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单项技能是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石。不同类别的技能需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方法不对,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许多教师常常为语文教学中的“教不会”“学不会”等现象所困惑,其根源大多是对单项技能的功能、特点和价值认识不到位所致。本文拟就小学语文三类单项技能的训练作一粗浅的探索。
一、动作技能的科学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动作技能主要指拼音、朗读中的发音技能和写字中的书写技能。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动作技能的学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表象感知、联系形成、自动化。缺少一个环节,就可能产生“吃力不讨好”的效果。比如拼音教学,常见的是教师一遍遍范读,学生一遍遍跟读,教师一次次纠错,学生一次次更正,结果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效果却不见得好。什么原因呢?这个环节的教学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缺少了“表象感知”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进行反复训练,不断强化不正确的读音,造成学生错误率的提高。
下面我们以“zh,ch,sh,r”为例,来说说怎样进行有效的发音训练。“zh,ch,sh,r”与“ɑ,o,e”的发音教学有明显不同,“ɑ,o,e”的教学可以通过直观的动作示范让学生掌握发音技能,但“zh,ch,sh,r”发音时的舌部动作变化学生是看不到的,教师一般采用舌头向上卷这一方式指导学生发音,但效果往往不明显,很大一部分学生发音时舌头的位置不正确。对于这几个音的学习可以通过三个阶段让学生来掌握。
1. 认知阶段。这一阶段是让学生通过教师讲解或观察教师示范来理解发音的要求。因为会涉及到上腭、鼻腔等学生不认识的部位,所以教师应先出示口腔图,让学生认识口腔各部件的名称。接着让学生观看发“zh”音的多媒体动画,同时进行言语指导:发“zh”这个音的时候,只要将舌根往后缩,舌尖就会自然翘起抵住上腭,这时候就能发出准确的音节。然后由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试着模仿。
2. 联系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由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检查抽读、个别指导、辨别比较等环节组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练习,使学生舌根后缩这一动作和发音有效联系、衔接,逐渐消除肌肉的紧张感和其他的干扰,达到自然流畅的效果。
3. 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使学生“缩舌根”“发音”等动作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动作之间相互协调,流畅,形成言语连锁。但这一阶段并非在一节课内能够完成,需要一定量的充分训练、检查、评测。后面的“ch,sh,r”教学则可简化第一阶段,不用再看图片,直接进行言语指导。
通过实践发现,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训练,重点是认知阶段。掌握好这一阶段,学生不仅能较快地掌握发各种声母、韵母的动作技能,而且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齐读时发音的准确和整齐。
二、语文基本技能的科学训练
语文基本技能主要指遣词造句、修辞手法及相应的认知策略。这一类知识由于涉及概念,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掌握,如比喻句的教学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出示例句,明确概念:①弯弯的月亮像小船。②草坪就像绿色的地毯。③星星像眼睛在那儿眨呀眨的。
2. 发现归纳,说说发现了什么,教师进行归纳、总结:(1)把一个事物当成另一个事物来写。(2)都用“像”把前面的事物连接起来。
3. 陈述概念:像这样把一个事物(东西)当成另一个事物(东西)来写的句子就叫比喻句。“像”叫做比喻词,比喻词还有“好像”“如同”“似乎”……
4. 通过正反例的比较,让学生通过辨别、分析、评价,形成稳固的比喻句图式。
(1)出示例句:①前面在走的这个人好像是我的妈妈。②这松果真可爱,就像一个可爱的小球。③这支笔我好像在哪儿见过。
(2)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①和③不是比喻句,以此强化比喻句的概念,形成相应的图式。
5. 巩固提升。出示几个填空题,让学生填本体或喻体,在指导中,要让学生明白“比喻要恰当”这一要素。如:天上的彩虹如同是______________。
上述环节的教学是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其中第4、5两个步骤尤为重要,不仅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而且要逐步提高要求。不能单纯模仿“什么像什么”这一简单句式,而是通过各种变式练习逐渐向“怎么样的什么像怎么样的什么”这一高度靠近。
三、言语高级技能的科学训练
言语高级技能主要指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言语技能,其内在规则和学习难度要比基本技能复杂,相应的概念也比较模糊,只有启发作用,不能保证成功,因此很难在短时间里学会。这一类技能的训练,应充分利用单元整组教学的优势,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图式,再通过不同课文和语境的教学产生变化和迁移效果。下面以承接结构段落为例:
首先,出示典型的正例,进行段落的学习,如:小猴子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它扛着玉米又来到一片瓜地里,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就扔了玉米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小白兔,就扔了西瓜去追小白兔。兔子没追到,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正例一般在三个以上)
接着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承接结构段落的构段规则:一个段落是按照一定顺序写的,句与句的顺序不能颠倒,句子之间有时还有恰当的连接词。
然后运用所学规则辨识新的例子,例子要包括正例与反例,如:
正例:这位教育家先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个瓶子。他再取出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然后,他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个小铅锤分给三个学生。最后,他要求孩子们拿着绳子头,先后把铅锤放到瓶子里。
反例:人们可以在网上给朋友写信、玩游戏。人们可以在网上听音乐、看电影。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通电话。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开会。
最后,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写一段承接段落的小练笔,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浙江省象山县高塘学校 317533)
一、动作技能的科学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动作技能主要指拼音、朗读中的发音技能和写字中的书写技能。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动作技能的学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表象感知、联系形成、自动化。缺少一个环节,就可能产生“吃力不讨好”的效果。比如拼音教学,常见的是教师一遍遍范读,学生一遍遍跟读,教师一次次纠错,学生一次次更正,结果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效果却不见得好。什么原因呢?这个环节的教学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缺少了“表象感知”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进行反复训练,不断强化不正确的读音,造成学生错误率的提高。
下面我们以“zh,ch,sh,r”为例,来说说怎样进行有效的发音训练。“zh,ch,sh,r”与“ɑ,o,e”的发音教学有明显不同,“ɑ,o,e”的教学可以通过直观的动作示范让学生掌握发音技能,但“zh,ch,sh,r”发音时的舌部动作变化学生是看不到的,教师一般采用舌头向上卷这一方式指导学生发音,但效果往往不明显,很大一部分学生发音时舌头的位置不正确。对于这几个音的学习可以通过三个阶段让学生来掌握。
1. 认知阶段。这一阶段是让学生通过教师讲解或观察教师示范来理解发音的要求。因为会涉及到上腭、鼻腔等学生不认识的部位,所以教师应先出示口腔图,让学生认识口腔各部件的名称。接着让学生观看发“zh”音的多媒体动画,同时进行言语指导:发“zh”这个音的时候,只要将舌根往后缩,舌尖就会自然翘起抵住上腭,这时候就能发出准确的音节。然后由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试着模仿。
2. 联系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由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检查抽读、个别指导、辨别比较等环节组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练习,使学生舌根后缩这一动作和发音有效联系、衔接,逐渐消除肌肉的紧张感和其他的干扰,达到自然流畅的效果。
3. 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使学生“缩舌根”“发音”等动作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动作之间相互协调,流畅,形成言语连锁。但这一阶段并非在一节课内能够完成,需要一定量的充分训练、检查、评测。后面的“ch,sh,r”教学则可简化第一阶段,不用再看图片,直接进行言语指导。
通过实践发现,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训练,重点是认知阶段。掌握好这一阶段,学生不仅能较快地掌握发各种声母、韵母的动作技能,而且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齐读时发音的准确和整齐。
二、语文基本技能的科学训练
语文基本技能主要指遣词造句、修辞手法及相应的认知策略。这一类知识由于涉及概念,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掌握,如比喻句的教学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出示例句,明确概念:①弯弯的月亮像小船。②草坪就像绿色的地毯。③星星像眼睛在那儿眨呀眨的。
2. 发现归纳,说说发现了什么,教师进行归纳、总结:(1)把一个事物当成另一个事物来写。(2)都用“像”把前面的事物连接起来。
3. 陈述概念:像这样把一个事物(东西)当成另一个事物(东西)来写的句子就叫比喻句。“像”叫做比喻词,比喻词还有“好像”“如同”“似乎”……
4. 通过正反例的比较,让学生通过辨别、分析、评价,形成稳固的比喻句图式。
(1)出示例句:①前面在走的这个人好像是我的妈妈。②这松果真可爱,就像一个可爱的小球。③这支笔我好像在哪儿见过。
(2)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①和③不是比喻句,以此强化比喻句的概念,形成相应的图式。
5. 巩固提升。出示几个填空题,让学生填本体或喻体,在指导中,要让学生明白“比喻要恰当”这一要素。如:天上的彩虹如同是______________。
上述环节的教学是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其中第4、5两个步骤尤为重要,不仅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而且要逐步提高要求。不能单纯模仿“什么像什么”这一简单句式,而是通过各种变式练习逐渐向“怎么样的什么像怎么样的什么”这一高度靠近。
三、言语高级技能的科学训练
言语高级技能主要指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言语技能,其内在规则和学习难度要比基本技能复杂,相应的概念也比较模糊,只有启发作用,不能保证成功,因此很难在短时间里学会。这一类技能的训练,应充分利用单元整组教学的优势,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图式,再通过不同课文和语境的教学产生变化和迁移效果。下面以承接结构段落为例:
首先,出示典型的正例,进行段落的学习,如:小猴子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它扛着玉米又来到一片瓜地里,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就扔了玉米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小白兔,就扔了西瓜去追小白兔。兔子没追到,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正例一般在三个以上)
接着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承接结构段落的构段规则:一个段落是按照一定顺序写的,句与句的顺序不能颠倒,句子之间有时还有恰当的连接词。
然后运用所学规则辨识新的例子,例子要包括正例与反例,如:
正例:这位教育家先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个瓶子。他再取出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然后,他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个小铅锤分给三个学生。最后,他要求孩子们拿着绳子头,先后把铅锤放到瓶子里。
反例:人们可以在网上给朋友写信、玩游戏。人们可以在网上听音乐、看电影。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通电话。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开会。
最后,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写一段承接段落的小练笔,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浙江省象山县高塘学校 317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