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与改革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shi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顺应“三全育人”要求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青岛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近年来有计划地推进“课程思政”教学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首先分析了该校市场营销专业推进“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接着阐述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与改革的现行措施,指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因素与先决条件,并从教师与制度两方面给出了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三全育人;市场营销;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9-0073-03  
  一 市场营销专业推进“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院(系)层面的综合改革要聚焦课程育人”,要求院(系)着力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充分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育人元素,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把这些元素自然纳入课堂讲授内容,渗透性地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国内高校一方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获得感;另一方面努力构建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1-3],强化对学生职业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操守、创新创业精神的教育弘扬。
  近年来,地方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纷纷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从实践效果看,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仍处于传统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影响之下,“重理论教学、轻技能培训”“重专业能力、轻理想信念”等现象仍屡见不鲜,这使得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毕业生职业能力供需存在较大差距。以往研究表明,用人单位不太看重专业能力,因为他们认为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高低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通用能力、隐性能力或隐性素质;还发现不同行业或职位群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都有差异[4-5],比如制造业看重显性职业能力,信息产业关注隐性职业能力。特定行业或职位群所需职业能力不能完全从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中获得,还必须从专业课程教学中汲取养分。
  青岛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及早地观察注意到这一趋势,自2009年起构建推行“合作双赢”专业实习模式,充分利用用人单位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2014年开始有意识地尝试只为有限产业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还组织力量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论研究,还努力把“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各环节,毕业生职业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认同。这进一步坚定了该校市场营销专业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与改革的信心与决心。
  二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与改革的措施
  1 凝练育人目标
  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要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相对应。青岛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树立为有限产业培养人才的理念,以增强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适配度。首先摸清家底,明确自身优势及不足,结合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这一国家战略,选择面向山东半岛及全省高端商贸流通与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对接。其次多渠道获得对接产业信息及接入途径,深入研究其发展趋势以及对营销人才的差异化需求,集中精力培养服务面向产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专业课程育人理应保有深厚的文化价值[6]。由于本专业大部分学生的生源地与就业去向都是山东省,把根植于齐鲁大地的鲁商文化视为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教育资源。本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是传承与发展优秀鲁商文化,教导学生重视家国情怀、恪守伦理道德、勇担社会责任。努力提炼鲁商文化核心要素,尝试将其分解嵌入到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整个教学过程,在潜移默化中使更多的学生认可鲁商作为、认同鲁商文化,进而产生高度的事业心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 明确育人元素
  (1)分析嵌入内容
  鲁商文化根植于儒家传统文化的沃土,在不同时期的文化表现不同,甚至同一要素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也有较大的变化。激励引导专业教师系统研究鲁商文化,深入交流各自研究成果,归纳提炼鲁商文化各时期共有之核心要素(比如仁、信、义等),深入分析同一要素在不同时期的内涵变化;还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方式,虚心向校外专家及企业人士请教,确保吃透新时代下鲁商文化要素的含义及其具体表征,正确辨识其中哪些要素及表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这些相一致的要素及表征就是要嵌入专业课程的内容。
  (2)发掘嵌入地方
  专业“课程思政”的本质不是把专业课程上成思政理论课[7-8],而是要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鲁商文化要素有機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以往研究指出,专业“课程思政”不应一哄而上,而应科学取舍[9-11]。本专业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先组织专业教师分解出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流通原理、创业营销等4门专业课程中重要的理论知识点与关键的实践环节,深入发掘其中可以凝练或者可以融入育人元素的地方,然后把这样的地方列出总表,通过具体的讨论与分析,删除掉交叉重复或者与课程联系度不高的知识点,明确每门课程中哪些章节要讲授哪些“课程思政”内容。
  (3)开设新课程
  本专业还针对服务面向企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掌握了他们对本专业毕业生在思想政治层面上提出的新要求,并比较这些新要求与思政理论课讲授相关内容的差异,评价这些要求能否完全由现有思政理论课涵盖;如果不能涵盖,则开设新的专业课程,比如鲁商文化与商业伦理。
  3 突出企业文化特色
  本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不是闭门造车,已与多家服务面向企业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充分发挥企业资源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作用;同时注重汲取优秀的商业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作为重要的德育元素融合理论教学,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1)遴选优秀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遴选他们所具有的共性元素对专业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尤其注意选择专业课中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具有价值的元素,比如鲁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博施济众、依群利己的情怀等,将企业精神、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融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环节,使学生在学期间就接受职业素质培育,加快学生融入用人单位的速度,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2)吸纳合作企业高管参与“课程思政”建设
  邀请合作企业高管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的讨论与编制工作;合作开展鲁商文化研究,提炼合作企业及其管理者先进事迹,编写“课程思政”案例,同时让他们现身说法讲给学生听;自2009年实施“合作双赢”实习模式,企业人员深度参与专业实习,为学生实习提供场所、项目,对各环节进行现场指导与引领,让学生在实践中更直观地观察、体验与领悟优秀企业文化,加速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三 市场营销专业 “课程思政”的关键及完善对策
  1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的关键
  (1)挖掘资源
  思政教育资源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先決条件,不是来自现有思政理论课,而是挖掘自专业课程。每一位专业教师都要围绕确立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深挖自己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以及处理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考虑融入方式与方法,把这些资源恰如其分地融合课堂教学之中,防止冲淡专业课程传授专业技能的主要角色。同时要组织多方力量论证,形成“课程思政”的教学指南及规范。每一位专业教师都要明确所授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和确定这些元素具体融入的地方与方式,并且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平台、成效体现和教学评价诸环节明确育人要求,全面提高“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质量。
  (2)专业教师
  他们是“课程思政”生成的关键因素。“课程思政”效果主要取决于专业教师的育人意识与育人能力。在高校现行管理考评制度下,“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广泛存在,专业教师把精力与时间大都投向科学研究,有些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只是应付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即可,不奢望能在教学上做出多大成绩,他们更不愿意再多承担一块“课程思政”的任务。
  从青岛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来看,专业教师承担“课程思政”任务的意愿不强烈,无论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主要是由教研室主任带领着青年教师做,多少有些强迫的成分。教研室主任先向青年教师讲“课程思政”对专业发展的意义、价值,再在聘课与实践教学安排上给予适当照顾,如果这两招都不管用,只能强制要求他们分担一些工作。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其他事情做得再好,只要科学研究任务不达标,青年教师就评不上职称。即使有个别专业课教师表示愿意尝试“课程思政”,但是由于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局限,以及对鲁商文化的理解不到位,也没有足够能力做好“课程思政”的任务。
  2 完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的对策
  (1)培训专业教师
  第一,明确专业教师与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定位。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承担主体作用,要深入挖掘所授课程中蕴含的育人资源;而思政理论课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承担指导与推进作用,要帮助提高专业教师思政理论水平,与专业教师一起确定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资源。
  第二,有计划地对专业教师开展实践研修。要制定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让更多的专业教师尤其是新进青年教师走进优秀鲁商企业或红色课堂,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和思想觉悟,也让他们对鲁商文化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才有能力做好课程育人工作。
  第三,促进教师保持言教与身教相统一。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影响不只局限于课堂上怎么讲,更主要的是看课外怎么做。学校与学院都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四有”好教师;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修身立德,身正为范,成为学生做人的一面镜子。
  (2)完善制度保障
  体制机制建设是推进“课程思政”教学与改革的重要内容[12],“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第一,视野定位要高。从目前来看说的多些,做得少些,特别是学院层面尚未有实质性的行动。“课程思政”不是由高校内部某一个职能部门或院系就能单独解决的问题,不能单纯地把这个任务作为学校某一个职能部门的任务,而应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成立专门的“课程思政”育人领导机构,成员包括各学院党委、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等在内。
  第二,体制机制要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与改革主要是凭自身意识和一腔热情在做,学校与学院两级都还未有相关的制度安排、规划设计与经费支撑来保证“课程思政”改革的落实落地。建议学校给予“课程思政”专项经费支持,教务处专设“课程思政”教改研究项目,促进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及方法改革;更需要人事处制定相应激励机制,在评优评奖、职称评审、绩效工资等方面有所体现,提升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意愿与积极性。
  第三,评价机制要有。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尚未建立,没有评价指标体系和效果评价标准,现行教学评价体系中也未纳入“课程思政”效果部分,使得监督也就无法全面落实。今后教学评价体系要加大教学尤其是“课程思政”成绩所占比例,使其在与专业教师切实利益相关方面予以充分体现;评选“课程思政”育人典型人物,并给予大力表彰宣传和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参考文献:
  [1]高宁,张梦. 对“课程思政”建设若干理论问题的“课程论”分析[J]. 中国大学教学, 2018(10) : 59-63.
  [2]吴月齐. 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1): 67-69.
  [3]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12): 16-18.
  [4]朱颂梅,齐晓梅. 大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2013(23): 35-39.
  [5]朱惠军.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求现状及对策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16(4): 88-91.
  [6]伍醒,顾建民.“课程思政”理念的历史逻辑、制度诉求与行动路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9(3): 54-60.
  [7]史巍.论以“课程思政”实现协同育人的关键点位及有效落实[J].学术论坛, 2018( 4): 168-173.
  [8]朱飞. 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澄明与进路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 2019(8): 67-72.
  [9]王茜. “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初探[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 4): 64-68.
  [10]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 2018(3): 64-69.
  [11]马亮,顾晓英,李伟协同育人视角下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1): 125-128.
  [12]钱欣,曾宁.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研究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6): 155-157.
  (责任编辑:张宏玉)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社区志愿服务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更能为社区治理、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高校社区志愿服务发展到现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发展现状,以南京审计大学沁园书院为例分析高校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思考,希望为新时代高校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1
期刊
[摘 要]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性,需要了解课堂中学生最喜欢的课堂特征是什么。基于这一问题,本研究以530名师范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自编问卷调查“我最喜欢的课堂特征是什么”。结果显示,在提供的8个选项中,师范生对课堂特征的喜好度依次是: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知识性、个性化、形象性、纪律性、连贯性。即趣味性是师范生最喜欢的课堂特征,这与我国新课
期刊
[摘 要] 新辅导员的成长状况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以及辅导员自身职业的发展等,理应引起重视进而规避成长中的问题。而规避这些问题的前提是要了解“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调查访谈表明“00后”大学生主要有以下群体特征:“00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特征、“0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特征、“00后”大学生的学业生活状况及特征。实践和研究发现新辅导员成长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工作中缺乏沟通
期刊
[摘 要] 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文章结合闽江师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建设的具体实践,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建设概况、建设功能,总结读书社建设特色,探索读书社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建设;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
期刊
[摘 要] 立足于广东海洋大学“会展策划与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以OBE-PBL综合教学理念为指导,构建具有地理区域特征的会展项目情境、会展项目学习目标、会展项目学习方法、会展项目学习形式及内容、会展项目学习汇报与评价的“五位一体”课程教学模式,以期为广东海洋大学乃至全国高校会展策划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模式参考与经验借鉴。   [关键词] OBE-PBL;会展;策划;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英语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初步系统研究与写作的重要手段。目前,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对学位论文是一个系统研究过程认识不清,往往忽略了这一过程中如确定选题、文献综述、理论框架、搜集确定研究对象、结合理论分析研究对象、得出结论等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从而出现诸多问题。本文将以翻译方向的本科毕业论文为例,
期刊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根基”,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与精神内涵。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H师范学院学生的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较低,对西方价值观和文化缺乏理性判断以及践行传统文化自觉性不高等问题。为此,需要高校为大学生积极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环境,加强主流文化的价值引领,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增强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同
期刊
[摘 要]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站在“三全”育人的高度,坚持既要育才,更要育人的原则,筑牢思想阵地,抢占理论高地,建强保障基地。本文重点从人格魅力、形象魅力、语言魅力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艺术课堂教师所应具备的魅力。   [关键词] 立德树人;魅力;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9-0033-03
期刊
[摘 要] 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高度体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具备融入人文关怀元素的条件。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人文关怀,不仅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大有裨益,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塑造科学理性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思想,增强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教学中可融入凸显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引用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素材,树立引领价值导向的历史观。   [关键词] 人文关怀;
期刊
[摘 要] 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发挥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效应为指引,基于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徽商文化融入公共关系学课程思政教学为例,阐明徽商文化融入公共关系课程思政教学的缘起及意义,探索徽商文化融入公共关系课程思政的契合点和教学实施路径。切实增强公共关系学教学的思想性、时代性,提升专业课思政育人的实效性,同时增强师生对徽商文化的亲近与理解,提升文化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