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前门

来源 :记者观察·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jin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颐武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思想的踪迹》等论著
  
  前门对于我是一个儿时的惦念,一个过去的生命的痕迹的遗存。
  小的时候,我曾有一段时间住在宣武区的教佳胡同,教佳胡同在城南的宣武门外的虎坊桥和菜市口之间,那里离前门不太远。那时,我常常和父母一道到前门游逛。那是物质匮乏的时代,前门也早已过了它的黄金时代,前门的老字号也早就过了它们风华绝代的时期,但前门和大栅栏的那一抹挥之不去的灵光还在。当年的全聚德父母也带我光顾,我还小,对于烤鸭的兴致不高,独对鸭架汤情有独钟,但都一处的烧卖以及老正兴的炒菜我到今天还留着美妙的印象。我对于瑞蚨祥或者盛锡福里的货品也印象淡漠,但对于它们的门脸和里面有点幽暗却高大、古色古香、充满了深厚历史气息的的厅堂感到敬畏。我当时觉得那暗暗的厅堂里时时飘着一股幽香,暗暗地从到处都有的老的木器里浮现。虽然穿着人民装,却还保留着老北京的一份礼数的老店员的气质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见不到。
  前门的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永远是人气最高的地方,永远是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天安门是新中国的圣地,外地人来北京总要到天安门,而前门大街距天安门咫尺之遥,在天安门照过相,看过城楼上毛主席的巨幅画像之后,转过来就可以进入前门大街。虽然当时前门也一样是在计划经济之下,没有太多特色,但毕竟还留着一点过去的氛围,一点老北京的风华遗韵。走在这条街上,你可以看到昔日繁华的一点影子。在前门附近的许多胡同之中,京剧的很多大家都住在里面的四合院中。
  前门当年的繁盛时代是清末民初,这里各地的会馆多,五方杂处,真正体现了都市的特色。既是商业的中心,又是娱乐业的中心。那些老字号的商铺,其实当年就是时尚的名品店,绝不是以“老”来招徕的,而是最时髦,最体现潮流的走向的所在,可以和今天的LV等正相比拟。少爷小姐、红男绿女都在此流连其实是为了追逐时尚而来。而当年这里是戏园荟萃的地方,如广和楼、广德楼等等,也有不少今天看来不入流的娱乐场所,既有富商巨贾前来娱乐,也有文人雅士在此诗酒风流,有些我们今天看起来大名鼎鼎、高山仰止的人物,当年也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风流故事,可能多少超出我们的想像。这些都给了前门生机和活力。那个时代我们没有经历过,只能通过老前辈的回忆和当年的记载中知道一鳞半爪。
  北京当时的繁华和上海非常不同,上海当年是以租界的欧风美雨的浸润中的洋派的氛围独树一帜的,而北京则是以故都的一缕夕阳残照中的烛影摇红的传统风姿引人瞩目。两者都是中国现代都市的翘楚,但京海之争里其实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深意。在北京,前门其实就是一个传统都市在现代的复杂形态的代表。旧的依然还在,前清的遗老遗少,老辈的根底修养,堂皇的气派和时尚的结合都是上海难以复制的。
  当然改革开放之后前门还有过不少值得记忆的事情,一个是前门当时出现的“大碗茶”,是插队回来无法安置的知青,自谋出路,卖大碗茶弄出了名堂,后来就以老舍先生标榜,也就名之曰“老舍茶馆”,变成了北京的一景。而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在前门路口店的开业,也是中国开放的一个象征性的事件。从此中国人开始有了西方式的快餐文化,其实也标志了一个时代的开始。我存有一本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1992年出版的《肯德基在北京》的小册子,收的是为了纪念肯德基在北京开业五周年在《北京青年报》所收到的读者的征文。看那些文章,可以知道中国人当时的心境。刚刚开放,对于外部世界充满幻想,肯德基当时是时尚的象征,是领略外部世界的窗口。
  一位年轻人巩博宁先生写了他带着岳母前往肯德基的经历。他岳母从黄土高原来,比较古板,他不敢推荐肯德基,但带着岳母到了前门肯德基之后,发现“她久久地凝视着山德士上校的塑像,像是见到了久违的朋友。我们排队很久才买到,并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在轻柔舒缓的音乐声中,我们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不苟言笑的岳母居然也啧啧称赞。那神情仿佛想把那纯朴的异乡味永远记在心里。”还有一位郝近瑶女士写了著名演员游本昌的生日,大家到他家为他祝寿,他买了肯德基招待众人。吃肯德基的时候,“济公”对爸爸说:“这年头能吃到西洋小吃,东西虽小,可是却标志着时代的巨变,肯德鸡也成了北京的家乡鸡了。”这些已经成为历史文本里的深厚意蕴,前门也正由于有这些记忆而丰富。
  今天前门重开,我期望它的黄金时代重来,希望重睹芳华。
其他文献
患者与院方发生矛盾,诉至法院,然而在法院,患者家属却看到两份然不同的病历    常呈斌是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法院看到医院提交的资料时发现老伴的病历被更改的。对此,院方的解释是:病人的病历在多次的会诊调查中丢失,而法院又要求提供,在此情况下,院方只好根据病人的客观病历部分进行复原,才造成病历的不一致,但内容大致相同,不影响医学鉴定。然而,蹊跷的是,病人的原始病历后来又失而复得。  一份病历为何如此颇
期刊
老人用她那浓重的开封口音,软软地读着自己的故事。但是,无论身处何境,她都不会说软话      她是中国首位国际卫生组织“健康与人权”奖获得者。她是最早揭开河南“艾滋病村”之谜并勇敢地说出真话的“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  她就是高耀洁,81岁,我记得又一次去探望老人,是在今年春节之后的一个中午。老人说,你来了,我就要去吃烩面(郑州特有的一种面食)。于是,和她的保姆,搀了她,走过春寒料峭的街头,去那家
期刊
不自觉地去做自己潜意识里认为正确的事,其实也是一种执着    8年记者生涯再到执业律师路途嬗变,每打一场官司,周泽享受的是正义得以伸张的快感,而非挣钱盈利。  2006年,养路费之争,周泽是“主角”;2007年,周泽状告商务部,他代理的几家名酒企业上诉案,让“中国名酒”评选活动在喧嚣中戛然而止;尔后,许霆取款案,周泽坚持认为许霆持卡取款行为“可返还多余钱款,但不应治罪”……  周泽对“责任”的理解
期刊
“很多人不明白,我为什么和游医争斗,要求我放游医一条生路。但是我不能,只要我活一天”    高耀洁被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称誉为“独自在中国农村从事艾滋病预防宣传的女性活动家”。  她数年如一日地自费印刷防艾滋病宣传资料、救助艾滋病患者和艾滋遗孤,并始终坚持与游医抗争。那些游医们都宣称自己的药物能够治疗艾滋病,高耀洁对他们的说法嗤之以鼻,“骗子,不要信他们。”面对高耀洁的批评,游医们不肯听之任之,起来
期刊
人肉搜索  作者:孙浩元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定价:29.80元      网络时代的伤痛  □ 快刀    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很近,也让无数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人肉搜索引擎就是其中一项奇迹。不要以为躲在网线和屏幕背后就可以为所欲为,一旦有人启动了人肉搜索引擎,那么你的一切都将无所遁形。  在现实生活中,网络里曾经发生过几起著名的人肉搜索事件,“铜须门事件”“踩猫事件”“钱军打人事件
期刊
从修脚女工到全国人大代表,她改变了中国人的偏见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把目光对准了普通劳动者,想为农民兄弟姐妹争取更多的利益,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了议案,企业应该为员工交纳养老保险。  作为修脚师,她又多次来到福利院,给年迈的老人免费修脚,并安排自己的几家洗脚店免费为农民工兄弟修脚。  作为脚艺培训学校的校长,她招收了很多贫困家庭的子女,并减免了他们的学费。  她就是陆琴,一位30多岁的
期刊
老猫   作家、编辑,著有《怪胎皇帝荒淫史》《我爱米臻:一个女鬼的故事》《天天天黑》《城市从此开始》《闲人的眼神》等书    有本杂志要我在70后女青年和80后女青年之间“找不同”,一时还真难。硬要说呢?根据我的印象,70后谈恋爱的时候多少还是不豪放的,早期公然拉手接吻都很困难,更别说同居了。当然后来她们终于也获得自由了,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那个飞速变化的岁月里,人都是能跳跃的,一跳就是另外一种生
期刊
柳绪纲  北青网执行总编辑、资深媒体人    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至今沿袭的都还是“人治”,高层如有变动,公司定位往往也会随之轻易变化,说好听点,这叫“资本说话”或“权利说话”,无关乎之前的是对还是错;说直白点,这就是彻头彻尾的“屁股决定脑袋”,谁在位谁当家。  举个我最熟悉的《华夏时报》的例子。2004年初,这份报纸定位为“商圈社区报”,经过近百名员工的努力打拼、摸索前行,到2005年年终的时候,
期刊
2008年的冬季,将是梅兰芳的季节。电影和话剧几乎同时亮相,“观梅”是不容错过的体验。  继京剧版、纪录片版、芭蕾版在近年陆续问世之后,电影版《梅兰芳》从12月5日起登陆全国各地电影院,话剧版《梅兰芳》从12月12日起也在上海美琪大戏院里连演4天。在梅兰芳先生诞辰115周年(2009年)前夕的这个冬天,举世闻名的戏曲大师和京剧泰斗比舞台更为绚丽的真实人生,被后生晚辈们慢慢翻开,细细品读。  195
期刊
位于江西九江的烟水亭,相传是周瑜点将台旧址,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开始在湖中建亭。后几经损毁、重建,烟水亭发展成现在的古建筑群,成为九江的地标性建筑    时值初冬,九江的行人依旧悠闲,雨也依旧缠绵。这座传承2200余年的江南古城,一年中有近百天都在雨季,铸就了特有的温柔。位于市中心甘棠湖中的烟水亭经过细雨的浸湿,白墙青瓦的色调更显清晰。在这里,它是当之无愧的长者,要细算年龄的话当追溯到三国时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