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融媒体时代,出版社在内容生产、服务形式上亟须对接用户需求。作为智慧法院解决方案提供商,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通过建设“法信”平台,运营数字图书馆,为受众提供一站式法律知识数据服务等,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出版社要从运营理念、技术手段和场景应用方面入手,强化智能运营理念,突出出版场景设置,加强融媒体技术应用,探索融媒体转型有效路径。
【关 键 词】电子音像出版社;智慧法院;融媒体;知识服务;创新
【作者单位】葛琳,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7.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3.017
2016年3月31日,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法信”平台正式上线。作为国内首个法律大数据网络服务平台,截至2018年12月,“法信”平台已经在全国3100余家法院配置上线,累计注册用户达到94万人,单月浏览用户超过110万人(次)。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以“法信”平台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融媒体创新发展路径,并于2018年3月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先进出版单位奖,2018年7月获法制日报社举办的“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之“智慧法院十大解决方案提供商”。
一、建设“法信”平台,推动数据服务形式创新
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法信”平台围绕数据智能化,加快智慧法院建设,助力法院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有效提升了法治中国建设质效。
1.绘制法信知识地图,用数据为法律文本导航
“法信”平台的核心技术在于搭建法信大纲知识地图。该平台通过将法律纠纷事由层层细分,绘制出法律知识地图。在法律信息检索过程中,提问者通过搜索引擎将法律知识图谱中的知识点和案例提炼出来,进而得到专业化、智能化答复。基于法信大纲,出版社开设了“法信·类案检索”专题[1],涉及裁判文书、法律文书和企业登记信息等资源,这些资源都是半结构化文本。出版社通过对上述法律文书进行自由表述,采用开放式实体属性抽取技术,及时有效地抽取到实体关系;通过“正则表达”对上述文书设定情景,进行多维度定位和精准化解析。通过上述技术应用,出版社提高了信息趋势化、量化分析精确度和效率。目前,“法信·类案检索”业务团队已经对超过5000万裁判文书进行登记和大数据排序分析。“法信”平臺针对不同类别进行法律关系和事实深度分析,建构起案由罪名模型,细化数据颗粒度,确保行政案件、刑事案件和民事案由等得到及时解析,提高数据检索和对比效度。
2.探索多种类版本,促成国际化、智能化发展
“法信”平台推出“国际版”“外网版”“专业版”“智答版”等版本,助力国际化、智能化和多样化路向。2017年9月26日,“法信(国际版)”上线。该版本收录了中英文双语案例和法律资讯,为海内外法律人士提供相关法律服务,促进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法律文化交流。2018年12月12日,“法信(智答版)”上线。该平台依托人工智能领域意图识别、机器学习、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等新兴技术,借助最高法院法律知识体系,拓展关键词检索、知识体系检索和类案检索等内容,开发出交互式与检索式双向互动智能匹配模式,并相应设置智能问答、类案推送和一站检索等功能。这一设置对推进互联网与大数据融合,提升智慧法院水平,提高知识服务质效和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借助技术优势,该平台也实现了问题答案匹配、人工智能化解答,为法律专业用户提供了海量法律知识。据最高人民法院研发团队介绍,该系统还将进一步迭代完善,力争突破问答数据限制,提供更加多样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的问题解决方案,为政府、企业、高校和专业法律人士等提供更全面的场景服务。
3.优化法律知识体系,强化数据分析功能
“法信”平台突出知识数据聚集与分析。在传统知识谱系中,知识架构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逻辑,不断充实法律知识代码,拓展法律知识到达率;大数据知识进化中,数据分析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逻辑,并以此形成趋势性判断。“法信”平台在知识数据聚集与分析中,实现了二者的有机融合,既推送法律案件规律、案件审理规则,也关注法律界业务发展趋势,并及时进行互动,不断优化法律知识谱系。该平台借助法信大纲知识体系的诸多节点,站在大数据分析裁判维度,对知识体系进行关联对接,为用户提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知识服务路径。“法信”平台在海量知识数据处理中,加强了对数据的有效评价和人工标记,既对段落文本进行专业标签化记录,又对后台数据进行了规则性设定,对用户检索、评价内容进行了即时反馈,实现了编辑工作数字化、工具化和有效评价可视化。
二、运营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实现内容资源创新
2016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正式上线。数字图书馆通过盘活数据资源存量,扩大了数据资源增量,实现了内容资源创新。
1.聚集海量法律数据,加工编注专业知识
一方面,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聚集海量法律数据。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图书版权资源总量约6000种。借助数字图书馆、“法信”平台资源,通过数据交换、公开采购版权资源、自有资源格式转换和原始加工版权资源等方式,出版社多渠道采集数据信息,已经聚集约5000万篇、460亿字法律知识元数据,其中,法律文件140万篇,案件要旨11万篇,裁判文书5000万篇,法律观点类14万篇,法律论文80万篇[2]。同时,平台还安排专门人员每天定时更新数万篇观点、案例和法律,通过设定自动更新功能,每两小时更新一次,确保内容的时效性。
另一方面,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高效编注加工数据。出版社引导编辑团队激活纸书编辑知识,实现数字化平台再创新,鼓励编辑从专业角度分析知识数据信息,筛选知识数据并聚类推送,为知识数据设定多维标签,建立知识数据的特殊链接,实现数据多维可视化呈现;通过专业编辑技术,对法律类相关知识数据进行校验、关联、注释、引用和可视化处理等。仅法律文件一项,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就进行了效力标注、立法司法、上下位法条和引用统计等15个维度的编辑工作,提升了专业知识服务平台效度。 2.发挥编辑团队优势,提供法律知识搜索
在建设数字图书馆过程中,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通过设置内容、项目、技术和运营等多个部门,完善全流程组织架构体系。同时,针对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人才相对缺乏现状,该社积极引进数字化人才,助推数字出版转型,目前已经拥有200余名高技术人才,为数字化转型积累了人才基础。出版社还积极开展数字技术、云端服务网络技术培训,为数字化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持[3]。目前,团队成员主要包括出版社转型的管理团队、法律资讯团队、高级技术人才团队和高校毕业生专业编辑团队。在人才激励方面,出版社完善自主薪酬机制,通过协议工资方式,打破传统薪酬结构,提高团队工作积极性,为公司化、资本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完善内容云存储,加强智能云管理
第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法信平台的云服务功能集中体现在计算技术、数学统计和专业知识等几个方面。该平台通过传送到云端的数据进行云计算,打造平台的底层数据代码和远程存储能力;通过云分析做好储存数据的分析统计、概率计算;通过几何量级的法律知识储备,为平台智能应用奠定知识基石,让平台变得更为实用。
第二,提高技术研发能力。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积极申报并承担法律系统培训教材应用试验,获得并完成最高法科技支撑计划应用项目。法信平台建设还获得国有资本预算项目等专项资金支撑,提高了技术研发的效力。
第三,加大技术融合进度。2018年,人民法院電子音像出版社开展数字资源平台建设与信息推送建设推进工作,通过数字资源的XML格式加工,确保数字资源能够全文查询,并研发制定数字检索应用标准,为同行业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标准。
4.聚焦法律知识云服务,满足用户需求创新
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依托技术升级,改变过去单一的数据库查询路径,精准把握用户需求,有效贴合应用场景。
第一,依托基础设施建设,部署用户管理系统。基础设施是知识服务的基础,海量的资源供给、精细的内容编辑和强大的人才支撑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持续优化。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不断加强数字化、云存储等相关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完善ERP系统、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和云信息推送平台建设;通过运营数字图书馆,在法律知识数据聚集和加工上下功夫,提高内容资源数据转化率;通过加大用户管理系统基础技术布局,满足用户多样化信息检索需要,收集潜在用户群体的资历、岗位和专业水平信息,分析不同背景用户在网络知识服务不同阶段所展示的不同行为价值。
第二,采用双引擎技术,与法院系统无缝对接。“法信”平台提供裁判剖析引擎(LD)和同案智推引擎(SP)的双引擎技术,通过对之前案例的智能搜集和分析,找到更多具有高匹配度、高贴合度的案件,以此作为参考,解决案件审理无参考性问题,实现与法院对接。其中,裁判剖析引擎(LD)针对法律专业人士,通过筛选条件、叠加段落和多层剖析等技术手段,实现裁判文书组合和聚类分析、智能排序,确保同类型案例法律事实、法律关系和法律依据全面对接。同案智推引擎(SP)通过机器学习等相关的人工智能强化同案智能匹配,实现一键推送。在该引擎技术支持下,全部文书数据库相关性对比和内容调取过程仅需400毫秒,匹配较为精准,响应过程迅速。
第三,加快数字转型升级,深度贴合用户场景。从2017年开始,“法信”平台就积极改变服务模式,跳出单一部署数据库应用的窠臼,实现平台对接用户的业务场景。例如,在法院案件审理场景下,“法信”平台将参数标准和数据端口进行代码开放,实现与审理流程的系统性对接,确保法官审理信息、案件文书与法律案例和诉讼服务智能化匹配。对庭审中出现的法条释义等问题,平台借助“随讲随查”语音系统,进行正确释义和智能显示。在手机移动客户场景下,考虑到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法信”平台在微信平台开设“执法问案”小板块,提供在线查案、法律咨询服务。在法院调解场景下,平台开启矛盾及纠纷化解功能,为法律案件提供智能化问答,实现了与法院系统无缝对接。
三、对传统法院出版社融媒体创新发展的启示
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一系列创新举措,为传统法院出版社转型发展提供了借鉴。传统法院出版社转型发展,要强化智能运营理念,突出出版场景平台,加强融媒体技术应用。
1.强化智能运营理念,完善数据化知识服务
一方面,出版社要强化知识平台服务概念。出版社要牢固树立满足用户需求的基本理念,变内容输出为知识服务,提供知识服务而非单纯数字产品;聚焦用户需求,围绕客户体验,在数字内容打包输出的同时,通过对用户体验及需求的反馈,在出版社和用户之间建立品牌连接,引导出版社产品迭代升级。
另一方面,出版社要建立健全用户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是用户与出版社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出版社只有掌握用户系统需求并将其固化,准确定位用户访问日志与检索记录,才能提供更为多元化的评论、分享和社区服务等衍生功能。为此,出版社要加大用户管理系统技术布局,满足不同需求用户多样化的需要,通过对潜在用户群体背景的细分和分析,探讨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价值。
2.加强融媒体技术应用,挖掘全新媒体内容
一是强化智能科技,提升律师法律尽职调查投入,突出大数据检索以及文书智能生成、智能诉讼策略生成等方面的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二是加强云端服务水平,及时借助云端对接客户,对接法院、仲裁机构,并通过云端网络实现事务提醒、身份认证和文件传输等功能,实现案件网络直播,提升用户体验感。三是依靠智能化科技力量,提高标准化、智能化与协同化水平。出版社既可以制定诉讼及非诉讼案件标准化流程,完善标准化工作指南、文书编辑与传送等内容,也可以基于在线资源和用户需求开启智能识别功能,对法律需求进行动态化分析,量身定做并及时推送资讯、数据分析和工作成果等。
3.突出出版场景平台,为用户提供综合服务
融媒时代,传统人际沟通习惯将改变,智能科技将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更高效和更智能化的服务。为此,出版社要改变传统营销模式,实施基于用户目标的APP营销、O2O营销和LBS营销。出版社既要通过定位技术,确定用户位置,进行相应场景切换,也要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策略,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也可以借助开发相关APP软件,细分用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一旦用户将APP下载到相应的移动设备上,出版社就能够与用户深度互动,产生极强的用户黏性。此外,出版社还可以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律师群体和法律工作者社交网络进行相关媒体营销,让服务从线下延伸到线上。
作为智慧法院解决方案提供商,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建设“法信”平台,运营数字图书馆,做好内容资源供给优化,提供一站式法律知识数据服务。为此,出版社融媒体转型发展要盘活数据资源存量,扩大数据资源增量,实现内容资源创新,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为融媒体转型提供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李鑫. 人工智能在法院工作中应用的路径与前景[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8(4):20-21.
[2]张承兵. 专业出版社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探索——以人民法院出版社“法信”平台为视角[J]. 科技与出版,2018(12):43-44.
[3]纳迪热·木热提. 我国音像出版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新闻研究导刊,2016(6):19-20.
【关 键 词】电子音像出版社;智慧法院;融媒体;知识服务;创新
【作者单位】葛琳,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7.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13.017
2016年3月31日,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法信”平台正式上线。作为国内首个法律大数据网络服务平台,截至2018年12月,“法信”平台已经在全国3100余家法院配置上线,累计注册用户达到94万人,单月浏览用户超过110万人(次)。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以“法信”平台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融媒体创新发展路径,并于2018年3月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先进出版单位奖,2018年7月获法制日报社举办的“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之“智慧法院十大解决方案提供商”。
一、建设“法信”平台,推动数据服务形式创新
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法信”平台围绕数据智能化,加快智慧法院建设,助力法院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有效提升了法治中国建设质效。
1.绘制法信知识地图,用数据为法律文本导航
“法信”平台的核心技术在于搭建法信大纲知识地图。该平台通过将法律纠纷事由层层细分,绘制出法律知识地图。在法律信息检索过程中,提问者通过搜索引擎将法律知识图谱中的知识点和案例提炼出来,进而得到专业化、智能化答复。基于法信大纲,出版社开设了“法信·类案检索”专题[1],涉及裁判文书、法律文书和企业登记信息等资源,这些资源都是半结构化文本。出版社通过对上述法律文书进行自由表述,采用开放式实体属性抽取技术,及时有效地抽取到实体关系;通过“正则表达”对上述文书设定情景,进行多维度定位和精准化解析。通过上述技术应用,出版社提高了信息趋势化、量化分析精确度和效率。目前,“法信·类案检索”业务团队已经对超过5000万裁判文书进行登记和大数据排序分析。“法信”平臺针对不同类别进行法律关系和事实深度分析,建构起案由罪名模型,细化数据颗粒度,确保行政案件、刑事案件和民事案由等得到及时解析,提高数据检索和对比效度。
2.探索多种类版本,促成国际化、智能化发展
“法信”平台推出“国际版”“外网版”“专业版”“智答版”等版本,助力国际化、智能化和多样化路向。2017年9月26日,“法信(国际版)”上线。该版本收录了中英文双语案例和法律资讯,为海内外法律人士提供相关法律服务,促进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法律文化交流。2018年12月12日,“法信(智答版)”上线。该平台依托人工智能领域意图识别、机器学习、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等新兴技术,借助最高法院法律知识体系,拓展关键词检索、知识体系检索和类案检索等内容,开发出交互式与检索式双向互动智能匹配模式,并相应设置智能问答、类案推送和一站检索等功能。这一设置对推进互联网与大数据融合,提升智慧法院水平,提高知识服务质效和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借助技术优势,该平台也实现了问题答案匹配、人工智能化解答,为法律专业用户提供了海量法律知识。据最高人民法院研发团队介绍,该系统还将进一步迭代完善,力争突破问答数据限制,提供更加多样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的问题解决方案,为政府、企业、高校和专业法律人士等提供更全面的场景服务。
3.优化法律知识体系,强化数据分析功能
“法信”平台突出知识数据聚集与分析。在传统知识谱系中,知识架构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逻辑,不断充实法律知识代码,拓展法律知识到达率;大数据知识进化中,数据分析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逻辑,并以此形成趋势性判断。“法信”平台在知识数据聚集与分析中,实现了二者的有机融合,既推送法律案件规律、案件审理规则,也关注法律界业务发展趋势,并及时进行互动,不断优化法律知识谱系。该平台借助法信大纲知识体系的诸多节点,站在大数据分析裁判维度,对知识体系进行关联对接,为用户提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知识服务路径。“法信”平台在海量知识数据处理中,加强了对数据的有效评价和人工标记,既对段落文本进行专业标签化记录,又对后台数据进行了规则性设定,对用户检索、评价内容进行了即时反馈,实现了编辑工作数字化、工具化和有效评价可视化。
二、运营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实现内容资源创新
2016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数字图书馆正式上线。数字图书馆通过盘活数据资源存量,扩大了数据资源增量,实现了内容资源创新。
1.聚集海量法律数据,加工编注专业知识
一方面,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聚集海量法律数据。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图书版权资源总量约6000种。借助数字图书馆、“法信”平台资源,通过数据交换、公开采购版权资源、自有资源格式转换和原始加工版权资源等方式,出版社多渠道采集数据信息,已经聚集约5000万篇、460亿字法律知识元数据,其中,法律文件140万篇,案件要旨11万篇,裁判文书5000万篇,法律观点类14万篇,法律论文80万篇[2]。同时,平台还安排专门人员每天定时更新数万篇观点、案例和法律,通过设定自动更新功能,每两小时更新一次,确保内容的时效性。
另一方面,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高效编注加工数据。出版社引导编辑团队激活纸书编辑知识,实现数字化平台再创新,鼓励编辑从专业角度分析知识数据信息,筛选知识数据并聚类推送,为知识数据设定多维标签,建立知识数据的特殊链接,实现数据多维可视化呈现;通过专业编辑技术,对法律类相关知识数据进行校验、关联、注释、引用和可视化处理等。仅法律文件一项,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就进行了效力标注、立法司法、上下位法条和引用统计等15个维度的编辑工作,提升了专业知识服务平台效度。 2.发挥编辑团队优势,提供法律知识搜索
在建设数字图书馆过程中,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通过设置内容、项目、技术和运营等多个部门,完善全流程组织架构体系。同时,针对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人才相对缺乏现状,该社积极引进数字化人才,助推数字出版转型,目前已经拥有200余名高技术人才,为数字化转型积累了人才基础。出版社还积极开展数字技术、云端服务网络技术培训,为数字化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持[3]。目前,团队成员主要包括出版社转型的管理团队、法律资讯团队、高级技术人才团队和高校毕业生专业编辑团队。在人才激励方面,出版社完善自主薪酬机制,通过协议工资方式,打破传统薪酬结构,提高团队工作积极性,为公司化、资本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完善内容云存储,加强智能云管理
第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法信平台的云服务功能集中体现在计算技术、数学统计和专业知识等几个方面。该平台通过传送到云端的数据进行云计算,打造平台的底层数据代码和远程存储能力;通过云分析做好储存数据的分析统计、概率计算;通过几何量级的法律知识储备,为平台智能应用奠定知识基石,让平台变得更为实用。
第二,提高技术研发能力。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积极申报并承担法律系统培训教材应用试验,获得并完成最高法科技支撑计划应用项目。法信平台建设还获得国有资本预算项目等专项资金支撑,提高了技术研发的效力。
第三,加大技术融合进度。2018年,人民法院電子音像出版社开展数字资源平台建设与信息推送建设推进工作,通过数字资源的XML格式加工,确保数字资源能够全文查询,并研发制定数字检索应用标准,为同行业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标准。
4.聚焦法律知识云服务,满足用户需求创新
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依托技术升级,改变过去单一的数据库查询路径,精准把握用户需求,有效贴合应用场景。
第一,依托基础设施建设,部署用户管理系统。基础设施是知识服务的基础,海量的资源供给、精细的内容编辑和强大的人才支撑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持续优化。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不断加强数字化、云存储等相关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完善ERP系统、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和云信息推送平台建设;通过运营数字图书馆,在法律知识数据聚集和加工上下功夫,提高内容资源数据转化率;通过加大用户管理系统基础技术布局,满足用户多样化信息检索需要,收集潜在用户群体的资历、岗位和专业水平信息,分析不同背景用户在网络知识服务不同阶段所展示的不同行为价值。
第二,采用双引擎技术,与法院系统无缝对接。“法信”平台提供裁判剖析引擎(LD)和同案智推引擎(SP)的双引擎技术,通过对之前案例的智能搜集和分析,找到更多具有高匹配度、高贴合度的案件,以此作为参考,解决案件审理无参考性问题,实现与法院对接。其中,裁判剖析引擎(LD)针对法律专业人士,通过筛选条件、叠加段落和多层剖析等技术手段,实现裁判文书组合和聚类分析、智能排序,确保同类型案例法律事实、法律关系和法律依据全面对接。同案智推引擎(SP)通过机器学习等相关的人工智能强化同案智能匹配,实现一键推送。在该引擎技术支持下,全部文书数据库相关性对比和内容调取过程仅需400毫秒,匹配较为精准,响应过程迅速。
第三,加快数字转型升级,深度贴合用户场景。从2017年开始,“法信”平台就积极改变服务模式,跳出单一部署数据库应用的窠臼,实现平台对接用户的业务场景。例如,在法院案件审理场景下,“法信”平台将参数标准和数据端口进行代码开放,实现与审理流程的系统性对接,确保法官审理信息、案件文书与法律案例和诉讼服务智能化匹配。对庭审中出现的法条释义等问题,平台借助“随讲随查”语音系统,进行正确释义和智能显示。在手机移动客户场景下,考虑到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法信”平台在微信平台开设“执法问案”小板块,提供在线查案、法律咨询服务。在法院调解场景下,平台开启矛盾及纠纷化解功能,为法律案件提供智能化问答,实现了与法院系统无缝对接。
三、对传统法院出版社融媒体创新发展的启示
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一系列创新举措,为传统法院出版社转型发展提供了借鉴。传统法院出版社转型发展,要强化智能运营理念,突出出版场景平台,加强融媒体技术应用。
1.强化智能运营理念,完善数据化知识服务
一方面,出版社要强化知识平台服务概念。出版社要牢固树立满足用户需求的基本理念,变内容输出为知识服务,提供知识服务而非单纯数字产品;聚焦用户需求,围绕客户体验,在数字内容打包输出的同时,通过对用户体验及需求的反馈,在出版社和用户之间建立品牌连接,引导出版社产品迭代升级。
另一方面,出版社要建立健全用户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是用户与出版社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出版社只有掌握用户系统需求并将其固化,准确定位用户访问日志与检索记录,才能提供更为多元化的评论、分享和社区服务等衍生功能。为此,出版社要加大用户管理系统技术布局,满足不同需求用户多样化的需要,通过对潜在用户群体背景的细分和分析,探讨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价值。
2.加强融媒体技术应用,挖掘全新媒体内容
一是强化智能科技,提升律师法律尽职调查投入,突出大数据检索以及文书智能生成、智能诉讼策略生成等方面的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二是加强云端服务水平,及时借助云端对接客户,对接法院、仲裁机构,并通过云端网络实现事务提醒、身份认证和文件传输等功能,实现案件网络直播,提升用户体验感。三是依靠智能化科技力量,提高标准化、智能化与协同化水平。出版社既可以制定诉讼及非诉讼案件标准化流程,完善标准化工作指南、文书编辑与传送等内容,也可以基于在线资源和用户需求开启智能识别功能,对法律需求进行动态化分析,量身定做并及时推送资讯、数据分析和工作成果等。
3.突出出版场景平台,为用户提供综合服务
融媒时代,传统人际沟通习惯将改变,智能科技将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更高效和更智能化的服务。为此,出版社要改变传统营销模式,实施基于用户目标的APP营销、O2O营销和LBS营销。出版社既要通过定位技术,确定用户位置,进行相应场景切换,也要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策略,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也可以借助开发相关APP软件,细分用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一旦用户将APP下载到相应的移动设备上,出版社就能够与用户深度互动,产生极强的用户黏性。此外,出版社还可以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律师群体和法律工作者社交网络进行相关媒体营销,让服务从线下延伸到线上。
作为智慧法院解决方案提供商,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建设“法信”平台,运营数字图书馆,做好内容资源供给优化,提供一站式法律知识数据服务。为此,出版社融媒体转型发展要盘活数据资源存量,扩大数据资源增量,实现内容资源创新,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为融媒体转型提供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李鑫. 人工智能在法院工作中应用的路径与前景[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8(4):20-21.
[2]张承兵. 专业出版社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探索——以人民法院出版社“法信”平台为视角[J]. 科技与出版,2018(12):43-44.
[3]纳迪热·木热提. 我国音像出版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新闻研究导刊,2016(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