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政课是传授我党精神、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理论课程,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法宝。当前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仅限于应付考试,这种教与学的现状背离了我们党对思政教育的初衷,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思政理论课程教学的探索力度,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代社会需求的思政教学法。据此,本文对思政理论课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辨证分析思政理论课的学术性与接地气的几点方法,以期研究结论能够为思政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点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辨证;思政理论课;教师;学术性;接地气
1.前言
长期以来,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理解主要停留在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层面,而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方法则为在考试之前突击背诵为主。这种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思政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时代,面对新生代,思政教育更加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思政理论课应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认知规律、生活实际、知识实际,立足与学校实情、学生就业需求、社会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以多维度、多层次、多向度的思维方式,实现理论课程的学术性与接地气完美地融合,让学生将思政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教学目标。
2.思政理论课当前存在的问题
2.1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长期以来,我国思政教师对思政理论课的传授方法主要以讲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为主,部分思政教师在讲述思政理论时普遍照抄照搬教材中的理论逻辑体系,运用理论性的材料以证实理论性的结论,这些理论性的材料和理论性的结论均过于抽象性和理论性[1],学生对其难以进行深入理解,大部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方法主要以机械性的背诵为主,难以理解其背后缘由,同时也难以将其灵活地与实践生活相结合,面对思政课,学生除了应付期末考试外,几乎难以對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思政教师主要以讲理论的方式进行授课,使得思政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思政教学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2.2理论知识不能与时俱进
我国进入信息社会以来,知识与信息更新迭代的速度不断加快,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时也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理论知识和案例。马克思理论、毛泽东思想等政治理论知识需要与时俱进地与新时代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理论的含义,但是,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在授课时普遍存在使用陈旧课件的现象,教学素材陈旧、案例更新率低,教师在课堂上讲述陈旧落时的案例,使得学生对课程难以提起兴趣,进而对思政课程产生排斥心理[2]。部分思政教师教学方法枯燥、备课素材未能与时俱进、导致课件材料吸引力和说服力均不足,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达到育人的教学目的。
2.3思政理论知识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
大学生在学习思政理论课程时,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是在九年义务阶段所学的思政理论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让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学习始终停留在背诵学习的阶段。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程中所出现的专业术语难以理解其背后逻辑,思政教师对思政理论的教学也普遍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讲解,理论知识和授课方式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学生为应付考试所采取的机械式背诵法,既无法长期牢固地记住所学知识,也无法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无法将学生按照预期的目标进行培养。
3.辨证分析思政理论课的学术性与接地气
3.1理论必须融入实际
思政理论教学必须要将理论融入实际才能改变当前学生学习思政理论的现状。思政理论教材的学术性较强,语言表达方式专业,将学术性与接地气进行融合,即将理论与实际案例进行结合,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用学术性理论接地气地解决实际案例问题。思政教师应按照教学安排,每一课理论知识均需要与时下相对应的实际案例进行融合,既要讲出理论背后的逻辑,还应教授学生如何将这些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3]。
3.2理论知识需要与时俱进
思政教师在讲授与时俱进的理论知识时,需要对新时代的政策方针进行深入地了解与解读,这些与时俱进的理论知识能够清晰地指明我国未来的政治、经济、民生等的发展走向,以及当前我国中央政府及各地政府所采取的相关经济发展措施和利民措施,学生能够通过思政教师的讲解学会理解这些理论知识的能力,并运用这些能力自我解读我国新时代的其他相关政策和方针,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能够指导其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实用性技能,是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典型教学法之一。
3.3讲述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思想政治理论教材所表述的内容抽象且学术性,这种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起来十分费力,因此,思政教师在讲述思政理论知识时,需要将学术性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案例,例如,讲解《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本教材时,需要将我国近代史的内容与实际的历史故事相结合,我党为什么会选择共产党这条道路的原因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而不能运用学术性语言简单地表述为“基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国情”二字对于学生而言无法深入理解其具体内容,如果教师以娓娓道来的故事的形式将其原委进行分析,这样更利于学生对学术性内容的理解。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讲述理论知识,不仅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还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学科体系,也是一种端正学生价值观,传递我党思想方针和意识形态的科学理论体系。目前,传统的思政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思政教学方法应该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用接地气的方法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思政知识的兴趣,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锁铭:高校思政课如何传递“接地气”的好声音[J].人民论坛.2016(12):106-108.
[2]魏宏伟:如何走出高校“思政课”教学难的怪圈[J].中国商界.2010(12):262-263.
[3]董明,李霏:高校思政课如何“活”起来?[J].埠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54-156.
王习羽,男,江苏常州,1984年1月,汉族,本科,-,常州市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思想政治方向。
关键词:辨证;思政理论课;教师;学术性;接地气
1.前言
长期以来,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理解主要停留在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层面,而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方法则为在考试之前突击背诵为主。这种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思政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时代,面对新生代,思政教育更加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思政理论课应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认知规律、生活实际、知识实际,立足与学校实情、学生就业需求、社会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以多维度、多层次、多向度的思维方式,实现理论课程的学术性与接地气完美地融合,让学生将思政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教学目标。
2.思政理论课当前存在的问题
2.1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长期以来,我国思政教师对思政理论课的传授方法主要以讲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为主,部分思政教师在讲述思政理论时普遍照抄照搬教材中的理论逻辑体系,运用理论性的材料以证实理论性的结论,这些理论性的材料和理论性的结论均过于抽象性和理论性[1],学生对其难以进行深入理解,大部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方法主要以机械性的背诵为主,难以理解其背后缘由,同时也难以将其灵活地与实践生活相结合,面对思政课,学生除了应付期末考试外,几乎难以對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思政教师主要以讲理论的方式进行授课,使得思政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思政教学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2.2理论知识不能与时俱进
我国进入信息社会以来,知识与信息更新迭代的速度不断加快,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时也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理论知识和案例。马克思理论、毛泽东思想等政治理论知识需要与时俱进地与新时代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理论的含义,但是,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在授课时普遍存在使用陈旧课件的现象,教学素材陈旧、案例更新率低,教师在课堂上讲述陈旧落时的案例,使得学生对课程难以提起兴趣,进而对思政课程产生排斥心理[2]。部分思政教师教学方法枯燥、备课素材未能与时俱进、导致课件材料吸引力和说服力均不足,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达到育人的教学目的。
2.3思政理论知识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
大学生在学习思政理论课程时,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是在九年义务阶段所学的思政理论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让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学习始终停留在背诵学习的阶段。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程中所出现的专业术语难以理解其背后逻辑,思政教师对思政理论的教学也普遍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讲解,理论知识和授课方式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学生为应付考试所采取的机械式背诵法,既无法长期牢固地记住所学知识,也无法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无法将学生按照预期的目标进行培养。
3.辨证分析思政理论课的学术性与接地气
3.1理论必须融入实际
思政理论教学必须要将理论融入实际才能改变当前学生学习思政理论的现状。思政理论教材的学术性较强,语言表达方式专业,将学术性与接地气进行融合,即将理论与实际案例进行结合,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用学术性理论接地气地解决实际案例问题。思政教师应按照教学安排,每一课理论知识均需要与时下相对应的实际案例进行融合,既要讲出理论背后的逻辑,还应教授学生如何将这些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3]。
3.2理论知识需要与时俱进
思政教师在讲授与时俱进的理论知识时,需要对新时代的政策方针进行深入地了解与解读,这些与时俱进的理论知识能够清晰地指明我国未来的政治、经济、民生等的发展走向,以及当前我国中央政府及各地政府所采取的相关经济发展措施和利民措施,学生能够通过思政教师的讲解学会理解这些理论知识的能力,并运用这些能力自我解读我国新时代的其他相关政策和方针,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能够指导其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实用性技能,是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典型教学法之一。
3.3讲述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思想政治理论教材所表述的内容抽象且学术性,这种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起来十分费力,因此,思政教师在讲述思政理论知识时,需要将学术性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案例,例如,讲解《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本教材时,需要将我国近代史的内容与实际的历史故事相结合,我党为什么会选择共产党这条道路的原因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而不能运用学术性语言简单地表述为“基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国情”二字对于学生而言无法深入理解其具体内容,如果教师以娓娓道来的故事的形式将其原委进行分析,这样更利于学生对学术性内容的理解。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讲述理论知识,不仅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还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学科体系,也是一种端正学生价值观,传递我党思想方针和意识形态的科学理论体系。目前,传统的思政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思政教学方法应该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用接地气的方法传递给学生,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思政知识的兴趣,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锁铭:高校思政课如何传递“接地气”的好声音[J].人民论坛.2016(12):106-108.
[2]魏宏伟:如何走出高校“思政课”教学难的怪圈[J].中国商界.2010(12):262-263.
[3]董明,李霏:高校思政课如何“活”起来?[J].埠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54-156.
王习羽,男,江苏常州,1984年1月,汉族,本科,-,常州市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思想政治方向。