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民间工艺文化内涵与传承保护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he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徽简称“皖”,是我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然景色锦绣多姿,文化古迹甚多,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安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演化并形成了涡淮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三大亚文化板块,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种类多样、各具特色的民间工艺。本文通过对安徽民间工艺特征的分析,探索其文化的内涵,了解其发展的现状,以期对未来有特色的民间工艺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民间工艺;文化内涵;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193-2
  一、安徽民间工艺
  (一)玲珑剔透的徽州三雕
  徽州三雕起源于宋代,是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统称。其优美的雕刻常见于徽州民居、祠堂或是家具、屏联之上,除了生动的画面,雕刻更是玲珑剔透、拙朴粗狂。
  三雕中首推砖雕,在徽州民居和祠堂中大量作为装饰使用,用料为特制的质地细腻的水磨青砖,雕刻工序考究,透雕、镂空雕刻的手艺都极为精细。而木雕与砖雕不同,多运用在建筑的梁柱、斗拱以及家具之中。材质多以质地松韧的银杏、枣木、桃木为主,家具则主要采用紫檀、红木等木料。木雕的刀法简练挺拔,明代时期气势粗放刚劲,到了清代则趋于繁复、精细。石雕主要用在民居和庙堂等处的廊柱、门墙及牌坊,石材质地坚韧,纹理细腻。各式各样的石雕遍布于徽州大地,雕刻工艺上,融精致于古朴大方,所雕动植物形象,无不飘逸奇趣、栩栩如生。
  (二)柔韧洁白的泾县宣纸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大小河流数百条,这就给宣纸的生产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宣纸的原料讲究,取自遍布泾县的青檀树,制作工序复杂有序,细分甚至超过百道。由于这些特有的材料和制作工艺,使得宣纸有了润墨、耐久和抗老化的特点,深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和推崇。珍藏于各地的唐代国画,基本为宣纸作画,历经多年色彩依旧鲜明不褪色,不得不让人称奇。
  (三)刚劲挺秀的芜湖铁画
  芜湖铁画是由明末清初的铁工汤鹏和画家萧云从共同创造的,是芜湖民间特有的传统工艺。作品的布局借鉴了传统国画与水墨画的特点,黑白分明,苍劲有力,也融合了新安画派的艺术特征。铁画全部为手工制作,不涂彩,画面保持了铁的本色。一般依据画稿,经过锻造、校正、焊接等多道工序,才能锻造出线条刚劲、立体感强、层次清晰的铁画作品。新中国成立之后,芜湖铁画艺人不断用勤劳与智慧潜心研究、创新,让锻制技艺创造出一系列优秀的铁画艺术,芜湖铁画工艺作为传统文化会被世代传承下去。
  二、安徽民间工艺文化内涵的研究
  (一)地域人文的因素
  1、 地理环境的特点
  安徽地處江淮流域,拥有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更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著名景点,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恰巧从地理上把安徽分为皖南、江淮之间、淮北三块区域。淮河孕育了淮河文化,有老子、庄子、建安文学等;江淮之间就是皖江文化,桐城派是典型的代表;再有皖南山区的新安江水系,孕育出新安文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下的古徽州,是徽文化的发源地,安徽民间工艺从石器时代开始就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里。独特的地理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都为民间工艺的不断发展前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农耕生活和“天人合一”的特点
  民间工艺源自于民间,不同的地域造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安徽人对于自然的信仰、观念和意识都沉淀在生活与文化气息里,并融合在民间工艺制作之中。农耕生活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最为主要的生活方式,在与自然生态相和谐的生活圈中,多样化的艺术形式都与乡土生活相联系,并在这种乡土气息中不断延续着。从陶器、茶具等生活用品,到砚台、纸笔这些文房四宝,再到剪纸、铁画等装饰性的工艺,都传递出极具人文气息的耕织、劳作、礼乐等这些都成为了民间工艺创造的重要题材,不浮华、朴实的风格正是安徽民俗的最好写照。漫长历史长河中,一个个典故、传说都走上了民间工艺的舞台,特别是流行于淮河流域的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其地域特色更为明显。包括迎客松在内的安徽代表性的景观也是民间工艺创作的重要题材。这一切无不体现着一个“自然”,也正是古人所提倡的“天人合一”。正是在这样一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劳作、休闲玩乐的氛围中,民间工艺的发展得到了充足的“养料”,完全的融入到了民众的生活中。
  (二)传统道德观念的因素
  1、 儒家道德规范及其对徽商的影响
  儒家精神在安徽民间工艺中占主导地位,作为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与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安徽人的生活习俗、价值观念,所以民间工艺的造型与题材都大大受其影响。无论是岳母刺字、卧冰求鲤等情节化的人物故事,还是龙凤狮豹、鸳鸯戏水等装饰化的图案,都与儒家思想中忠、义、孝、和谐的伦理精神和价值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同时,儒家的道德观念也是徽商约束自己经商的行为准则。首先经商讲究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不做假冒欺诈的买卖,这都是儒家思想中的精髓。其次是讲求义利之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经商中只取仁义有道之财,不发乘人之危、趁火打劫之不义之财,时刻将儒家之道牢记于心。由此可以看出,正是徽商的以身作则,将这些儒家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经商之道中,他们才能不断地创造出辉煌的历史。民间工艺也不再仅仅只是一种艺术作品,其所包含的儒家风俗精神,与徽商本身相得益彰,互相推动着各自的发展。
  2、 道家思想的文化摇篮
  涡河是淮河众多支流中的一条,在此河畔地区,相继诞生了道家思想的两位重要人物——出生于春秋末期涡河之滨(今安徽涡阳)的老子、出生于战国时期楚国蒙地(今安徽蒙城)的庄子。道家学派所追求的人性朴真和精神自由,自然就与安徽民间工艺的文化内涵密切联系了起来。
  道家提倡“无为”思想,强调的是要顺应自然的方式,不要违背自然的规律,这一精神一直贯穿于涡淮流域的民俗文化之中。例如泥人、面塑、剪纸等等流传至今的工艺,都表现出了浓郁的地方风情、强大的民族生命力,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特点,成为了这一流域的文化象征。
  三、安徽民间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近年来工艺行业也同样受到市场竞争的挑战与考验,传统民间工艺产品的题材、技艺、材料缺少创新,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低。民间工艺想发展生存就要结合现在的市场不断创新,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要求所需要的用品。小到外包装装饰、家居装饰,不仅在外观上可供人们欣赏,而且还要有收藏价值。这样民间工艺文化才能被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在保留纯粹手工制作手艺的同时,也要利用现代化生产的优势,降低成本吸引更多的客户,根据需要积极开拓市场、推广销售渠道。例如“三只松鼠”就凭借着互联网销售渠道,成功地打开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创造了芜湖人自己的品牌。利用民间工艺老字号品牌,在发展旅游、餐饮的同时,带动传统工艺的发展,让这些民间工艺面向更多的人,受益一方百姓,使旅游、餐饮传统工艺行业发表的更好。
  四、结语
  民间工艺需要政府和手艺人的共同努力,加大对传统手艺传人在各方面的扶持,才能使其得到延续不会失传。对后续人才的培养也极为重要,光靠家族式的代代相传,对民间工艺是远远不够的。地方政府可以把民间工艺作为一项课余课程走进中小学的课堂中,开办相关手艺的专业学校,从小就培养年轻人对其的了解和兴趣,让未来一代从小就感受到徽文化的魅力,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为民间工艺勾画出更美好的明天。
其他文献
王昭曼的《瓷色隐语》画册反映了作者创作的新动向:题材内容有“空间微元系列”、“接引系列”、“水天佛系列”等,展现了作者对人与空间、时间关系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关注,对人类
自从全球化引导下的“地球村”诞生后,音乐界也逐渐打破了“欧洲文化中心论”的神话,创造了流行与古典并驾齐驱统治乐坛的奇迹。风笛与钢琴一起欢歌、西塔尔与小提琴一起吟咏、
摘要:闽南的民俗文化不仅包含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更是孕育了独具一格的具有強烈地方特征的审美趣味。闽南民俗文化具有技巧的灵活性、文化的发展性、艺术的纯朴性等艺术审美价值。在审美过程中,人们不仅要关注其文化特征,还要加强对闽南历史的了解,以动态的眼光来欣赏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闽南;民俗;艺术;审美;研究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
摘要:明政府的屯军政策给贵州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屯堡,现今黔中一带仍旧保留着200多个不同大小的屯堡村寨,其中屯堡妇女的服饰完整的保留了明代遗风,被称为“凤阳汉装”。其风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包括以年龄大小区别装束,服装为带刺绣的大袖长袍和尖头鞋,且长袍以蓝、青色为主,其价值在于既完整保留历史传统也因此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  关键词:时代变迁;风格特点;价值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
摘要:在歌唱中只有将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做到完美统一,才能将艺术的美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与听众产生共鸣。本文详细阐述了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分析了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在声乐演唱中的辩证关系,希望对表演者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声乐演唱;情感表达;演唱技巧;辩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J6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7-173-2  演唱的过程是演唱者通过歌曲与
摘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人们精神世界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方法。本文结合了作者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方面的经验,介绍了什么是群众文化活动以及群众文化工作者所需的条件和重要性,分析了如何组织辅导群众文化活动,阐述了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要注意的问题,给人们相关有价值的经验。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
阐述了咸水歌的溯源、形成与艺术特色、唱法、旋律节奏、结构分析等特点,并陈述了咸水歌发展与传承中需要的创新的一些方法与手段。
摘要:徐州曹氏香包,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代传承之经典,造型生动、简洁,极具装饰性,局部刺绣恭谨细腻,惟妙惟肖。这与徐州本地汉画像石的艺术造型风格颇有神似。本文在论述曹氏香包五代传承的基础上,对香包的历史发展及其科学性与艺术性进行研究,在科学性方面,主要研究香包中香药的疗效和功能;在艺术性方面,主要研究香包的图案纹样及使用功能,分析其自身独特的艺术美感,透过小小的香包去发掘它的真正文化内涵和社
传统文化是各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壤,只有根植本土文化的设计,才能创造出绚丽的作品,同时要正确理解、应用民族元素,使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