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麻烦制造者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b632552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汉德克集世界声誉与万千毁谤于一身,既被誉为“活着的经典”“最好的德语作家”,亦被口诛笔伐为“右翼作家”,甚至“纳粹分子”。德国《明镜》周刊质疑:“汉德克究竟是政治上的反动派,还是对集体意志做出挑衅的伟大作家?”《纽约时报》诘问:“汉德克是文学天才、大屠杀否认者,还是两者皆是?”毁誉参半、莫衷一是的争议源于汉德克离经叛道的言行,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他骂观众、骂德语文坛、骂西方媒体、骂评论家、骂诺奖评委,退回毕希纳文学奖,拒领海涅奖,接受国际易卜生奖却拒收奖金,支持塞尔维亚,否认塞族“屠杀”,参加“战犯”米洛舍维奇的葬礼,抨击北约伪善和霸凌,年逾古稀仍未改“愤青”本色,堪称“经典的麻烦制造者”。
  二0一九年,“陪跑”诺奖多年的汉德克蟾宫折桂,得偿所愿,但陟罚臧否接踵而来,围绕文学性是否该用政治道德因素衡量的争议持续发酵。多国首脑政要、媒体巨头、知名作家和学者纷纷谴责将诺奖授予汉德克是“一个荒谬而可耻的决定”。尽管历年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无一幸免地存在非議,但如汉德克这般激起轩然大波,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声讨甚至游行抗议,确也罕见。
  对汉德克而言,外界的追捧或质疑都不足为意。他向来以“规则的违抗者”自居,坚信无论是作为作家,还是作为一个人,都应该打破固定规则的牢笼,迈向“法的界限”之外,在思考与反省中探寻“另一种现实”,实现“不断明白自我”的目标。他深知:“如果没有了自我,就没有了文学,也无所谓诗歌。”为此,他拒绝以任何方式与这个虚伪的世界和解:“我为什么要和解呢?我想给世界我的所有,我想给予,我的方式就是叙述,就是写作。”桀骜不驯的汉德克以犀利、悲悯和不苟且,坚守着文学的本质。
  一九六六年,年轻的汉德克首次现身文坛,参加著名德语文学团体“四七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聚会,坦率而不无挑衅性地指责当时在座的西格弗里德·伦茨、君特·格拉斯等文坛名宿题材守旧、语言陈腐,直斥德国文学“软弱无能”“苍白无力”“毫无价值”。如果说,这篇发言只是汉德克讨伐德国文坛的一篇口头檄文,那么,不久他出版的处女作《大黄蜂》犹如蜇进德国文坛“正典”叙事的“毒刺”—这是“从一开始就令读者无所适从的作品”,它反结构、反情节、反人物塑造的形式,不断转换叙事视角,启发读者对故事内容多方位的审慎思考,重构自我感知与判断。同年发表的《骂观众》是既没有传统戏剧的故事情节和场次,也没有戏剧性的人物、事件和对话的“反戏剧”,更是对德国文学传统的“决绝告别”—意在疏离传统共享的价值资源,挣脱民族意识的道德内核,冲决历史话语的禁忌,质询外部强加的“意义”,在内心空间和精神向度开掘新的题材,开创新的形式,开辟新的深度,肩起了将德语小说再次推向世界的重任。汉德克“大逆不道”的出位言论和创作挑起了关于“德语文学何去何从”的大辩论,也预告了“战后一代”精神共同体“四七社”的使命终结。一九六七年,维系了二十年之久的“四七社”停止了一切文学活动,昭告德国文坛新篇章的开启。
  在一九六八年的戏剧《卡斯帕尔》中,汉德克继续对规定个体存在秩序的语言进行反思与批判,宣称:“进入语言就意味着接受一种强加于自身的表达方式和意义系统,进入一个早已存在的秩序,接受一种异己的意识形态,一种被给定的价值和道德的体系,学会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丧失自我和主体性的过程。”个人朴素的、感性的语言不可避免地被“共同语言”规训和改造,认同政治文化资本所操控的语言。事实上,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已在《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中将语言视为社会各个阶层乃至民族国家获得身份认同的一种标志和民族主义文化建构的重要方式,指出每一个民族国家都希望最大限度地统一语码和符码,以此宰制人们的生活、想象和审美,并最终实现单一的“同质化”。因此,在汉德克看来,德国的“流亡文学”“废墟文学”“重建文学”等都是在旧有的语言叙事系统内滑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用来论证战后德国的“政治正确”,或是直接参与了新生德国“政治实践”的合法性建构,为当代文坛提供了政治小说的标本。在具体的语言操作中表现为道德主义语词评判的惊人相似,只是以一套名义上的人道主义核心语汇代替专制暴力语汇罢了,而真正的“人性”“自由”“正义”等话语吁求只是一个空壳,在旧的文学叙事窠臼中很难在文本中展开。因此,只有在现实体验中重新获取词语的意义,借助另一套文学叙事话语的激烈性、爆破感,摧毁纳粹德国所遗留的语言与表达方式,那种热度和温度能够提供给人们对世界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体系和情感体系最直观、最切近的表述;“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汉德克的创作意在跳脱文学和现实之间不断被“规训化”“标准化”的命运,他将现实比作“一个幽灵,它出现在人们面前,并被认为是真实的,而实际上它只不过是语言造就的罢了”,传统小说叙事的最大弊病便是“虚构一个似乎真实的世界,把读者引入虚假之中”,“毫无思想、毫无判断地接受一种虚伪的、令人作呕的道德灌输”,文学最根本的任务是“戳穿这种诱骗,把现实的虚假和虚构故事的虚假展现在读者面前,促使人们去思考”。为此,汉德克希望通过文学创作去“摧毁一切似乎理所当然的、固定的世界图像”,重新建立生活、语言、写作之间息息相通的联系,重塑一种内心自由生活的召唤和期许。整个六十年代中后期,汉德克的每一部作品都成为一起重大事件,其影响呈加速度螺旋式上升态势,并迅速而有力地取代了因袭历史重负的所谓“战后文学”。
  进入七十年代,汉德克凌虚高蹈的文学创作逐渐放弃激进的语言批判和形式实验,貌似呈现向现实主义靠拢和回归传统叙事的倾向。事实上,骨子里的先锋是拒绝刻意包装的,这种“回退”是一种放低身段主动切近对手的姿态,一种与传统文学“短兵相接”的现身说法,一种与传统文学理念的“贴身肉搏”,分明是在传统道路上的逆向前行。无论是七八十年代的《守门员面对点球时的焦虑》《 短信长别》《 真实感受的时刻》等表现生存现实困惑的“新主体性”小说,还是九十年代以来揭露人性灾难的《梦想者告别第九王国》《形同陌路的时刻》,批评西方媒体话语强权的《多瑙河、萨瓦河、摩拉瓦河和德里纳河冬日之行或给予塞尔维亚的正义》,以及《试论蘑菇痴儿》等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汉德克的写作重心始终聚焦生存空间的缺失和找寻,简单的故事情节和外部环境描写的“现实指涉”皆用以凸显作为主体的人在一个“被统治的、混乱的世界上所陷入的生存困境和缠绕着他的关系网络”。他的小说,特别是七十年代后期以来的所谓小说,其叙述的完整性、封闭性、“类”的纯粹性已被取消,冲破了传统意义上小说的“外部边界”。
其他文献
贝多芬这个曾经生活过的人,一个为时代传声的伟人,一个将他的艺术与心理活动投向遥远未来的天才,一个可能引起截然对立的群体一同去敬拜的偶像,总能够撩拨人们的心弦,发出使人莫名兴奋而无法解释的泛音。  对作为重大文化现象的贝多芬及其创作的解释,从他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了(贝多芬清楚地知道这一点,甚至试图去引导,有时还会故意把水搅浑),然而和一切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样,贝多芬首先是个被造者,其次才称得上创造者,
期刊
  目的 应用动脉僵硬度定量测量技术(QAS)及速度矢量成像技术(X-strain)定量评价糖尿病患者随病程变化颈总动脉血管弹性的变化,并比较这两种技术在评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
  目的 研究低GI膳食干预对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影响.方法 选择10个12~18岁的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进行低GI膳食干预,并给予生活方式、运动、心理辅导.经过21天强化干预后观察体重
作为当代著名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社会批评家,爱德华·W. 萨义德在文学、文化、音乐、历史、政治等多个领域都留下了重要的印迹。而时人在检视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他的人文主义思想时,很难不注意到一个具有“签名”式意义的萨式词语—“对位”(counterpoint)。这个最早出现在《关于流亡的省思及其他》一书中的概念,经萨义德之后一次次地反复使用,到了《文化与帝国主义》,终于上升成为一种具有方法论意义
期刊
看到“我与你”这个题目,读者的第一反应也许是二00八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的旋律。那首歌的标题就是“我和你”。歌中唱道:“你和我 / 心连心 / 共住地球村……你和我 / 心连心 / 永远一家人。”(you and me,from one world / we are family...)  这是一首温暖而亲切的歌,充满爱与温情。一种命运与共的情愫,随着歌声,直入人心。你和我,我们,一家,共住,
期刊
对于美术史的价值立场与呈现范式,我内心一直有一个疑惑:美术史到底是写给谁看的?作为学院知识生产的一个构成,美术史研究与写作显然要面向专业学者、美术家与学生,要服务于美术教学与科研,要赓续一种神圣且又自洽的学术传统,这似乎是美术史不言自明的价值定位。但美术史的文化与学术“ 共同体”是否仅限于此?学院之外大众分享美术史知识的天然权利又该如何实现?  对于美术史的受众,我实在无意于做出学院内外截然对立的
期刊
  目的 高脂血症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诱因之一。而肠道微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在机体中参与了各种代谢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了解之间的
早在一九九0年五月我投考谭其骧先生的博士生时,在考场上谭先生就指示,如果我能考上,就以两湖的历史文化地理作为博士学位论文选题。谭先生认为,做历史文化地理,综合性的区域研究才是第一等的题目。在我之前,他已指导卢云完成以《汉晋文化地理》为题的博士学位论文。他说,卢云是学历史出身的,所以应该选一个时段,以全国为空间范围;而我是学地理出身的,就应该选择一个区域,时间做通代的,也就是做一个与卢云相对称的工作
期刊
  目的 慢性病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健康管理措施的干预和自身积极的健康改善行动为慢性病的控制提供了保证。体力活动干预作为健康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筛查肥胖群体应用健康管理与干预效果分析。方法 对215例肥胖群体应用检后健康风险评估,拟定体重控制方案,健康管理方法,降低体重效果。结果 经过半年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