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院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融媒体创新发展研究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vehe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融媒体时代,出版社在内容生产、服务形式上亟须对接用户需求。作为智慧法院解决方案提供商,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通过建设“法信”平台,运营数字图书馆,为受众提供一站式法律知识数据服务等,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出版社要从运营理念、技术手段和场景应用方面入手,强化智能运营理念,突出出版场景设置,加强融媒体技术应用,探索融媒体转型有效路径。
  【关  键  词】电子音像出版社;智慧法院;融媒体;知识服务;创新
  【作者单位】葛琳,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7.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3.017
  2016年3月31日,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法信”平台正式上线。作为国内首个法律大数据网络服务平台,截至2018年12月,“法信”平台已经在全国3100余家法院配置上线,累计注册用户达到94万人,单月浏览用户超过110万人(次)。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以“法信”平台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融媒体创新发展路径,并于2018年3月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先进出版单位奖,2018年7月获法制日报社举办的“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之“智慧法院十大解决方案提供商”。
  一、建设“法信”平台,推动数据服务形式创新
  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法信”平台围绕数据智能化,加快智慧法院建设,助力法院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有效提升了法治中国建设质效。
  1.绘制法信知识地图,用数据为法律文本导航
  “法信”平台的核心技术在于搭建法信大纲知识地图。该平台通过将法律纠纷事由层层细分,绘制出法律知识地图。在法律信息检索过程中,提问者通过搜索引擎将法律知识图谱中的知识点和案例提炼出来,进而得到专业化、智能化答复。基于法信大纲,出版社开设了“法信·类案检索”专题[1],涉及裁判文书、法律文书和企业登记信息等资源,这些资源都是半结构化文本。出版社通过对上述法律文书进行自由表述,采用开放式实体属性抽取技术,及时有效地抽取到实体关系;通过“正则表达”对上述文书设定情景,进行多维度定位和精准化解析。通过上述技术应用,出版社提高了信息趋势化、量化分析精确度和效率。目前,“法信·类案检索”业务团队已经对超过5000万裁判文书进行登记和大数据排序分析。“法信”平臺针对不同类别进行法律关系和事实深度分析,建构起案由罪名模型,细化数据颗粒度,确保行政案件、刑事案件和民事案由等得到及时解析,提高数据检索和对比效度。
  2.探索多种类版本,促成国际化、智能化发展
  “法信”平台推出“国际版”“外网版”“专业版”“智答版”等版本,助力国际化、智能化和多样化路向。2017年9月26日,“法信(国际版)”上线。该版本收录了中英文双语案例和法律资讯,为海内外法律人士提供相关法律服务,促进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法律文化交流。2018年12月12日,“法信(智答版)”上线。该平台依托人工智能领域意图识别、机器学习、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等新兴技术,借助最高法院法律知识体系,拓展关键词检索、知识体系检索和类案检索等内容,开发出交互式与检索式双向互动智能匹配模式,并相应设置智能问答、类案推送和一站检索等功能。这一设置对推进互联网与大数据融合,提升智慧法院水平,提高知识服务质效和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借助技术优势,该平台也实现了问题答案匹配、人工智能化解答,为法律专业用户提供了海量法律知识。据最高人民法院研发团队介绍,该系统还将进一步迭代完善,力争突破问答数据限制,提供更加多样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的问题解决方案,为政府、企业、高校和专业法律人士等提供更全面的场景服务。
  3.优化法律知识体系,强化数据分析功能
  “法信”平台突出知识数据聚集与分析。在传统知识谱系中,知识架构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逻辑,不断充实法律知识代码,拓展法律知识到达率;大数据知识进化中,数据分析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逻辑,并以此形成趋势性判断。“法信”平台在知识数据聚集与分析中,实现了二者的有机融合,既推送法律案件规律、案件审理规则,也关注法律界业务发展趋势,并及时进行互动,不断优化法律知识谱系。该平台借助法信大纲知识体系的诸多节点,站在大数据分析裁判维度,对知识体系进行关联对接,为用户提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知识服务路径。“法信”平台在海量知识数据处理中,加强了对数据的有效评价和人工标记,既对段落文本进行专业标签化记录,又对后台数据进行了规则性设定,对用户检索、评价内容进行了即时反馈,实现了编辑工作数字化、工具化和有效评价可视化。
  二、运营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实现内容资源创新
  2016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正式上线。数字图书馆通过盘活数据资源存量,扩大了数据资源增量,实现了内容资源创新。
  1.聚集海量法律数据,加工编注专业知识
  一方面,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聚集海量法律数据。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图书版权资源总量约6000种。借助数字图书馆、“法信”平台资源,通过数据交换、公开采购版权资源、自有资源格式转换和原始加工版权资源等方式,出版社多渠道采集数据信息,已经聚集约5000万篇、460亿字法律知识元数据,其中,法律文件140万篇,案件要旨11万篇,裁判文书5000万篇,法律观点类14万篇,法律论文80万篇[2]。同时,平台还安排专门人员每天定时更新数万篇观点、案例和法律,通过设定自动更新功能,每两小时更新一次,确保内容的时效性。
  另一方面,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高效编注加工数据。出版社引导编辑团队激活纸书编辑知识,实现数字化平台再创新,鼓励编辑从专业角度分析知识数据信息,筛选知识数据并聚类推送,为知识数据设定多维标签,建立知识数据的特殊链接,实现数据多维可视化呈现;通过专业编辑技术,对法律类相关知识数据进行校验、关联、注释、引用和可视化处理等。仅法律文件一项,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就进行了效力标注、立法司法、上下位法条和引用统计等15个维度的编辑工作,提升了专业知识服务平台效度。   2.发挥编辑团队优势,提供法律知识搜索
  在建设数字图书馆过程中,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通过设置内容、项目、技术和运营等多个部门,完善全流程组织架构体系。同时,针对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人才相对缺乏现状,该社积极引进数字化人才,助推数字出版转型,目前已经拥有200余名高技术人才,为数字化转型积累了人才基础。出版社还积极开展数字技术、云端服务网络技术培训,为数字化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持[3]。目前,团队成员主要包括出版社转型的管理团队、法律资讯团队、高级技术人才团队和高校毕业生专业编辑团队。在人才激励方面,出版社完善自主薪酬机制,通过协议工资方式,打破传统薪酬结构,提高团队工作积极性,为公司化、资本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完善内容云存储,加强智能云管理
  第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法信平台的云服务功能集中体现在计算技术、数学统计和专业知识等几个方面。该平台通过传送到云端的数据进行云计算,打造平台的底层数据代码和远程存储能力;通过云分析做好储存数据的分析统计、概率计算;通过几何量级的法律知识储备,为平台智能应用奠定知识基石,让平台变得更为实用。
  第二,提高技术研发能力。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积极申报并承担法律系统培训教材应用试验,获得并完成最高法科技支撑计划应用项目。法信平台建设还获得国有资本预算项目等专项资金支撑,提高了技术研发的效力。
  第三,加大技术融合进度。2018年,人民法院電子音像出版社开展数字资源平台建设与信息推送建设推进工作,通过数字资源的XML格式加工,确保数字资源能够全文查询,并研发制定数字检索应用标准,为同行业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标准。
  4.聚焦法律知识云服务,满足用户需求创新
  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依托技术升级,改变过去单一的数据库查询路径,精准把握用户需求,有效贴合应用场景。
  第一,依托基础设施建设,部署用户管理系统。基础设施是知识服务的基础,海量的资源供给、精细的内容编辑和强大的人才支撑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持续优化。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不断加强数字化、云存储等相关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完善ERP系统、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和云信息推送平台建设;通过运营数字图书馆,在法律知识数据聚集和加工上下功夫,提高内容资源数据转化率;通过加大用户管理系统基础技术布局,满足用户多样化信息检索需要,收集潜在用户群体的资历、岗位和专业水平信息,分析不同背景用户在网络知识服务不同阶段所展示的不同行为价值。
  第二,采用双引擎技术,与法院系统无缝对接。“法信”平台提供裁判剖析引擎(LD)和同案智推引擎(SP)的双引擎技术,通过对之前案例的智能搜集和分析,找到更多具有高匹配度、高贴合度的案件,以此作为参考,解决案件审理无参考性问题,实现与法院对接。其中,裁判剖析引擎(LD)针对法律专业人士,通过筛选条件、叠加段落和多层剖析等技术手段,实现裁判文书组合和聚类分析、智能排序,确保同类型案例法律事实、法律关系和法律依据全面对接。同案智推引擎(SP)通过机器学习等相关的人工智能强化同案智能匹配,实现一键推送。在该引擎技术支持下,全部文书数据库相关性对比和内容调取过程仅需400毫秒,匹配较为精准,响应过程迅速。
  第三,加快数字转型升级,深度贴合用户场景。从2017年开始,“法信”平台就积极改变服务模式,跳出单一部署数据库应用的窠臼,实现平台对接用户的业务场景。例如,在法院案件审理场景下,“法信”平台将参数标准和数据端口进行代码开放,实现与审理流程的系统性对接,确保法官审理信息、案件文书与法律案例和诉讼服务智能化匹配。对庭审中出现的法条释义等问题,平台借助“随讲随查”语音系统,进行正确释义和智能显示。在手机移动客户场景下,考虑到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法信”平台在微信平台开设“执法问案”小板块,提供在线查案、法律咨询服务。在法院调解场景下,平台开启矛盾及纠纷化解功能,为法律案件提供智能化问答,实现了与法院系统无缝对接。
  三、对传统法院出版社融媒体创新发展的启示
  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一系列创新举措,为传统法院出版社转型发展提供了借鉴。传统法院出版社转型发展,要强化智能运营理念,突出出版场景平台,加强融媒体技术应用。
  1.强化智能运营理念,完善数据化知识服务
  一方面,出版社要强化知识平台服务概念。出版社要牢固树立满足用户需求的基本理念,变内容输出为知识服务,提供知识服务而非单纯数字产品;聚焦用户需求,围绕客户体验,在数字内容打包输出的同时,通过对用户体验及需求的反馈,在出版社和用户之间建立品牌连接,引导出版社产品迭代升级。
  另一方面,出版社要建立健全用户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是用户与出版社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出版社只有掌握用户系统需求并将其固化,准确定位用户访问日志与检索记录,才能提供更为多元化的评论、分享和社区服务等衍生功能。为此,出版社要加大用户管理系统技术布局,满足不同需求用户多样化的需要,通过对潜在用户群体背景的细分和分析,探讨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价值。
  2.加强融媒体技术应用,挖掘全新媒体内容
  一是强化智能科技,提升律师法律尽职调查投入,突出大数据检索以及文书智能生成、智能诉讼策略生成等方面的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二是加强云端服务水平,及时借助云端对接客户,对接法院、仲裁机构,并通过云端网络实现事务提醒、身份认证和文件传输等功能,实现案件网络直播,提升用户体验感。三是依靠智能化科技力量,提高标准化、智能化与协同化水平。出版社既可以制定诉讼及非诉讼案件标准化流程,完善标准化工作指南、文书编辑与传送等内容,也可以基于在线资源和用户需求开启智能识别功能,对法律需求进行动态化分析,量身定做并及时推送资讯、数据分析和工作成果等。
  3.突出出版场景平台,为用户提供综合服务
  融媒时代,传统人际沟通习惯将改变,智能科技将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更高效和更智能化的服务。为此,出版社要改变传统营销模式,实施基于用户目标的APP营销、O2O营销和LBS营销。出版社既要通过定位技术,确定用户位置,进行相应场景切换,也要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策略,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也可以借助开发相关APP软件,细分用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一旦用户将APP下载到相应的移动设备上,出版社就能够与用户深度互动,产生极强的用户黏性。此外,出版社还可以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律师群体和法律工作者社交网络进行相关媒体营销,让服务从线下延伸到线上。
  作为智慧法院解决方案提供商,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建设“法信”平台,运营数字图书馆,做好内容资源供给优化,提供一站式法律知识数据服务。为此,出版社融媒体转型发展要盘活数据资源存量,扩大数据资源增量,实现内容资源创新,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为融媒体转型提供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李鑫. 人工智能在法院工作中应用的路径与前景[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8(4):20-21.
  [2]张承兵. 专业出版社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探索——以人民法院出版社“法信”平台为视角[J]. 科技与出版,2018(12):43-44.
  [3]纳迪热·木热提. 我国音像出版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新闻研究导刊,2016(6):19-20.
其他文献
【摘 要】《时间里的痴人》是一部借由一个音乐世界,展开对时间、情感、记忆的反思的小说作品。在创作上,作者珍妮弗·伊根采用了异于传统的叙事方式,她高调地使用了全新的叙事策略,不仅在文本构建上采用了非线性叙事,在表现手法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实验,每一章都是不同的叙述视角,每一个叙述视角的文体表现深受“叙事主体”生活的时代和个人性格的影响,呈现不同的状态。在小说内容上,珍妮弗·伊根奇思巧构,把时间从过
期刊
【摘 要】为有效解决用户日趋多元的服务需求与公共图书馆固有空间功能之间的矛盾,公共图书馆纷纷在视觉与感知营销的基础上进行空间建设。芬兰颂歌中央图书馆作为全球首个集艺术性、科学性、合理性、功能性和舒适性于一体的体验性建筑,创新了以美学与体验营销为导向的空间建设服务思路。一方面,芬兰颂歌中央图书馆基于用户价值感官与空间体验对图书馆公共空间、功能空间与主题空间进行了再设计;另一方面,该图书馆从单一的藏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时代,历史文化景点的竞争着眼点已不仅在于吸引游客,还在于通过媒介塑造价值,生产意义,凝聚认同,创造具有独特意涵的文化符号。“微故宫”公众号运用超视觉、“虚拟实在”、超文本等多种视觉表现方式,达到增强受众对事件的卷入感,引导受众观看、连接身体感受、激发情感沟通等传播目的,开创了新的视觉体验。这种策略不但没有损坏真实客观性,反而表达了一种更深层次的身体层面、情感层面的真实,提供了一种
期刊
【摘 要】 智媒时代,媒介生态和营销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场景与社群营销的结合更是颠覆了手游企业的传统营销思路。文章以手游《天天酷跑》的场景化社群营销为例,对其社群定位、场景构建策略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从场景入手,提出如何创新社群营销模式,以期能给行业提供一些借鉴。  【关 键 词】社群营销;场景;手游;《天天酷跑》  【作者单位】万晓娣,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中图分类号】F713.8
期刊
【摘 要】《评新而论》是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打造的国内首档日播新闻脱口秀节目。节目以“谁说新闻只有一种说法”为宗旨,聚焦当下热点,坚持第一时间发声,以幽默犀利的评论风格进行个性讲述与深度评论,深受观众喜爱。《评新而论》在提高节目质量的同时,多端发力,不断开拓媒体新阵地,实现了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努力提升评论品质,为媒体融合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关 键 词】《评新而论》;新媒体;个性讲述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來不仅打破了传统实体书店的发展模式,同时也为实体书店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以覔书店为例,探讨了覔书店在新媒体时代下打造“覔书店+”发展模式、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体验、整合线上线下双向资源的创新发展路径,以期为其他实体书店的成功转型拓展思路与方法。  【关 键 词】新媒体时代;实体书店;发展路径;覔书店  【作者单位】赵珍珍,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詹秦川,陕西科技
期刊
【摘 要】文学翻译本质上是“有限生产场域”,追求符号资本的积累,实现主导与被主导文化之间的互动。从《文心雕龙》译介个案来看,译者、赞助者、出版商、评论者和学习者等共同组成生产场域。处于译入语文化内部的译者有更强的号召力;具有国际声誉的赞助者和出版商更能推动作品的传播;具有学术影响力的评论家对文本符号化价值的确立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学习者的真实阅读行为,使文本的价值得到历时性的延续。  【关
期刊
【摘 要】当前,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对外出版工作者更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不断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为精品出版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代表着中国出版业发展水平。因此,在对外出版中做好国家出版基
期刊
【摘 要】当前,媒体融合转型已进入深水期与攻坚期,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面临引领数字媒体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全面改革的历史重任。主动作为,确立以互联网创作思维为基础的主题、视听表达、传播的创新,是主流媒体应对时代挑战的唯一选择。《瞬间中国》以精良的制作、自带网络气质的节目形态,成为2019年融媒产品的爆款之一,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积极拥抱新媒体平台的一大尝试。文章从记忆构建、仪式构建、
期刊
【摘 要】《东南西北看中国——一位罗马尼亚人眼中的新时代中国》一书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和罗马尼亚科伦出版社共同出版,通过罗马尼亚知名新闻工作者玛丽娜对中国北京、上海、重庆、天津、西安等地的旅游采访经历,向国外读者介绍中国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变迁。  【关 键 词】合作出版;“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国际文化交流  【作者单位】王谱声,江西教育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