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负荷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对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来源 :川北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zhou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早期负荷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对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口服常规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口服负荷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缺损评分(NIHSS评分)、血小板抑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对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80例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神经缺损相关指标、氧化应激、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和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逐渐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胃癌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1-2],其发病机制复杂,有研究[3]显示错配修复受损引起的微卫星不稳定可能是胃癌发病的一种机制,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微卫星不稳定即基因组中一段称之为微卫星的区域发生基因突变,具有微卫星不稳定的胃癌称为微卫星不稳定型胃癌。相关回顾性研究和有限的前瞻性试验报道了微卫星稳定型胃癌和不稳定型胃癌之间的差异,主要涉及其临床和病理特征、免疫微环境和对治疗的反应[4-7]。由于微卫星不稳定型胃癌具有特定的临床特征和临床行为,与微卫星稳定型胃癌不同,因此明确胃癌患者的微卫星状
目的:分析探讨滋肾排石汤对结石大鼠尿液pH值、钙水平和草酸水平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滋肾排石汤组、结石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只。对照组大鼠标准饮食,自由饮水;其余两组标准饮食,1%乙二醇自由饮水,每日清晨采用2%氯化铵灌胃,每只2 mL,连续实施4周。滋肾排石汤组给药剂量5.4 g/kg,每100 g灌胃2 mL,连续实施4周。对比各组间大鼠双肾成石程度、尿pH、尿钙与尿草酸水平,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炎性相关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骨桥蛋白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40例CPS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tDCS每次刺激时间不同分为试验组(n=19)和对照组(n=21)。以2 mA电流在患侧初级运动皮层行阳极tDCS刺激,健侧眶上区行阴极tDCS刺激;试验组和对照组每次刺激时间分别为20 min/次和30 s/次,5次/周,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疼痛感觉强度、疼痛区与对侧区皮肤温差、镇痛效果及神经电活动变化。结果:干预后及干预后4周,试验组自我疼痛感觉强度、皮肤温差及左右半球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核增殖抗原(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死亡组(n=38)和存活组(n=112)。分别取每例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各1份,采用SP法检测VEGF及Ki-67水平。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VEGF及Ki-67阳性表达水平;分析VEGF和Ki-67阳性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癌组织VEGF与Ki-67阳性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癌组织VEGF和Ki-67阳性表达
目的:观察碳酸镧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高磷血症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磷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
目的:对沟通技巧在健康体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择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体检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106例健康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53
新生儿重症肺炎为临床常见疾病,因患儿受到自身呼吸道生理解剖特点影响及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作用会引起肺炎。目前对新生儿肺炎多采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以改善患儿呼吸困难症状
目的:探究川陈皮素改善麻醉后老龄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老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氧气+吐温-80)、模型组(异氟烷+吐温-80)、低剂量组(异氟烷+川陈皮素10 mg/kg)、中剂量组(异氟烷+川陈皮素20 mg/kg)和高剂量组(异氟烷+30 mg/kg川陈皮素),每组各6只。连续注射相应试剂3 d,麻醉完全恢复后24 h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灌注取材后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形态。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软通道穿刺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实验组利用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研制个体化导板。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血肿清除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残余血肿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实验组血肿清除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