPO的压力。
   不过,如果光大证券和招商证券等重磅股密集发行上市,节奏控制得不好,使市场的供求关系失衡,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了,因而也会对A股继续上涨构成压力,市场下行的风险也逐步加大。
  投资建议:坚持短线操作,灵活操作短波。
  
  钟精腾(国海证券分析师):中期看好市场
  
  理由:受新股发行影响,尤其是中国建筑大盘股发行,短期内对A股市场有一定影响,但中期来看,我对后市比较乐观。因为一是目前宏观政策面保持平稳;二是市场流动性未收紧。
   不过,未来新股密集发行,会使二级市场的部分资金分流到一级市场,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压力。比如中国建筑,据保守估计,申购中国建筑新股的资金也将在1万亿左右,会造成部分资金分流。
  投资建议:对于承受能力差的或者稳健型的投资者:建议打新股,一般投资者打新股的回报率在10%左右;而对于承受能力强的投资者:建议短线操作。
  
  于洋(国泰君安策略分析师):还有一波上涨行情
  
  理由:我认为新股发行没有想象中严重,现在股民没有以前恐慌,从最近新股发行后的市场走势看,新股发行对市场影响不大,股民对新股的担心程度降低。
  目前流动性充足,市场开始回暖,发行新股正是时候。不过,如果中国建筑这样的重磅股去年发行则不可以,而今年市场情况则不同,可以发行,而且,今年发行大盘股不会像去年中石油上市后狂跌,今年大盘股发行后带动股市上涨的可能性比较大。
  与此同时,如果监管层密集发行中国建筑与成渝高速等大盘股,近期股市还会拉高,至少要将发行大盘股这段跌的空间拉出来,不过,股市涨幅不会超过4000点,毕竟大的经济环境还未完全复苏。
  投资建议:投资者,尤其是散户可以赌一把,可以考虑建仓,现在除了新能源板块不要碰之外,像钢铁、医药股等都可以考虑买入。不过,投资者适合短线操作。只要政策没有转向,应该还有一波上涨空间。
  
  史震(银河证券分析师):利用回调机会建仓
  
  理由:中国建筑与成渝高速等新股IPO不影响市场整体走势。虽然短期内阶段性风险使大盘有下滑压力,但此次与中石油上市的环境已不一样。
  实际上,目前大盘这样的点位可以放行新股密集发行。这次监管层在中国建筑IPO放行上有一定艺术,此次放行中国建筑这种大盘股先是试探一下市场反应。其实,目前监管层对行情有一定地调控:一方面调整市场步伐;另一方面同时密集发行新基金,因为如果行情加速上升,对后市则不利。但无论怎样,都不会扭转市场整体趋势。
  未来,密集发行IPO,可以看做挤泡泡过程,是各承接实力泡沫压缩的过程,如果这样,可使市场更加健康循环地发展。
  投资建议:作为投资者,对市场阶段性调整不必恐慌,反而可以利用回调机会,进行仓位构建。
其他文献
“特殊的人体工学设计,高科技材料,能有效为颈椎减压,对改善颈椎病有明显效果。”这是一些保健枕频频亮相的宣传词,还有宣传包治百病的。  由于消费者缺乏保健功能纺织品的常识,这些被夸大的宣传词成了一些商家牟利屡试不爽的招数。  不讲诚信的商家赚得个盆盈钵满,而行业里正儿八经搞研发、做市场的却成了“替罪羊”,规范市场成了行业共识。  6月2日,中国保健协会在北京友谊宾馆组织召开了“保健功能纺织品行业自律
期刊
6月6日,由商务部、云南省和亚洲开发银行共同主办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活动周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贸易物流高层论坛在云南昆明开幕。  据了解,此次活动周主要围绕“发展经济走廊物流,提高本地区贸易流”的主题,以“GMS(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贸易物流高层论坛”为核心内容,通过贸易、交通和海关等物流相关领域政府高官、专家学者与工商界人士的对话,找出本地区物流发展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了解物流企业的
期刊
《食品安全法》从征求意见到正式实施期间,各种评论、争议此起彼伏,如今终于尘埃落定——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根据新法规定:任何食品添加剂目录外的都将不能用、任何食品都不能免检、保健食品不能宣传治疗功效、权益受损消费者可要求10倍赔偿、将对问题食品实行召回制等。  新法重拳出击保护消费者利益,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但与此同时,这部新法对食品生产企业又会带来什么呢?相关企业如何来“受命”该法?
期刊
朱德庸在《上班这件事》里很幽默地把上班族说成是第三大族群,另外两大族群就是男人和女人。他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上班族上班时的种种“摸鱼打混”的行为,以及上班族对“上班这件事”欲罢不能的态度。  如今经济危机来了,首当其冲,上班族成了受其影响最大的群体,而上班族们的上班生活也产生了不小的变化。  零点研究集团6月8日发布的《零点城市生活调查报告》显示:上班族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1/3的上班族对此有感觉),
期刊
走进商超市场,不难发现薯片、虾条、雪饼、果脯、干果、鱼片、肉干等各种休闲食品琳琅满目,且包装新颖、时尚,口感各具特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食品已悄然成为消费新宠,市面也出现了果蔬干类休闲食品,但市场前景仍不明朗。    休闲食品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休闲食品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历经十多年时间,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超市连锁业在全国的发展,休闲食品的市场由以沿海作为主战场迅
期刊
日前,在蜀南竹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东方白酒论坛”上,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水井坊、西凤、洋河、古井等11家知名白酒企业和10家龙头销售商的老总几乎悉数到齐,在认真地探讨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的同时,与会者还就有关行业合作与联盟的有关事宜进行了讨论研究。剑南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冬云代表剑南春作了题为《面对危机 坚定信心 持守本分》的发言。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面前,质量仍然是知名白酒企业
期刊
一些美欧企业以知识产权侵权为由对中国出口企业提出诉讼,一方面固然是抓住了部分中国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漏洞,另一方面它们也是将诉讼当作一种手段,用以吓阻和排除中国出口企业对其市场地位产生的竞争威胁。  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应变成了一个命题。  应诉的话意味着要付出高昂的律师费用,而不应诉则意味着失去市场,这对于一个以出口为主导的企业来说是致命的。  6月8日,江苏盐城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简称
期刊
已实施15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将迎来第一次大修。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俊海教授介绍了消法修改的大方向和趋势。  刘俊海认为,此次修改应进一步拓宽消法适用范围,囊括各类物质商品和精神商品;建议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和对“网上交易”等三类产品建立消费者冷静期制度;建议政府公权预防审查格式合同。   
期刊
今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行业发展放缓,但记者调查了解到蜂产品发展依然稳定。近日,记者在走访像天客隆、易初莲花等超市后,发现在蜂产品的专柜前咨询和购买蜂产品的人络绎不绝。其中,定福庄天客隆超市中颐寿园专柜销售员告诉记者,最近这段时间的蜂蜜销量一直都很好,尤其是蜂胶和蜂王浆这一系列的产品也都呈现出热卖的趋势。    天然、健康的特性让峰产品能量骤发    蜂产品的销量骤长并不是偶然性的,随着人们
期刊
一个投资者全款购买80套北京某住宅项目。据调查发现,北京不止一个项目的销售额靠个人的巨额投资拉动。在房价高企下,投资者为何再次将资金涌向楼市?  “这跟目前通胀预期有关系。”日前,长期关注房地产问题的著名经济学家李开发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新一轮通胀预期或形成    “通胀预期当前已存在。”李开发表示,下一步经济能否化解通胀预期很难说。  中国银河证券房地产行业研究员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